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校对)第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58

  我又问道:“那么,依王爷所见,我们需要攻打几天。”
  赵珏盘算了一下道:“我们若能在半月之内攻下巴郡,就不错了。”
  我一盘算,大雍从阳平关经东川攻击葭萌关,也要经过几道险关,可是大雍兵精粮足,我们南楚若想抢先,就必须使用计策,我在脑海里面回想着曾经看过的战例,怎样才能解决当前的僵局呢?
  一时间想不出来,我又回想着关于巴郡的情报,一条条的回忆,远眺城墙,那红甲将领正在城上指挥,只见他指挥若定,将巴郡防守地滴水不漏,我南楚稍有破绽,就被他一眼看穿,然后紧追猛打,毫不手软。
  慢着,紧追猛打,毫不手软,我又想起关于守城将领情报:田维,制军严谨,英勇善战,善于守城,防守如山,尤其善于截寨。怪不得德亲王把营帐守得如此严密,原来此人善于截寨。慢慢的,一个诡计成形了,可是行得通么?想来想去,我策马到德亲王身侧,低声对他说了自己的看法。德亲王先是犹豫,渐渐的感起兴趣来,良久,微笑点头道,随即下令收兵。巴郡之战最血腥的一天终于落幕了。
  第十章
千里征程
  我对德亲王说的话很简单,“王爷,这附近崇山峻岭,未必没有小道可以绕行,就是不能绕行,我们也可以作出可以绕行的假相,引诱他们出战,我们怕的不是他们勇敢善战,怕的是他们死守不出,强行攻城,不如想想办法引诱他们出城,而且田维既然善战,肯定不甘心只是守城。”我说的只是一个原则,不过德亲王久经沙场,立刻心领神会,再说今天肯定是攻不下的,不如回去商量一下。
  当然在之后的军议中,我没有发言,因为我对军务又不是很熟,我只是善于分析情报,并根据经验学识判断那里可以着手罢了,更何况现在容渊已经对我不满,我若太出风头必然会让他对我更加嫉恨,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这一点我可是记得很清楚,不过这些幕僚真厉害,我不过提出一种设想,他们就能够列出种种设想,然后查疑补漏,定出甲乙丙丁各种方案,最后列出可行的计策,我越看越是崇拜,可能我的表情太明显,他们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即使是容渊看我的眼神也柔和了许多。
  第二天,德亲王派出军士四处打柴,寻找小路,然后命令剩下的半数军士在营帐中休息,其余的军士则站在远远的看着巴郡城,既不进攻,也不后退,只是不时派人佯攻,城楼上的守军若稍有反应,就退下来。过了中午,休息的军士和上午的军士换班。
  第三天,南楚军在巴郡城前佯攻的军士开始忙起来,不是挖挖壕沟,就是练练拳脚,疏活筋骨,并且推了军中的战鼓到城前,每隔半个时辰就敲鼓呐喊。
  第四天、第五天,城上的守军开始疲惫麻木了,毕竟南郡城中只有一万守军,南郡虽然是蜀国门户重镇,但是因为蜀国和南楚交好,所以军员并不足备。
