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6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1/819

  尤其还有那些歌女舞女什么的,毁了多少小伙子的媳妇梦。
  “第二,清查田产。
  无锡,江阴两县所有田产重新进行清查,每户超过三十亩者,超出部分一律没收,原耕种者无论奴籍还是佃户一律改为民兵,一切依照昭义市目前所行制度处置。另外,对于三十至一百亩间超出部分的没收,按照市价发放粪券作为补偿,粪券可以用于购买鸟粪。超过一百亩部分的没收,给予开荒证作为补偿,开荒地自择,无论四川,广西,台湾皆可,新开荒地以太祖制度永不起科。”
  杨信接着喊道。
  这次紧接着就是疯狂的欢呼了。
  至于士绅们捶胸顿足的咒骂,这个完全被淹没了。
  三十亩的标准线就可以了。
  这时候江南一户十几亩地就算是正常人家,三十亩顶多算是富农,对于这些人就没必要去折腾了,而三十到一百亩之间就换鸟粪吧,虽然他现在的鸟粪刚刚够自己用,但他又没说现在就兑换,没有当然也就没法换,什么时候有了再给他们,一百年换完也是兑现承诺。
  也不会太晚的。
  他已经准备去东沙群岛挖了。
  至于垦荒证……
  象征性给点补偿而已,愿意去更好不愿意拉倒。
  实际上原本镇江,武进等地流亡士绅已经有去四川开荒的了,那些大地主的确宁死不屈,但那些小地主们可耗不起,去四川开荒至少还能吃的上饭,留在镇江又没别的生计。所以陆陆续续已经有不少去了四川,虽然成都平原的良田是不可能了,但川东丘陵区垦荒收成也还是不错的,种水稻不行还有别的。
  这些小地主们不是那种什么农业都不懂的,实际上他们一样精通耕种。
  用这种方式就可以逼着他们分家,比如那些有几个儿子的,一部分种留给他们的三十亩,一部分就可以去开荒了。
  这样也可以减轻抵抗。
  自耕农不会抵抗,富农不会抵抗,小地主捏着鼻子也就忍了。
  真正倒霉的也就是那些大地主,尤其是那些控制数千上万几十万亩地的世家豪门们,但他们想抵抗也没人跟着一起,说到底杨信现在精力有限,主要是干部队伍有限,真正的土改他玩不了。只能这样迅速完成,然后让这片原本苏湖熟天下足的土地,重新成为这个国家的粮仓,最大限度增加粮食供应量,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天灾。
  “都督,那我们机户怎么办?”
  下面一个人高喊着。
  这个问题也是需要认真面对的,因为无锡并不完全是农业城市,这里还有大量的机户,包括大量其他的非农业人口。
  “第三,对于两县非农业人口,一切依旧,但取消苛捐杂税,只保留丁银和徭役折银,其他一律取消,当然,商人的商税还是得交的,若有生计无着者,报名由本官另行安置。
  你们可以放心,有本官一口饭吃,就不会让你们饿着,昭义市过去也有很多机户,船工,各行工匠,他们如今哪个过的不好?本官自己就在昭义市开了一堆工厂,哪个工厂不都是敞开了收人?别的不说,到现在我在昭义市的那些罐头厂还一直在招人,据我所知无锡一些生活无着的也已经有去那里的。
  那么你们还需要担心吗?”
