顾道长生(校对)第1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6/955

  可是没办法,红头文件拍在哪儿,就得照做。于是镇民又纷纷转移目标,憋着法儿的走门路,以得到经营资质。
  老刘就是个好命的,费尽心思拿到了一条渠道——负责给山里送菜。每三天一送,每月一结,已经送了一个月。
  今天又是送菜的日子,他开着那辆小货车,拉着满满的一车菜,从镇子开往南山门。
  这山门早就变了样,全队士兵把守,路障堵得跟城墙一样。货车到了近前,乖乖停下,士兵先检查车辆和通行证,再核对人员,准确无误后才挥手放行。
  老刘不敢搭话,顺着盘山道往上走,然后往北拐。开了二十多分钟,直到看不见大路,才停下了车。
  前方有几个人在等候,招呼道:“来了,今天晚了点。”
  “我不也得收菜么,对不住,对不住。”
  老刘连忙道歉,又递上香烟,笑道:“咱们不靠种地为生,一下要这么大的菜量,我都得去乡下收。”
  “嗯,注意点就行了……”
  那几人不置可否,随意推回香烟,却是没收。
  这车上以蔬菜居多,萝卜、白菜、土豆、菠菜等等,还有两板刚做的豆腐,肉类也有些,就是非常少。
  他们忙着卸车搬运,一筐筐的往山上挑。从这里再上去,却是一级级的青石阶,高处林木茂密,掩映着一座建筑群。
  老刘是本地人,自然晓得:此地叫朱岭,岭上有座齐云道院。这道院为明代所建,一度香火兴盛,后来道门衰落,又为僧家所用。几经变迁,齐云道院就成了佛道合一的寺庙,供着玉皇、如来、观音等神仙菩萨。
  原本有个假和尚团伙在此经营,听说都被轰了出去,如今住的不知是何人。
  老刘十分好奇,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懂得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当即,他跟对方交接完毕,又颠颠开着货车返回。
  那几人则挑着菜肉上山,进了道院之中。
  迈进大门,抬眼便是正殿,左右另有偏殿。殿后有门有廊,连着寮舍十数间,都是砖木结构,形成了一个个小院落。
  此地颇为清静,时有穿着道袍的家伙来回走动,皆是超然绝俗,言谈间轻声细语,论道玄玄,倒像是世外仙居。
  而他们直奔厨房,开始洗菜切肉,生火做饭。
  菜是清淡的素斋,当然烹调的极为出色。肉食少量,以鸡肉为主,辅以猪、羊。
  除此之外,便是那一大锅粥米,煮的半稠不稠,咕嘟咕嘟冒着热气。这粥米似乎非常珍贵,竟有两个人专门照看,尚未盛出,就飘散着一股神奇的清香。
  不多时,饭菜备好。
  为首一人瞧了瞧,吩咐道:“敲钟吧!”
  “是!”
  一人应声而去,过了片刻,就听钟声杳杳,白云天外。
  ……
  “当!”
  “当!”
  某间静室内,谭崇岱正与王若虚争论符法,忽听外面钟声传来。谭崇岱一顿,遂道:“稍停,回来再辩。”
  “哼,我还怕你不成?”王若虚毫不示弱。
  这二人都是神霄分支,在关系错杂的道院中,算是天然同盟。当然谭老道不清楚对方的身份,丫还是特异局的卧底。
  俩人出了门,左右各有房屋,左边没有动静,右边门开,也出来一位。此人四十多岁,皮肤黝黑,身材高大,带着一股凶悍之气,正是闽南临水宫主持,闾山派传人黄辉光。
  “师兄!”他辈分略低,见了谭崇岱,却是施了一礼。
  “呵呵,不必多礼。师弟几日不见,最近可有心得?”谭老道问。
  “心得不敢当,只是以前身在闽南,鼠目寸光,来此真是大开眼界。”
  闲说了几句,三人一同前往饭堂。
  这一路,遇到的道士越来越多,有乾(男)有坤(女),有老有少。这些人从各处走出,又泾渭分明的划成两拨,很明显,一拨是全真,一拨是正一。
  话说不久之前,各派选取优秀弟子,齐齐送往京城。他们先是上课,对当前环境有一个详细的了解,然后来到天柱山,在此住下。
  据上一次统计,天下道门共62派,如今还存在的,只有47派。
  基本上,一个门派能出一名弟子,个别的有两名;没有弟子的,宗主便亲自前来。不过呢,其中有不少浑水摸鱼的,在京城就被淘汰。
