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校对)第6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0/817

  恩慧轻叹了一声,在旁边的另一把椅子上坐下,看了朱高煦一眼道:“真的,暂且可能还不明显,可经不起细看。你瞧。”她说罢伸手拽着裙子往上拉,柔软的丝绸料子、不断折叠在她的手心里,白色裙袂下先露出了一只针脚精细的绣花鞋,脚踝也渐渐露了出来。
  她伸出手,用指尖轻轻按了一下膝盖上方的肌肤,有点委屈地说道:“看罢,我身上的皮肤已经有点松了,用甚么养人的东西都不管用,岁月真是可怕。”
  朱高煦深吸了一口气,稳住心神,靠近了看:“我怎么瞧不出来?”
  恩慧道:“要细瞧,与你那些年轻的妃嫔必定不一样,且是一年不如一年。”
  朱高煦想了想,径直说道:“姚姬也比你小不了几岁。”
  恩慧的神情微微有点变化,说道:“妇人有几年好的?”
  朱高煦道:“在我眼里,你一直都会很漂亮,别想那么多。”
  “真的?”恩慧的微笑带着点戏谑,好像在说我又不是小姑娘、没那么容易相信甜言蜜语。
  朱高煦却毫无笑意,认真地说道:“真的。美人每个年龄、都有不同的气质,美的角度不一样。何况人是一种气息,不是只看皮囊啊。”
  恩慧微笑道:“那高煦闻闻,是甚么气味?”
  “气息。”朱高煦纠正道。
  恩慧沉默未有回应。过了一会儿她已收住了笑容,又轻叹了一声:“有时候我就想青灯古佛,就这样了。可是你总是让我心神不宁,我那么大年龄的人了,还是忍不了高煦这样的对待。我觉得你真是挺稀奇。”
  “哪里稀奇?”朱高煦随口问道。
  恩慧道:“说不上来。我夜里细想……或许是舍不得、你眼里的我自己,又或许是舍不得冷清之余、那些温暖。”
  朱高煦一时没出声,细想着她刚才的话。他与恩慧,确实有感情,所以他觉得有点难办、却从来没有放弃她的想法。那种温暖,或许便是人们相互间的一种慰藉罢,而异性的关怀、总是更加美妙。
  恩慧站了起来,向后门口走去,长裙丝绸也垂下去、把脚也遮住了。她的忽然走远了一些,倒像若即若离似的。
  这个地方很宁静,能听到湖面传来的隐约风声和水浪声。
  朱高煦也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随后走到了门口,与恩慧一起观赏外面的风景。站在门口,他便似乎能听到燕雀湖周围的些许人声嘈杂了。他问道:“你在这里,过得怎样?如果缺什么,只管告诉我便是。”
  恩慧摇了摇头,转头忽然低声说道:“缺你。”
  朱高煦无言以对。恩慧又道:“再好的风景,没有期许之人,久了也就那么回事。不过高煦不用担心,我觉得日子还好,饮食起居都很舒适,没甚么难受的地方,总比当年在凤阳好多了。”
  “我能明白。”朱高煦点头道,他偶尔也有过这样的感悟。他接着又道,“我想想办法,让你更满意。”
  “算了罢。”恩慧转头道,“高煦的心意领了,但不必为难。你可得明白,妇人想要的东西无止境,不然宫中怎会总让大家伙儿修女德?这点道理,我哪能不懂?”
