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4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4/819

  “总督阁下,我们在这里做了近一百年的生意,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税收。”
  马士达路也愤慨地说道。
  “所以,现在我来了。”
  杨信说道。
  “总督阁下,若是这样我们将去别的港口。”
  马士达路也说道。
  “没有别的港口了,根据大明皇帝的圣旨,你们的商船只允许在澳门一地进行贸易,其他港口是不能去的,这里面包括月港,所以为了避免你们与沿海走私商勾结,任何到达澳门的贵国商船,在没有装满货物前禁止离开。”
  杨都督说道。
  “总督阁下,您这是绑架,我们有权离开!”
  马士达路也愤怒地喊道。
  “你们没有权力,我的地盘我做主。”
  杨都督笑着说道。
  这一点必须得防备,要不然这些葡萄牙人都跑月港去,哪怕月港那边不敢接,他们也可以跑宁波去,宁波那些商人肯定欢迎,他们就是走私也会给这些家伙想办法装满船,那样的话他的损失就大了,所以来了就直接扣下,先把银子掏出来再说,至于以后……
  以后那些海关也包税了,他们一样不会便宜这些家伙。
  至于明年……
  没有明年。
  广州士绅已经后悔了,目前正在研究合伙搞股份公司,从明年开始抢回包税权,杨都督今年就是一锤子买卖,能捞多少算多少。而且这些葡萄牙人和广州士绅都是勾勾搭搭,他们也会在私下联络,然后商议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税率,葡萄牙人也舍不得澳门。如果广州士绅在满足包税银的条件下,能够和他们达成一个互相都能接受的税率,那么葡萄牙人肯定依然会维持澳门贸易。
  他们舍不得这里。
  杨都督来只是作为一个搅局者让他们双方都害怕,展现出毁掉他们之前好日子的能力,都不得不接受包税制这个改革。
  说到底四十万两的包税对他们来说不是不能接受。
  但真正这里以后会怎样不关杨信的事。
  这样当然要尽可能多捞。
  “总督阁下,这真是太令人遗憾了,我想我们需要考虑一下。”
  马士达路也无奈地说道。
  “可以,你们尽管考虑,不过我们的原则是不会改变的,啊,对了,听说你给我带来了一件礼物,那么作为回赠,我也送你一件礼物吧!”
  杨信笑着说。
  然后他身旁的杨寰赶紧拿过一面足有巴掌那么大的镜子。
  “总督阁下,我们的船舱里有很多这样的镜子。”
  马士达路也傲然说道。
  “但这是我们自己制造的,还是很有纪念意义,以后你们的镜子就不用再往大明运了,倒是你们有兴趣可以把我们的镜子运回欧洲,或者运到其他地方。这样的是小的,我们甚至可以制造桌子一样大的,怎么样,有没有兴趣?”
  杨都督兴致勃勃地说道。
  “如果您真能制造这样大的镜子我们当然非常愿意采购。”
  马士达路也说道。
  不过看表情他对此并不以为然。
  实际上这时候法国的铸造法制造平板玻璃还没开始,那个一直到十七世纪后期才出现。
  “那就一言为定,你们从倭国回来时候,我让你看到这样镜子。”
  杨信说道。
  至于马士达路也给他的礼物其实是六匹马瓦里马,就像杨信猜测,这东西根本不需要从印度运来,马六甲城就有不少,马士达路也只是在马六甲城顺便给他捎了六匹而已。
  另外他这三艘船也的确是满载着大米而来,三艘船从会安运来近四百吨大米,这些大米不但被杨信按照市价收购,而且还让他们享受了免除一半舶税的优待。
  接下来这些大米将在澳门起运,由四艘巡洋舰装载直接送往天津。
  这时候北中国的灾难时代已经开始,除了持续到四月的鲁西大地震,不久前滹沱河还在晋州决口,洪水夷平整个束鹿县城。今年京城米价就没有过低于一两的时候,甚至连江浙米价都站上了一两,这些大米的运到应该能让米价有所下降,接下来所有到达澳门的大米除了少量留下吃,其他全部北运。
  杨信的第二支增援舰队正在南下中,只不过风向不对走走停停,估计得一个月后才能到。
  这批还是十二艘巡洋舰。
  他的船厂目前建造这样十二艘巡洋舰只需要两个月,唯一的问题只是水兵不足而已,但充当运输船还是没问题的,中式硬帆本来需要的水手数量就少,接下来他将不断用这些巡洋舰运输大米北上。
  等秋收就好办了。
  因为天津的数十万亩稻田今年将迎来一场大丰收,这些大米肯定会将京城米价拉回一两内。
第341章
反杨联盟
  马士达路也和他的船队就这样停留澳门,他们既没有在这里采购那些需要交重税的货物,也没试图强行离开。
  就是在那里和杨信耗着。
  期间他倒是经常去广州,估计是寻求盟友的支持。
  但那些和他们算是盟友的广州士绅,在经过了杨信的折腾后,这时候也都没有了对抗杨都督的勇气,对于马士达路也只能是爱莫能助了,而同样也得算是盟友的闽商也对此无可奈何,而且这时候漳州和泉州士绅,也正在合伙筹划组建股份公司承包漳州海关。
  他们也害怕。
  杨信祸害完广州下一个肯定是他们。
  如果广州士绅组建股份公司,从杨信手中接过广州海关,那么明年他和他的这些爪牙指定移师金门。
  这可以说毫无悬念。
  然后就像在广东一样堵住金门两边拦路收费。
  漳州和泉州士绅敢反抗,他也就会像在广州一样杀上门,再制造事端敲诈勒索,最后在士绅们的哭声中满载而归。
  那么绝对不能给他这个上门的机会。
  而想把他阻挡在自己家门外,唯一的办法就是承包海关。
  掏银子就掏银子吧!
  至少海关的承包费是有标准的,而杨信上门那就不知道得掏多少了。
  现在闽粤士绅也理解了防火防盗防杨信这句话的深刻内涵,那真就可以说是斑斑血泪啊!
  最终马士达路也就这样徒劳地努力着。
  不仅仅是他。
  走私商也在徒劳地努力着。
  自从虎门的交战之后,珠江口走私商们试图强行闯关的事情越来越多,甚至还有过几次交战。
  他们也不是傻子。
  杨信的规矩看似规范了海关,给了他们合法贸易的权力,但大明的事情从来不是规矩的问题,规矩定的再合理也没用,看起来海关整理好了,以后交税就是合法贸易。
  可真这样吗?
  不给那些官老爷们打点试试?
  你就是合法贸易,不上供人家一样有办法搞死你。
  最终结果就是杨信那里的税交了,该给官老爷们的孝敬也不能少。
  那些走私商都是聪明人,他们很清楚大明官员们的节操,人家想捞钱总会找到办法逼着他们掏银子的,大明的合法贸易从来没有合法可言,过去那些真正守法弄到船引的合法商人,还不是一样得靠走私违禁品牟利?相反对于这些走私商来说,真正纯粹玩走私,各自凭着本事反而更痛快些,这才是走私商仇恨杨都督的原因。
  他们不是反对杨都督的税率,他们也知道这是让他们由海盗变成合法商人。
  但是……
  这对他们来说没有意义。
  变成合法商人以后,他们还是得靠非法赚钱。
  所以走私商们也要反抗,这些家伙本来就全是亡命徒,在需要的情况下他们才不在乎拼命呢,而且这些家伙说是海寇,实际上在自己的家乡都有亲人和宗族做后盾,在为了宗族利益的情况下,他们也敢拼命,他们都不怕死,都敢在海上谋生了哪有怕死的,所以他们是真敢和杨信拼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4/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