  第六天,城中蜀军开始不安了,而好消息传来,我们找到了一条小路可以绕过巴郡,这下第二步计划开始了。南楚军开始收拢军队,厉兵秣马,好像要进攻的样子,城中蜀军开始紧张,明显可以看到呈上守军增多,到了晚上,军队开始悄悄行军,这些被密切注意南楚军队的蜀国密探发觉了,他们自然而然的得出了南楚军队想绕过巴郡的结论,虽然对他们来说,南楚军队绕过巴郡不攻,等于是放弃了后路和补给的安全,但是田维个性坚强好战,这次坚守实在是因为兵力不足,南楚军队虽然只有五万,但是却是南楚最精良的军队,所以田维的压力极大,这几天看到情况不对,他和属下的将领商议很久,都觉得南楚军队必然是要绕过巴郡。商议之下,有将领提出,若是南楚军队真的绕过巴郡,巴郡若不从后袭击,那么将来就是南楚军队全军覆灭,巴郡将士也免不了受到惩处,这个阴影让所以将领都心里不安。最后,田维下令,趁着南楚军队还没有完全绕过,从后面袭击南楚的辎重队。
  五万大军想要从小路行军,速度是极为缓慢的,田维没有多久就赶上了南楚大军的后队,田维挥动手中的大刀,大喝道:“南楚狗贼休走。”就在他的喊声中,田维带着的五千轻骑如同钢刀一般切入南楚的后军,南楚军队份散逃走,田维下令向粮车辎重上面投掷火把,霎时间火光四起,火光中,田维高声大笑,下令继续进攻,要把南楚军队击溃。就在这时,四散逃开的南楚军中露出一支身穿白色衣甲的步兵,他们向田维迎来,田维心里一寒,这不是德亲王殿下的亲卫军么,这只亲卫军本应该是扼守中军的,可是现在居然出现在这里,自己莫非上当了,田维在四顾看去,那些粮车的火很快就熄了,而在那支步兵之后,打出一杆赵字黄龙旗,田维心中又是担心,又是忧虑,若是自己真的中伏,那么必会败亡,但转念一想,眼前就是德亲王的亲卫,说不定德亲王本人就在不远,若是一举杀了德亲王。田维经不起诱惑,挥令前行。两军相交,田维的骑兵虽然占了优势,但是南楚的步兵擅于和骑兵作战,只见他们前排军士麻利的的跪下,将丈八长枪挡在马前,后排的军士拉弓射箭,借着狭小的地势,将田维挡住,田维杀了一阵,眼看没有可能取胜,下令撤军,他们的战马跑得飞快,不一会儿田维就彻底脱离了战场,蜀军马快,田维庆幸的想,不过怎么,也算一场小胜吧,快马奔驰了十几里路,还没有冲出多远,突然,从道路两侧冲出南楚军队,两侧夹攻,田维连忙吩咐众人不可停留,拼着伤亡,戮力突围,此时田维心里已经有了寒意,在短短的十几里山路上,不时的有南楚军突袭,他们数量不多,都是用弓箭从草丛树林或者岩石后面攻击,若非这里不是山谷,只怕,田维这几千铁骑逃生无望,就是这样当田维看到巴郡城墙的时候,已经花了大半个时辰,而且只剩三千残军了,临近巴郡城,田维却看到蜀军的火红旗帜从城头飘落,德亲王的黄龙旗从城头上冉冉升起。田维眼睁睁的看着城头上几个蜀军战士被砍倒在地,就在寒光四射的刀枪从中,田维看到了一个十分不协调的人,那是一个身穿青衫的青年儒士,他正带着怜悯的目光看着自己,在那血火之中,他的衣衫似乎没有染上半点污迹。他站在城墙上,却和其他南楚军士隔了一段距离,他仿佛是一个不属于战场的幽灵。
  我在攻城还未完全结束的时候就上了城墙,这次南楚军在我的提议下留了一万人下来,这是军议之后我在就寝前看书的收获,德亲王认可之后,我们接着挖战壕的时候在战场附近挖了很多大坑,然后在佯装绕行的时候,将一万军队藏在大坑里,上面覆盖着油布,布上面盖着黄土,那些来查看的探子果然只注意到营地空空,却没有注意到咫尺之处的藏兵洞,在田维出兵之后,我们趁着守城士兵疏忽,立刻开始攻城,结果松懈的守军被我们击败,而我之所以登上城墙,是因为想看看结局,当然理由是蜀国回军的时候恐怕会报复,将我们这些留在外面的幕僚杀死,凭着这个理由,我们都入了城,当然守卫也很森严,免得我们被残兵所伤,然后我又说想看看外面的情况登上城墙,小顺子笑眯眯的派了两个御前侍卫跟着我,他们是保护王海王监军的,但是王监军已经知道小顺子功夫不错,他又跟我挺好,所以就答应派人来保护我,听小顺子说,这两个人功夫底子不错,至少可以保护我直到南楚军士来救我的时候。
