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校对)第2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817

  “罢了。”朱高煦走出了房门。他来到隔壁房里,段雪恨等人也跟了过来。
  果然李楼先已经很快醒转过来,她拿袖子遮着脸,躺在一张塌上、肩膀在微微抖动。
  朱高煦很快听到了她压抑的抽泣声。他走到塌前时,李楼先急忙把脸侧过去,哽咽道:“都怪我蠢,大概我命该如此罢……”
  “你自己服用了砒霜?”朱高煦问道。
  李楼先颤声应一声。
  朱高煦叹了一口气,转头看着沈徐氏道:“我相信事实如此。沈夫人、李姑娘不必介怀,此事便到此为止。”
  李楼先有气无力地哭道:“殿下拿妾身治罪便是,妾身自作自受,与沈夫人毫无关系。”
  朱高煦道:“砒霜有毒,世人都知道,李姑娘何苦如此?”
  李楼先的声音道:“听说殿下爱听妾身的戏,妾身……如今弄巧成拙,反叫殿下见了丑态,呜呜呜……”
  朱高煦听到这里,生出恻隐之心,忍不住好言宽慰道:“李姑娘安心调养,咱们下次再见面就是了。”
  李楼先挣扎着转头过来,却依旧用袖子挡着脸,“殿下所言当真?”
  朱高煦点了一下头,温和地说道:“当然。今晚我便不多留了,李姑娘好生养着。沈夫人也不必为难她。”
  “是,妾身谨遵殿下之命。”沈徐氏忙道。
  他走出房子时,天色已黯淡,天空布满了繁星。他抬头看了一眼,心道原本是良辰美景,不料弄得一团凌乱。
  沈徐氏跟着走到了走廊上,轻声道:“王爷在梨园竟遇两回惊险,妾身实在疏忽了。”
  朱高煦转头看了一眼身边的段雪恨,又见沈徐氏也在瞧她……段雪恨的眼神顿时十分闪烁。上次的意外刺客,正是段雪恨;她本来还算镇定的,不过眼睛有点像沐蓁、很容易就把情绪流露出来。
  “我甚么都明白的,沈夫人不必往心里去。”朱高煦道,“咱们在缅甸地区的生意,一切照旧。”
  “殿下……”沈徐氏的声音听起来有点犹豫。
  她说话一向口齿清楚,很少这样言语不清,朱高煦不禁转头看着她,便见沈徐氏脸上微微泛红。
  朱高煦抬起手道:“段姑娘稍等。”
  段雪恨一声不吭地停下脚步,几个侍卫也跟着留在了原地。朱高煦与沈徐氏沿着走廊转了个弯,沈徐氏用很低的声音道:“梨园闲杂人等太多,也不便防备。下次王爷来沈府罢,妾身当面向您赔罪。”
  这句话本身好像没啥问题,但她那副模样反而叫人多想。朱高煦沉吟片刻,说道:“也好。”
  俩人一阵冷场,走廊上的灯光一动不动,夜色更加宁静了。甚至叫朱高煦恍惚觉得,好像刚才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他不禁又去想李楼先的事。李楼先一个当红的戏子、似乎没和朱高煦说过话,见过一两次面也只在仓促之间。
  她却想尽办法要靠近朱高煦,不过因为朱高煦有权势地位罢了。
  “不过是寻常之事。”朱高煦没头没脑地感概了一句。
  原来他只是个一无所有的小民,如今境遇大相径庭;所以李楼先的所作所为,才叫他颇有感叹……于是他才随口感叹,(对于亲王)此乃寻常之事。
  沈徐氏似乎误解了他的意思,立刻十分温柔地奉承道:“殿下心胸宽广,宽厚待人,叫人好生敬仰。”
  朱高煦转头说道:“那是因为我信任沈夫人,并非我能随便宽恕别人。”
  沈徐氏寻思稍许,又轻轻屈膝道:“妾身多谢王爷信任。”
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作之合
  在云南只要是晴天,天空便是蓝天白云。
  朱高煦一大早收拾妥当,穿着束身戎服走到了承运门口。如同往常一样,他要先与将士们一起负重跑步。
  王妃郭嫣与一行女子走到了承运门门楼,她们一齐屈膝礼送朱高煦。
  “免了。”朱高煦挥了一下手。他的目光在姚姬脸上徘徊片刻,不禁心道:若论长相美貌,除了妙锦、还真没人可以与姚姬相提并论。
  在晴天的朝阳下,她的脸上隐隐泛着青春的流光,十分艳丽夺目。她似乎也发觉了朱高煦的目光,不动声色地抬起头,正与他四目相对。
  朱高煦很快就闪躲了姚姬的明眸,只对郭薇特意说了一句话:“你们都回去罢,王妃回宫时慢些走。”
  郭薇道谢。等朱高煦转过身,便听得她们说道:“恭送王爷。”
  在这妻妾同堂的王府里,朱高煦找不到别的法子,只得遵守此时的一些规矩,上下尊卑、长幼有序;否则家里肯定会非常麻烦。
  他这时想到了父皇朱棣、对几个儿子的安排,大抵也有迫于礼法规矩的原因。朱棣最喜欢的儿子应该是高燧,但高燧并不是皇太子。
  于是朱高煦在王府后宫并不能只顾喜好,心里琢磨得非常清楚。
  首先得维护王妃郭薇的权威和地位。毕竟她是朱高煦的结发妻,十四岁就嫁过来了,她与朱高煦荣辱与共、休戚攸关。
  其次就是姚姬和杜千蕊。不管她们是什么身份,朱高煦总记得那些患难中的温情。
  这时他想到了妙锦,心里却是一乱……
  朱高煦和将士们在汉王府前厅的宽阔砖地上,跑了近半个多时辰。他便到前殿书房后面的小院廊房,洗掉汗水换了身衣裳,又喝茶吃了点心,然后才到书房里捣鼓正事。
  除了旬日沐假,他几乎天天都是这样,三护卫的武将和亲卫军士,都能与他朝夕相处。
  若非如此,他估计自己早就发福了,长兄太子就是因为腿脚不便长期不活动,吃得又好,于是长成了那副模样。
  负重跑步的时候,赵平作为亲卫武将,也在队伍之中。等朱高煦沐浴更衣来到书房时,赵平也换上了一身甲胄,他将佩刀放在门外,“叮叮哐哐”地走了进来。
  赵平抱拳道:“照王爷的意思,云南卫所军户更熟悉山地,末将已从卫所中挑选出正军一百人、并王府护卫五十,准备妥当,今日便护送商贾矿工等前去孟养宣慰使司!”