  最后剩下36人,全真占20,正一占16。
  要知道,两大道派斗了一千多年,早就不死不休。而在如此特殊的形势下,竟然破天荒的同吃同住同生活,所有人都不适应。
  这帮人都是各派精英,谁也不服谁,有官方压着不敢大动,暗地却小摩擦不断。
  就如吃饭,全真戒律严明,不食荤腥。正一就不同,他们除了牛肉、乌鱼、鸿雁和狗肉不吃,别的像猪羊鸡鸭肉,非斋戒日都可以吃。
  这一点,就很为全真所不齿。
  今天也一样,饭菜上桌,全真那边一水的葱心绿,正一却摆着肉食,要丰盛许多。众人就座,方要开饭,忽听外面传来一句:
  “万物与我并生,出家人本应苦修律己。你们偏吃些血食肉类,堆积秽物,无故杀生,真是可笑可笑。”
  随着这句,门外进来一人,二十多岁的年纪,生的玉质金相,神采英拔。
  他年岁不大,全真众人却齐齐注目,显得颇为恭敬。无他,这人正是白云观观主李清之的徒弟,卢元清。
  此间修为第一。
第一百七十七章
卢元清
  修为第一的意思,就是齐云道院三十六人中,他最接近先天。
  卢元清是李清之的关门弟子,资质绝顶,自幼被当作传人培养。他修的功法叫小周天功,最纯正的内丹术之一,分采药、封炉、炼药、点火四个步骤。
  以精、气、神发动,引元精元气从丹田开始,顺督脉而上,经历尾间闾、夹脊、玉枕三关,上、中、下三黄庭和上下阴阳鹊桥,完成一个循环,即炼精化气小周天。
  旨在搬精补脑,运药周流,泥丸宫为鼎,丹田为炉,封存烧炼。功成后,可百病消而体健寿延,乃为先天境。
  人的资质不同,功法的效用也不同。
  像莫老道,只是全真支脉,苦修一辈子也不过如此。而卢元清这种的,就是万里挑一的天纵奇才。
  再加上白云观的祖庭地位,卢元清在道院中,倒隐隐成了全真之首。
  而他刚进饭堂,就来这么一句,显然在嘲讽正一众人。那边自然不忿,方要还击,又听外面传来一声:
  “鸡鸭不损其卵,不伤其小,当用之时,取其大者杀之,何得为杀?马有扶朝之功,牛有养人之德,临老自死,何必再杀?草苗方长不折,相时方伐,何得无用?卢师兄,究竟是谁可笑?”
  话落,门外又进来二人。
  说话者与卢元清年纪相仿,亦是惊才风逸,乃茅山派的亲传弟子晁空图。
  另一人稍长几岁,气度雍和,却是天师道的亲传张守阳,亦道:“卢师弟,万物虽与我并生,然天意至垂,天地收藏之时而取之,则用无穷也。这是道祖劝善书的名篇,你是忘记了,还是佛法学的太多,混杂了根本?”
  “我全真的根本,便是我的根本,又何来混杂?”
  卢元清被二人一怼,面色依然淡定,并未动怒。
  话说王重阳立派之时,主张的是儒、佛、道三教归一,将儒家的忠孝观,佛教禅宗的心性说,道教的清静无为结合在一起,自成一家。其无限贴近于中庸正统,为当权者所喜,才有了此后地位。
  而正一遵从的是传统道教,核心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求的是修真成仙,长生久视。
  这东西掰扯不清,是双方的道统大争,也是日常争辩。
  “呵呵,师兄心性坚韧,佩服佩服!”
  晁空图的性子要张扬一些,当即拱了供手,看似行礼,但是嘴唇微动,右手小指轻轻一弹,送出一道红色的,由许多微小颗粒组成的细砂。
  “扑!”
  卢元清挥了下长袖,带出一股气劲,接着又是一卷,那细砂远远的被吹出门外。
  就听嗞拉一声,被红砂覆盖的青石地面,竟像烈火灼烧般,滋滋的冒起白烟,转眼就焦黑了一小块。
  “师弟,你这小手段使的灵活,我也很佩服。”卢元清也拱了拱手。
  “小手段你也使不出,若是不服,我们大可比试一番。”晁空图笑道。
  “外物终究是外物,你能修到先天再说。”
  “哼!”
  三人一甩袍袖,各去就座,旁人看的也习惯了,不以为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6/9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