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819

  “小人原本就是要孝敬杨同知!”
  王好义笑的跟哭一样。
  “那我就不客气了!”
  杨信满意地塞进他原本装绳子的暗兜。
  就在同时满桂带着第一批士兵走了进来,后者激动地直接趴下向杨同知磕头然后装黄金。
  “杨兄弟,王家的人差不多都已经驱赶到一处,他就死了一个儿子,其他几个儿孙应该都在,不过也可能还有隐藏的没找出来,至于外面的街上兄弟们斩首五百,剩下一千多青壮也被驱赶出来。只是外面的知州非要进来看看,而且他还指责咱们说咱们在这里滥杀无辜,还说要弹劾你,估计是嫌咱们不准他进来一起分银子,你看是不是把他嘴堵一下?”
  满桂说道。
  “他有什么资格来分?再说王家哪年少了他的孝敬?”
  杨信冷笑道。
  “回杨同知,小人光今年就给了他差不多五千两。”
  王好义赶紧说道。
  “他敢弹劾咱们就请他一起进诏狱。”
  杨信满意地说道。
  既然这样满桂也就无话可说了。
  “你这交游也很广阔啊!”
  杨信看着手中这些信说道。
  这里面很多都是熟悉的名字,很显然王家这个结交达官贵人成绩斐然,甚至这里面不乏托他们干一些脏活的。
  至于王好义保留这些东西很正常,毕竟他也害怕被卸磨杀驴,他爹当年即便被抓起来也没杀,最后病死在监狱。而之前徐鸿儒这件事,他们王家居然这都能躲过,这些东西同样功不可没,否则的话放哪个朝廷,也不可能不把王家来个株连九族。这不但是传教,而且都公然造反,公然称帝当皇帝了,这都能什么事没有,王家没有这些信的主人帮助怎么可能做到?
  回头让许显纯拿着信挨个敲诈。
  这些家伙不能真都抓起来,其中很多其实还是中立派,甚至阉党系统的,但可以拿来敲诈,直接把这些信卖给他们。
  他在那里看信,而旁边士兵一批批不断进来,然后把全身上下能藏东西的地方全都藏满金银。
  这时候金银接近一比十。
  三十两黄金就是三百两银子,再加上同时装的银子,每人这一趟怎么也得捞个五百两,对于这些士兵来说,这就是一笔巨款了,要知道哪怕募兵,其实一年也就是那十八两银子,哪怕作为精锐骑兵收入高点,一年不打仗斩首掳掠的话也就收二十来两。
  这是相当于他们二十多年收入的巨款。
  杨信毫不在意,三百骑兵一人五百两,加起来不过才十五万,也就是王家这些财产的十分之一而已,而满桂则装了一口袋珠宝,这都是给文球这些高级将领和他自己的……
  “杨兄弟,仁义!”
  他对杨信竖起大拇指说道。
  正在读信的杨信很随意地一笑。
  “禀杨同知,外面有一队步兵到达,为首的说是锦衣卫千户,姓黄。”
  一名士兵走进来报告。
  “让他们进来!”
