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5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4/819

  反正流民不缺,也不需要技术,就是纯粹出苦力。
  至于住处……
  谁管你住处,自己跟运河纤夫一样搭棚子,反正是烧水泥的,水泥厂周围全都是破草棚子,后来发生几次严重火灾管事的才挖了条壕沟阻断,总之九千岁不会比其他黑心工厂主更差,但也不会好多少。唯一的原则就是吃饭管饱,反正都是最廉价的地瓜,高粱,鱼罐头也是最差的,都逃荒流民了,他们也没什么可挑的。
  反正去哪里的都是没有别的活路。
  但凡有别的生计人家就走了,这些年一直就是不断走又不断来。
  甚至还有附近州县的就跟候鸟一样,农闲过去农忙离开,这片石灰石矿和水泥厂仿佛一个巨大的漩涡,将京城周围所有不安定因素统统吸过去,哪怕今年连续多次地震,这一带也没有出现过闹事的。
  毕竟有地方吃饭。
  而另一个就是杨家雇佣去天津垦荒,而且已经不只限于海河南边,都开始在北岸芦台一带垦荒引水种稻,杨都督还在叫嚣,他要像马厂减河一样,从滦县城南修一条直通蚕沙口的新滦河,然后引水刷碱灌溉三十万亩良田,再造一个葛沽奇迹……
  “真能行啊?”
  杨夫人说道。
  “你就不能让我吹个牛啊!”
  杨都督说道。
  杨夫人很无语地白了他一眼。
  “也不是纯粹吹牛,弄好了灌溉七万亩还是可以,不过指望和葛沽那边一样是不可能的,那里是从运河引水,水源充足而且稳定,更重要的是运河水里没什么沙子。
  挖这条新滦河没什么问题。
  工程量肯定超过减河,但也无非就是多花些时间。
  而且引水刷碱肯定没有问题,剩下就是渠道的修建和垦荒,但问题在于那里地形没有这边这么适合,不会出现想怎么开垦就怎么开垦的好事,更重要的是滦河是季节性,可不像运河一样大明以倾国之力维持稳定。夏季洪水暴涨时候你就得面对洪水顺着渠道涌入,而且洪水里面带着大量泥沙,在进水口淤积很快到枯水期水就进不去了。
  遇上干旱同样也就无计可施。
  减河不存在这些问题,哪怕再旱静海天津这一段也不会缺水,整个北直隶的河水都涌向这一段,它永远不会缺水,但滦河干旱就是真干旱了。”
  杨信说道。
  天津垦荒区属于几乎不可复制的特例。
  关键就在于是从运河引水,大明以倾国之力维持运河不会干旱断流,同样在洪水时候不会泛滥。而且天津属于九河下梢,从黄河北岸开始,整个太行山脉和半个燕山山脉的水,最终全部汇聚到这片土地上,整个北直隶的大河除了滦河和蓟运河之外,其他全部共用这一个入海口,要是这里缺水,那恐怕整个北直隶也没多少活人了。
  要不然他招人嫉恨呢。
  可以说整个北直隶的好处,全让他用那片垦荒区占了。
  可别人也没法说什么,毕竟这片土地堪称亘古荒芜,你们都知道你们为什么不早过来垦荒,人家杨信也是一亩地一亩地开垦出来的,那减河也是人家掏钱挖的。
  最后只能默默羡慕嫉妒恨。
  但滦河那边复制不了这样的辉煌,最多也就是把日本人在那里搞得六万七千亩垦荒区搞出来。
  再就是芦台那边。
  两处加起来能够再获得十万亩。
  “那也值得了。”
  杨夫人说道。
  她现在已经很有地主婆的气质了。
  十万亩的确不如葛沽那边,但有鸟粪这种神器级别的肥料,只要开垦出真正的水田,那么十万亩一年也不下四十万石谷,就算遇上水旱之类减产,再低也不会低于三十万石。
  这就不少了。
  京城一年漕运定额才四百万石啊。
  再说了,那里的土地关键是盐碱化,只要能引水刷碱,别说水稻了,就是种地瓜也一样能丰收,话说现在杨夫人就喜欢给自己家增加田产,实际上目前杨家不算南方的,仅仅在北方控制的田产就已经超过六十万亩了。
