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5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7/819

  其他人也没有接这个话题的,这件事太刺激,不敢,而且一旦这样做成功当然不用说了,可万一失败那就不是一死了,弄不好是要诛九族的,而且一旦这样做那大义就到杨信手中了,除非天启意外猝死,否则他们根本不敢,话说这时候他们真得很想仰天长叹一身……
  他怎么就不落水呢?
  说实在的,一帮翰林们也就这水平了。
  “照我说干脆跟他拼了,正好贺世贤在京营,他与杨信不是一伙的,曹文诏夺了他的沈阳总兵,他正因此对杨信不满,干脆让他以京营为国锄奸。”
  上一科榜眼方逢年站起来很是激动地说道。
  陈仁锡鄙视地看着他。
  “贺世贤带着京营为国锄奸?京营第一个把他绑了送给杨信。”
  原本历史上的探花说道。
  方逢年想了想,不由得长叹一声。
  他的确无言以对,现在京营对杨都督拥护的程度,恐怕还得超过对天启,毕竟杨家这些年一直在控制粮价,之所以京城粮价始终维持在一两以下,一超出紧接着就回落,全都是杨家在后面压制,京营的军户当然拥护杨都督。贺世贤的确被调到京营当副将,他也的确对杨信不满,毕竟夺了他沈阳总兵的曹文诏是杨信亲信,把他赶到京营当区区一个副将的孙传庭也是杨信推荐。
  但是,让他去跟杨信拼命?
  他傻啊,他只要继续抱紧九千岁的大腿,用不了多久就能去大同当总兵。
  就在这时候,他们的房门突然被推开了,众人一起转头,就看见御史黄尊素走了进来,而在黄尊素身后跟着几个年轻士子。
  “来之,你何时进京?”
  方逢年意外地说道。
  黄尊素身后其中一个他认识,是浙江秀水人吴昌时,复社主要成员,最初复社的发起者之一,不过另外几个他就不认识了。
  吴昌时没有回答他,而是看了看里面的众人。
  “诸位,想锄奸否?”
  他说道。
第441章
铁血锄奸团
  “吴昌时?”
  杨信在自己的大脑中搜索这个比较陌生的名字。
  “复社的,复社就是他,张采等人发起成立的,和他同来的还有好几个浙江一带士子,咱们的人认出其中有南京兵部尚书许弘纲的侄孙,名字叫许都,是东阳一带名士,属于那种交游广阔的豪士。”
  许显纯说道。
  他一说这个名字,杨信瞬间就想起来了。
  吴昌时啊!
  那个把崇祯气得半死的,据说张溥也是他毒死的。
  而许都是陈子龙好友,也是明末许都之变的首领,带着一帮豪绅子弟居然学人造反,后来主动向陈子龙投降,陈子龙许诺不会杀他,但被巡按御史强行处死,而且因此引起同为好友的徐孚远,何刚二人,几乎与陈子龙划地绝交。
  不过这个人的确是那种类似晁盖的角色,但这时候应该还很年轻。
  他们跑到京城来,肯定有什么图谋,这些人是复社体系的,这时候复社代表着江浙年轻一带的最激进力量,实际上沈廷扬,徐霞客这些人也已经加入了复社。
  他们比文震孟这些人更注重行动而不是嘴炮。
  同样他们更推崇郑鄤。
  实际上目前复社已经不是原本历史上那个东林党外围,或者说东林党的少年团,相反因为推崇郑鄤的大同国,他们正在向一个真正的民间政党势力转变。
  毕竟他们有明确纲领。
  东林党没有。
  东林党至今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纲领,说白了仍旧是一个松散的政治同盟,甚至内部还互相拆台,比如浙江系和江西系这段时间斗的就很激烈,他们仍旧是一个旧式朋党,但复社却在真正完成蜕变。
  而且这些少壮派也拥有武力。
  包括许都其实也同样组织了一支小型团练。
  “先盯着吧!”
  杨信说道。
  这些人肯定是对付自己的。
  但他们又能做什么?难道就凭几个热血青年来刺杀?这条路早就被无数人证明走不通了。
  “还有,据王好贤那里的兄弟秘密调查,杀死黄澍的人很可能是南京锦衣卫籍的张名振,江宁本地人,南京一带著名侠客,而且与东林党关系密切,目前也已经进京。”
  许显纯说道。
  “张名振?还侠客?”
  杨信不禁一笑。
  王好贤一直在锦衣卫控制下,利用他的信徒搜集情报,但他们这支密探只隶属北镇抚司,田尔耕那里是管不着的,这些年发挥不小作用,给北衙做了很多事,甚至有时候北衙干些脏活都交给他们。
  王好贤这时候早就彻底断了造反的年头,他给信徒传播的还是他爹那套,在江浙虽然仍旧远不及罗教,但也算是民间一个颇有些分量的地下势力,不过张名振突然这样冒出来,还是让杨信很意外,居然还是什么侠客,听上去在南京一带民间还颇有知名度啊。
  “抓不抓?”
  许显纯问道。
  “算了,黄澍这种人不杀,留着实在是太恶心了,也对不起熊廷弼的在天之灵,他既然被张名振杀了就杀了吧,派人去保护一下他的族人,这样也就没人说咱们卸磨杀驴了。黄家经历此事之后,肯定已经被江南士绅一致打击,正好拉过来,他们走投无路也只能投靠咱们。
  对了,他族兄有一个叫黄庚的,听说还是武举,把他弄到锦衣卫里,也算是咱们对得起黄家了。”
  杨信说道。
  这人是明朝最后一个武状元。
  南京沦陷后在徽州组织抗清,已经投降并剃发的黄澍带着假发跑回去说帮助他抗清,然后偷偷带着一队乔装改扮的降军,在清军进攻徽州的时候,背后捅了黄庚一刀,导致徽州大门洞开,紧接着被攻陷。
  正是因为这一点,黄澍虽然在多尔衮手下颇为卖力,而且官职也不低,但在家乡包括自己族人中,都始终被视为耻辱。
  这样正好把黄庚收到锦衣卫。
  让外人看看杨都督并不是那种卸磨杀驴的人,黄澍的死属于意外,但杨都督仍然给了黄家补偿。
  这就可以了。
  说到底黄澍这样的奇葩,留在身边太恶心了。
  “另外……”
  许显纯欲言又止。
  “有顾虑就不要说了。”
  杨信说道。
  “文震孟这些人聚会之后,陈仁锡去了奉圣夫人家,他与奉圣夫人之子侯国兴往来密切,据说两人还换贴了。”
  许显纯最终还是说了。
  “没拜干娘?”
  杨信笑着说。
  “这个还没有,不过他俩既然已经换贴了,那叫一声干娘想来也是少不了的。”
  许显纯也笑了。
  “看看吧,这就是他们这些所谓忠义之士的真面目,看似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一个个恍如站在阳光下伟岸高大,指着我们痛斥为趋炎附势的奸佞小人。结果呢,需要趋炎附势时候毫不犹豫地跪了,他们准备用什么来满足这个老女人,提议陛下封她保太后?”
  杨信说道。
  “这个应该不至于吧?”
  许显纯愕然道。
  “不至于?那么他们还有哪些能让客氏真正开心的,或许咱们可以打个赌,用不了多久,肯定会有某个小官上这个奏折。”
  杨信说道。
  他猜对了。
  就在这同一刻,同一座城市的另外一间书房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7/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