歃血(精校)第74部分在线阅读
他踉跄着站起,大笑下楼,还不忘记大声唱道:“天威卷地过黄河……”
歌声豪放悲凉,饱含着男儿的热血雄心,壮志豪情。那歌声转瞬去得远了,让多年靡靡不振的汴京,突然有了种肃杀悲壮之气。
众人纷纷起身,跟随下楼,一路长笑。
狄青望着众人的慷慨激昂,听着歌声阵阵传唱,突然想到,此去经年,风刻沙磨,尘起烟凝,不知道要有多少热血悲壮就此洒在边塞的青山黄土之上。
那曾经的朋友、曾经的亲人、曾经的兄弟,说不定千古扬名,说不定埋骨荒山,但死也好,活也罢,终究是痛痛快快地战了一场。
一想到这里,忍不住地心酸、忍不住地血沸、忍不住的热泪盈眶!
狄青心中虽还悲楚,但那股热血已冲淡了悲意。
我要去西北!一个声音心中高喊。狄青挺起胸膛,望明月高照,宛若望见那盈盈的笑脸,含情的双眸,一字一顿对他说道:“狄青,你在我心中,本是天下无双的盖世英雄!”
那一刻,明月正悬,热血沸燃,狄青意志前所未有的坚定,自语道:“我要去西北。”
他要去西北,为了那平生挚爱没有说过、但铭刻心间的生死之诺,亦是为了那天地间的浩浩荡荡,千古永垂的男儿豪情!
第二卷
关河令
第一章
关山
我要去西北!
狄青立在赵祯面前时,肯定地说出了自己的心意。
赵祯有些诧异、还有些疲惫、也有些伤感。这几日来,听说西北将乱,禁中侍卫多请命前往西北,赵祯尽数应允了。
或许赵祯也早就想派人前往西北一战了。他虽没有见过元昊,但从种种迹象来看,元昊一直惦记着他,甚至不惜派人为乱宋境,刺杀于他。
此仇不报,他寝食难安。但听到狄青要去西北,赵祯面色一黯。最近那几个当初宫变救护他的侍卫,都提出去西北,赵祯岂能不知那些人的心思,那些侍卫只怕搅入宫争,被人猜忌。只是他真的想要教训元昊,因此这些禁军精英要去,他也就准了。他还准备备军西北,希望能让元昊知道,一些事情,早还迟还,迟早要还的。可狄青难道也是和那些侍卫一般的想法?狄青本不应该这么害怕的。
赵祯沉吟了许久才道:“狄青,你不必去西北的。其实那些人去西北,本也没有必要,我只信得着你们。”
狄青见赵祯犹豫,又看到他那孤零零的神情,想起当初那个软弱无助的圣公子,心中一软,不过转念想起羽裳,只能抛开一切。沉默半晌才道:“我们去西北,不是怕圣上、太后猜忌,而是真的想要去。男儿习武,逢国有急,岂能不赴?”
“王珪他们,是朕最信任的侍卫。但你和王珪他们又不同的。”赵祯感慨道,“狄青,他们是我的臣子,但你是我的兄弟。真的,我一直把你当兄弟的,自从你在夜月飞天面前,宁可性命不要,也要帮我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说,以后……我也可为狄青做一切的。”
赵祯眼中满是诚恳,甚至不再自称朕。
见狄青不语,赵祯问道:“你还记得在孝义宫时,我和你说过的话吗?”
狄青当然记得,他记得当时赵祯脸色苍白的对他说,“狄青,你一定要帮朕,我求求你。若这件事成,朕就和你是生死弟兄,永不相弃!”
他到现在,还不知道赵祯要去玄宫取什么,但看起来,只是一本天书,就已拯救了赵祯。他还记得,赵祯伸手一划,对他道:“朕若亲政,要做个千古明君!若朕掌权,定会重用你,朕若是汉武帝,你就是击匈奴的霍去病。朕若是唐太宗,你就是灭突厥的李靖!”
