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5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5/819

  这种事情文震孟这些人要是不参与那才是不正常呢!
  “河间侯,此案还需慎重,江南去年连遭红巾军与水灾两场大变,目前局面还未稳,若再起大狱恐生事端,苏松乃是赋税重地,一旦出了乱子就不好收拾了。”
  叶向高缓缓说道。
  “那晚辈倒是很想看看,究竟会生出什么样的事端。”
  杨信说道。
  “河间侯,闹大了对朝廷也没好处。”
  朱国祯说道。
  “未必吧,我看上次闹大之后,就对朝廷很有好处,流水不腐,咱们大明这潭死水就是得时不时搅合一下,防止它继续腐烂下去,让那些沉在水中的污泥都泛出来,在阳光下晒一晒。陛下刚刚用显微镜得到一个新发现,放在阳光曝晒下会让很多细菌死亡,所以说阳光是能杀菌的,我们日常晒被子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同样我们大明也需要用阳光杀杀菌。”
  杨信说道。
  “河间侯,大明经不起折腾了。”
  叶向高说道。
  “恰恰相反,继续这样下去大明才迟早要完。”
  杨信说道。
  “河间侯以为一切尽在掌握?”
  朱延禧说道。
  “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脱离掌握的,杨某别的本事不好说,但就是这双拳头硬一些,打得豺狼虎豹,也打得魑魅魍魉,但他们披着人皮的时候杨某就很不好办了,故此杨某希望他们能够脱下人皮。”
  杨信说道。
  “那这又是什么?河间侯自认一切尽在掌握,那这又是怎么回事?若非意外发现,再有一个月,爆炸的就不是南海子,而是皇城的科学院了,河间侯的拳头的确硬,不但拳头硬,而且还打不死,可你想过陛下的安危吗?河间侯的确不在乎什么,子弹打上都毫发无损,可河间侯觉得陛下也能如此?他们杀不了你却可以弑君。
  说到底把人逼急了没什么不敢干的。
  大明的确有些需要改变的,但不是用这种方式,更不是把人逼上绝路,把人逼上绝路会拼命的。
  既然如此为何不能坐下来商议呢?”
  朱国祯说道。
  “好吧,叫庵居士,您能去召集江浙士绅,让他们申报所有隐田,登记名下人口,包括奴婢数量,然后士绅一体当差纳粮,所有奴婢同样缴纳丁银和徭役折银吗?他们奴婢违制就算了,但奴婢还不交税就过分了。”
  杨信笑着说道。
  朱国祯瞬间无言以对了。
  “您看,您自己都知道,商议是没什么用的,前年苏州齐门钱家一年收租九十万石,和大明朝廷在整个苏州府一年收的田赋一样多,您可以去跟他们商议商议,让他家拿出十万石交税吗?估计他们会把您沉进太湖里,但我带着军队拿着刀可以,我把一颗人头摆在酒桌上,告诉他们必须捐出多少粮食救灾,必须以平价出售多少粮食,他们都老老实实地照办了。
  您的商议没有用,我的刀才管用。
  昭义市原本在朝廷记载中,所有民田加起来四百来万亩,重新分地时候核实多出近百万亩,原本这片土地加起来,田赋不过五十多万,改为民兵后哪怕遭遇水灾,那些民兵仍旧上交了两百多万石。原本镇江府一亩地平均征收的田赋不足一斗,加上丁银和徭役折银也不过一斗多点,老百姓吃顿饱饭都是奢望,现在他们一亩地平均交三四斗,却丰衣足食,欢呼太平盛世。
  这是为什么就不用我说了吧?
  那么现在我想请诸位去转告那些士绅,他们愿意多拿出一点点,哪怕仅仅是一点点来让朝廷能宽裕些,不至于逼得我和我大爷不得不使用一些特殊的手段吗?”
