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3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1/819

  “呃,这个名字我记住了。”
  杨信深吸一口气说道。
  这个名字应该是真的,因为没有造假的必要,人家是合法的商人。
  他回头看了看里面已经燃起的大火,紧接着将目光转向丁文盛。
  后者警惕地后退一步。
  “丁老弟,这孙家起火没法待了,欢迎不欢迎杨某到贵府做客呢?”
  杨信笑着说道。
  “欢,欢迎。”
  丁文盛笑得跟哭一样。
  就这样杨佥事移师丁家,然后孙家所有人,外面没死的袭击者,统统抓进来丁家,至于外面孙家的救火,那些死了的袭击者,这个就交给王参议了,他是广宁分守道,就像他自己说的,有保护地方之责,所以洗地这种事情肯定是交给王参议了,总之杨佥事一帮在丁家鸡飞狗跳中换了住处。
  第二天这家伙就把广宁几个世家大族召集起来。
  广宁目前的主要世家除了孙家,丁家,还有就是郎家,这时候是郎廷佐他爹郎载熙,吴家,于家,实际上还有李家,虽然李家应该说没落了,但在这里还是顶级世家,另外还有实际上是义州马家和李家,这时候因为义州不安全,也都转到了广宁。这些家族的主事人,统统被杨佥事请来,当然,不来不行,除此之外就是王化贞,还有广宁守备,也就是后来咱大清栋梁家族的石廷柱,他现在是广宁守备。
  “都来了!”
  杨佥事心满意足地说道。
  眼前这一屋子可全是咱大清名臣。
  孙家不用说了,丁文盛也是,入关后的福建布政使,郎廷佐也不用说,南京诓了郑成功的,可以说保住了咱大清的江南,吴家的吴景道是河南巡抚,于家的于时跃是广西总督。
  名臣或者名臣的长辈们惴惴不安的看着他。
  倒是王化贞表情平静,估计昨晚那人的失踪已经解决了他的心病。
  “昨晚城内有人造反。”
  杨信说道。
  “杨佥事,不过是几个盗匪抢掠而已,杨佥事不要开口闭口造反,大明主圣臣贤,哪里来的那么多造反。”
  王化贞一脸无语地说道。
  “我认为就是造反,王参议想包庇反贼吗?”
  杨信说道。
  王化贞干脆闭嘴了。
  “另外他们其实已经招供了,他们就是造反,想要趁着虎墩兔憨寇边的机会,在广宁城内造反,然后和西虏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广宁,而且还供出了城里面的大批同谋,现在他们的供词就在这里。”
  杨信拿着一沓供词,就跟拿着洗衣粉的鲍威尔一样义正言辞地说。
  丁文盛一脸懵逼的看着他。
  “杨,杨佥事,您何时审问的犯人?”
  他茫然地问道。
  话说这个混蛋再从进了他家,直到半个时辰前还在吃喝玩乐,连同他那一百头饿狼,一顿饭吃了他一百多两,至于那些犯人,至今还扔在后院,一个个饿着肚子等死,他是从哪儿审问出来的这些供词,难不成就他回去换衣服的半个时辰就完成审问了?
  “丁生员,这个问题不是你该问的,总之他们的供词已经在这里,不过我对这些供词还有怀疑,因为供词上的内容过于惊人,根据他们的供词,这广宁城里从官员到士绅,从军队到民间,有很多人正在密谋造反。甚至还有一个受皇上信任的地方要员,也已经与虎墩兔憨早有勾结,准备以献广宁城换取虎墩兔憨封的王。
  杨某真不敢相信在这广宁还会有这样的事情。
  故此杨某已经派人往山海关送信,要王总督派遣军队前来接管广宁,然后对照供词严查,诸位请放心,我们锦衣卫的办案原则,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无论这些供词是不是真的,杨某都会查个水落石出。”
  他举着供词叫嚣着。
  整个房间里一片诡异的沉寂,就连王化贞的脸色都变了。
  “杨佥事,请拿供词来一阅。”
  他说道。
  “这个就不必了,这些供词牵扯太大,万一走漏消息,那些逆党逃跑就麻烦了,在王总督派出的大军接管广宁前,这份供词任何地方官员都不准看,不过诸位可以放心,我杨信是不会伪造供词的,我是一个有原则的人,我的原则就是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杨信说道。
  王化贞本能般就要抢,但杨信紧接着揣进了怀里。
第256章
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
  “你想把他们一网打尽?”