  “甚好。”朱高煦又叮嘱道,“都司与思家签订盟约,咱们有独占孟养地区的玉石矿坑之权。而今只在孟养之地发现了翡翠,赵百户到了当地,定要派人盯住,不准其他人去开矿。”
  赵平执礼道:“得令!”
  朱高煦点了点头。
  赵平便拜道:“末将告辞了。”
  “但愿赵百户等兄弟们,此行顺利无事。”朱高煦好言道。
  垄断才会有暴利。况且现在翡翠还不出名,也没怎么被世人认可,若是刚开采出来、就有好几家竞争比价,那还有甚么赚头?
  除此之外,正因刚发现翡翠,许多上等的矿石都在,一开始大伙儿更容易找到珍稀的好矿。
  所以朱高煦才专门叮嘱赵平,发现的矿坑不准别的人染指。
  赵平走了之后,朱高煦又提起笔给沈徐氏写信,商议经营翡翠之事。
  ……
  正如朱高煦所料,从来没有开采过的翡翠矿坑,最容易发现稀世珍品。
  从孟养宣慰使司发现的矿坑里,挖出来了第一批玉石矿,辗转腾冲千户所仓库到达永昌府后,沈家便从里面挑选出了两块可遇不可求的矿石。
  其中成色最好的一小块料子,被打造成了一枚圆玉佩和一只玉镯。
  两件东西晶莹剔透、闪闪发光,但颜色却是非常鲜艳的翠绿……非常罕见!一般冰种的翡翠通透,便不容易出翠;糯种易出翠,却显得微微有点浑浊。而这两件翡翠,朱高煦连见都没见过。
  他只能揣测,敢情它们便是传说中的玻璃种?
  沈徐氏在昆明城最大的一家翡翠楼开张,这套玉器取名“天作之合”摆在正上方出售,价格是三万贯钱或金银。
  玉楼开张第一天,宝物就被人买走了。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城里的达官显贵都在问谁买走了玉。
  ……去年初朱高煦就藩云南后不久,他的十七叔朱权也被封到了南昌。
  “靖难之役”初,朱棣的承诺是与朱权平分天下;永乐初,宁王朱权很知趣地没提那事,只要求封在苏州或杭州。但不管怎样,最后宁王还是去了南昌。
  十七叔的年龄比朱高煦大不了几岁,喜欢读书,精通音律戏曲,据说家里养了几千个戏子。
  去年朱高煦写信,描述了《牡丹亭》的故事和一些戏词,请宁王编排此戏。其间几番书信来往,最近宁王终于派长史送来了戏本。
  买走“天作之合”的人正是宁王长史。
  于是朱高煦在汉王府召见了宁王长史,欲以五万贯购买此物。汉王府遍请昆明城内的官员、名士、富商携女眷观礼,朱高煦在前殿当众接受宁王长史献宝。
  众目睽睽之下,朱高煦命人抬出两箱白银放在大殿上。宁王长史也是个妙人,带着随从在大殿上清点白银。一锭锭白花花的银子在众人眼前晃来晃去,看得人眼花缭乱,更是俗不可耐。
  捣鼓了许久,银子总算清点完了。宁王长史才将盛放在雕花紫檀木里的“天作之合”呈献上公座。
  打开的木盒摆在公案上,大殿上的宾客女眷,很多人都伸着脖子想瞧瞧,但离得太远了,谁也看不清楚。
  朱高煦便道:“来人,叫个人进来,戴上看看。”
  宦官王贵抱着拂尘道:“奴婢遵命。”
  不一会儿,早已准备好的绝色美人姚姬便轻步走进了大殿。大殿发出一阵唏嘘之声,若非在汉王府大伙儿不敢喧哗,恐怕哗然之声不止于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8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