  杨信说道。
  黄镇他们的速度也不慢,那些排桨船从大沽口到蚕沙口,估计最少也得接近一天的时间,毕竟也是一百多公里航程,哪怕排桨船也不能再快了,而从蚕沙口到这里大概五十公里,步兵正常是两天。他们就靠两条腿,一天略多点的时间走完这段路程也不算慢了,实际上这些前闻香教徒,在经过了这半年的锻炼,尤其是纪律训练后,已经有点正规军的样子了。
  他们来就好办了。
  正好把王家那些需要控制起来当人质的藏起来。
  另外也可以把这座宝库控制住,接下来先运回去一批银子,正好可以分给那些士兵送回家补贴家人。
  他们留给家人的那些银子,也就能补贴今年的,如果没有额外的补贴,明年春天那些女人和小孩还得挨饿,这次怎么也得给他们运回去二十万两,这样可以保证这一万士兵的家人至少两年丰衣足食。其实也用不了两年,明年年底差不多马厂减河就能挖通,然后他们就可以把家人接来,在那二十座军营开始他们真正的好日子。
  说到底这才杨信的基本盘。
  应该还保留一些,回去分给许显纯那些人,包括九千岁,客氏,为了显示自己不忘本,还应该给郑贵妃一部分,哪怕现在郑贵妃已经没用了,但作为杨同知之前的贵人,还是不能忘本的。
  杨同知最会做人了。
  但即便这样,给天启留下的也还接近一半……
  这就很讲良心了。
  不是一般的讲良心,实际上万历跟那些税监最初是四六分账的……
  好吧,万历的税监矿监也是分账的,而且是万历四,只不过太监的六是留在各监用作公费的,但后来文官也加入,最后实际上万历落不到三成,反而户部分走一半,但那些太监也不傻,绝大多数都自己揣腰包了,实际上真正送到宫里的也就是十分之一。
  这就是万历那个民怨沸腾的税监和矿监。
  而杨信能给天启留近一半,这还不够良心啊?都良心到过分了!咱们宫里做事就没有这样的。
  “还有,滦州知州带着人要硬闯,还说要去京城告您!”
  那士兵说道。
  “哈,随便他告,告诉他,咱们锦衣卫做事,还用不着他指手画脚,王家逆党太多,没处理完之前,为了避免闲杂人等进来手脚不干净,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除非得到我的允许,否则谁敢擅闯以逆党嫌疑送诏狱喝茶。”
  杨信说道。
  五分钟后。
  大门外滦州知州铁青着脸,听完士兵出来转述杨同知的话。
  “简直是无耻至极!”
  知州怒斥道。
  “刘使君,这如何是好,老朽还有一笔银子在王家呢!”
  一个老乡绅哭丧着脸说道。
  “就是,我们的钱怎么办?”
  然后一帮官吏士绅齐声吵嚷。
  他们绝大多数都和王家有生意往来,甚至不少还有委托王家放贷的,这下子全折在里面了。
  “钱,钱,钱,张口闭口都是钱,诸位都是饱读圣贤书的,难道就不觉得羞愧!”
  知州怒道。
  说完他拂袖而去。
  然后一帮官吏士绅都傻眼了。
  而在他们旁边,已经升为千户的黄镇,带着五百荡寇军笑容满面的走进石佛口的大门……
第152章
这是要搞大事情啊!
  可怜的知州和那些官吏士绅们就这样在门外,眼看着这帮混蛋在里面瓜分王家的财富……
  而且还丧心病狂地往外运。
  满桂和他的骑兵第二天就心满意足地离开,毕竟他们是借用,必须返回石门寨自己的驻地,他们可是长城线的边防军,真正的野战部队,杨信借用本身就已经属于违规。只不过皇帝肯定不会降罪而已,但完事之后还是得尽快回去,走的时候一个个那都是红光满面,马背上堆着一个个口袋,不过都是些不值钱的鸡鸭羊啊这些肉类。
  什么私分金银?
  纯属污蔑,杨同知和兄弟们是那样的人吗?
  但毕竟兄弟们来一趟也死伤了几十个,总不能一点收获不带吧?这金银珠宝都是皇上的,兄弟们就带些吃的,路上也不能饿着回去。
  唉,满守备也是军纪严明。
  总之他们就这样在外面那些士绅冒火的目光中走了。
  至于杨信的五百荡寇军,第二天同样也离开了。
  他们甚至连吃的都没带着,就给兄弟们带了些布匹,毕竟这都要冬天了,荡寇军的兄弟们也需要过冬的衣服,这点事情杨同知还是敢做主的,王家棉花布匹皮子都不少,先一人带回去做身过冬的衣服。当兵的都苦啊,尤其是荡寇军这样没爹没娘的更苦,几尺破棉布那都是稀罕物,冬天能穿上身棉衣那都已经心满意足。
  而在这五百荡寇军离开的同时,第二批增援的一千荡寇军也到达石佛口,他们同样在石佛口休整了一夜,然后紧接着也离开。
  然后是第三批。
  第四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