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5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3/819

  “冯三元?”
  杨信疑惑地重复着这个陌生的名字。
  “回都督,此人乃是义乌人,和许都一同进京的,他和一群义乌口音的住在安富坊的一处宅子,谎称是进京的商贩,等着开河后返回的。”
  孙云鹤说道。
  杨信当然不会连查都不查。
  第二天他就让许显纯安排人在安富坊盯着,而且还给他们画出了一幅素描的人物像,实际上这幅画像就足够了,锦衣卫早就盯上了许都这伙人,只不过还得确认一下而已,负责盯梢的锦衣卫在看到冯三元后立刻确认,剩下就是更详细的侦查了。
  “不过……”
  孙云鹤欲言又止。
  “说!”
  杨信说道。
  “回都督,他们居住的宅子是客光先家的。”
  孙云鹤咬咬牙说道。
  “客光先?”
  杨信立刻笑了。
  “都督,是否进去搜查?”
  孙云鹤小心翼翼地说道。
  以他的头脑当然明白,这已经上升到神仙打架了,但锦衣卫北衙本来就是杨都督的手下,从许显纯接管北衙开始,这个机构就是以杨都督为尊,这种情况下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向老大表明忠心。冯三元这伙人肯定有问题,和客光先牵扯起来就更有问题了,但搜查就意味着再次与客家开战,搜出什么东西当然是最好了,搜不出就得面对奉圣夫人的怒火了。
  后者最近虽然有点遇冷,但在宫里的地位依旧没有动摇。
  皇帝还是离不开她的伺候。
  “搜查?不需要,他们还能做什么?到时候奉圣夫人又得去哭,咱们没必要给万岁爷添堵,对了,你带着兄弟们随我送一样东西进宫。”
  杨信说道。
  说完他直接向外面走去。
  此时他是在家中,孙云鹤赶紧跟在后面,带着随行的四个锦衣卫,随杨信到了大门前,两辆四轮马车已经等候在此,紧接着他们一同出门,杨信在前,孙云鹤几个护卫着马车,迅速转往西安门。
  到西安门前时候,就看到外面的接待站正有几个人等待,这些是来献宝或者说献与科学有关的书籍,机械,技术,甚至新作物种子,包括新的药方和药材之类。因为越来越多,而天启不可能一个个都亲自接见,已经改成筛选制了,他们到这里投递并接受检查,然后根据所献分类由科学院的几个主事先审核,多少有点价值但不高的,需要授予专利就给专利,不需要授予专利的,给十两银子路费打发走。
  真正有价值的引荐给天启。
  一般就是宋应星,茅元仪,武之望这些人负责审核。
  纯属骗钱的直接赶出去。
  这也是必不可少的,实际上纯属骗钱的比例很高,至今还有人拿着那些乱七八糟的杂牌火器来献宝,像什么变形了的神枪之类,这样的赶紧滚蛋,不过因为天启在制造蒸汽机,所以那些真正懂技术的工匠很受重视。
  毕竟那些零件得由图纸变成实物,这个必须得靠真正的能工巧匠。
  杨信带着马车在守门士兵的行礼中直入西安门,然后转向科学院,迎面就看见武之望走过来,很显然外面等着的都是医学方面的。他现在已经完全沦为科学院医学方面负责人,官衔还是太常寺卿,但实际上事务完全交给少卿,他儿子武献哲知县任期还没满,就被天启直接任命为成都知府,以此来作为给武之望不能继续做封疆大吏的补偿。
  武老头其实还是很愿意当官的。
  他原本一直做到三边总督,然后因为剿匪不力加部下兵变而引咎自杀。
  杨信跟他打了声招呼,然后直接进了科学院,孙云鹤等人继续跟随。
  这座科学院规模已经很大。
  从惜薪司和大光明殿之间一条专用的廊道开始,向南以兔儿山为中心,分成多个区域,而兔儿山山顶是天文台,架着各种天文仪器,一个恍如大炮般的巨型天文望远镜对着天空,一座巨大的四面钟楼,为整个这一带提供报时。而整个科学院的核心,就是天启专门的工作处,实际上就是原本的旋磨台,被一圈新修的高墙环绕,外面还有一圈墙,实际上是两重墙,中间有侍卫团在甬道巡逻。
  再外面还有一圈水面。
  有北,东两门。
  东门外是一条专用的御道,同样也是封闭的甬道,一直通到皇宫的玄武门。
  这是天启日常所走。
  而北门则是别人走的。
  “兄又带来什么好东西?”
