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4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6/819

  这次应该说给朝廷点颜色看看的目的已经达到。
  毕竟大半个贵州和川东南卷入战火,逼得朝廷不得不动员四省之力,这可以说说展示了他们的能力。
  至于没攻下贵阳,不能狠狠抢掠一波的确有些遗憾,可既然已经打不下去那也同样不能硬撑着,倒不是说他们害怕损失的士兵,那些土兵在他们眼里根本不值一提,可杨信这样总是杀高级将领太可怕了。
  文官巴不得杨信死,这一点他们也很清楚。
  这样算算王三善的确应该是真心,再说他就算不是真心,安邦彦也很清楚到这时候也该谈判了,他害怕的只是杨信趁机锁定他的位置,用之前那种势不可挡的突袭杀他。
  这是他害怕的。
  但按照这种方式应该就没问题了。
  毕竟杨信不知道他的具体位置,就不可能刺杀的了他,这里有十万大军无数的军营,如果不是预先知道在哪个军营,那么杨信怎么可能在这十万大军里把他找出来。等和王三善谈妥,他就直接返回水西,把这里交给手下,实际上如果不是为了激励手下,完成今天这场围攻计划,他早就跑到后方躲着了,而且不仅仅是他,其他那些土目苗仲们现在都这样想。
  真打他们也打不下去了。
  估计杨信再这样弄死几个,剩下那些土目苗仲们就得一哄而散。
  他们的确不在乎造反,但那是因为造反死的都是土兵,他们这些首领级别的看情况不好跑回家,朝廷没空和他们在崇山峻岭纠缠,早晚还是得招安让他们继续当首领,就算不让他们当也是他们的儿子或者老婆。但杨信这种恶毒的战术死的是他们自己,真正确定会死的造反,这些家伙是不会做的,所以安邦彦也没有别的选择,要么和王三善相会然后体面结束围攻,要么他最后也一样得自己主动撤军。
  “那就今晚三更时候吧,王公出北门,外面自然有人等他。”
  安邦彦说道。
  使者立刻同意然后返回了贵阳。
第386章
有个性,我喜欢
  午夜。
  贵阳北门瓮城门打开,一顶四人抬的轿子悄然出城,在四名骑兵护卫下走向被填平的护城河,走向前方很有末世废土风格的关厢。
  好吧。
  这时候的贵阳城同样开始溢出。
  这座城市早就无法容纳拥挤在里面的居民,大量居民不得不在城外居住,这场战争摧毁了这片昔日繁华的居民区,所以房屋都被焚烧,以便清理开进攻的道路。而在这些残垣断壁间是无数腐烂的死尸,被血浸透的泥土散发腐臭,那些被毁的攻城器械残骸散落,地上炮弹打出的土坑间插着一支支箭……
  “都督,此情此景有何感想?”
  王三善说道。
  “回头我找我大爷说说,贵阳百姓死了的一人十两银子,这片地方一家再补十两,不就是银子嘛,杨某人就不缺银子,朝廷不给我给!”
  杨都督站在他身旁爽快地说。
  “下官当年阻挡李三才入阁,上奏查其是否贪污,结果一查李三才家产数百万两,逼得李三才不得不封印弃官,如今和都督比起来,李三才捞钱的能力真不值一提了,李三才十几年总督漕运,不及都督数年之聚敛,想来真是令人感慨!”
  王三善说道。
  “你又讽刺我!
  可我和李三才不一样。
  你们总是说阉党贪财,说我大爷和我捞钱,是,我们的确捞钱,但和我们经手的相比,我们捞的比例似乎比你们低得多吧?
  话说这贵州收多少火耗?有没有五成?
  更何况我们捞的是自己的吗?
  太仓没钱,内库没钱的时候,陛下依然找我大爷要钱,我大爷从哪里弄银子给陛下?要银子必须给,无论陛下用来做什么,是补军需赈济灾民还是他修三大殿,总之陛下要银子只需要向我大爷开口,我大爷就必须得给他银子。
  那到处都没有,最后还不是自己掏。
  他有掏他的,他不够掏我的,再不够掏手下兄弟的,总之我们得给陛下银子,因为我们不给陛下银子,陛下就不会信任我们,为了让陛下继续信任我们,我们只能把这些捞的银子再拿出来给陛下。
  那么我想问问,陛下需要银子时候让朝中大臣凑一百万给他,你们这些衮衮诸公会干吗?
