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3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7/819

  孙承宗笑着说。
  天启之前已经下旨,严禁朝廷朋党相争,严禁各地书院不好好读书,却凑在一起妄议朝政,总之要严厉打击朋党问题。实际上朋党问题,在任何朝代都是严禁的,当然,也都是存在的,但最多互相攻击时候指责对方是朋党,像东林党这样公然以朋党自居的……
  这个真还是头一回。
  包括齐楚浙这些也没有公然说自己是什么党的。
  只有东林党不但毫不避讳,反而以自己的身份为荣。
  “但是,在广宁谋反作乱,引西虏入侵的王化贞,却说东林党正在筹划一个大阴谋,而且熊廷弼就是被东林党收买孙得功在战场上暗杀,另外鲍承先等人的不战而逃,也是东林党收买,欲使建奴攻陷沈阳甚至辽阳,使关外糜烂以逼迫陛下在一些事情上向他们屈服。
  另外王化贞也供出了是黄澍负责收买的。
  另外还有山西商人范永斗。
  他们用二十万两收买了孙得功,甚至为孙得功提供了武器。
  另外黄澍是受内阁一位阁臣指使,这位阁臣的名字我还不方便透露,但王化贞那里有他的亲笔信,而且鲍承先也已经被我抓住了,范永斗如果不出意外,这时候也应该已经被抓,目前也就是还有黄澍暂时没有抓住。总之以目前情况看在大明,甚至在京城,存在一个野心勃勃的阴谋集团,他们正在不择手段试图控制朝廷,铲除异己架空陛下,甚至为此不惜引寇。
  那么孙督师还认为我大明已经没有东林党了吗?”
  杨信阴森森地说道。
  孙承宗的脸色立刻变了,他的确没想到王化贞叛变这么快。
  虽然他的确不知道这个计划,但杨信一说他就知道这是真的,他并不惊讶于南方东林党这么做,后者被杨信逼得喘不过气,想用这种方式把杨信吸引到辽东减轻压力是很正常的。他的确不认同这种做法,这样对国家不利,虽然他也是东林党但他终究还是一个有底线的人,当然,主要他是北方东林党,不过他对此可以理解。
  可是……
  这王化贞背叛的也太干脆了吧?
  你好歹还是叶向高的弟子,诏狱里那几个可受尽酷刑,可你这才被抓转眼就背叛也未免太夸张了。
第277章
杨佥事又去欺负建奴了
  “杨佥事,有些人惯于情急之下胡乱咬人的。”
  孙承宗说道。
  他知道杨信就是在威胁他。
  “未必吧?
  杨某认为王化贞还是有一定节操的,据说他还是叶台山弟子,这种事情应该做不出来,所以这个阴谋集团肯定是存在的,而且就在京城,既然一个阁老都在其中了,那可以想象还有多少朝廷重臣卷入其中。
  所以杨某需要对此严查。
  身为一个锦衣卫,我绝对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阴谋祸乱国家的,对待这种事情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漏过一个,我要把这些阴谋者统统揪出来。”
  杨信义正言辞地说道。
  孙承宗紧皱眉头。
  这个混蛋是在逼他啊!
  或者说在逼东林党在朝的这些高官,如果他们阻挠杨信的这个计划,那这个手握王化贞的家伙,会在朝廷掀起一场大狱,他最会做的就是这个,而东林党最宝贵的资源是那些地方上的书院吗?
  不是。
  而是朝廷这些大臣们。
  是光庙在位的短短一个月里迅速重建起来的,从内阁到六部,从六科到都察院的势力,这才是东林党的主力军。
  那些冲在前面的士子们充其量就是小卒而已。
  但如果杨信这样利用王化贞掀起一场大狱,那就真得伤筋动骨了。
  屈服是明智的。
  毕竟这件事对东林党来说没有实质损失,就是一个单纯的意气之争。
  但是……
  那些士子不会理解这个的。
  有时候热情高涨也不是好事,那些早就以反杨为原则,认为只要是杨信做的肯定是坏事的士子们,不会关心这里面有什么复杂隐情,他们只会认为自己这个东林党北方的核心人物变节了,选择与奸臣同流合污了,甚至已经开始像衍圣公一样滑向奸臣的行列。
  他们不会听解释的。
  孙承宗很清楚这些年轻一代士子的风格。
  所以他需要面对一个选择,是牺牲自己的名誉保全集团,还是为了自己名誉坐视集团惨遭重创。
  “孙督师,我对您是非常尊重的,如果您认为王化贞有胡乱咬人的可能,我会慎重考虑此案的,毕竟此案牵扯太大,我也不希望大明出现一个阁臣居然卷入这样案子的事情,更不希望因此出现朝廷动荡,毕竟国难当头,稳定还是非常重要的。我其实是一个很有分寸的人,我也知道适可而止,把朝廷至少四分之一的高官抓起来严刑拷打,这终究还是有些不妥,可我还年轻,我容易冲动,如果有些事情刺激我很容易一时冲动。”
  杨信继续阴森森地说道。
  话说他此刻嘴脸也真称得上无耻至极。
  “既然杨佥事认为这样有利于大明,那孙某倒是乐意附骥尾!”
  孙承宗说道。
  “那我们就联名上奏?”
  杨信满意地说道。
  “杨佥事还是先让虎墩兔憨称臣纳贡再说吧!”
  孙承宗说道。
  既然这样杨信也就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实际上他没想过,也不可能真因此兴起一场大狱,刀子这个东西架在头顶时候才是最可怕的,砍下去就不可怕了,这个案子引而不发,可以威胁东林党做一些事情,真动手就没用了。除掉朝廷的这一批人又能怎样,换上的还是同样的东林党,这是大明的科举制度决定的,只要还是考进士,人家就能继续源源不断涌入朝廷。
  这个他改变不了。
  哪怕扶持自己的文官势力也没什么用。
  因为考科举没有人能考得过南直隶,南直隶通常一科进士数量是北直隶的三倍,再加上江西还有东林党控制的嘉湖一带,这片土地上每一科出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进士,他清理掉这一批,那人家又通过这个大门塞进更多,这个大门关不上就不会有本质的改变。
  而且新人更差劲。
  孙承宗这批老人至少还知道顾全大局。
  但换上的那些新人,就全都是撕逼高手了,崇祯朝那些神操作可基本上都是这批新人搞出来的,如果说目前台上的这批,代表着东林党鼎盛期的一个个精英们,那后面这批就是这个集团急速扩大后的泥沙俱下了。所以对于这个案子杨信还是要适可而止,但却可以用这把刀逼着目前在台上的这批东林党屈服,并且配合自己做一些事情。
  “我也是费心良苦啊!”
  出来的杨信不无唏嘘地说道。
  “你,过来!”
  他朝张神武一招手说道。
  “杨佥事有何吩咐?”
  张神武赶紧上前说道。
  “怕不怕死?”
  杨信说道。
  “杨佥事说笑了,您看张某像是怕死的吗?”
  张神武说道。
  “那就跟我去一个地方,就咱们俩,把你的大刀带上!”
  杨信说道。
  “去哪儿?”
  张神武疑惑地说道。
  “萨尔浒!”
  杨信说道。
  好吧,他抓回祝世昌的方法很简单。
  直接去找代善要人就行了。
  第二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7/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