这本是他和赵祯之间的约定,没有第三个人知道。他若知道,最终是个这种结果的话,他宁可什么都不做,他宁可远远地离开京城,甚至宁愿从未见过杨羽裳。他不想当霍去病、不想当李靖,他只想和杨羽裳在一起。
狄青想了太多太多,终究什么都没有说。望着赵祯感慨的眼眸,想着还在昏迷的杨羽裳,狄青只是道:“圣上,臣不记得了。臣和王珪他们,本没有什么不同的。”
赵祯微愕,转瞬看到了狄青眼中的悲凉,明白过来,怅然道:“你不记得,朕记得的。朕说过的话,答应的事情,从来不会忘记!”
走下龙椅,走到狄青的身边,赵祯目光诚挚,说道:“你执意要去边塞,我不会拦你。但这些年来,朕很寂寞,从未有过真心的兄弟,见到你们这些侍卫称兄道弟,很是羡慕。朕真的希望你可留在朕的身边。”他还试图做一下挽留。
狄青低声婉拒道:“请圣上成全。”
赵祯望着狄青那忧郁的脸,心中突然一动,已有了打算,暗想狄青眼下伤心,不过是一时冲动,我让他散散心,然后再想办法调他回转好了。想到这里,赵祯点头道:“好吧,你要去西北,朕就成全你。你想要做什么官?”
狄青道:“臣只想和王珪他们一样就好。”
赵祯看了狄青半晌,道:“好,朕今日就和兵部说一下。你可以去延州。”
狄青才待告退,赵祯又道:“狄青,你记得,朕说过的话,不会不算。你若真在边陲有所作为,朕定当重用你,为朕收回失去的疆土!还有……你记得,如果有时间就回来看看朕,朕很喜欢和你说说话。至于别的事情,你不用考虑太多,自有朕为你做主。你还带着朕的那面金牌吧?”见狄青点头,赵祯肃然道:“你有那面金牌,就要记得,有朕在你身后!”
狄青点点头,默默地转身离去。
赵祯重重地叹口气,心想我都说到这种程度,狄青若真想升迁,只要说一句,轻而易举的事情。但狄青终究没有说。
狄青是聪明还是傻?他为了个女人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得?赵祯转念又想到,当初王美人离开自己的时候,自己不也这般失魂落魄,想再过一段时间,狄青应该会好转。到时候再让他回京城也不迟。
龙椅上放缓了身躯,赵祯神色中多少带了些疲惫。望着狄青消失不见,他的眉头又锁了起来,喃喃自语道:“接下来,我该怎么做呢?”
宫殿森森,阳光照进来,却照不到赵祯的身上。
狄青临出宫门的那一刻,忍不住回头望了眼,目光尽处,那个龙椅上的人,坐得那么高,显得如此远。
狄青没有再看,才走了不远,迎面就有个人走过来。狄青止住脚步,望着那人道:“伯父……”
那人正是八王爷。八王爷仍是憔悴,双目充血,见到狄青的那一刻,挤出了点笑容。向四周望去,见没有人留意,低声道:“狄青,不幸中的幸事,太后答应我的请求了。接下来,你……你准备怎么做?”
狄青错愕,难以相信太后会答应这么疯狂的要求,他并不知道八王爷和太后达成了怎样的协议,可知道八王爷没有必要骗他,犹豫道:“伯父,我才得到个消息,说香巴拉可能在西北,我向圣上请命去西北。戍边的同时,打探香巴拉的下落。”
本以为八王爷会有不同的建议,没想到八王爷点点头,怅然道:“狄青,说实话,对于能否找到香巴拉,我没有一成的把握。”
狄青心头一沉,听八王爷又道:“可这世上很多的事,绝非你有把握才会做,对不对?唉……我只信苍天不会这么无情,也信老夫苦心不会白费,更信你狄青对羽裳的一片情。羽裳剩下的事情,我来处理就好。”
“我还想再看一眼羽裳。”狄青犹豫良久,终于又道。
他终究还是不舍的。
八王爷摇头道:“狄青,不能了。实不相瞒,此事极为重大,我在昨夜,就把羽裳送往玄宫了。”
狄青忍不住地心酸,想着许久再也见不到杨羽裳了,喃喃道:“也好,也好……”他不知说了多少个也好,可也冲不淡离别的伤情,但终于还是挺直了腰板,终于缓缓地转过身,才待向宫外走去,突然又止住了脚步。
“伯父,我想再问一句。”
“你要问什么?”