  恐怕要把女儿放大街上卖吧?
  看看。
  这就是差别。
  我们无论捞多少,只要陛下要我们就得给。
  可你们捞的会给吗?
  你们不但不会给,恐怕还在拼命挖陛下的墙角吧?王公家中不知多少亩地?免税额是多少,王公这些地又有多少是隐田,多少飞洒给佃户,王公家的商号过运河钞关可曾交过一文钱的税?
  王公讽刺我的时候,最好想想有没有讽刺我的资格。
  谁一扒还不都是屎?”
  杨都督说道。
  王三善呵呵一笑。
  “不过我倒是很佩服,你们文官里面居然还能有你这样的,你就不怕被安邦彦乱刃分尸?先说好,我可不一定会救你,之前你不救我,这次我也不会救你。”
  杨信说道。
  “下官还无需都督费心。
  都督只要杀安邦彦就行,下官敢这么做就没害怕被乱刀砍死,兵行险招当然得有被砍死的准备,若都督杀不了安邦彦,那下官死了就死了吧。”
  王三善淡然说道。
  “有个性,我喜欢!”
  杨都督说道。
  实际上王三善的确有一定把握。
  这时候叛军的斗志肯定已经被摧毁了,恐怕绝大多数已经开始考虑撤退了,只不过安邦彦还挡在中间,这个为首的还不甘心而已,那么只要杀了他就行。剩下那些土目苗仲们需要的只是安抚,也就是说杨信杀了安邦彦,剩下就看王三善的口才,而这个家伙明显对此很有信心。
  不过仍然很危险。
  因为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理想状态下的。
  万一安邦彦身边还有几个头脑不清醒的,或者还真有些死士之类,一旦他死了还想报仇,那王三善真就有被乱刀砍死的危险了。
  他仍旧是在玩刀尖上的舞蹈。
  有点胆量。
  不过这个家伙的确是明朝后期这些文官中相对异类的,因为他真敢坐在轿子上,让人抬着亲自在战场指挥冲锋而且拎着剑督战的,行事颇有点疯劲,而且凶残狠毒,属于那种血腥镇压起义军的刽子手类型。
  不过他也是死于这种风格。
  他是带着军队在前线遇伏,后卫被截断,他带着少量士兵转头回去救援,但所部士兵战场溃败,这时候此前诈降的安邦彦亲信陈其愚突然把他撞落马下,接着被俘不肯投降被杀。奢安之乱中明军两个主要统帅,他和朱燮元一东一西指挥这片战场,大仗险仗多数是他打的,解贵阳之围,杀宋万化,打垮安邦彦的主力将其赶回水西,这些都是他干的,但名声却被朱燮元盖过。
  就是因为后者比他稳。
  当然,后者比他稳是因为后者不改土归流。
  而他是改土归流派。
  正是因为他解贵阳之围,而且杀了宋万化之后,试图对这一带进行改土归流,才让兵败逃回水西的安邦彦得到土司们支持卷土重来。
  相反朱燮元却一直稳扎稳打,以安抚那些土司为主。
  “有人来了!”
  杨信说道。
  王三善喊了一声,轿夫立刻把轿子抬进一片黑影,杨信紧接着出去隐藏在暗处,直到王三善走出五十米他才悄然跟随,很快王三善前面一队土兵出现。
  “王公!”
  为首的拱手行礼。
  “行了,赶紧些!”
  王三善大声说道。
  那人带着土兵仔细搜查,同时让其中几个辨认轿夫和护卫,甚至还有不少土兵向这边搜索,确定王三善真没带着一个尾巴,那人才随意地客气几句,然后带着王三善走向前面的军营。他们却不知道,后面五十米外一个幽灵般的身影正在跟随,因为是深夜而且是月初,星光下他们根本看不到这么远。
  但杨信可以看到他们,也能够听到他们的说话。
  很快这些人进了军营。
  王三善一路不停说话,迎他的人就是原本历史上坑死他的陈其愚,两人以前就认识,而且这个陈其愚也是读过书的,两人谈的颇为融洽,陈其愚丝毫不知道,后面有个耳朵堪比狗的家伙在听着他们说话,并且以此确定军营里面他们的位置。而杨信一边跟踪着他们,一边悄然溜进了这座军营,虽然戒备森严,但对他来说就没有戒备森严这种事情,尤其是他穿着土人服装,说话也一样,可以说在军营里堂而皇之地跟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6/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