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5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8/819

  而地方上就更控制不了了。
  目前的督抚级别里面,朱燮元,王三善,吕兆熊等等,绝大多数都是中立甚至偏东林党,至于再往下道员级别情况就更严重了,甚至很大一部分都是偏新东林党的。所以尽管现在南直隶和浙江都已经办起团练,甚至虎威军都过万了,地方官员居然绝大多数支持,虽然九千岁授意毛一鹭,让他想办法解决常胜军等武装,但毛一鹭却依旧阳奉阴违。
  原因很简单。
  他是浙江遂安人。
  其他各地官员士绅同样吹嘘团练乃是义举。
  他们丝毫不顾朝廷至今没有明确圣旨,允许各地士绅可以办团练的事实,理论上团练仍旧属于非法武装,甚至还不如红巾军,红巾军改名忠勇军后至少已经是直属司礼监的官军。
  虽然也存在争议。
  毕竟司礼监不可能有军权。
  但这个至少有圣旨了,属于理论上不合规矩,但不是非法的,而团练至今没有得到圣旨承认,只是地方士绅在地方官员允许下,组织地方青壮防盗的,至于成千上万的青壮带着火枪大炮防盗……
  那也是防盗。
  人家佛山士绅都能组织团练防盗,凭什么南直隶不行?
第467章
圆嘟嘟登场
  半个月后。
  大明正式进入天启五年。
  春节之后的京城进入假期,所有衙门全部封笔,就连城外的援朝军都得到了五天假期。
  这时候所有新兵都到齐。
  一万陕北籍新兵,一千从辽东和朝鲜调回的老兵,五百由杨家家丁充当的炮兵和类似政委的训导官,总计步骑炮三军一万一千五百人,终于做到了齐装满员。
  整个援朝军被分成四个步兵旅,各四个步兵营加一个骑兵营另外一个炮队,实际上是六门三磅炮,另外军部直属一个骑兵营和一个重炮营,实际上是六磅炮和臼炮。后者属于杨都督的新式武器,一个不到两百斤重,可以用驮马驮着行军的炮管,再加上一块方木底座,使用时候现场组装。
  威力巨大。
  可以将二十斤重的开花弹打出超过三里远。
  当然,精度不提也罢。
  而且暂时还不能整体铸造,是两半然后焊起来,所以炸开后很可能也就两半,里面装填的火药也是科学院特意配制,所以打一炮的成本基本上相当于扔出去五两银子。
  总之就是很奢侈的。
  好在这支援朝军是河间侯亲自统帅的,所以这个问题可以忽略,反正作为目前大明最炙手可热的宠臣奸臣佞臣,当然也是一等一的能臣,河间侯统帅的大军,一切配置都必须是最好的……
  “女人也是最好的!”
  杨都督叫嚣着。
  他面前列阵的一万一千五百名士兵一片笑声。
  “不要笑,我不是开玩笑,到了朝鲜以后,那些歪瓜裂枣的咱不要,要就要俊俏的,咱们是去干什么的,是去救他们脱离苦海的,他们没有金银可以回报,当然要用女人了。
  宋朝时候倭国人用船载了女人在沿海招诱咱们的男人。
  这叫度种。
  咱们去也是给朝鲜人度种!”
