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道长生(校对)第1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955

  “咝!”
  顾玙不自觉的一颤,左手向旁边伸了伸,握住一只细嫩修长的手掌。而对方手指一紧,也反握住了自己。
  俩人牵着小手,心里安稳了些,连忙晃了晃手电,那束光才隐隐绰绰的出现,又过了好一会,才勉强适应这种环境。
  脚下的冰面极滑,一步都不敢走错,因为地势是往下延伸,若是踩空摔倒,就不知咕噜咕噜滚到哪里。
  他们一路又发现几个讳字,有的是雷,有的不认识。不知过了多久,只觉越走越低,越走越低,不禁心中嘀咕:莫不是要跑到地心去了?
  而就在这时,手电的光线猛然拉近、放大,然后静止不动。
  咦?俩人一顿,却是前方死路,有道突兀的冰墙立在眼前。
  “这就到头了?”
  小斋可不相信,摸出冰凿戳了两下,皱眉道:“好像不太厚。”
  “你退后!”
  顾玙摸了摸冰墙,又感受了一下头顶的雪层,先用冰凿戳开一圈小孔,然后攥拳,砰地一声。
  “哗啦!”
  周遭一阵轻晃,头顶噼里啪啦的有雪块掉落,而冰墙也凿出了一个圆洞。俩人都很瘦,轻松钻了过去。
  墙后仍是通道,继续走了一小段,却见冰雪减少,灰褐色的裸岩增多。到最后一程,已完全成了岩洞。
  “在哪儿!”
  顾玙的眼睛被一抹光亮闪过,立时兴奋起来,拉着小斋往出口跑去。
  ……
  雪山中的绿谷,还真是没说错。
  通道尽头,赫然连着一座小山谷,海拔与中山带相近,甚至还要低一些。四周被山峰包围,阻挡了寒流,使得此处封闭且温暖。
  这应该是后山,因为看见了一小片田,另有几块菜地,夹着条小河蜿蜒而过。岸边有树木杂草,远处还隐现着几间木屋。
  “这地方好奇怪……”
  顾玙打量了片刻,忽然开口道。
  “感觉到灵气了?”小斋问。
  “说不清楚,灵气肯定是有,但就像被什么东西堵着,释放不出来,特别杂乱。走,去前边看看。”
  俩人小心的避过菜田,顺着土路来到木屋前。
  屋子共三间,风格较为老旧,可也不是太古老,约莫七八十年代的那种感觉。周围竖着木栅栏,圈成一圈,就成了院落。
  院子里干干净净,显然有人居住。
  他们刚要上前,就听屋内传来一个声音:“居然有客到访,难得难得!”
  “吱呀!”
  随着门开,里面走出一人,年纪不大,三十多岁的样子。此人衣衫破旧,相貌平平,眉目间却极富神采,光华外露,又带着一股高绝之意。
  咦?
  他眼睛扫来,跟顾玙这么一对,都低呼一声。他本有些目下无尘,脸色却微微一变,转而笑道:“原是两位道友来访,里面请!”
  “打扰了!”
  顾玙很意外的抢先进屋,同时隐蔽的比了个手势。
  “……”
  小斋眨了眨眼睛,心中一凛。
  这屋内非常简朴,东边静室,西边卧房,铺着土炕。落座后,他们通了姓名,那人亦道:“我叫司马彻,随了我师父的俗姓,也给自己起了个道号叫凌霄道人,见笑了。”
  俩人忙称不敢,自是客气一番。
  随即,司马彻又问:“不知你们从哪边来?”
  “从西北来。”
  “哦,水磨沟。我七年前还去过一次,那孩子还好么?”
  “孩子很好,我们看了那护身符才找到些线索。”
  “呵,当年我亲手接他降世,就算是沾了因果,赠他一道灵符,也是缘分。”
  司马彻颇为自在,东一句西一句的掰扯了半天,什么正题都没问。又过了半晌,小斋终于道:“司马前辈,我有一事不解。”
  “请讲。”
  “九十年前,政府在白云观举行大典,认证六十二家正统门派,天山派便在其中。可自从三十年前,尊师惊鸿一现后,天山派再无音讯。我冒昧的问一句,你们为什么隐世不出了呢?”
