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警官(校对)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861

  外洪内涝,几千万人受灾,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开赴抗洪前线,据说已经死了好多人。平时不看新闻,现在不能不看,一回家就打开电视,一边看电视一边打电话问。
  丈夫老家在长江流域,丝河镇有好多亲戚朋友,李晓蕾同样关心,一回来便急切地问:“老公,咱家有没有被淹?”
  长江两岸是外洪,思岗是内涝。
  韩博放下电话,忧心忡忡说:“暂时没有,不过水位很高,而且还在下雨。小河往大河排,大河往西边的柳下河和东边的港榆河排,沿线不知道多少抽口往外排,柳下河、港榆河根本来不及往长江排,现在成了‘悬河’,成了地上河。”
  丝河镇在港榆河边上,李晓蕾去过,想到那条土堤,追问道:“水位有多高。”
  “五姑说有十几米,比大堤下面的房顶高。党员干部全守在河堤上,二十四小时值班,哪儿漏堵哪儿。”
  “良庄呢,良庄在柳下河边上,跟丝河一样危险!”
  “比丝河危险。”
  多灾多难,韩博长叹了一口气,凝重说:“柳下河是主航道,流经那么多区县,两边全在往柳下河排。王燕说水已经快跟大堤平齐了,河面从50多米变成100多米,前天发现几个地方渗漏,幸好及时控制住,如果没控制住导致溃坝,良庄就完了。对了,卢书记临危受命,现在是思岗县柳下河防汛抗涝总指挥,指挥部设在工业园区警务室,就在柳下河大桥下面。周边几个乡镇的党员干部、民兵和良庄分局民警、联防队员全归他指挥,正在组织人力物力加固加高大堤。”
第295章
博采众长
  外洪内涝,严重威胁到家乡和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光着急是没用的,回去不仅帮不上忙反而会给战斗在抗洪一线的老领导和老同事添乱。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唯一能做的只有响应号召,给损失惨重甚至无家可归的灾区人民捐款。
  市局每年出8000多元培养费,每月按时发工资,不是让自己来首都玩的。局领导不仅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李昌钰式的神探,而且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撑起“技术大梁”,回去之后组建更专业的技术队伍,在提高证据要求的同时向“科技要警力”。
  被委以重任的感觉很好,压力也很大。
  暑假别人可以休息,自己不能,必须按给自己制定的学习日程表,抓紧时间恶补专业英语、恶补生化遗传学。
  书看累了做实验。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有足够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流程,又观摩二所的专家们做过几次,DNA检材提取及比对基本上能够独立操作。
  集检材提取、纯化物质、PCR扩增、荧光标识、测序分析、图谱表达、得出结论等相关程序于一体的荧光测序设备非常先进,全国就二所、北京市局、辽省公安厅和703有,并且要应用于实战,不可能让一个来实习的研究生“玩”,不管你是不是“二级英模”。
  韩博一样不想进行“傻瓜”式操作,不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整天泡在实验室里采用“银染检测”,通过人工个案比对、肉眼观测和手动灌胶,一个实验往往需要上百个离心管反复滴加试剂,做一个检材至少需要十几个小时。精力要高度集中,不能中途断人,稍不注意实验检验就会前功尽弃。
  累点没关系,关键是试剂醋酸具有强烈刺激,极易患上严重的呼吸道疾病。而且要接触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同位素,使身体白细胞下降,皮肤过敏,这些天总是感冒发烧。
  好好一个人,折腾成这样。
  李晓蕾特心疼,把感冒药轻轻放在书桌上,嘀咕道:“老公,你是过敏体质,本来就不适合学化学,不能这么下去了,再这么下去会把身体搞垮的。”
  二所一位前辈因为长期呆实验室,不光皮肤长期过敏,不光常感冒发烧,而且开始掉头发。
  工作重要,身体一样重要。
  既要对单位负责也要对家庭负责,韩博擦擦鼻子,嘿嘿笑道:“我会注意的,下次去实验室做一些防范措施。而且DNA检材提取和比对技术已经掌握了,没必要再跟前些天一样整天泡实验室。”
  “掌握了?”
  “嗯。”
  韩博接过水,在妻子监督下乖巧地服下两颗感冒胶囊,不无得意说:“以前不懂,感觉搞个生物物证实验室有多难,要花几百乃至上千万经费。其实不然,如果采用银染检测,不搞荧光测序,不搞DNA数据库,两三个人,一百万经费足够了。”
  电影电视里才有的技术,丈夫居然学会了。
  李晓蕾感觉有些不可思议。督促他把杯中的凉开水喝完,坐下笑问道:“这么说以后不用再去实验室?”
  “实验室当然要去,我要确定一个研究方向,在基因组学方面研究点小成果,不然没法毕业,不然这个研究生不就白考了。”
  “会不会跟现在一样?”