  朱高煦听罢,寻思了稍许,便对恩慧的这番话有另一种解读:她想要的东西、朱高煦明白,但是她不会强求,免得招人厌烦,只看你的心意和表现。
  他站了一会儿,便忍不住上前一步,从她身后轻轻拥抱。她没有挣脱,反而主动靠近朱高煦,长呼出一口气来。这样的亲近,朱高煦忽然觉得自己内心深处、某些隐晦的恐惧感,顿时得到了抚慰。
  院墙旁边那些柳树已经发了新叶,一如从前。
  恩慧好似触景生情,小声吟唱了一首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天的气息真的很明显了,轻风之中能感受到些许的暖意,风景也与去年冬全然不同。朱高煦恍然之间,觉得去年冬的雪、仿佛昨天才消逝,光阴确实是不知不觉变化的事物。
第八百五十三章
白脸红脸
  酉时之前,朱高煦便回到了皇宫。他先到了乾清宫,侧头在自己的肩膀“呼呼”深吸了几口气,没闻到甚么香味。
  但据说妇人对气味很敏锐,今晚朱高煦要去坤宁宫,怕郭薇闻出来了、平白给她添堵。再说弄脏的内衬必定是要换的,于是朱高煦便叫当值的宫女,准备热水先沐浴更衣。
  旁晚时,他便若无其事地去了坤宁宫,好似今天完全没找过别人一般。
  郭薇似乎没察觉出来,犹自与朱高煦说着琐事,大致是说她怎么照顾姚姬与杜千蕊的事。乃因两个妃子刚生产过,正在坐月子。
  朱高煦坐在椅子上、只等着吃晚饭,少不得时不时夸郭薇两句,说些她识大体、把后宫管理得很好之类的话。
  去年朱高煦将瞻壑正式册立为皇太子之后,瞻壑便住到春和宫那边去了,白天就在文华殿读书。瞻壑由武德年间的状元萧时中等人辅佐,经常被告状。实际年龄八岁半的瞻壑,仍是个孩儿,也是经常到郭薇这里来,不过今晚不在。
  郭薇窈窕的身影,在朱高煦面前晃来晃去。她生瞻壑比较早,身材恢复得很好。朱高煦后来才明白,原来女子十几岁就生孩儿更好、似乎是因为骨骼软。
  不过郭薇的身材苗条单薄,完全不像是猛将郭英的孙女。而瞻壑应该有点像他的外曾祖父、也像朱高煦,小时候有点捣蛋、长得也很壮。
  就在这时,郭薇说道:“圣上的小姑姑宝庆公主,看上了何魁四。去年过年的宴席上,我叫她瞧过何魁四与何魁六,最近总算问明白了她的意思。”
  朱高煦听罢,点头道:“挺好,这下都满意了。她自己看上的、正好是咱们希望联姻的人,简直完美。”
  郭薇却有些惊讶,看着朱高煦轻声道:“我听说何魁四名声不太好,不务正业。”
  “有甚么关系?他只消人品不差、不爱欺男霸女便算好了。何家已是侯爵,衣食无忧;等何魁四做了驸马,皇室还会给他赏赐。”朱高煦道。
  郭薇想了想,竟是无言以对。她沉默了一会儿,只道:“宝庆公主长得很好看,当年父皇母后都很宠她,且是身份尊崇,却便宜了何魁四那等人。”
  朱高煦笑道:“我早就说过了,青菜萝卜各有所爱。美女不一定爱英雄哩,有的喜好简单好控制的汉子,有的喜好谦逊儒雅的文人,谁说得清楚?咱们真想待她好,便多听她自己的主意。再说那何魁四有没有本事,并不重要,我要用的人是他爹。”
  郭薇听罢看着朱高煦释然一笑,点了点头。
  朱高煦又道:“薇儿先作主,给宝庆公主挑嫁妆,问问王贵和黄狗,宫里有一些甚么珍贵的物件。宝庆公主的嫁妆,比照我的两个妹妹办,不能少了、但也不要多。否则皇妹们要说咱们偏心。”
  郭薇道:“圣上放心罢,此事便让我办。”
  就在这时,有女官前来说话,晚膳已准备好了。郭薇走到朱高煦跟前来,与他同去饭厅。
  郭薇忽然问道:“圣上刚沐浴过了?”