  我在血海之中走过,小心翼翼的不想沾染上血迹,可是脚下血流成河,没多久我的鞋子就浸透了鲜血,可是我的运气不错,至少身上没有沾血。当我忍着战场上的气味和惨叫到了城墙上的时候,仅剩的几个蜀军也很快的就被杀死,我向城下望去,恰好看见返回的蜀军。那么红袍将领呆呆的望着城上,在他身后,烟尘滚滚,我可以看见我军的旗帜,突然,那红袍将领大喝着向我军冲去,然后,我就眼睁睁的看着这支骑兵被我军围困、消弱、击溃,远远的,我看见那个红袍将军横剑自刎,临死前还在咆哮。
  我的心一阵颤抖,战争,并不像我在史书上看到的那样轻描淡写啊,在巴郡蜀军万人眼里看来,我军是万恶的敌人,杀死他们的身体,夺走他们的城池,可是我们能够怎么办呢,这一刻我真的深深痛恨起这场战争来,就为了大雍和南楚的利益,蜀国就必须灭亡,用血流成河换取上位者的喜悦,这,真的值得么?
  接下来,我病了,那血,那惨叫声,让我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在急速的行军中,我的病情渐渐加重,后来,有一天晚上,小顺子到我营帐里,把我拖起来道:“我知道你为什么生病,收起你那廉价的同情心吧,我们双方已经成了敌人,我们在打仗,如果我们败了,就没命回家,什么仁义道德,什么礼仪廉耻,我只知道,我得活着,为了你,我得活着,那么你呢,你至少要为了我活着,记住,你救过我的命,如果不让我还了这笔债,我绝对不让你死。”
  我恍恍惚惚的看见小顺子脸上的眼泪,淡淡道:“小顺子,兄弟,我知道你对我如同手足,可是我总是欺负你,你总是照顾我,保护我,可是我要走了,你不要难过,你不欠我什么。”
  小顺子狠狠打了我一个耳光,道:“你以为我总跟着你干什么,你从来没有瞧不起我,你认为我小顺子是个人物,你教我读书,帮我学习武功,没有了你,谁还看我小顺子一眼,你若是死了,我就跟你死,下辈子我要做你的兄弟,让你永远得罩着我。”
  我的泪水滚滚而落,是啊,我怎么能死,我还有一个兄弟呢,我若死了,小顺子岂不是孤孤零零的一个人,我从来都知道,小顺子总望我那里跑,是因为,我把他看成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个小太监,一个没有面孔的人。哼,蜀国算什么,你们的人死了和我有什么相关,别说蜀国,就是南楚亡了,和我又有什么相关,这些日子以来,我病势沉重,除了小顺子和军医,我没有看见什么人,德亲王虽然来了两次,可是他后来也遗忘了我。我勉强起身道:“把我包袱里面白瓷瓶里面的药给我两粒。”小顺子连忙过去照办,我艰难的吃下药丸,道:“我要休息一会儿,明天早上给我准备丰盛一点的早饭。”
  三天之后,我在昏睡了整整三天之后,终于吃上了小顺子送来的早饭,走出营帐,看看晴朗的天空,我伸开双手,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对小顺子说,我的病刚刚好,跟王监军说,今天我搭他的车。