  杨信说道。
第481章
继续摊牌
  一帮老家伙全都默然。
  “诸位,我和我大爷自始至终的要求只有一个。”
  杨信看了看他们。
  “让陛下,或者说让我们这个朝廷,能够有足够的银子可用。
  在战争时候我们能给士兵发出足够的军饷,让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地杀敌以报效陛下,在饥荒时候我们能拿出钱粮赈济灾民,不至于饿殍遍野,让那些走投无路的饥民选择造反作乱。
  我们的要求就这么简单。
  但事实上呢?
  朝廷的钱粮从来就没有充足过。
  而根源你们都很清楚,你们也知道该怎么去改,只不过你们没有人敢,或者说根本不愿意去做,那么你们就别怨我们想别的办法,如果你们能让朝廷岁入达到北宋末期的数额,我和我大爷绝对不会再折腾。这不过分吧?大明目前疆域可比北宋大得多,人口同样也多得多,达到北宋的岁入不过分吧?
  咱们就按照北宋末期的估计数字八千万贯。
  北宋一贯七百七十文。
  八千万贯折目前近五千万两。
  你们能让朝廷岁入加起来达到这个数,我和我大爷从今往后一家不抄。”
  他说道。
  当然,他这个对比其实并不恰当。
  但即便是把大明目前的岁入,完全折成北宋的标准,其实也仅仅是北宋岁入的一半左右。
  两千五百万石粮食是最大头,折北宋钱也就相当于三千万贯,明石比宋石要大不少,但这些粮食里面还有四百万麦子,北宋麦子几十文一斗。剩下就算目前加上海关之类杂七杂八税收也就八百万两,折合北宋钱同样也是一千万多点,最终大明岁入还是北宋的一半。
  而以铜钱折算,北宋那八千万贯的岁入更是相当于这时候近五千万两,哪怕北宋一贯是七百七,而大明这时候因为大量铸炮,铜钱已经到了一千二换一两银子,大明以目前各地平均粮价折银,最终加起来其实也就是两千五百万两。
  还是一半。
  无论怎么算大明岁入都是北宋一半。
  面积比北宋大得多,人口比北宋多得多,粮食亩产超过北宋,最后税收相当于北宋的一半。
  还把自己搞得快崩溃。
  不得不说大明朝也是很奇葩了。
  但就算达到北宋的数字,这些老家伙也不敢接啊!
  那相当于在目前基础上,再增加整整一倍,就像杨信说的,那真得士绅一体当差纳粮,然后把所有隐田都清查出来,甚至把各家那些奴婢的丁银和徭役折银也交上……
  那还了得?
  江浙那些顶级世家谁还没几千奴仆?
  光这个一年就得交上千两,更别说士绅一体当差纳粮了!
  “你们没能力做到,那我和我大爷就不会停下,我们不能让朝廷没有银子最终导致军队一触即溃,各地灾民蜂起,那就只能时不时拎出一口肥猪宰。他们有胆量反抗尽管来,杨某别的本事不好说,就是杀人的本事强,诸位想说的话我很清楚,你们不就是想说逼急了江浙士绅武装抵抗吗?
  那就随他们便。
  我的援朝军在这起案子了结前不会去朝鲜,他们敢闹那我就带着援朝军下江南,那里还有一万忠勇军,昭义市和凤阳屯垦区随时可以召集起十万大军,需要的话我还可以从贵州调土兵。
  杀人我最拿手了,杀得江南人头滚滚一样也能解决问题。
  我正觉得昭义市的民兵区还不够,最好让整个苏松甚至嘉湖杭都变成这样的民兵区。”
  杨信很嚣张地说道。
  “河间侯误会了,只是一起案子而已,哪有如此严重。”
  顾秉谦一脸尴尬地说道。
  “严重不严重,不是杨某说了算。”
  杨信说道。
  “河间侯,别忘了你也有地。”
  朱延禧说道。
  “是呀,但杨某交税呀,杨某没有一亩隐田,该交的税一分不少,杨某的确赚钱很多,但杨某赚的明明白白呀。”
  杨信说道。
  说完他就那么昂然地走了。
  后面老家伙们面面相觑。
  “诸位,我们都老了,管不了那么多了,至于别人的事情,就让他们自求多福去吧。”
  方从哲叹了口气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5/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