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3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8/819

  先关着吧!
  皇帝陛下日理万机,哪能一天解决那么多事。
  然后第二天礼科再次封驳圣旨,皇帝陛下震怒,以陈奇瑜等人弹劾的礼科都给事中杨道寅罔上不忠为理由,直接逮捕杨道寅并下诏狱,而礼科左给事中惠世扬升任都给事中……
  然后惠世扬骑马摔断了腿。
  惠宅。
  “腿断了还有手,腿断了又不是手断了,杨某一个右都督,亲自来给他送这份圣旨,他只要脖子还没断就得出来!”
  杨信端着茶杯说道。
  “杨都督,我们老爷昏迷不醒。”
  管家欲哭无泪地说道。
  “那就抬出来!”
  杨信说道。
  就在这时候外面一阵喧哗,紧接着武献哲等人涌进来。
  “元儒公,元儒公伤情如何?”
  武献哲边走边喊道。
  他后面足有两三百人,几乎陕西籍举子全到了,一下子就把这座其实并不算大的宅院塞满,其中几个一口陕北腔的吵着要见元儒公,那管家吓得慌了神,顾不得管杨信,赶紧出去拦住他们,但他一个管家算个屁,这些全都是陕西的可以说精英们,人家谁会搭理他一个管家啊。
  聂慎行直接把他推开。
  紧接着这些人也没顾上见杨信,直接闯进了后宅,然后把躺在床上的惠世扬用一张门板抬了出来。
  “吔,还真断了?”
  杨信看着惠世扬腿上的绷带和血迹。
  后者躺着一动不动。
  “杨都督,在下颇懂医术,请杨都督准许在下为元儒公医治。”
  武献哲说道。
  “我倒是差点忘了,令尊还是神医,武举人与元儒兄同乡,为他医治也是应该的,赶紧动手吧,治好了还得他接旨,去礼科主持大局呢!”
  杨信说道。
  武献哲毫不犹豫地拿出一盒针来。
  他是不是学了他爹的医术的确不好说,但他肯定知道扎哪儿最疼,他们这帮其实就是和杨信串通,过来逼着惠世扬接这个都给事中,并且在礼科通过那份再次发出的圣旨。虽然天启可以发中旨,也可以任命陈奇瑜为都给事中,但一来发中旨就等于皇帝坏规则,二来任命都给事中得通过吏部,吏部那边未必会老老实实听话。
  但惠世扬是左给事中,本来就是都给事中不在时候主持礼科的。
  再说……
  欺负他对杨都督来说属于难得的娱乐。
  把一个东林党五虎将逼得走投无路,这是多么令人愉快的事情。
  而武献哲这帮陕西举子同样抱着恶趣味而来,惠世扬身为一个陕西人,却在这种关乎乡党利益的大事面前,选择逃避甚至出卖乡党,这样的人不欺负那简直天理难容。
  “元儒公,我给你疗伤了!”
  武献哲大声喊道。
  后面陕西举子们一片起哄的喊声。
  武献哲毫不犹豫地扎下。
  惠世扬的身体猛然抽搐了一下,然后很是僵硬地挺着,看得出双拳握紧手臂不断颤抖……
  “再扎!”
  一个陕北口音地说道。
  武献哲笑着又拿起一根针,紧接着在惠世扬另一个位置扎下。
  后者依然没出声。
  “狗日的,再扎!”
  另一个举子一边撸着袖子一边说道。
  武献哲看着自己的盒子,终于精心挑选出一根特殊的针,对准了惠世扬的某个穴位狠狠扎下去……
  “嗷!”
  惠世扬骤然间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
  然后他就像是诈尸般,猛得从门板上坐了起来。
  “神医,起死回生啊!”
  杨信一挑大拇指对着武献哲说道。
  武献哲谦虚地拱手向四周致意。
  而坐在那里的惠世扬眼角泪水缓缓地流下来。
  “元儒兄,恭喜你,升官了,陛下的圣旨,升你为礼科都给事中,你这腿脚不方便就不用起来跪接了,另外陛下口谕,如今礼科事务繁重,缺少陛下信得过的忠臣主持,故此要你无论如何都必须立刻过去,杨某就是陛下特意派来接你去礼科的,你看是给你找个马车还是直接抬去?”
  杨信说道。
  “杨都督,你们就放过我吧!”
  惠世扬哭着趴在地上说道。
  “元儒公,您这话从何说起,杨都督不过是来传旨,顺便接您过去,又不是把您往火坑里面推,何来放过不放过的。咱们都是乡党,这里还有不少举子是延安府的,也就有话直说了,您说到底也是个陕西人,您跟他们关系再好那也是隔着几千里的,远亲还不如近邻呢!
  您如今没有别的路。
  您必须得帮乡党,否则乡党可不敢保证会做什么!”
  聂慎行说道。
  “元儒公,您是咱们延安府出来的,咱们延安府的都是直爽性子,最容不得那些吃里扒外的,对这种人咱们乡党要说扒了他祖坟,这也不是做不出来的,咱们两家也算世交,晚辈还得称您一声叔父,您要是做了这样的人,那晚辈可就真得大义灭亲了。”
  那个陕北口音的凑过来狞笑着说道。
  惠世扬泪流满面。
  “看来元儒兄腿脚还是不方便,诸位都是乡党,赶紧把他抬起来,这里离着长安左门不远,这么多人轮流替换抬过去就行了。”
  杨信说道。
  “来,乡党们,把元儒公抬过去!”
  武献哲笑着说道。
  一帮举子哄笑着抬起了惠世扬,然后直接举过头顶,那个陕北的士子也要伸手却被杨信叫住了。
  “你是延安人?”
  杨信问道。
  “延安府安塞县举子马茂才见过杨都督。”
  后者忙行礼说道。
  “不必如此多礼,你们延安我记得很穷吧?”
  杨信说道。
  “回杨都督,延安的确穷困一些,边塞风沙之地,干旱而且土质差,下雨就冲走,不下雨就漫天风沙,也就是些沟壑中能种粮食,但能种稻之处凤毛麟角一般,多数就是些麦粟黍之类,再就是些豆类,倒是产麻,羊绒。”
  马茂才说道。
  他们前面的人抬着惠世扬。
  后者恍如失节烈女般在半空中哭着,搞得门外围观者一片欢乐。
  “你们那里还产石油吧?”
  杨信问道。
  “延长和延川出,百姓多用来点灯治病。”
  马茂才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8/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