  在我卧病的十几天,南楚军队的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南楚攻破巴郡的打击让这些小城池失去了坚守的信心,借助这种策略,强攻软骗,进军的速度超过了预计,大雍方面不知情况如何,没有情报传来。接下来的日子,我大病初愈,所以公务不多,常常在余暇的时候写写诗什么的,我可没有再多言,虽然德亲王曾经歉疚得来问我的病情,但是我不会原谅他的,从前对我这样看重,我一生病就把我丢在一边,所以,我总是不冷不淡的说上几句多谢,反正我经常和王监军在一起,也不用担心他会为难我,我就是这样小气,怎样。
  就在行军作战中,南楚大军到了雒城之前,和已经提前赶到的水军会合,雒城是蜀国国都成都的屏障,此刻,这里已经聚集了蜀国五万大军,蜀国名将魏贤率兵两万在雒县前面依山立寨,作为护持,大将军龙步率领三万镇守雒城,南楚水陆大军以雷霆之势,攻击涪水关,守将血战数日,终究弃城而走,在涪城安下大营,他知道接下来的一战非得旷日持久不可,所以只是安排水陆守军布置周密,令水军游弋涪水,隔绝后援,雒县北门临涪水,南门外都是山路,德亲王借助水军运兵从东西两门攻打雒城。但是魏贤每每率军夹攻,数日之间,两军血战数场,南楚大军未占优势。德亲王见军士疲惫,索性收兵,除了不时派水军游弋之外,只是在涪城休兵备战,虽然距离南楚很远,但是靠着水运和蜀中的丰富物产,南楚大军补给并无缺乏。战局陷入僵局之中。
  十一月二十七日,终于得到大雍的战报。
  大雍由雍王李贽领军二十万,由于事先收买了阳平关守将,轻而易举破关而入,连战连捷,花了两月时间攻克南郑,东川虽然属于蜀国,但是繁荣锦绣都在西川,所以东川之人不免怨恨,李贽入川之后,大军秋毫无犯,四处荡平残军败将,扫清贼寇,不到三月,东川平定,李贽方陈兵葭萌关前,葭萌关一破,则成都东侧就再没有屏障。
  蜀国国主孟昀两面守敌,捉襟见肘,紧急调派,葭萌关守军共达九万,又派了两万援助雒城,成都空虚。十一月十二日,两万援军在雒城三万守军和魏贤两万军队的支援下进入了雒城。
  德亲王得到战报的时候,满脸青黑,因为大雍即使退兵,只要守住阳平关,则东川必然被大雍控制,而自己若是得不到雒城,则不能抵御蜀军,若是退到巴郡,他也舍不得,所以现在,南楚比大雍更着急攻打蜀国的事情。可是对峙这么多天,没有丝毫进展,怎不令人心焦。不过值得宽慰的是,南楚援军赶到了,现在南楚水陆两军一共九万,至少不会败退了,这样,在大雍和南楚双方攻击下,蜀国迟早必然败亡,只是事后未必是南楚得到成都罢了。
  这段时间我过得比较悠闲,每天除了吃饭就是四处走走,当然为了小心蜀军的谍探和刺客,我不会走得太远,而且如果太悠然的话未免招人眼红,反正现在我也插不上手。容渊趁着我生病,剥夺了我参赞军务的权力,当然借口是我的大病。在他来说,我还在卧病呢。不过我也不计较,反正这场仗应该没有什么机会打败。
  闲着也是闲着,我就跟小顺子说找个护卫的事情,小顺子想了半天,很是为难,他并没有认识太多的高手可以介绍给我,按照他的说法,他遇见的高手若是可以交手的都被他杀了,而且还需要忠心,这就更难了,他问我要不找个小太监做徒弟教他武功,然后保护我,被我拒绝了,一个原因是时间太长,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太监没有办法经常出宫,小顺子想了半天道:“要不过几年,我诈死从宫里出来然后到你那里去。”
