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道长生(校对)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955

  随着二人议论,啪!画面又变为黑暗,会议室中似还震荡着刚才的余响。
  “……”
  众人皆自沉默,却是信了九分。
  而张金通左右一瞧,简单介绍:“此人叫李肃纯,出身茅山七十二下院,师父已经亡故了。”
  “那他现在在哪儿?”张妙贤道。
  张金通瞄了他一眼,神色微妙:“京城。”
  京城!
  这俩字一出,在场的都懂了。简单讲,这叫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只要你点头,自有大把大把的资源向你倾斜。
  无论是清微派的雷法,茅山派的符箓,都有希望重现。
  众人经过一番短暂的犹豫,都很坚定的下了决心,大好机缘在前,纵有束缚险阻,只一句话:这道,你求还是不求?
  更何况,就算他们拒绝,又拒绝得了么?于是大家思索过后,调整情绪,纷纷转向一些更实际的问题:
  “各派的名额可有限制?”
  “无,多多益善。”
  “倘若没有弟子,又该如何?”
  “您可以自己前去,一视同仁。”
  “除了弟子,还要我们做什么?”
  “暂且没有。”
  “金通……”
  年龄最长的薛明心一直不语,似在想什么事情,此时忽然开口:“全真那边也是如此?”
  “……”
  屋内瞬间安静,张金通则眉头一皱,沉声道:“不错,白云观想必也在举行法会,我们收到的资料应该相差无几。”
  他顿了顿,接着道:“诸位老修行,既然你们都在这,我就说上一说。我们两派争了一千多年,以前争天下道统,现在争官身待遇。而此番道法重现,我觉得是天赐良机,是劫是祸是福缘,全凭本事,我们一定要争一争。你们先行回去,还有几天考虑时间,下个月一号,让你们的人选再来龙虎山!”
  ……
  江州,穹窿山。
  谭崇岱在静室打坐半晌,却忽地叹了口气,自觉心神不宁。他索性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院中的那棵老树出神。
  江南六月,草木极盛。
  那老树长了几十年,仍然郁郁葱葱。而在树旁的墙上,不知何时多出了一道藤蔓,像一小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仿佛在流动着翠绿。
  这树,是他师父亲手种下的,那藤萝,却是初生不久。
  他看着它们,忽觉时光变幻,悠悠交错。
  话说谭崇岱参加完法会,返回道观后,就处于一种很复杂、很亢奋的状态。他早已知晓此事,但这次是政府推动,龙虎山牵头,全道门都参与其中……意义不同凡响。
  他已经六十多岁了,还是一派宗主,如果与别派弟子同去,未免有些丢人。但是,他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向道之心,已决定豁出这把老骨头,去搏上一搏。
  ……
  松江,太清宫。
  薛明心端坐静室,身姿挺拔,丝毫没有萎靡之相。他今年八十七岁,十三岁修道,几乎与夏国同历史。
  而在他对面,恭恭敬敬跪着两个人,一人三十来岁,一人六十出头。年轻点的面色微妙,不敢多言;年长些的却满脸悲戚,连番道:
  “师父,求您开恩!”
  “师父,为什么师弟能去,我却不能?”
  “师父……”
  他求了半晌,薛明心终道:“你年岁已长,资质有限。我寿元无多,本想着让你接任主持,你这一去不知前路如何,恐怕又误修行又误自身。”
  “师父!”
  那人连磕了九个响头,泣道:“我自幼拜在您门下,苦心求道,如今机缘在前,我就算碎首糜躯,也要试上一试。”
  “唉……”
  薛明心看大徒弟如此,终究不忍,叹道:“罢了罢了,你们便一同前去,下去吧。”
  ……
  句容,茅山道院。
  茅山的前身是上清派,源于汉时,到南朝陶弘景时期,才正式确立了茅山宗。所以道门之间的称谓,通常要在前面冠名,为上清茅山。
  而到了明代,全真派大举南下,丘处机创建的龙门派攻占茅山,形成五观传全真,三宫传正一的局面。
  后来夏国立朝,五观三宫合并,统称茅山道院,传正一派。另有乾元观,为坤道(女道修炼场),传全真龙门派。
  此时,道院的一间静室内,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立在其中,气度沉稳又蕴带张扬。在他对面的,正是吴松柏。
  “你都听清楚了?”吴松柏问道。
  “弟子清楚了。”
  “可有什么想法?”
  “弟子定将一展所学,重现我茅山声威。”年轻人言简意赅。
  “哈哈,好,不枉我这么多年的教导!”
  吴松柏却异常开心,捋了捋长髯。
  没办法,虽说全真、正一并列,但全真显然混的更好。因为他们是讲理论的,王重阳主张三教合一,修身,戒律,度化世人。
  这是大大的良民,有利于朝廷教化,所以才能执掌天下道门。
  但正一是输出门派啊,什么画符请神,招魂弄鬼,还有各种狠毒手段,牛的一逼。这东西被统治者不喜,只是碍于稳定,才不得不封赏正一。
  而到了现代社会,官方更视为封建迷信,各种暗戳戳的打压正一,尤其是茅山。
  吴松柏年岁大了,心思也淡,费尽心血培养出一个徒弟,希望全压在他身上:
  “我茅山基业,就交在你手里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
灵米
  七月,凤凰山。
  顾玙做了十几年的香,还从未像今天这样忐忑和期待。
  这日一大早,他便来到清心庐的后院,跳下藏香窖,捧着两盘线香上来。一盘桃花香,一盘聚气香,经过半个月的窖藏,火气消散,药性中和。前者愈发张扬妖娆,后者也愈发厚重沉实。
  他回到静室,先点燃一支聚气香,然后端坐修行。
  只见那香头闪着星火,慢慢飘散出一缕白色烟气。这烟气升至半空,凝结不散,反而越聚越多,渐渐形成了一团气雾。
  这雾的结构十分古怪,半气态半液态的黏在虚空,好似云山叠嶂。
  紧跟着,这雾气像被什么东西吸引,忽地分出一道细流,缓缓飘向了顾玙,又在其周身缠绕,似要把他笼罩其中。
  “……”
  顾玙仔细感受着,除了熟悉的天地灵气外,又多了一道微弱的气息。温和,亲近,毫无侵略性的渗入体内,与气海融为一体。
  约莫一个小时后,他才睁开眼,而那支香也快燃尽,仅剩半厘米左右。
  成了!
  顾玙心中欢喜,比之平日修炼,大概增加了十分之一的食气量,且没有异常反应。看着挺少的,但你要知道,这香的原材料相对普通,并且能连续使用。
  也就是说,你二十四小时都在修行,那就点二十四支香,这样的积累就非常可观了。
  而他自己用灵石修炼,增加量是八到九分之一,基本没差,完全可以代替!
  “呵,总算有点保障了……”
  顾玙特欣慰,小心的把聚气香收好,又点上了一支桃花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9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