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道长生(校对)第1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9/955

  六月末,江州火车站。
  此地是大站,每天接送的乘客不计其数,二十多个候车区域,每个区域都被黑压压的人头占据。
  而在开往鹰潭市的候车席内,众人虽然各说各忙,但神情中都带着一丝好奇和打量,时不时的都瞄向一个方向。
  就在中间的某个座位,一位枯瘦的老道士正闭目而坐。他年纪很大了,可给人的感觉却十分古怪,似乎连脸上的皱纹都彰显着一种神奇的生命力。
  此人与周围的画风格格不入,灰色道袍,白袜布鞋,没有行李箱,手边只放着一个包袱。没错,就是古装戏里经常见到的那种包袱。
  这位老道,自然是穹窿山派的掌门谭崇岱。
  今天是19号,20号便是传度法会。那边没有机场,只能坐高铁,大概十个小时左右。道协的人把他送来车站,又留下了车票和出差补助。
  秦云峰难道大方一回,竟然给了五万块。他或许听到了一些风声,正一会有什么大动作,谭老道是江州代表,怎么也不能太寒酸。
  “各位旅客请注意,由江州开往鹰潭的G808次列车开始检票了……”
  随着广播声起,谭崇岱站起身,就像棵活脱脱直挺挺的青松,那气势一亮,立时把旁人吓了一跳。
  老道却面色微凝,迈步踏上月台,前往那两千年来的南方道门圣地,龙虎山!
第一百六十一章
龙虎山
  鹰潭本是个小城市,一百多万人口,经济也不甚发达,下辖只有两区一县外加一个县级市。但因为有了龙虎山,就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
  龙虎山在城南二十公里,从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正式定居算起,至今承袭六十五代,历经两千余年。
  正一派虽然不像全真那样,一度成为天下道门的领袖,但历朝历代,也得到过无数次的赐赏。在鼎盛时期,更有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十座道庵,俨然一个小王国,号称道都。
  不过桑海靡常,多数宫观早已废圮,保存较为完好的,只有天师府。
  龙虎山的圣地其实有两个,山上的上清宫,山下的天师府。上清宫是正一派祖庭,可举办一些大型法会和活动,天师府只是天师道所有,自己生活起居和祀神的地方。
  上午,车站。
  经过十个小时的旅途劳顿,谭崇岱并未觉得疲惫。他并非第一次来此,但时隔多年,看着那城市变化,高楼耸立,亦不禁心生感慨。
  这里的画风就很不一样,市民对出家人的接受度非常高,没有半点大惊小怪。而在站口前面的一个地方,正有几个道士在守候。
  其中一位戴着眼镜,相貌斯文的中年道士凑过来,先施了一礼,问:“可是穹窿山谭老修行?”
  “正是。”
  “晚辈是天师府知客郝洪庆,我们已经备了车,请您上车等候。”对方自我介绍。
  凡道士都有道名,是师父根据门派的传承字辈,给弟子取的名字。一般保留原姓,中间的字,必须是传承用字。
  这郝洪庆,自然是洪字辈的弟子。
  “你们还在等别人?”
  谭崇岱跟着他往那边走,随口问了一句。
  “还有西河派的王老修行,和您的抵达时间相近。”对方解释道。
  “哦,原来是王若虚。”
  谭崇岱点点头,自行上车,这车是普通的商务车,七人座,非常宽敞。他略等了一会,又见门开,冒出一位肚圆身滚的胖道士,正是王若虚。
  丫早就被特异局招安了,这次跟着参加,无非是现场探底,看看各门各派的态度。所以他一见谭崇岱,就刻意套近乎,笑道:“哎呀,久闻老修行大名,幸会幸会!”
  “客气了,我才是久仰大名。”
  老道笑着拱拱手,这话不假,王胖子在蜀州给人看风水,真是名声赫赫。那胖子上了车,便挨在旁边,他还带了两名弟子,自然闪到后排。
  而他瞧对方孤身一人,有意问:“老修行,您没带弟子么?”
