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2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9/819

  只要没有天灾那都能有余粮换钱让小孩读书识字了。
  这绝对幸福美满的小日子。
  杨信满意地看着这些男丁。
  “青天大老爷啊!”
  然后一个佃户仿佛突然间醒悟般,一下子跪倒在地上,带着哭腔向着这个被士绅形容为妖魔的男人磕头,紧接着其他佃户纷纷跪倒磕头,再就是周围那些老弱妇孺……
  “不用向我磕头,这是万岁爷赏赐你们的好日子!”
  杨信说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个估计识字的佃户赶紧转头向北方磕头,其他人立刻跟着做。
  实际上江浙一带民间识字率很高,哪怕底层贫民也不少识字的,话说大明朝这一带可是小说泛滥,比如冯梦龙就在隔壁苏州,而且还是名门世家,和至今被关着的那几个一个级别。如果杨信祸害的是苏州,估计他的大牢里就该有冯梦龙的身影了,民间要是识字率低,他那些小说给谁看,话说他那可绝大多数都不是符合那些士子欣赏口味的。
  在一片山呼万岁声中,杨信履行了一下臣子的职责,然后满意地示意他们可以起来。
  后面的荡寇军扛着一捆捆长矛甚至弩走上前。
  这是从南京运来的,那里的军械库里有的是,不过火器还是暂时先不给民兵。
  那些佃户混乱地整队。
  当然,这个意思意思就行。
  让他们真正学会列阵是以后指导员的工作,这些指导员由北方的荡寇军里面抽调过来,后者已经非常熟悉长矛阵了。
  “皇上给了你们好日子,你们就得为皇上尽忠。
  做军户不用你们,但你们也得准备着为皇上效力,万一地方上再有像造反作乱这种事情,你们也是要帮着锦衣卫和荡寇军的,故此一些必要的训练和军械也是必不可少。这些武器是给你们的,不过在这之前你们还得首先选出庄头,以后这个庄头也你们的营长,带着你们修渠道,也带你们打仗,另外下面还要分几个队,既是生产队也是战斗队,队要有队正。
  你们有谁是识字的?”
  杨信说道。
  这个庄头必须识字。
  因为这牵扯以后的政令传达,技术推广,包括交租都得识字才行。
  在他计划中横林的驻军就是负责收租,然后集中起来运输到江阴,由他的商船海运到北方。
  这些粮食是天启的,但运输可以由他承包。
  这样他就可以从南方直接夹带私货到北方去了,其实就和他在辽东的军需运输一样,未来还要和辽东搞联运,也就是直接把南方产的商品通过这个商业网络运输到金台吉和炒花那里。运粮食就是幌子,关键是可以走私,而且接下来这些民兵肯定受到地方士绅的排挤,后者掌控商业网络,以后不收民兵织出来的布就行了,那么他们同样需要一个内部的商业网络。
  这里说到底还是要织布的。
  一个内部的商业网络,可以彻底解决士绅排挤的问题,而以后随着荡寇军的据点越来越多,这样抄家后改造的民兵越来越多,甚至还可以鼓动天启改革那些旧的卫所,最终一个完全平行与士绅的体系就建立起来。
  那时候就等于给士绅套上绞索了。
  朱元璋时候卫所军户可是在这江南想抄谁家就抄谁家,想逼着谁家北迁,就能将一个几百年世家连根拔除的,多少江南世家大族被军户押着背井离乡,踏上前往北方开荒的漫漫征途。然后他们终于靠着一代代不懈努力,最终用了近三百年时间,把这个套在脖子上的绞索腐蚀成了躯壳,这才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现在杨信就是要给他们换根新的。
  那些佃户中间立刻站出三十多个。
  很显然识字的还是不少。
  当然,这个还得进行考核,毕竟认识百十个字也叫识字。
  而这明显是不够的。
  最终杨信考核之后这三十多个人里面,又找出七个认识五百字以上的,这就是他们的候选人。
  “这个就是他!”