  相比学业,妻子更关心自己的身体,韩博很是内疚,摇摇头:“不会了。”
  “这就好。”
  感冒要多喝水,李晓蕾端起空杯子又去饮水机接了一杯,坐下笑道:“老公,明天我要出差,先去日本、再去美国。东南亚金融危机,集团许多客户是香港的经销商,他们受到很大影响,集团那么多工人不能闲着,丁总全指望我们分公司,这趟出去估计得一个多月,你在家要乖,千万别让我担心。”
  丝绸集团过去一年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又搞了两个服装分厂。严重依赖出口,没外贸订单不仅发不出工人工资,甚至会影响到全县蚕农的收入。
  之前是靠“广交会”搞起来的,在“广交会”上结交的客商大多是香港人。
  香港人会做生意也会炒股炒楼,几乎几个个投资股票或房地产。金融风暴一来,日子不好过了,转口贸易跟着受影响。
  任命妻子为北京分公司经理,当时真是一步“闲棋”,现在这步“闲棋”发挥出巨大作用。
  虽然只有三个专业做外贸的,但与集团销售部的销售模式完全不同。个个精通外语,其中两位是资深“外贸人”,直接去找欧美客户,做得不是东南亚市场,并且没那么多中间环节。
  从去年到现在,帮集团拿到500多万美元订单,通过北京的外贸公司拿到800多万人民币订单,集团上半年做的全是北京分公司的业务。
  妻子居功至伟,上过三次《思岗新闻》和一次《南港新闻》,南港市副市长、经委主任和思岗县领导全知道她,只要来京办事都要去丝绸集团北京公司视察。
  不是思岗人,居然被思岗县妇联授予“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前天晚上一起吃饭,刘主席说县里已经把她作为候选人,推荐参选创造新业绩、树立新风尚、争做时代新女性,为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三八红旗手”。
  不光有精神奖励,一样有物质奖励。
  一汽大众刚下线的奥迪A6轿车一辆,不是配的专车,是奖励给私人的,县委谢书记都没这待遇。
  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国际经济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谁能创造效益谁就会被重用。
  不光妻子,老单位领导一样被委以重任,侯厂前几天由南州市委委员、常委、常务副市长,变成了南州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代市长。
  韩博忍不住地想,自己要是不当警察,跟他们一样去搞经济建设,现在能不能干出一番成绩。
  答案是否定的,干不好,只会搞装修。
  妻子春风得意,看样子以后真要“吃软饭”,韩博打趣道:“出差一个多月,哎呀,这么说我可以享受老总待遇,可以开奥迪出去显摆显摆。”
  “说晚了。”
  在北京,丈夫不喜欢开车。一是不熟悉道路,二总找不到停车地方。
  李晓蕾岂能不知道他是在开玩笑,掏出折叠式车钥匙晃晃,吃吃笑道:“杨县长要来北京办事,好像是跑什么项目审批。我答应驻京办了,车借他们用几天。”
  一个北京人整天跟思岗人打成一片,不光跟思岗驻京办、建工集团北京分公司关系不错,与几位良庄籍的干部和军官也有联系。
  前段时间还接受邀请,去过南港市驻京办和南州市驻京办,认识的人比自己这个南港人还多。
  韩博彻底服了,起身笑道:“借就借吧,我是工薪阶层,我本来就应该坐公交车。”
  想用车还不容易,自己家装修公司有,建工集团有。
  尤其建工集团,在北京有四五辆,王总不止一次问过需不需要,需要的话借一辆给他。他不想搞太张扬,并且确实没什么必要,所以一直坐公交,有什么急事拦出租车。
  重感冒,说话难受。
  李晓蕾不想继续这个话题,说起正事:“老公,我托南港驻京办胡主任打听过房子的事,他推荐了三个小区。一个离公安局近,刚开发的小高层,在豪河边上,现在开始预售,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到钥匙;一个离公安局稍远一点,离江边近,小别墅,带车库的。已经建好了,因为发大水,看上去挺危险,面积大、环境好、独门独户,卖得又比较贵,销售情况不是很好。开发商降价,现在买比去年能便宜十几万。”
  她是真打算跟自己一起回南港,从春节就想着房子的事。
  回去之后肯定要买房子,不过现在买是不是有些早。
  她现在能自己赚钱,在这个问题上韩博实在没什么发言权,笑问道:“你喜欢高层还是别墅?”
  “当然别墅!”
  李晓蕾显然早有了主意,眉飞色舞说:“北京高层,东海也高层,我想换个居住环境,稍远点不是问题,我们又不是没车,有车上下班,去哪儿很方便。”
  “要多少钱?”韩博很没底气地问。
  “五十多万,三层楼,400多平米,有花园的,胡主任说环境非常好。”
  “我……我……我出一万。”
  憋半天憋出一万,李晓蕾笑得花枝乱颤,眼泪都快笑出来了,上气不接下气说:“行,你出一万,剩下我想办法,到时候房产证写我俩名字,我们的共同财产。”
  终于有属于自己的财产了!
  这栋房子在老丈人名下,东海房子在老爸名下,思岗本来有房子,并且在自己名下。不过春节回去时卖了,卖给杨小梅夫妇。两万多买的,连装修、家电和家具一起卖三万,既没赔也没赚。
  韩博嘿嘿笑道:“老婆,你是老板,你说了算。”
  “就这么定了,我请胡主任托人挑一栋环境最好的,出差回来时顺便去趟南港,办贷款,交首付。”
  自己的工作关系已经转到市局,户口已经迁到南港市区,办贷款不是很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8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