  杨信说道。
  当然,他就没说这些年杨家往里面填进去了多少。
  实际上这个问题最初就存在。
  昭义市并不是真正土改,只是单纯将原本佃户变为自耕农,但本地非农业人口并没有因此分到土地,只不过得益于杨家带动的内部工商业,所以绝大多数非农业人口都没怎么受到影响。机户的确受到了影响,但原本镇江和武进不是纺织基地,机户数量相对较少,而且杨信带来很多新的工商业,尤其是他那个毫无节制的罐头加工,吸纳了大量工人,机户因为本地不再种棉花而失业的,统统被吸纳进了罐头加工及配套行业。
  但罐头加工至今还是杨家往里赔钱而不是赚钱。
  也赚钱。
  但赚的还是没有赔的多。
  单纯陶罐罐头赚钱,但赚的钱不够往铁罐罐头填的。
  好在杨都督赚钱手段多,还有贪污受贿抄家敛财支撑,所以杨家还能养得起这只堪称吞金兽,不过也用不了多久了,实际上今年九千岁在北直隶赈灾时候,就已经开始购买杨信的那些战略储备罐头,甚至辽东的粮食供应里面,也已经开始加入这些罐头。
  很快那些战略储备罐头就会收回成本并大赚一笔,而未来几十年杨信还必须不停扩大罐头产业。
  大明未来几十年都得靠这东西支持。
  但这个与这些老百姓无关。
  他们只需要知道,杨都督不会不管他们就行了,而且昭义市的非农业人口生活的确也很不错,因为本地粮食便宜,他们的收入同样能保证衣食无忧,甚至还略微强于那些农民。
  “那么现在,我已经解释清楚了一切,你们该如何做?”
  杨信喊道。
  “打开城门恭迎都督!”
  一个人高喊着。
  “打开城门恭迎都督!”
  “打开城门!”
  ……
  然后无数喊声响起。
  “你们……”
  沈廷扬怒冲冲地举枪吼道。
  旁边何刚一把拉住了他,他看了看何刚,最终无奈地长叹一声,然后带着悲愤放下了枪,现在什么挣扎都是徒劳,他们终究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守住这座注定守不住的城市,虽然现在这些百姓没有动手,但荡寇军正式开始攻城时候他们会蜂拥而出的。
  “撤,撤退!”
  沈廷扬咬着牙说道。
  这是他们唯一的选择,无锡已经守不住了。
  如果在这里死守不但没有任何希望,反而会被杨信把各军一锅端,然后他会畅通无阻地南下,那时候就算许都出兵增援,他们也等不到了。
  唯一的选择就是撤退,然后在望亭,浒墅关一带固守待援,那里是他们设计中的第二道防线,望亭一座棱堡前出,后面浒墅关还有一个棱堡群,在那一带继续阻击直到许都的大军赶到,另外也希望京城那里能有好消息。总之不能被一锅端在这无锡城里,那样的话苏州就完了,而苏州一完,接着杨信就分兵去解决松江了,然后苏松两府全落入他手中。
  何刚点了点头。
  “撤退?你们撤退了我们怎么办?”
  华允谊傻眼了,他愕然地看着这俩人。
  “龙超兄,我们还会回来的。”
  何刚拍了拍他肩膀说道。
  “你们回来?你们拿什么回来?难道你们不知道那些佃户分了地之后会怎样?你们回来?连湖溪堡都打不开,野战根本打不过他们,你们还怎么回来?我们跟着你们坚守三年,银子花了无数,如今事到临头,你们却要把我们丢给他们?”
  华允谊爆发一样高喊着。
  那些无锡本地士绅全傻眼了,一个个原本就哭的捶胸顿足的,一听沈廷扬他们要撤退,立刻就像疯了一样扑过来,沈廷扬两人低着头,向部下一挥手,那些士兵立刻举着枪推开那些士绅,后者崩溃一样咒骂着,向他们吐唾沫,还有脱下鞋子砸他们的,沈廷扬两人自知理亏,低着头迅速挤进了部下中。
  而华允谊站在那里哭得两眼泪汪汪。
  突然他抬起头。
  头顶杨都督正在笑眯眯得看着他……
  “河,河间侯,华某是被他们裹挟的。”
  他艰难地挤出一丝笑容说道。
  “这个,本官需仔细调查一下。”
  杨信说道。
  “五万,五万两犒军银,五万石稻谷!”
  华允谊毫不犹豫地举起一只手说道。
  “成交!”
  河间侯很干脆地说道。
第532章
王师北定中原日
  五万两银子,五万石稻谷。
  其实也没多少。
  至少对于家大业大的华家来说用这些换取不抄家还是很划算,他家一年收租四十五万石……
  以后没有了。
  华允谊悲愤,屈辱,无奈地接受了华家的命运,有他带头无锡其他几家也只能掏银子掏粮食,换取杨信不会对他们清算,至于地被收走就收走吧,好在像华家这样的已经不仅仅是依靠土地为生,大明目前最大的出版商家族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1/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