  我本来想点头的,可是小顺子若是给人认出来,或者被人发现身份都有麻烦,后来我干脆道:“这样吧,我准备这次回去就辞官,你反正也不喜欢呆在宫里,不如我们两个从此浪迹天涯如何?”小顺子想了想,高兴地道:“这也不错,我早就想四处走走了,建业我都腻味了。那么我们去哪里呢?”我想了一想道:“反正蜀国灭亡了,如果大雍和南楚暂时打不起来,我们就到大雍看看,等到大雍和南楚打起来,我们再到北汉去看看,等到大雍若是和北汉打起来,我们就回南楚。几十年的时间,够我们四处游历了,如果什么时候厌倦了,就找个地方住下来。”小顺子满脸都是向往的神色。
  就在我们两个憧憬未来的时候,突然小顺子毫无征兆的向庭院里面的花丛扑去。身影如同鬼魅,快捷无比,草丛中一个灰色影子弹身而起,两人身影一合而分,小顺子退了丈许,身影一折,凌空折转,再次扑击,那人仓促还击,却被小顺子一掌击中心口,顿时委顿在地。
  我见小顺子对我点了点头,轻轻走到近前看去,那人却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相貌平凡,是那种一走进人群就再以分辨不出来的相貌,穿着南楚的军服,但是我可以看得出来那件衣服有些不大合身,而且可以闻到淡淡的血腥味,这人是蜀军的探子,我心里想,原本应该交上去,一则立功,二来这是本分,可是想到我刚才的话若给德亲王他们知道,心里顿时生出杀机,对小顺子使了一个眼色,小顺子会意,一掌向那人头颅拍去。
  那人痛苦的睁开眼睛,恰好看见小顺子的动作,他艰难的在地上打了个滚,小顺子冷冷一笑,掌势折转,继续向那人头上击去,我看见那人眼中满是悲愤的神色,不知怎么,开口道:“住手。”小顺子掌缘已经到了那人天灵,听见我阻止,猝然收回攻击,退到我身后。我郑重地道:“兄弟,我必须杀了你,如果你有什么遗愿,我可以成全你。”
  那青年眼中闪过激动的神色,开口道:“求你放了我妻子。”
  我愕然,什么时候我抢了他的妻子么,我好像没有干这种事情啊。
  第十一章
钩心斗角
  那个青年痛苦的咳嗽了几声,满眼期望的看着我,我无可奈何地示意小顺子把他扛到房间里,然后问道:“本官不才,也是读书士子,自信没有劫夺妇女的恶行,不知道你为什么认为尊夫人在我这里呢?”
  那个青年疑惑的看了我一眼,道:“草民韩章虽是蜀国人,但是并非官员或者军士,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夫,草民的妻子却是名门之女,相貌出众,身份高贵,三年前,拙荆因为不满家里订下的婚事而离家出走,因缘和草民成婚,几个月前,拙荆得知母亲染病,所以回去探亲,草民因为正值秋收,不便久留,所以自行返家,谁知碰上大雍和南楚一起攻打蜀国,拙荆的父亲田维是巴郡守将,不幸阵亡,拙荆和岳母被俘虏,我听到巴郡城破的消息日夜兼程赶去,探得她们被德亲王赏给了军中幕僚江哲为奴,所以又一路追踪而来。”
  我疑惑的看看小顺子,小顺子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道:“大人,那时候您在病中,德亲王见田维之女相貌俊秀,所以把她赏给了大人,用来奖励大人献策的功劳,只是大人一直昏迷不醒,所以奴才代大人作主,将她们留在了王公公那里,这些日子,奴才因为大人身体刚刚康健,想多伺候大人几天,见田氏服侍王公公十分周到,索性就安排她们继续伺候王公公,这样大家欢喜。”
  我这才明白,怪不得这段时间小顺子总在我身边呢,我问道:“王公公待她们如何?”