“羽裳在玄宫,可以留多久?”狄青声音已有些颤抖。他想问的是,杨羽裳究竟能不能撑住他找到香巴拉。至于找到香巴拉,能不能救治杨羽裳,他根本不再去想。
八王爷脸色变得凝重,反问道:“你信不信我?”
狄青涩然道:“当然信了。”
八王爷缓缓道:“这世上,有奇迹的,只是在于你肯不肯去信。在我看来,羽裳甚至能比你我活得更久。你莫要忘记了,你本身就是个奇迹,你本不能杀了赵允升等人的。”
狄青心头一亮,蓦地信心大增,点头道:“对,你说的对,我知道了。”他本身的确是个难解之谜,但八王爷提及这点,难道也知道了什么?
狄青不再多想,向八王爷深施一礼道:“伯父,羽裳靠你照顾了。”心中在想,“羽裳,我一定会回来!”
霍然转身,狄青大踏步离去,长枪般的身躯,挺得笔直。
八王爷看着他的背影,眼中露出奇怪的表情,想对狄青说什么,终于还是叹口气,喃喃道:“羽裳,你放心,无论如何,我都要救你回来!一定!”
天有云,浓云若龙,出了汴京,青山似洗,万木啸风,好一派壮丽山河。
塞下秋来,风景迥异。
京城的秋,就算冷,也带着冠盖的鲜艳、鲜花的柔弱、市井的喧嚣,但塞下的秋,一望千里,总带着苍茫的黄、黯淡的灰,还有那流动的青色。
一只大雁鸣叫声中,南飞而去,虽独,但无眷恋之意。千里荒芜中,不时传来羌笛悠悠,轻烟若霜,更增天地间的苍凉之意。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本是有些荒凉的西北军州之地,也有繁华的地方,那就是延州城。
延州城,实为西北第一城池。延州城故址本是丰林县,其城本是大单于赫连勃勃所筑,本名赫连城。
后来宋立国,西北有乱,西平王李继迁在西北杀出一片天空。大宋为抵抗横山西的党项人出兵犯境,这才又重修赫连城,改名延州城。
延州城依山而建,有延河横穿,占据地势,易守难攻。
大宋经营许多年后,延州城已成为西北第一大城,更因西北数十里外,有眼下边陲的第一大寨金明寨,号称拥兵十万,延州城有金明寨做盾,看起来已固若金汤。
故西北流传一个说法,寨中金明,城中延州!
羌笛城外悠悠,丝管城内繁急,就算已在寒晚,延州竟也很是热闹。
延州城内,竟也和汴京一样,满是繁华之气。丝管之声,是从延州知州府传出,府上高位端坐一人,肤色白皙,颌下黑须,有双保养的如女人般的胖手,一只手端着酒杯,一只手捋着胡须。
那人华服高冠,正眯缝着眼看着堂中歌舞,可神色间,隐约有丝忧思之意。
舞急歌清之际,突然有兵士入内禀告道:“范大人,狄青求见。”
范大人皱了下眉头,不耐烦的回了句,“不见。”
旁边有一参军模样的人道:“范大人,狄青这一年来,不停骚扰大人的安宁,总是这样,也不是个办法。”那参军黑面黑须,肤色也是黝黑,有如烧焦的木炭,和范大人倒成了鲜明的对比。
范大人想想,叫住了兵士,问道:“耿参军,依你之意,如何应付这个狄青呢?”
耿参军道:“卑职这几天查了下西北各地的边防情况,知道新寨指挥使丁善本死了……”
范大人心中奇怪,打断道:“丁善本正当壮年,怎么会死呢?”
耿参军道:“根据新寨传来的消息,说他是出寨巡视情况的时候,被野蛮的羌人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