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6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4/819

  “侯爷,小的有个叔叔,是当驿卒的,这次伤亡了些兄弟,肯定要招一批新兵,小的想让他也来当兵。”
  他说道。
  这次荡寇军阵亡两百多。
  实际上方阵时代战斗,死伤一般不会很多,吕岑战役这种堪称欧洲战场总决战级别的大战,双方投入五万大军,最后战斗死亡加起来也就总共才十分之一多点而已。而且绝大多数死亡实际上是在阵型溃败后骑兵追击中,但这一次荡寇军是胜利方,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另外还有三百伤员,其中有一百完全失去继续战斗的可能,按照杨都督的规矩,他们和他们的家人都将作为杨家的庄户到新城去。
  所有的都是。
  所以之前跟着杨都督打仗受伤或者阵亡的家属,都被接过去,这也是那里这些年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同样也是杨家目前开垦出的四十万亩地的主要耕种者。
  同样也是那些工厂的主要工人。
  这次总共损失也就是三百人。
  这些是肯定要招募新兵的,而招募新兵肯定也是从陕北,实际上不只是李锦,很多军官都开始想把自己家乡的亲人弄来了,毕竟在荡寇军中真得前途无量。
  “你叔叔,年纪大了吧?”
  杨信说道。
  “回侯爷,比小的其实还小几岁。”
  李锦说道。
  “那就让他来吧,如今陕北的情形当驿卒也没什么前途,过来后冲着你的面子,正好给我当个亲兵!”
  杨信说道。
  “谢侯爷栽培!”
  李锦激动地说道。
  这时候罗汝才已经送来了第一份陕北的灾情报告,大雪对延安府各县都造成严重损失,但还没到真正大量饿死人的程度,主要就是这些年地瓜在当地种的多。毕竟这是夏天,就算突然下雪,地面是暖的,那些地下的地瓜不会受影响,只不过冻烂些叶子而已,雪水浇灌后天气回暖立刻长势更好。甚至一些遭灾绝产的,也开始从这些地瓜上剪秧子补种,六月遭遇雪灾,紧接着插秧后到十月差不多还能收获一茬地瓜。
  明年肯定种的更多。
  毕竟这个经历了饥荒的考验。
  至于那些士兵的家人已经开始发钱发粮,他们不会有人饿死的,现在整个陕北到处都是对河间侯歌功颂德的声音。
  “好好干,以后有你们的好前程!”
  杨信拍了拍他肩膀说道。
第525章
逼上梁山
  李自成就这样进入荡寇军的后备名单……
  他肯定会来的。
  一个驿卒有屁前途,既不能升官又不能发财,最多混口饭吃,但在这里他侄子可已经是哨长,虽然没有朝廷的官衔,但实际上需要的话,一个千户是可以的。
  总之加入荡寇军绝对前途无量。
  此时已经入夜。
  杨信回到他在山顶的指挥部,坐在初秋的夜风中看着依然在战火中的惠山。
  头茅峰上臼炮开花弹的火光不用望远镜都能隐约看到,一道道掠过天空划着抛物线坠落的火光,在同样可以看到的锡山上化作爆炸的火焰,让那座醒目的龙光塔时隐时现。这座塔已经挨过不少炮弹,实际上孔有德主要轰击的就是这座塔,他想用炮弹轰塌这座塔。
  锡山炮台的中心就是它,一旦倒下肯定砸到不少守军,甚至炸起的碎砖都能落下砸人。
  但很显然这座塔挺结实。
  而在这个炮兵阵地向西,沿着头茅峰,二茅峰,三茅峰这条山脊线是不时可见的火把亮光,那是连夜向头茅峰运输弹药的民兵,他们从钱桥开始用人力和背篓,背着弹药沿山路向上斜插海拔近三百米的山脊,再沿着山脊的小径到炮兵阵地。
  杨信的确只是出动荡寇军参战,总共兵力不过一万两千五百人,但实际上后方在这一带动员了三万后备役民兵,他们就像支前队一样,担负所有辅助任务,光给孔有德运输弹药的就五千多人。
  他们需要把孔有德一个旅在头茅峰作战的一切都用背篓背过去。
  不过绝大多数还在下面。
  还在日夜不停地挖掘向前延伸的战壕体系,这时候四尊二十四磅炮已经到达前沿,就等着战壕体系挖通然后进入其中,避开横山堡的炮火一直推进到一里甚至半里内,然后开始对这座棱堡的轰击。
  而常胜军至今还没反攻头茅峰。
  估计目前还在混乱中。
  今天的开局对他们来说,很明显有些措手不及。
  话说他们为此准备了近三年,花了无数银子,甚至连外援都有了,可以说一下子跑步进入现代化,自认为胜券在握,结果一开战还是失败。
  感情上很难接受啊。
  更重要的是接下来还得调整战略,在常安军惨败,甚至损失近半后,他们目前的兵力已经居劣势,至少以目前在无锡的兵力,很难再主动进攻发起大规模野战了。也就是依靠横山堡阻挡这边向南进攻,然后想办法夺回头茅峰阻挡荡寇军炮轰锡山炮台,不过现在轮到他们仰攻就没那么容易了。
  现在他们一时间也有些手足无措了!