  小顺子恭敬地道:“大人放心,田氏聪明灵巧,王公公还想收她做义女呢,只是田夫人因为伤心田将军之死身体不大好。”
  韩章听到这里,露出不可抑止的喜色,只是片刻就被痛苦的神情掩盖。我心想,看来这个韩章不是蜀军的探子,但是他听到我刚才的话,还要不要灭口呢?转念一想,也没有必要,难道他还能去向德亲王告密不成。在我犹豫的时候,韩章已经是奄奄一息,我连忙掏出一个针盒,从里面取出金针替他针灸,然后又给他服下伤药,他在药力的作用下昏昏睡去。我对小顺子说:“田维之死,我无能为力,两国交兵,死伤是难免的,但是他的妻子女儿又没有什么大罪,你安排一下,等我们攻下雒城,道路通畅之后,你就放了他们一家三口。”
  小顺子道:“是,到时我跟王公公说清楚就好了,王公公不会不高兴的,不过有点可惜,这个韩章功夫底子不错,奴才不敢妄自菲薄,就是宫里的侍卫高手能在我攻击下活命的也不多,如果能把韩章留在身边做大人的侍卫就好了。”
  我觉得不大可能,道:“我是南楚官员,他是蜀国将领的亲属,何况还有岳母和妻子,哪里能够做我的侍卫。你也有些异想天开了。”
  小顺子道:“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他的妻子现在是大人的奴仆,如果大人允许他留下来和妻子团聚,他不也得感恩么,只是我知道大人需要的是忠心的侍从,这人若是被迫留下,就不好了。”
  我点点头道:“是啊,宁缺勿滥,若是不忠心,留也没用,不过我们若能攻下雒城,至少还得一两个月,这段时间他们没法子离开,就让他暂时做我的侍从吧,免得你我来往过密,惹人生疑。”小顺子同意的道:“也好,免得我总是担心大人的安全。”
  等到韩章醒来已经是深夜了,他能够感觉到四肢百骸里面真气蓬勃,完全感觉不到曾经沉重的令他几乎丧命的内伤,他没有动作,但是能够感觉到自己是在一个小房间里面,他感觉不到周围有人,正要坐起来,一只冰冷的手掌轻轻的按住他的胸口,然后火光一闪,有人点燃了火烛,韩章借着微弱的烛光看去,看见那个打伤自己的少年正冷冷的看着自己,眼中满是杀意。韩章聪明的停止了动作,他不想莫名其妙的死去,尤其是在得到妻子平安无事的消息之后。
  那人见他十分冷静,露出了一个冷冷的笑容,开口说道:“我叫李顺,你要找的江哲是我的主人,主人已经决定,等到雒城之战有个结果的时候,他会释放你和你的岳母妻子,但是在这之前,希望你暂时作他的侍从。”
  韩章犹豫了一下,他毕竟是蜀国人,做侵略自己国土的官员的侍从,未免有些不愿。
  小顺子仿佛没有看到他的神色,继续道:“说句实在话,你并非好人选,如果有人怀疑你是蜀军的探子,难免会给大人带来麻烦,但是既然大人已经决定,我也没有什么意见,明天大人会带你去见你的家人,然后会向监军大人禀明此事,监军大人许可之后,你就可以暂时留在我家大人身边,可是有一件事你要牢牢的记住。”小顺子的面孔变得阴森,他一字一句地道:“你没有听见我和大人的谈话,你不知道我和他的关系,如果你泄漏了一个字,我就是天涯海角也要杀了你,还要让你的妻子遭受人间最大的苦痛。”
  韩章凛然道:“江大人和李爷对我恩重如山,今日之事,韩章至死不会对第二个人说起。”
  小顺子收回了手掌,淡淡一笑,离开了。