  “我这一脉人丁凋落,只剩老道一人了。”谭崇岱摇了摇头。
  “您别悲观,无非机缘未到,日后必会时来运转。”
  “呵,借你吉言。”
  正说着,忽听外面一阵喧嚣,俩人开窗一瞧,只见六七个道士从站口挤了过来,中间还簇拥着一位。这人也认识,西山万寿宫主持,张妙贤。
  此人的来历颇为苦逼,他本是天师府的直系后裔,结果受到内部倾轧,上头又站错了队,被打发到万寿宫做主持。那万寿宫是净明派的祖庭,净明派是正一分支,这一去就算流放了。
  而现任的张天师,叫张金通,是上上代天师的外孙,本姓不姓张,后来才改的。
  要知道,天师府的传承历来是宗亲嫡系,张金通属于外戚,他能接手天师府,更是表明了政府对道门的掌控力度,碾压般的存在。
  当然张妙贤的实力也不可小觑,曾经做过道教协会副会长,人脉极广。
  他这一过来,气势逼人,郝洪庆心中嘀咕,但也得好好接待。丫单独坐上一辆车,弟子又一辆车,两辆车反倒先行起步,绝尘而去。
  “……”
  谭崇岱看的默然不语,王若虚则目光闪烁,不知在想些什么。
  ……
  天师府在上清镇,距上清宫两里路,南朝琵琶峰,门临泸溪河,占地3万多平方米,雕花镂刻,米红细漆,建筑恢弘。
  府门上有一对抱柱楹联,写着: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
  地位如何,清晰明了。
  却说一行人下了车,进府门,过大堂,抬眼就见一对钟、鼓楼稳踞西东,正前方矗立着一座玉皇殿。殿内供着玉帝,另有邓、辛、张、陶等十二天君配祀两侧。
  再进三门,就到了天师府的私第。由三厅组成,前为过厅,中为客厅,后为内宅和客舍。过厅供着三尊神像,正是初祖张道陵,以及两位高徒王长、赵升。
  “众位先在此歇息,我家主持正在宫内布置,晚些才能回来。”
  郝洪庆将大家引进客房,一一解释,方才退下。
  明天才正式举行传度法会,他们来的比较早,人还不多。张妙贤进了客舍,就把门一关,一副生人勿近的德行。
  谭崇岱则稍作休整,左右无事,又找那王若虚说话。而聊了一会,院中就慢慢热闹起来,各派掌门陆续抵达,又相互拜会。
  说实在的,这帮人平时根本见不着面,难得有大型活动聚集,必然要联系一番。
  由此便看出不同的层次了,像清微派、净明派这些大门派,亮相自是威风。光随行弟子就有五人以上,主持也被众星拱月,溜须拍马,谄媚奉承,竟比俗世更溜。
  而像宝田派,铁冠派这等小门户,简直无人问津,要么抱团取暖,要么各不理睬。
  一晃就到了晚上,张金通意外的没露面,不过众人也不在意,参加法会本就是个由头,真正目的,是想看看龙虎山卖的什么药。
  次日,晨。
  谭崇岱换了一身蓝色的得罗,吃过早饭,便与众人一起前往上清宫。得罗是一种道袍,与日常大褂相似,只是袖子更加宽大,是参加活动时才会穿的礼服。
  本次参加传度的共有72位居士,早在大殿前等候,嗡嗡嗡的低声私语。另有不少旅游团,专程带着游客来观礼,在旁边咔咔拍照。甚至有媒体记者,架着摄像机在拍摄。
  众人见怪不怪,传度法会早就失去了庄严性,变得商业且娱乐化。
  这帮人在天师道弟子的指引下,进到传度殿,里面空间极为宽敞,正中供着张道陵像,三面围着木栅栏,后面有观礼席位。
  不多时,现场响起了道教音乐,然后三师进。一穿黄,一穿绿,一穿紫,穿紫色法衣的正是张金通。此人六十来岁,身量不高面色枯黄,没有半点大德相貌,倒似多劳郁结,命不长久。
  所谓传度,就是师尊向弟子传授度世道法,所以弟子要礼拜三师(监度师、传度师、保举师)。
  这三个职位,通常由宫观的高功道士担任,而这次,张金通不知出于什么想法,竟亲自担任了传度师。
  只见三人怀抱如意,先拜了拜道祖,众居士拿着笏板进殿,再拜三师。
  至此,法会正式开始。那三人在前,弟子在后整齐排列,齐齐跪拜,参神谒社。
  传度大概要经过三道程序,说戒、发誓愿、发度牒。一时间,殿内诵经声声,气氛端肃。各派掌门在旁边瞧着,表情郑重,心里各异。
  约莫一个小时后,张金通向众居士颁发度牒,法会结束。趁他们到外面合影的功夫,又有弟子过来,引着众人转到后院的一间屋子。
  这里的风格就不一样了,满是现代化的设备,最里面有间会议室,椭圆形的长桌,还有偌大的显示屏。
  走在最前面的是张妙贤,他刚要往里进,却被守门弟子拦住,道:“请您出示名帖。”
  “你不认得我?”他奇道。
  “请您出示名帖!”那弟子重复了一遍。
  “之前已经登记备册,怎么还要名帖?”
  “这次会议非常重要,不得疏忽,请您见谅。”
  “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9/9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