  朱高煦愣了一下,便道:“下午出了不少汗。”他确实没撒谎。
  幸好郭薇没有多言,她听罢不再继续追问了。她对朱高煦的私事管得很少,也不怎么理会他有很多女人,大抵因为礼法的缘故。不过妇人排斥分享伴侣,似乎是本性,郭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恐怕只是懒得去想而已。
  ……确定了宝庆公主与宁远侯家的联姻,朱高煦便将何福出任宁夏(银川)总兵官的消息、透露了出去。
  因瓦刺部出现在河套地区,此次何福镇守西北,主要是为了整顿防务,并把西蒙古诸部驱逐到漠北。
  按照历朝历代以来的经验,只要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不能在漠南地区立足,特别是河套地区,他们便几乎不可能袭扰中原王朝。即便是行踪不定的游牧骑兵,出兵也需要后勤;漠南的牧场和农业区,才是九边防务的关键。
  东边的鞑靼诸部受削弱之后,瓦刺压力骤减,有南进的迹象。但此时朱高煦对北征蒙古,已经毫无兴趣了。
  盖因北方东西连绵万里的草原大漠,打了一处,另一个又会冒头;而北征的军费糜大,朱高煦觉得,实在亏得慌。
  大明朝的北面国防,从太祖到太宗时期,战略思想一直在变化。而今朱高煦执政后,在初期有过一次御驾亲征,有延续永乐年间的战略迹象;但现在他又逐渐形成了另一套方略。
  柔仪殿内,朱高煦对兵部尚书齐泰、说出了自己的设想:“向北进攻的性价比太低,九边应以积极防御的方略为主。构筑棱堡、卫所军镇,完整北面防线;不定期调集机动人马局部出击、不让诸部落在漠南立足;开发辽东,全面占领辽东农垦区。同时分化鞑靼、瓦刺诸部,尽力招安,对于愿意和睦相处的部落,可开互市,向诸部交易茶、盐、铁等所需。”
  这时齐泰从怀里掏出了一些东西,双手呈送到桌案上:“这是臣为圣上谋划的北面方略,请圣上过目。”
  朱高煦伸手拿了过来,翻开了瞧。第一本卷宗下面,还有一副图,他便先看地图。
  齐泰道:“圣上明鉴,北面的防御与作战,朝廷首先应考虑充足的粮秣辎重供应。臣与诸臣商议后,建言朝廷着手修缮治理几条水陆驿道。
  其一,从大江到淮河、淮河到黄河;黄河、渭河到西安的水运。这条水道,可以把京师的精甲、火器运送到关中。也能将中原、东部各府县的粮秣军需,运抵关中囤积。
  其二,继续疏通大运河(京杭),则可以将京师的军器、钱粮,水运至北平。
  其三,修缮从凤翔府(宝鸡)到宁夏中卫(中卫市)的陆路驿道。把囤积于关中的军需,最终运抵宁夏(银川)及河套地区的诸卫诸堡。
  同时治理黄河上游水道,可将西北、宁夏等地的物资,水运至河套之地。如此以来,河套诸卫所,便能得到源源不断的增援和补给,可保诸卫防务无虞。
  一旦这条供应线通畅,圣上想从西部北征,也不会缺粮饷了。
  其四,以北平为中枢,供应大同、隘口关(张家口)、开平前卫(锡林郭勒)、大宁城等地的军需。同时设置从太仓到辽东锦州的海运船队。则可保东北面防线补给充足。
  朝廷安排得当,将来必能在北面形成完备的边关防线,教蒙古诸部等敌军,毫无南下之机会。
  如此以东部富庶地区的用度,供应九边,则九边兵强马壮;九边的完备,又保大明东部各省不受袭扰,繁荣昌盛。大明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矣。”
  齐泰接着沉声道:“九边宜分散兵权,每到反击之时,再从朝廷委派亲信大将,临时率京营精锐、调集各处兵马出战。而京营有军费之足、将士精锐,可长期对四方维持绝对兵力优势。”
  “听起来不错。”朱高煦道,“朕细看之后,再与齐部堂商议。”
  “咦?”朱高煦翻开最下面那本卷宗,“这是甚么?”
  齐泰道:“南署铁厂变法方略。”
  朱高煦顿时看了齐泰一眼,默默地浏览起来。
  齐泰的声音道:“九边边军战力,除了保障粮秣充足,还要军器精良。但这些精良军器、最好从京畿地区运达各处,路线臣已谋划妥当,正如先前所言。
  若以原来的供应、制作法子,京畿地区出产的军器,便与各地没甚么不同。因此臣以为,应将南署铁厂制作军器的法子、以法令确定,避免良莠不齐。”
  朱高煦没有吭声,犹自翻看着那本卷宗。
  大殿里安静下来,齐泰也长久地侍立在旁,没有再多言。
  不知过了多久,朱高煦大概看明白了齐泰的意思,他抬起头、不禁说道:“齐部堂这个方略有点激进,恐怕一旦公布,大伙儿得吵起来。但朕是支持你的。”
  齐泰总算没有让朱高煦失望,这一套办法,针对守御司南署的供应链变革,深得朱高煦的想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0/8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