  杨家又不是只种水稻。
  甚至河间,冀东,保定都有他家的垦荒团,只不过这里种水稻,那些地方种玉米地瓜而已,虽然不起眼,但九千岁那里全是吃这些地方的粮食,毕竟水泥厂每天需要大量的粮食供应,要不然怎么说是京城第一大粮食供应商,如今的杨夫人在大明那也是嘉吉,邦吉一样的存在。
  “随你便吧。”
  杨信随口说道。
  此时他夫妻俩正站在自己的仓库旁。
  这座仓库在外城,是杨家新建的总库房,为此去年刚刚出资修缮了原本的萧太后河,并且将河堤拓宽成了能行驶四轮马车的大路,杨家运来的粮食都是在张家湾换成小船或者四轮马车,沿着这条水陆并行的通道进京。同样需要运往葛沽的货物也走这条路线,不过数量不多,目前最多的是水泥,还有就是从陕北运来的石油。
  在他们面前就是一支运油的驼队,上百头小毛驴驮着一个个木桶,被一群风尘仆仆的西北汉子牵着,最前面一个二十岁左右的,一脸新奇地四处张望,看到杨夫人后瞬间傻眼了……
  “这狗东西,好大胆子!”
  旁边一个家丁怒斥道。
  说话间伸手去抓他。
  这个人的身手很敏捷,瞬间就避开了,而且本能般一拳回敬,猝不及防的家丁被他一拳打在胸口,紧接着后退几步,那人上前再次挥拳,但下一刻他眼前一花,紧接着一只手抓住了他的拳头,他急忙收拳但却发现完全徒劳。
  他愕然地看着相距咫尺的杨信。
  紧接着他大吼一声收拳,但那拳头依然不动,任凭他如何用力,杨信的手就像铁铸的一样纹丝不动。
  “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
  杨信用陕北话问道。
第456章
大明朝的反贼们
  “老爷,老爷饶命,犬子蠢笨无知不懂礼数,着实该打,只求老爷念在小的久处边塞,突入城市,一时间眼花迷了心窍饶他一命。”
  一个中年人上前跪下恳请。
  “你叫什么?”
  杨信并没有理他,而是继续问那个年轻人,同时手上略微用力,虽然他只是略微用力,但那也不是人类能承受,那年轻人的手在他手中一点点开始变形扭曲起来。
  后者忍不住惨叫一声。
  “老爷,老爷,小的延安卫籍民户张文兴,这是犬子献忠。”
  中年人惊恐地说道。
  “我问你叫什么名字?”
  杨信继续问自己的目标。
  然后他继续握紧。
  “张,张献忠!”
  后者终于忍不住尖叫着。
  “拿下!”
  杨信说道。
  说完他松开了手。
  张献忠脸色苍白的哆嗦着手,就在同时两名家丁上前,迅速把他控制住,两把刀也压到了他脖子上,不过这时候的张献忠已经顾不上反抗,他只顾在那里哆嗦着手,虽然他的手没有废掉,但也必须养些日子了。大西国皇帝陛下,这时候还很年轻,不过看得出也是饱经风霜,而且肯定当过兵,手上明显是长期握刀的。
  “老爷,老爷饶命啊!”
  那中年人吓得哭嚎着。
  同行那些人一片鼓噪,这些可都不是什么良民,这年头赶着毛驴千里送货,而且沿途穿越吕梁,太行等土匪横行的山区,都得是能打的,同样脾气也不会太好,几个人立刻上前质问。
  但紧接着他们全闭嘴了……
  因为他们面前出现了一块牙牌。
  牙牌啊。
  虽然上面的字不认识,但只要是牙牌就绝对惹不起。
  张文兴也傻眼了。
  “算了,也不是什么大事,我看这汉子倒也不是什么歹人,既然教训过就饶了他吧。”
  杨夫人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4/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