  杨都督继续无耻地叫嚣。
  他面前直接就变成了沸腾般的欢呼声……
  男人嘛,谁不喜欢这个。
  不过这里面名人不多,毕竟反贼们后期那些名将都还年轻,李定国这些也就刚会走路,杨信从名册上找到的,也就是原本张献忠手下的大将艾能奇,十三家之一的贺锦,再就是后来跟着左良玉,但左梦庚降清后,自己带着部下抗清的马进忠。至此他这支援朝军,搜罗了张献忠,李锦也就是李过,罗汝才,刘国能,再加上这三个,这也算不少了。
  另外他这些年在陕北还招募了不少雇工,这里面说不定也能有几个,这些雇工实际上就是在炒花那里探矿的垦荒队,打着探矿旗号垦荒,虽然矿没探到,但却在草原上大肆种地瓜和高粱。
  炒花欢迎这些。
  草原上这些年越来越冷,牲畜撑不过冬天的越来越多,虽然可以从南边买粮食,但大米运到他们那里的价格可是很高。
  辽东目前二两半。
  但到他们那里,基本上就得四五两了。
  这样这些垦荒队就近种植的地瓜和高粱,还有大豆,就相对来讲廉价多了,那些垦荒队员甚至还会生豆芽做豆腐丰富他们的食物,再加上划分了牧区,一个个以这些垦荒队为核心的聚居区逐渐形成。
  另外还有修庙的。
  杨信这些年奉旨修庙,总共已经在草原修了十座寺庙。
  这些寺庙的建筑工,同样也是在陕北一带雇佣,也难怪陕北士绅有些受不了,人口都被他抽空了,不过这些士绅也不好得罪他,毕竟这时候石油都涨到十两一桶。而且他雇佣的都是那些的确活不下去的,另外这些人的家人都在原籍,赚了银子也是送回家,最后还是被士绅们通过商业弄到自己手里。
  总之,暂时还能忍住。
  等他们忍不住……
  用不着等他们忍不住,总共到旱灾降临还有三年。
  “孩儿们,那就操练起来!”
  杨都督高喊着。
  剩下就不用他管了,实际上他根本不管训练,那些老兵会把该做的都做好,至于士兵的思想问题,这个由他的家丁训导负责……
  当然,不会宣传什么特殊内容。
  对这些人需要灌输的,就是跟着杨都督的美好生活,包括偶尔组织起来去新城参观,看看那些杨家庄户目前的好日子,他们的好日子比什么都管用。从新城开始,以减河为线串起来的二十个庄子,用这个时代标准完全进入小康社会,温饱解决了,每个庄子一座小学,农闲时候划着小船到新城的工厂打零工。就连最早的那些茅草房都开始换成砖瓦房,原本的光棍们全都成了家。
  这还需要别的吗?
  让这些陕北来的新兵们看一圈之后就坚定了跟杨都督走的信念。
  跟他们讲道理没什么用,就是让他们自己去看。
  杨信满意地看着那些迅速被营长哨长教官训导们带走,然后开始精神抖擞地训练的士兵们,至于出兵朝鲜这种事情……
  再议吧!
  什么时候野猪皮再攻罗州再说。
  这时候九千岁身边的大太监葛九思骑着马出现在他视野,紧接着到他面前下马行礼……
  “都督,九千岁请您回去!”
  葛九思说道。
  “什么事?”
  杨信问道。
  这个人是九千岁真正亲信,原本历史上九千岁死后,就是他偷偷把一些遗物葬在碧云寺,后来作为宣大监军死在建奴入侵中。实际上九千岁手下已经放出不少监军太监,这个制度虽然被后世作为明朝皇帝罪行的标志,但就大明这些文臣武将,想要他们做事还真就少不了这个。
  谁叫大明皇帝没有铁杆庄稼呢?
  “宣府巡抚洪承畴奏报,顺化郡王林丹巴图尔,无故袭击哈喇慎,哈喇慎酋长世袭都督同知拉西乞卜率残部溃逃至独石口,上书乞求陛下为其做主,九千岁请都督回去商议。”
  葛九思说道。
  “林丹巴图尔!”
  杨信叹了口气。
  大明暂时压下了野猪皮,结果又起了林丹汗。
  原本历史上这是两年后的,但很显然这一次在灭了奥巴后,林丹汗已经开始膨胀了,他灭的是喀喇沁,在明朝就叫哈喇慎,牧区就在原本的开平一带。拉西乞卜是目前哈喇慎理论上的老大,他爷爷白洪大对大明一直很恭顺,当然,主要是控制互市,林丹汗和大明的互市必须从哈喇慎的地盘经过。
  他们是顺义王体系。
  大明皇帝册封土默特老大卜石兔为顺义王,统领从经棚山口向西的整个牧区,这片土地上的哈喇慎,永谢布等部首领,则世袭都督同知,指挥使之类官职归他管辖,然后他们作为大明的属臣和大明进行互市。
  另外还会有些赏赐。
  不过在上次封爵后,这些改成了给各部依照官职的俸禄。
  但主要是互市。
  “走,回去!”
  杨信随即上马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8/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