  曹文诏疑惑地问道。
  跟着杨信这一路,他已经有点适应自己把兄弟的套路了。
  这个家伙最喜欢干的就是点火,先把火烧起来。
  或者说抓一个人,无论这个人是不是无辜的,都先抓起来,然后把一个最大的罪名扣上,摆出一副要扩大化,搞一场大狱的架势,逼着地方上的世家大族跳出来。
  因为他是锦衣卫,而且是真正在皇帝那里受信任的锦衣卫,所以正常手段无法对付他,弹劾也罢检举也罢,就算地方官员出面都没用。
  地方官又管不了锦衣卫。
  哪怕都察院最多也只能弹劾他而已。
  但弹劾他毫无意义,九千岁那里直接就扣下了。
  调动军队最多虚张声势,但只要他玩硬的那就得让步,因为敢用军队武力阻挡锦衣卫就是公然造反。
  哪个地方官和军队将领也不敢。
  最终走投无路的地方世家要么掏银子哄着他,要么就是采取非常手段,鼓动民变,伪装盗匪,刺杀,总之就是这一类非法手段。但这种手段一用那原本无罪也就有罪了,同样原本只是伪造口供的讹诈,也就变成证据确凿的办案,最终那些世家大族也就该抄家了。
  很显然他又在给广宁这些世家大族挖坑跳了。
  “军户制度为何糜烂?”
  杨信看着王化贞的背影问道。
  “军户养不活自己。”
  曹文诏说道。
  他也是军户,而且是最底层军户家族,否则也不用出来当募兵谋生。
  “军户为何养不活自己?按照朝廷的制度,以辽东为例,每正军一名授田五十亩,纳子粒六石,就算亩产低一些,每年一份屯田收获五十石粮食,上交六石之后也能剩下四十多石。更何况余丁同样也有地,按照国初制度余丁垦荒永不起科,哪怕后来开始起科也只是亩收一斗,这个标准的确比民田高,但相比起那些需要交最多七成租的佃户,一斗并不算多吧?”
  杨信说道。
  明朝军户授田标准各地是不同的,但辽东军户就是一个正军五十亩。
  也就是说一个军户家庭就五十亩地,交六石粮,而这个军户家庭剩下的成年男人称为余丁,余丁自己垦荒,最初朱元璋定的永不起科,也就是无论开垦多少永不交税。到宣德时候就把他踹一边了,重新核定是这种田地一亩一斗,这个标准远超民田,但仍旧足够养活余丁,因为这是塞外,有的是荒地,只要愿意开垦几乎就是开垦不完的。
  而真没有地可开垦的,官府两个余丁给五十亩。
  这样一个五口之家的军户为例,五十亩是必须的,然后他家肯定还有一个成年男人,后者还有二十五亩,最低就是七十五亩。
  在营服役期间妻儿有月粮。
  当然,数量很少。
  少的差不多也就能养耗子。
  但无论如何,辽东这样的地方,一个五口之家的军户理论上仍旧足够养活自己。
  七十五亩啊!
  就是种一季麦子怎么也能收一百石粮食。
  交六石正田加两石半余丁田的,最终就是交八石半,扣除种子,养牛的费用,剩下依然足够全家衣食所需。
  但是……
  “咱们就以一个五口之家算,父母,一对夫妻,一个小孩。
  首先良田肯定全归世职军官,普通军户种的肯定是薄地,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算普通军户有良田,军官也会想办法夺去,就算军官的原本是下田,他也有办法变成良田。无非就是把原本通往普通军户田里的水渠改自己田里,这是各地通行的做法,谁敢跟他们理论直接就行军法了,甚至这改渠道还得受害军户参加呢!
  最后膏腴之田全归军官。
  只有那些他们不稀罕的才归普通军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1/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