  第二天我带着韩章去见王公公,王公公听说此事倒是十分成全,反正田氏母女是我的奴婢,并且允许韩章暂时留在我身边,当然,他也知会了德亲王一方,让他们知道此事,免得误会韩章是探子,不过我想,暗中的监视是不会少的,所以告诉小顺子,暂时不要过来了。当然我也第一次看到了德亲王赏给我的奴婢,田氏名叫田素英,相貌俊秀,英气勃勃,不愧是将门虎女,听韩章说,田素英也会武功,而且不在韩章之下,这次分明是因为母亲才无法脱身,这让我吸了一口寒气,如果田素英刺杀王公公或者我怎么办,我问小顺子这件事情的时候,小顺子毫不在意的告诉我,别说王公公身边侍卫不少,而且他已经警告过田素英,如果敢行凶,必然杀了她的母亲,反正他们也逃不出涪水关。我立刻对小顺子另眼看待,这小子做事严密谨慎,如果他肯用心,何愁不能成为太监里面最大的总管,在我跟他说这个的时候,小顺子轻蔑地道:“服侍国主有什么好,低三下四,奴颜婢膝,若是稍微有个差错,还要担心人头落地,你就不同了,你要是真的生我的气,大不了骂我一顿,还得小心我受不了反噬。”我在小顺子幽冷的目光下顿时心生寒意,立刻盘算以前是不是有对他太过分的时候,但是想来想去,好像应该没有,不过不管怎样,一定要记住,这小子武功很高。
  此时的成都已经一片混乱,朝中重臣丞相审峻带着大将梵虎、孟靼驻守葭萌关,大雍攻城十分频繁,令葭萌关守军几乎目不交睫,而大将军龙步和大将魏贤守巴郡,也是不敢松懈,蜀国中枢几乎已经没有一兵一卒,蜀王孟昀数月之间黑发成霜,他又是怨恨南楚背盟,又恨自己为什么得罪大雍。想来想去,却没有丝毫办法退敌,后来蜀国重臣法澜献计,说东川既然已经失去,不如向大雍媾和,如果大雍收兵,南楚必然不会独自攻打蜀国。计策虽然被国主接纳,但是派谁做使者呢,雍王李贽名动天下,若是派个普通人,只怕连话也说不上几句,后来蜀国狂生杨灿自请前去。杨灿日夜兼程到了葭萌关,葭萌关上下血火熊熊,杨灿好整以暇的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出关到了雍营,递上国书求见。未几,雍王命令帅帐请见。
  杨灿是蜀国有名的狂生,平日里恃才傲物,目中无人,但是看到雍王军容整肃,帐前虎赍雄壮非常,也不由心生寒意,他整理仪容,走进大帐,只见一相貌雍容,神态温和却隐隐带着森然气息的戎装男子坐在帅案后,雍王李贽今年三十一岁,常年征战沙场的他却丝毫不带杀气,他穿着黑色轻甲,外罩锦袍,神色间雍容安详,仿佛是在家中闲坐,而非在沙场领兵一般,他左手一方,依次站着十几个武将,个个气势沉稳凶悍,他的右手站着十几个或穿文官官服,或者身着布衣的幕僚,可见其麾下文武之盛。
  杨灿入帐,立而不跪,高声道:“蜀国使臣杨灿拜见雍王殿下千岁。”
  那些武将个个怒目圆睁,其中一个相貌粗豪的武将叱道:“小小使者,见了殿下为何不跪?”
  杨灿扬声道:“杨灿虽是布衣,却是蜀国之民,殿下虽然尊贵,却是大雍之臣,今日灿奉国主之命前来出使,焉能下拜。”
  一个相貌斯文,年仅五旬的谋士温文尔雅地道:“蜀国朝夕败亡,我大雍二十万大军,兵陈关下,贵国国主不思求胜,却派你这个使者前来,所为何事?”
  杨灿欠身道:“我国国主自知得罪大雍,如今兵临城下,焉能不恐惧,但是我蜀国一日没有沦陷,身为蜀民,不敢有辱国体。若是大雍恕罪,允许我蜀国称臣纳贡,则灿虽狂妄,焉敢不敬上国重臣。”
  一个年轻谋士,相貌平常,却是鹰鼻深目,冷冷道:“蜀国如今朝不保夕,葭萌关旦日即下,不知蜀国拿什么求和,我国即可全胜,又何必留尔等残生。”
  杨灿昂然道:“现在蜀国虽然大败,但是葭萌关和巴郡仍然在掌握当中,未必没有苟安的可能,若是贵国执意要灭亡我蜀国,我国主宁可将蜀中全部送给南楚,到时南楚既得蜀中沃土,又据有荆襄,即使以大雍之强,从此也只能坐视南楚壮大,若是肯罢兵休战,我蜀国不仅向大雍称臣,而且葭萌关外东川之地也不敢索回。我主深恨南楚国主背盟负义,今后若是怀恨,只会向南楚报复,大雍得我半壁江山,又可坐视我蜀国和南楚相互仇杀,岂不快哉?”