  杨信把一个三角形木头片放在一个候选人额头。
  “而这个是他!”
  紧接着他又把一个圆形放在另一个额头。
  ……
  就这样七个候选人变成了七个不同形状的木片。
  “一个个去那边,有人教你们怎么做,你们觉得他们七个人里面有谁值得你们信赖能带着你们过好日子,那就在他的木片下画一道,最后谁得到的多谁就是你们以后的营长,由他任命各队队长。然后你们就听他和这些队长的,谁敢来欺负你们,就由他们带着你们打,五年一换,五年后重新以这种方式推选,不过他们要是收外人钱背叛你们,你们也可以去找锦衣卫。”
  杨信说道。
  那些佃户或者说民兵立刻依次去划线。
  这是无记名投票,他们轮流过去,而且划完的线挡着,他们只能看到七个候选人的木板标志。
  这项工作需要点时间。
  杨信站在那里悠闲地欣赏着开春的江南风光,很快前面梁溪河上一艘船进入了他的视野……
  “那是不是秦镛?”
  他朝那船的方向示意了一下问杨寰。
  那船上站着几个青虫,正在默默看着这边。
  杨寰赶紧举起望远镜,紧接着寻找到了目标……
  “是他,他们这是准备进湖游玩?倒是很有雅兴,叔父为何不把他也抓起来?不对,这是谁?钱谦益,翰林院编修钱谦益,他怎么也在船上?”
  杨寰意外地说。
  “钱谦益,那个很风度翩翩的中年人?”
  杨信愕然道。
  紧接着他的目光盯紧了那船上一个很有师奶杀手风度的青袍。
  不过后者肯定看不见他们,他有超强的视力,杨寰有望远镜,但船上的人可没有这些,而且他们身后还是那些排队的佃户。
  “对,就是他,万历三十八年的探花,他是常熟人,之前丁忧在家,去年才重新回到翰林院,按说此时他应该在京城,如何跑到这无锡来?此人倒是与东林党关系密切,甚至可以算东林党,他来此处恐怕就是针对叔父的。”
  杨寰说道。
  “水太凉!”
  杨信笑着说道。
  “呃,水太凉是何意?”
  杨寰愕然道。
  “没什么,此处就交给你了,我倒是要看看这家伙想干什么?”
  杨信瞬间来了兴致。
  不过这时候水太凉才不到四十,至于柳如是估计也就刚会走路,这样的话倒是应该去找一找,回头在家里养着……
  “简直是禽兽!”
  杨信很贴切地评价了自己一句。
  然后他迅速脱下外面的飞鱼服,杨寰赶紧叫过一个佃户,把身上的短褐脱给杨佥事,再把草鞋一穿,头顶扣上个方笠,脸上随便摸点常备的化妆品,一个还算颇为俊俏的乡民就这样诞生。紧接着一名佃户殷勤地撑过一艘小船,这里的佃户肯定都少不了这个,事实上偶尔进湖打鱼也是他们的重要生计,杨信从他手中接过篙,迅速沿着一条水道进入太湖……
第214章
正义力量在行动
  鼋头渚。
  “这帮混蛋是搞秘密集会啊!”
  杨信撑着他的小船,愕然看着岸边的一堆青虫。
  都是熟人啊。
  堵胤锡,马世奇,王兰孙,还有无锡更年轻一代的曹荃,龚廷祥,王永积等士子,甚至还有无锡以外的,比如上次被他欺凌的苏州士子文震孟,陈仁锡等。他们应该就要启程北上了,卢象升实际上已经走了,只不过这些人之前都挨了打,不得不在家养伤,很显然他们的伤已经好了,开始好了伤疤忘了疼了。
  当然,更多是他不认识的。
  总共数百名应该是太湖周围各地的士子都聚集在鼋头渚,搞得恍如传说中的武林大会一样,很显然这是有组织有预谋的。
  不过他们都没认出杨信。
  这一带像这样撑着小船的渔夫有的是,运输货物的商船也很多,梁溪河可是无锡入太湖的主要通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9/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