  天启颇为期待地看着杨信身后的马车。
  “乐安公主!”
  杨信向他身旁的少女行礼说道。
  后者赶紧还礼。
  这是西李的那个女儿,天启的小妹妹,这时候也已经十四岁,长得倒是颇有几分她妈模样,当然,现在还只是大萝莉,跟小草关系很好。
  “陛下,您的热气球做好了。”
  杨信紧接着对天启说道。
  “快,拿出来试一试!”
  天启立刻兴奋地说道。
  杨信身后孙云鹤等人赶紧从马车里面把一样样东西抬出,在杨信的指导下迅速把热气球的球体铺开,这个就堪称巨大了,另一辆马车上则是一个吊篮,用竹子编起来的,而且使用了铁制骨架。上面的炉子也是单独的,三部分由杨信带着他们亲自组装起来,很快一个巨大的热气球完成,然后杨信点燃炉子,随着鲸油的火焰熊熊燃烧,巨大的热气球逐渐鼓了起来。
  天启迫不及待要进去。
  “陛下,得先试一试。”
  杨信赶紧拦住他。
  然后他朝孙云鹤使了个眼色,后者毫不犹豫地进去,杨信随即也进了篮子。
  热气球冉冉升起。
  不过这还是系留气球。
  热气球下面有绳子,一直栓到旋磨台的石头栏杆上,要不然弄回来太麻烦了。
  在下面一片仰望的目光中,杨信和孙云鹤乘坐的吊篮越升越高,很快就已经升到了十几丈,然后被下面的绳子拉住,在半空中随风飘向城墙方向,不过因为风力小,很快就稳在了半空中。
  “拉下去!”
  杨信在上面喊道。
  同时他关上了炉子。
  下面的锦衣卫和侍卫拽着绳子,迅速把他们拉回到了地面。
  “陛下,没什么问题,可以乘坐。”
  杨信说道。
  天启毫不犹豫地进了吊篮。
  “你们,带着侍卫跟随。”
  杨信对孙云鹤说道。
  后者至今还在哆嗦着。
  皇帝陛下的胆量明显比他强,随着杨信重新点燃火炉,下面割断绳索,热气球再次冉冉剩下,天空中立刻响起皇帝陛下兴奋地吼声,而下面恢复过来的孙云鹤带着锦衣卫和侍卫,连同天启的专用马车迅速出门,这时候热气球已经开始随风飘出了城墙。
  “陛下,用这个!”
  吊篮里的杨信说道。
  天启这才发现,吊篮边上还有一架望远镜,而且还是双筒的。
  他立刻趴在望远镜上,紧接着将视野调整向下,这时候他们已经升到超过两百米高,而这早已经超过了整个京城的制高点,也就是兔儿山的高度,后者说是高五十丈,但实际也就百米左右,古代没有技术测量这样的山体垂直高度。可以说天启第一次在这样高度欣赏自己的都城,因为风很小,热气球飘动很慢,位置才刚刚越过城墙,下面整个京城在他眼前铺展,从东到西一览无余。
  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脚下。
  甚至连城墙外的旷野,他都能够通过望远镜清晰地看见。
  “这就是朕的如画江山啊!”
  他感慨地说道。
  不过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这时候是正月,整个京城一片灰色,就连外面的旷野都是灰色的,尤其是望远镜所对的西城区,绝大多数都是平民,京城豪门集中在北城区和东城区,尤其是紧挨着皇宫的几个坊,西城区尤其是从杨信的咸宜坊向南的西南部分,就完全属于低端人口居住区。
  要不然怎么会把火药库放在这一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3/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