  众人都听得沉吟不语,连日来攻打葭萌关不克,令他们也多多少少生出撤军的想法,只是战略已定,不能修改,所以人的目光都落在雍王李贽的身上。
  李贽微微一笑,问道:“不知蜀中人物如何?”
  杨灿朗朗道:“我蜀中人物鼎盛,文有萧何之才,武有霸王之勇,谋有良平之智,我蜀中俊杰,皆是忠义之士,灿虽不才,敢效田横壮士,或有灿未知者,愿效聂政荆卿之行。”
  李贽眼中闪过一丝不可察觉的寒光,继续问道:“现在蜀王驾下,如君者几人?”
  杨灿道:“文武全才,智勇兼备之人,数以百计,如在下者,车载斗量。”
  李贽问道:“既然如此,贵使身居何职?”
  杨灿答道:“国主治下,物富民丰,我等野人,归于田园,朝夕享乐。”
  李贽淡淡一笑,道:“贵使远来,必然疲惫,请暂回关,若是有所答复,必然遣使相告。”
  杨灿再拜告辞,出帐不远,一个白衫儒士,细眉长目,气度风流,悄然出帐,问道:“杨先生蜀中狂士,为何先倨后恭?”
  杨灿答道:“先前倨傲,为的是不屈心志,后来恭敬,为的是我蜀国社稷。”
  白衫儒士默然,道:“在下大雍宣松,字常青,日后若有托付,可以送一纸书信与在下,只要不干系国家大事,常青必会尽力。”
  杨灿谢过,自经葭萌关返回成都复命。
  之后半月,雍军不再攻城,葭萌关压力顿减。
  未几,消息被南楚密探千里加急送到德亲王赵珏手中,赵珏愤然,他这段时间不大好过,雒城久攻不下,龙步不愧是蜀中大将,常常趁着南楚军势变化的时候出城作战,常常让南楚不得不败退,而魏贤擅长截寨,三日一小截,五日一大截,让南楚军睡不安枕,龙步、魏贤两人交相呼应,南楚军队一月来没有寸进,后方粮道常常受到溃散的蜀军的侵扰,赵珏一时之间束手无策,正在烦恼的时候,又得到了这个惊人的坏消息,如果蜀国和大雍真的媾和,那么真是南楚的末日到了,这时他想起了江哲。这个年轻的状元个性实在有些古怪,虽然赵珏迫使江哲从军,在江哲因为战场受惊而重病期间又不大过问,但是这倒不能怪赵珏,前者,赵珏认为江哲乃是南楚的臣子,既然有才能怎能不报效国家,后者,赵珏却是因为当时军务太忙,忙于行军作战,连克城池,岂是易事。而江哲病愈之后对军务十分冷淡,赵珏一来是觉得江哲大病初愈未免懈怠,二来,他也察觉到心腹幕僚容渊对江哲的排斥,因为不想破坏和容渊的宾主关系,毕竟容渊军略上十分精通,是他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所以相比之下,对江哲不免有些淡然。两方面原因,让赵珏和江哲越来越疏远。可是到了今日,赵珏再次感觉到江哲的重要,江哲远胜众人的,不仅仅在于分析情报处理公文的能力,而更在于江哲对战略上的远见卓识,从攻打巴郡一战看来,江哲善于事先规划好作战的目的,并且能够从浩如烟海的情报中找到突破口,虽然实施上需要有谨慎细密的人来作,但是已经是难得非常。现在赵珏遇到决策上的疑难,他终于再次想起江哲,只是容渊又怎么办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