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8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9/819

  打仗嘛!
  就是这样。
  怎么还不得有个天街踏尽公卿骨之类的。
  而得知自己儿子为镇南王战死,开封也被尤世威抢到手,算得上是人财两空的吴襄,也只能在北岸擦干眼泪……
  儿子死了就死了吧!
  他又不是说就一个儿子,实际上他一堆儿子,再说他现在还正当年,以后想生多少都有,但发财的机会错过就没有了。
  他的确丢了开封这块肥肉。
  可黄河北岸还有的是,此前因为急于抢先进开封,他在沿途都没抢掠,哪怕在最近的卫辉也是直接在城外绕过,现在开封没捞着,那就只能转回去看能捞多少算多少了。其实后面也有的是可捞的,怀庆郑王,卫辉潞王都有钱,甚至还可以转头去大名府,再不行还可以去潞安府,那里可是北方丝绸中心,总之他还有的是发财之处。
  吴襄就这样放弃了南下,转而专心扫荡北岸各府。
  就在尤世威杀进开封的同时,洪承畴攻入了临清,他接下来会继续沿运河南下,而北线的罗一贯调头杀向娘子关准备去抢潞安,周遇吉部绕开临清星夜兼程直扑大名,他会在扫荡大名后转向与洪承畴在东昌会和。而杨家家丁攻破德州后直奔济南,甚至就连部分原本在冀东的杨家家丁,这时候也已经开始登船准备海运在登莱登陆……
  实际上登州已经被杨家家丁控制了。
  之前经营北洋水师时候,杨信在登州建立了规模庞大的产业,大量杨家雇员在登州,北洋水师南下后,这些人没有随之南下,战争一开始,他们就迅速占领了登州城。
  而南线加入战争的祖大寿部直扑洛阳,他同样也是骑兵,从驻地陈州启程到洛阳用不了多久,不过他恐怕得真正打一仗,因为从襄阳启程北上增援弘光的郧阳巡抚李若珪所部,这时候正在汝州。这支军队有一定战斗力,郧阳那地方都是山民,本来设立郧阳巡抚就是为了镇压这一带,李若珪招募的多数都是些亡命之徒。
  而孙元化兵分两路,自己率领两个军沿运河北上,目标兖州府,尤其是衍圣公那里。
  镇南王的老朋友也附逆了。
  虽然是逼不得已,但衍圣公的确出钱出粮资助弘光,甚至还领了弘光封的太傅头衔,这也算是逆党重臣了,不过小道消息传闻,衍圣公也派人跑到京城向皇帝向镇南王请罪了。
  这也是很正常。
  毕竟那是衍圣公。
  而另外一个军则直奔沂州,目标继续北上青州,孙元化的目标就是扫荡整个山东并与洪承畴等人会师。
  就连杨嗣昌都动了手。
  他的两个步兵军沿汉江北上……
  喊出的口号是进攻洛阳,为皇帝陛下讨逆,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是肯定赶不到的。
  他只是去保护兴都而已。
  郧阳巡抚李若珪已经起兵北上,在河南肯定遭遇惨败,万一逃回来后盘踞襄郧搞割据,惊扰了兴都的陵寝怎么办?杨嗣昌作为总督湖广江西军务,这是他的职责范围,他没想过在这场洗劫中分一杯羹,他只要把完整的辖区交给杨信,那么他就可以说是大功一件了。
  至于洛阳……
  “我不走,你们要干什么,我不去西安!”
  弘光皇帝尖叫着。
  而此刻他那三百斤重的庞大身躯,正被按在一顶十六抬的肩舆里面,那些膀大腰圆的轿夫们,在他的剧烈挣扎中艰难地抬着,摇摇晃晃从行宫或者说原本福王府的正门也就是正华门挤出。
  的确得用挤。
  他这种超大码的就连轿子都是特制。
  而在他身旁几个大臣,主要是郭增光,邱志充,还有一帮这段时间从陕西和山西跑来的众正们,新君登基,那些对昏君奸臣充满仇恨的忠义们,自然都要来为新君效力。总之此刻弘光的那些大臣们,全都拥挤在肩舆两旁,一个个伸着手拉住皇帝陛下,防止他掉下来逃跑。
  虽然他们其实就是在逃跑。
  不逃跑也不行啊!