  不过杨信一时间也打不过去。
  横山堡的位置太好,这座建在山上的棱堡连挖地道都不行,而所有试图走横山口过去的,都会在那里的炮口瞄准下。
  唯一的办法就是硬攻。
  剩下就是孔有德部坚守头茅峰然后这边等着战壕体系挖通,用二十四磅炮轰开,再集中精锐强攻,直到守军投降,总之他需要点时间。
  倒是京城那边还得有些麻烦,很显然孙承宗也罢九千岁也罢,都不会支持他继续祸乱江南的,甚至天启也不会,这一次他弄不好真要面对天启的阻拦,皇帝陛下明显已经准备收手,而且还有北方的野猪皮,一旦秋收结束他肯定是要出来抢粮的,不抢粮他根本撑不过这个冬天。
  麻烦也很多啊!
  甚至刚刚得到消息,李旦病死,不过这次不是死在平户,而是他自己老家泉州,他儿子李国助和干儿子郑芝龙已经在争夺他遗留的产业。
  “叔父,曾知府求见。”
  杨寰说道。
  “带过来吧!”
  杨信说道。
  很快常州知府曾樱就被带过来。
  “仲含兄是来祝贺官军大捷的吗?”
  杨信说道。
  他俩也是老相识了,用不着太客气。
  “是河间侯的大捷吧?”
  曾樱见没人给他搬凳子,干脆自己找了块石头坐下。
  “荡寇军难道不是官军?虽然荡寇军不是隶属五军都督府,但也是正经的官军,杨某率领官军南下遭遇地方乱党阻击,力战竞日,俘斩数千,岂非大捷?”
  杨信说道。
  “团练这就成乱党了?他们可是有南京兵部的命令。”
  曾樱说道。
  “啊?难道南京兵部谋逆?”
  杨信很夸张地说道。
  “难道不是河间侯抗旨?”
  曾樱说道。
  “称不上,杨某持尚方宝剑,本来就有临机决断之权,再说这是常捷军和忠勇军冲突,杨某不得不来,说抗旨就过分了,陛下的圣旨发出之时还不知道这里出了事,杨某也是心忧地方,担心双方冲突酿成大乱,很显然杨某做的很好,如今双方都已经停止交战!”
  杨信说道。
  曾樱深深地看着他。
  “河间侯,若你打开惠山南下,会如何继续行程?曾某是江西人,在苏松各府无寸土,如今算是以一个旁观者身份,来请河间侯给句实话。”
  他说道。
  “怎么着?有人想退缩了?”
  杨信说道。
  很显然白天的战斗已经让部分士绅又动摇起来,毕竟他们也就那点勇气了,如果常安军打赢,甚至哪怕打成平手,他们也还能勇敢些,可惨败就是另一回事了。常安军惨败,那么常胜军当然也有可能惨败,他们花那么多银子,结果却必定失败,那就得好好考虑一下了。说到底这也是他们的日常操作,真不能指望他们做事时候横下一条心的,犹豫不决,左顾右盼,临阵退缩都是常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4/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