  “呵呵,我天山派地处边陲,一向稀落,到我师傅那辈,只收了我一个徒弟。我派庙观就在西北那边,可惜被一次雪崩淹没。师父不愿跟政府扯皮,就带着我到此隐居。其实这里也是天山派的隐修地,只是无人知晓。后来师父故去,剩我一人,更是没必要大费周章……”
  司马彻倒是没隐瞒,随即转向某人,笑道:“更何况,尘世纷扰哪有修道来的自在?顾道友,你说是么?”
第一百二十一章
条件
  “尘世虽然烦扰,却是最好的历练之地,不经历红尘,哪来的道心坚定?”
  “我心即道心,我心即安稳,又何须那些无用的东西认证?修道者本该绝俗离尘,若混俗和光,岂不染了尘埃?”
  “绝俗离尘,是得道之后的事。若未得道,而即离尘,那造化何由夺?生死何由了?”
  “造化在天地,生死在自身,关众生何事?”
  “呵……”
  顾玙轻笑,试探一二便不再争论,道:“好吧,先不说这些,实不相瞒,我们贸然拜访是有事相求。”
  “哎,不急不急,有客自远方来,我当然要招待一番。”
  司马彻打断对话,笑道:“别看我这里清贫,其实什么都不缺,你们等着就好。”
  说罢,他起身去了厨房。俩人想要帮忙,人家执意不用,只得在里屋等待。
  不多时,简单的几个菜就端上桌,他在谷里种养齐全,有荤有素。尤其是米粮,用雪山融化的泉水浇灌,嚼着清韧甘甜。
  司马彻显得极为热情,许是独居久了,颇有谈玄论道、不眠不休的意思。
  “师父羽化后,我独自住了十二年,前五年时常下山,看看人世百态。五年后,决意潜心修道,将出路封死,终于小有所成。哦,你们可知天山派的功法?”
  “不太清楚,只知传自萨真人和杨真人。”小斋道。
  “不错,萨祖有神霄法,杨祖有内外丹法。我派传世八百年,吸取众家之长,鼎盛时道法万象千种。可惜传到师祖一辈所剩寥寥,至于我修的,叫按跷功。”
  “按跷功?”
  “此功内养心神,外练身形,以外补内,玄入天一……”
  司马彻解释了一些功法理论,那俩人啧啧称奇,都是第一次听闻。
  话说任督二脉的总枢在阴跷,阴跷上通泥丸,下透涌泉,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若贯通上下,和气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开花,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宫都是春。
  总之,如果阴跷通畅,则脉络皆通,可轻身虚意,内气弘化。至于运行的法门,自然为派中之秘,他是绝口不提。
  “贵派果然底蕴深厚,传承久远,令人大开眼界。”顾玙赞道。
  “道友太谦虚了,你已是先天之境,我还要略逊半筹,要佩服也该我佩服才是。”
  “……”
  话一出口,气氛忽地一凝。司马彻主动把题点破,顾玙毫无意外,小斋也没有波动。
  没错!俩人一照面,就摸清了彼此的底。
  司马彻虽然年轻,修为却比莫老道还高出一等,无限接近于先天。所以他看到顾玙,才会收起那副姿态,礼遇有加。
  先天说难不难,说易不易,莫老道修了一辈子内丹,还差那么一截。谭崇岱没有炼气法,年龄又大,肯定终生无望。李肃纯有官方背书,或许受到栽培,将来不可预期。
  至于王若需、杜红之流,全凭因缘造化。
  而顾玙自己划分的境界,没有先天一说:明心——炼形——凝神——灵身——人仙。到了灵身,也就是完全版的先天之体,那已经离人仙不远了,压根不在一个档次。
  不过话说回来,司马彻的资质必定极佳,按跷功也一定很厉害。他才三十多岁,假以时日,妥妥的杀出新手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9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