  如今整个局势彻底崩溃,眼看着洛阳就不保了,祖大寿所部已经在汝州和李若珪交战,后者其实也想跑路,只不过祖大寿来的太快。李若珪带着两万大军原本是要到洛阳的,结果刚到汝州就突然得知局势崩溃,紧接着还在犹豫时候又得知开封被攻陷,这种情况下自然也要跑路。但他刚出汝州就遭遇祖大寿部,对辽东铁骑战斗力缺乏直观感受的李若珪还想打一场,然后双方在野外交战,李若珪惨遭战败。
  但他手下那些山民却没有一触即溃,甚至给祖大寿造成了一定伤亡。
  说到底郧阳一带民风彪悍,主要也是地方闭塞,对外界缺乏了解,最终他们用一场勉勉强强可以称得上战斗的战斗,在辽东铁骑的冲击下,做到了还能整军退回到汝州。
  但出城再次决战是肯定不敢了。
  祖大寿也不敢绕过他们奔洛阳……
  这里可是山区。
  最终倒霉的李若珪,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了弘光朝衮衮诸公的救世主,他在汝州一边流着悔恨的泪水,一边和祖大寿纠缠,而依靠着他的保护,洛阳城里的诸公们已经开始跑路去西安。毕竟弘光这杆旗帜不能倒,他还是天下正义力量的希望所在,丢了洛阳没什么大不了,本来这地方也不好防守,继续向西去西安才是真正安全的。
  崤山会阻挡杨信的军队。
  他们背后还有陕西,山西,甚至还有四川,朱燮元至今没有明确表态,他仍然还有争取过来的希望,更何况杨信这边想吞下三个省也不是那么简单。
  “我不走,你们把我放下,都是你们逼我的,你们这些狗东西,都是你们把我害的,放开我,我要见陛下,我要向陛下请罪。”
  弘光尖叫着。
  “陛下,您就是陛下,您就别闹了!”
  郭增光说道。
  “你这狗贼,都是你!”
  弘光骂道。
  说话间他挣扎着起身,试图去捶郭阁老,但他这三百斤就算不动,压在这肩舆上其实也很勉强,说到底这东西就是个木头架子,本来他挣扎这一阵子就已经有点摇摇欲坠,此刻他再做这样大的动作,这肩舆承受能力终于超过极限,伴随着一声木头的折断声,整个肩舆一下子解体,还在捶郭阁老的皇帝陛下惊叫着落在了地上。
  但他不是最倒霉的,最倒霉的是郭阁老,正好被他压在了下面。
  三百多斤啊!
  而且还得加上部分木头。
  本来就瘦弱的郭阁老,瞬间被压得哀嚎一声,然后就在陛下屁股底下晕了过去。
  弘光倒是毫发无损,他那一身肥肉别说从也就不到两米高坠落,就是再高点都有足够的缓冲,在四周的一片混乱中,他还茫然地寻找郭阁老,最终从自己屁股底下找到了他的内阁首辅。
  “快,给陛下换辆马车!”
  旁边新晋级的邱阁老喝道。
  皇帝陛下瞬间清醒,挣扎着试图爬起逃跑,但可惜他这个体重没人帮助想爬起来也不容易,而且周围那些众正们也发现了他的意图,毫不客气地一拥而上把他按住,可怜的弘光皇帝陛下,最终只能坐在自己的内阁首辅身上,无可奈何地长叹一声,擦着眼泪接受无情的命运……
第689章
满门忠烈衍圣公
  可怜的弘光就这样踏上了艰难的逃亡之路……
  话说以他的吨位,在崤函古道上的逃亡的确可以称得上艰难,原本历史上据说他就是因为吨位问题,实在没办法跑路,只能就近躲在洛阳的一座寺庙,所以才被李自成给抓住的。
  当然,福禄宴就扯淡了。
  李自成的口味还有没那么重。
  谈迁的国榷里面记载的很清楚,他死后一个忠心的属臣跪求李自成,然后用一口薄棺材把他埋葬了。
  而那个属臣在他的坟前自杀。
  就在他沿着崤函古道,艰难地踏上西狩之路的时候,汝州城里的李若珪部下兵溃,那些已经知道陷入困境的士兵们,趁着夜晚的春雨打开城门,向南钻进了茫茫群山,临走前顺便洗劫了汝州,同样顺便把李若珪给杀了。这些溃兵都是郧阳一带的山民,他们很清楚该怎么带着收获回家,从汝州南下走百多里山路到鲁山就能躲开祖大寿的骑兵然后转到南阳的大路。
  他们逃走后,祖大寿面前再无阻碍,就在弘光到达硖石关,准备开始翻越崤山的同一天,祖大寿部浩浩荡荡开进了洛阳。
  而也就在这一天,镇南王的老朋友也倒霉了。
  曲阜。
  “你们不能这样对我,我是衍圣公,我是衍圣公!”
  衍圣公惊恐地挣扎尖叫着。
  此刻的他正被两个士兵拖着,就像拖着个口袋般,走向前面已经挂好了的白绫……
  “您要不是衍圣公,我们还用不着如此呢!”
  堵胤锡说道。
  他这时候是御营一个步兵军的总兵。
  他们这些当初从江浙撤出的原本团练和大同军,尽管绝大多数其实都是有功名的文人,但因为熟悉新军战术,反而全都被当做武将使用,这些人在这方面的经验极其丰富。毕竟他们从最早开始新式战术到现在已经多年,天启在战后总计重新组建了八个步兵军,将领绝大多数都是他们这批人出身,而骑兵军则是卢象升带着的那些。
  堵胤锡虽然没有能实现考进士中状元的梦想,却因此以二十六岁的年龄成为了御营的主要将领。
  现在也顶着都督佥事的头衔。
  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9/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