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7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8/819

  “欧洲有一个规矩,我觉得还值得借鉴,他们有什么解决不了的纠纷,比如夺妻之恨这样的,干脆也别啰嗦了,直接一人一把短枪隔着几步远,面对面互相开枪,生死各安天命。
  死一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既然北直隶士绅不欢迎志愿军,而志愿军又必须进京,那就也用这种方式让他们打一场好了,大不了我再把苑口和霸州的百姓暂时迁出来,诸位不用担心伤及无辜,我出钱给那些暂时迁出的百姓补偿,咱们就把霸州和苑口这块地给他们圈出来,就让他们打,用枪炮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准备。
  孙守法部会在苑口继续驻扎至少一个月,一个月足够各地团练都完成集结了,那时候让他们再痛痛快快地打一场,省得这样啰啰嗦嗦不够爽利,不过团练要打输了,那我可就真得开始抄家了。”
  杨信说道。
  真打也无所谓,反正这时候正是冬天,那里到处是封冻的芦苇荡也不用担心造成附带损失。
  不过……
  一个月啊!
  一个月也就该孙传庭入关清君侧的大戏开始了。
  然后南边吴襄北上。
  而这边各地团练也在苑口集结,这就应该差不多能够让士绅们鼓起勇气来一场决战了,毕竟他们可以说万事俱备,这样好的条件还不动手,那就真得太令人失望了。
  鹿善继毫不犹豫地转身拂袖而去。
  范景文哆哆嗦嗦地指着他……
  “质公,你也觉得这很合理?”
  杨信笑着说道。
  范景文终于无法继续面对他那张邪恶的面孔,然后同样转身拂袖而去,只剩下几个阁老,而方阁老和徐阁老明显没兴趣掺和这些,只有孙阁老一脸纠结,话说杨信这摆明了就是向北直隶士绅发出挑战啊,那么北直隶士绅到底敢不敢应战呢?
第666章
九千岁的忠心
  科学院。
  “陛下!”
  匆忙进门的杨信,向着正在聚精会神工作的天启随便打了个招呼。
  后者也只是随便一点头。
  此刻在皇帝陛下面前的,是一台正在组装中的蒸汽机,这已经是皇帝陛下制造的第五台蒸汽机了,第一台是纯粹试验型号,一次次修改试验用的,第二台是改良版成品,第三台和第二台相同,只不过是制造出来给九千岁抽水的……
  那个在西山的煤矿。
  第四台就是装在那艘导致他落水的小船上的。
  这是第五台。
  但与另外四台不同,这个的汽缸不是锡制,而是黄铜,也不是卷着圆木敲出来的那种,而是真正镗出的,旁边就是一台小型简易版镗床,不过不是水力,而是用大象当动力的畜力镗床。准确说仍旧是试验性质,真正实用的是水力,不过那个在城外的试验基地,利用建在卢沟桥边的大型水轮驱动,科学院这个就是用大象驱动的试验版,无法制造太大的汽缸。
  不过给皇帝当玩具足够了。
  在身体略微恢复一些,能够下床活动之后,皇帝陛下就迫不及待地跑到科学院开始他最爱的工作。
  “苑口那边是怎么回事?”
  天启问道。
  问归问,不过他手上的工作却没有停下。
  “信王的老师刘汉儒,在顺天南边几个州县组织了一支团练,总兵力大概五千左右,包括五百骑兵,据说其中多数都是马匪出身。他们在苑口烧毁永济桥,又凿开一段冰面,而且在北岸苇荡设伏,结果和渡河的志愿军打起来,刘汉儒死在战场,不过他部下的团练依然占据霸州。孙阁老他们想利用此事阻挡志愿军进京,故此坚持刘汉儒此举合法,反而是志愿军错了,必须停止进京撤回南方。”
  杨信说道。
  “信王的老师?”
  天启停了下来说道。
  “天启二年的进士,信王还没出宫时候教过些日子。”
  九千岁在一旁赶紧说道。
  “哼!”
  天启冷笑一声。
  不过他也没说话,只是从宋应星手中接过一个零件。
  宋应星目光复杂地看了看镇南王。
  不过宋应星这时候也得闭嘴了,江西士绅早就严厉警告他,不准在皇帝面前说镇南王坏话,万一惹怒镇南王,那江西士绅就该挨刀了,现在杨信祸害的目标终于转向北方,南方各地士绅就差烧香拜佛了,可不能再做祸水往自己身上引的蠢事。最好让杨信在北方和北方士绅一直斗下去,反正他们谁死对于南方士绅来说都是好事,而且还可以趁机发财,比如说卖军火什么的,这几天在京城的南方商人接订单都接到手软了。
  宋家也接了不少。
  这种时候必须得保持克制。
  话说连黄道周这样的都闭嘴了啊!
  “兄看着办吧!”
  天启一边和宋应星这些助手装手中的零件一边头也不回地说道。
  “臣遵旨!”
  杨信赶紧说道。
  “那孙阁老那边?”
  九千岁小心翼翼地说道。
  “让他们都回去吧,一把年纪了一点事都不懂!”
  皇帝陛下说道。
  九千岁赶紧低着头向北门走去,杨信想了想也告退,然后跟着一起出去,他们后面的皇帝陛下,依然在默默地工作着,就仿佛他的全部世界只剩下了这台蒸汽机一样……
  “你真要逼他们拼命?”
  九千岁边走边低声说道。
  “早晚都得走这一步,还不如索性痛快点。”
  杨信说道。
  九千岁颇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
  两人一起出了旋磨台,然后沿着甬道继续向前,很快到了科学院大门前,此时这里就像那些文官的日常伏阙一样,跪着以孙阁老为首,包括鹿善继等人在内数百名文武官员,就连怀远侯这些人也都在。这些以北方籍为主的文臣武将们已经跪了一个时辰,他们在此求见皇帝陛下,为这场已经迫在眉睫的末日浩劫做最后的努力。
  “陛下有旨,都散了吧!”
  九千岁说道。
  文臣武将们以沉默回答。
  “让一让,别堵着门!”
  镇南王很不客气地说道。
  说完他直接走向前,虽然其实人家还留出道路,但他就是要从中间穿过。
  “听见没有,好狗不挡道!”
  他站在一个文官面前说道。
  后者忧郁地看了他一眼……
  然后往旁边挪动了一下。
  “这就对了,还是李翰林懂事!”
  杨信满意地说道。
  然后他从原本历史上的咱大清礼部尚书李若琳,现在的翰林院李检讨身边昂然地走了过去,默认自己是好狗的李检讨,低着头继续跪在那里,而后面几个官员在他带头下,也默默给镇南王让开道路。镇南王很有奸臣风度地大笑两声然后径直穿过这片红色和青色,在这些人后面直接上马,在曹变蛟的护卫下直接走向前面的西安门。
  “九千岁,这就是你想要的?”
  孙阁老说道。
  “孙阁老,咱家也没别的想法,我的坟已经开始修了,到头来能安安稳稳地埋进那里面,这就算是心满意足了,咱家一个刑余之人,进了那里面也就算是一了百了,不像你们还得为子孙计,咱家想要的不就是这些吗?”
  九千岁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8/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