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2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2/819

  但这些敌人是有利于大明进步的,尽管几社这帮被视为东林党外围,但他们和完全政客化的东林党,甚至同为后备军队的复社都有着本质区别。
  简单点说就是陈子龙和水太凉的区别。
  一个可以跳下去,一个终究还是要嫌水太凉。
  这样的人成为江南年轻一辈的楷模,终究比什么复社四公子之流成为年轻一辈楷模要好得多。
  杨信就这样昂然地走到挹江门前……
  城门关着。
  “你们是想要我动手吗?”
  他指了指身后正在通过浮桥的大炮。
  不得不说现在他已经越来越习惯于用大炮说话,唯一遗憾的是这才只是四门三磅炮,要是能够带着四门三十二磅加农炮,那才是真正暴躁,不过现阶段他也只能用这个了。
  “杨佥事误会了,小的这就给您开门!”
  城墙上一个绿袍官擦着头上的汗说道。
  “这还差不多。”
  杨信说道。
  然后他面前的城门缓缓打开。
  杨信昂然入城,紧接着对面主城门打开,不过里面却看不到迎接他的,很显然扬州城的官员们不准备迎接他。
  这倒也情有可原。
  虽然人家拿他无可奈何,但不看他这副嘴脸还是可以的。
  “你也算是天怒人怨了,做恶人做到你这种地步,也差不多配得上一个罪大恶极,好人都不屑于之为伍,这时候我才觉得,这没有祖坟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不用担心被人刨了。像你这样恶贯满盈的,要是换别人祖宗的骨头都能被人扒出来给烧了,你这没有的倒也不怕了。”
  衍圣公说道。
  “胡说,我是河间人,我是河间府任丘县高城乡河口社郑河口村人,祖宗八辈都在那里,据说还是当年跟着太祖驱逐鞑虏时候北上的,谁说我杨家没有祖坟的,虽然小门小户但也不至于连祖坟都没有。只不过我们这样穷苦人家祖坟连个碑都没有,估计有人去刨也找不到,话说如今我发达了,倒是的确该回去给祖坟立个碑什么的。”
  杨信义正言辞地说道。
  这样就可以搞他的那个陵园了。
  唯一遗憾的是河间那地方没有山,像这个还是最好设在山上,不过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解决,回去考察一下就说是从保定西边山区迁移过去的,这样就可以让自己那些所谓的祖宗们落叶归根了。
  “那倒是方便人家去给你刨了!”
  衍圣公鄙视地说道。
  说话间两人就这样走进了主城门的门洞,就在这时候,对面一个年轻人低着头迎面走了过来。
  杨信的鼻子猛然一吸空气。
  “我仿佛闻到一股熟悉的气味!”
  他仿佛嗅到了花香般,带着一丝陶醉的表情说道。
第224章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几乎就在杨信说话的同时,那人突然拿出了火折子,紧接着抽出了隐藏在身上的引信……
  “石佛口的兄弟们……”
  他一手火折子一手引信疯狂地吼叫着。
  然而这话还没喊完,杨信骤然间出现在他面前,这个刚刚抽出引信的家伙愣了一下,不过还是以极快速度点燃了引信,但下一刻杨信的大脚就出现在了他胸前,几乎瞬间他的胸口就瘪了进去,整个人恍如被狂奔的战马撞上般倒飞出去。
  这可是杨信全力。
  这家伙恍如一枚发射出去的臼炮开花弹般,带着引信燃烧的烟迹,瞬间飞出了城门洞。
  然后化作一团烈焰……
  “趴下!”
  还保持侧踢动作的杨信大吼一声急忙趴在地上。
  然后天崩地裂般的爆炸声凶猛撞击他的耳膜,爆炸的气浪带着硝烟和尘埃在他头顶汹涌而过,当他再次抬起头来的时候,就连原本向内开的两扇城门都被爆炸的气浪关闭,他以最快速度起身向后看去……
  好吧,衍圣公早滚下轮椅了!
  危险面前衍圣公总是表现出一种堪比杨信的反应速度。
  后面的荡寇军倒是有几个被气浪给冲的倒下。
  不过没什么伤亡。
  如果是在城门洞内爆炸,那肯定会造成严重伤亡,连杨信自己都少不了要吃点苦头,但一脚踹出门洞以外爆炸就没什么大不了了,这样级别的黑火药爆炸只要不是在狭小空间里,很难有太大杀伤力。杨信若无其事地站起身拍了拍身上尘埃,而后面衍圣公也哆哆嗦嗦地撑起身,不过只是瘫坐在地上,直到后面的士兵上前把他扶起,重新拖上了那辆已经翻倒了的轮椅,另外几个士兵则上前推开关闭的城门。
  “衍圣公,你不会真受伤了吧?”
  杨信说道。
  “我不走了,我哪儿也不去了,我要回曲阜,我要回曲阜!”
  衍圣公的精神终于崩溃了。
  “哈,这可由不得你!”
  杨信说道。
  紧接着他示意那些士兵推着衍圣公继续跟着他走进城内。
  走出城门洞他才发现,门里面已经伤亡惨重,之前那个绿袍官应该原本就是在门洞旁,结果直接承受爆炸力量,被炸得都两半了,另外还有几具死尸倒在地上,两旁原本收税的一处官署被炸塌,一个青袍官在废墟里伸着手不断惨叫。
  头顶上同样一片混乱。
  如果是城门洞内的爆炸,那么外面根本不会被波及,但被踹进来的凌空爆炸,那威力就这样几乎全部被城内的人承受了。
  甚至就连城楼上的瓦都被炸掉了不少。
  上面的人一片哀嚎。
  “接管扬州各门!”
  他头也不回地对黄三说道。
  这是闻香教余孽啊……
  当然,是真是假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过也不一定是假的,因为至今也没抓住实际上的教主王好贤,而原本历史上他就是在扬州被抓住的,也就是说闻香教的势力早就渗透到这座城市,弄不好王家在这里还有隐秘的产业。以王家积攒的财富,再加上商业网络,肯定少不了在这座城市经营一个据点,不过这个人喊话时候带着山西口音,而这里却同样也是晋商大本营。
  虽然这里是扬州。
  但在历史上留下很多传奇的扬州盐商其实没有扬州人。
  明朝,尤其是明朝前期和中期,控制扬州盐业的是晋商,明朝后期也就是现在徽州商人开始崛起。
  整个明末这座城市就是晋商与徽商明争暗斗。
  但晋商依旧实力强大。
  这场持续半个世纪的斗争,最终被咱大清的血洗结束。
  然后就是徽商的天下了。
  而如果是晋商指使的,那么就有可能与野猪皮有关系了,因为北方向野猪皮供应粮食的走私商,都是以扬州的晋商为后台。
  总之很复杂。
  但杨佥事从来都没有查案的习惯。
  他的习惯是把所有认为可能的主谋全部抓起来弄死,查案这种明显需要浪费精力的事情他是懒得去做的。
  “提督老爷,咱们人手不够啊,小的以前来过这里,这里向外的城门足有十几座呢,要不咱们回去再叫些兄弟?”
  黄三小心翼翼地说。
  这可不是无锡城,无锡实际上就四个门,当然不算水门。
  而扬州仅仅向外的就十个城门,三百荡寇军是无论如何都控制不过来的,不过此时召集人也晚了,毕竟从无锡到这里,差不多也得两天时间。
  “不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2/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