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1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7/819

  “这个老阉奴!”
  杨涟轻蔑地说道。
  “此事还得做另一手准备,再给骆思恭送两万两,告诉他,只要杨信死了,就给他十万两!”
  修吾公说道。
  “咱们大明终究是银子最管用。”
  他紧接着冷笑道。
  半小时后,杨信溜出这座宅院消失在了夜幕中。
  “修吾公?”
  方汀兰疑惑地说。
  杨信紧接着就溜到了她这里,毕竟他遇刺这种事情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不来安慰她一下是不行的。
  “李三才,前户部尚书,不过早就辞官居家讲学十年。”
  她随即说道。
  好吧,这就对上了。
  老李可是东林党的头号,东林点将录名列第一,托塔天王李三才,叶向高也仅仅是个及时雨,一边正义凛然地对万历矿监税监抨击,一边以户部尚书身份养着自己家的走私船队畅通无阻的航行运河。可怜万历半个世纪,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攒下七百万两白银,李三才自己的家产传说就接近五百万,他世代居住张家湾城,是这座运河商业终点站的掌控者。
  比如杨信跟黄镇一起到张家湾时候,收他们油的那个就是靠着李家。
  “如果把他家抄了,那岂不是一夜暴富?”
  杨信惊叹道。
  不得不说他的思路总是如此清新。
  “你想做什么?我们家还跟他家一堆生意往来!”
  方汀兰警惕地说。
  “那就更得抄他家了!”
  杨信说道。
  “李三才是东林党,他和南边的世家大族是一伙的,故此李家才能在这运河上成为头号富商,咱们是插不上手的,你的确能怂恿皇帝抄李家,然后咱们从他家抢一部分生意,但这没有用,因为南边的那些世家不会认咱们。”
  方汀兰说道。
  不得不说她现在已经和杨信心意相通了。
  “你们家不是祖籍浙江吗?”
  杨信说道。
  “是,我们方家的人脉的确在浙江,但你要清楚,不是浙江人控制运河,而是南直隶人控制运河,而东林书院在常州,东林党是东林党,浙党是浙党,我们家顶多和浙党关系近,但东林党和浙党是死对头。朝廷的党争就是争银子,李三才加入东林党,就是因为东林党控制南直隶,李家背靠着这个货源地充当南直隶世家在北方的大掌柜,才能有如今的百万家产。
  而我们……
  人家不会选我们的。
  我们不但不是东林党,还是他们的敌人呢!
  就算没有了李三才,他们也一样会在京城找到新的合作者,但这个合作者肯定不会是我们,东林党里面那几个北方籍的重要成员,为什么会加入一个南方人主持的势力,不就是为了和李三才一样在这南北贸易中分一杯羹?”
  方汀兰说道。
  “那我们要是绕过大运河呢?”
  杨信说道。
  “怎么绕?”
  方汀兰说道。
  “当然是发展海运了,我的荡寇军在大沽口,咱们直接从那里走海路南下浙江就可以了,然后你们家在浙江的关系网充当供货商。”
  杨信说道。
  “海运危险。”
  方汀兰说道。
  “那只是操作的问题,船不行造新式的帆船,航线不对选更好的,海盗袭扰那就直接装上大炮,总之我会解决的,咱们就用海运来发展贸易,左右先帝已经给了我贸易权,甚至咱们都可以发展海外贸易。”
  杨信说道。
  他有万历的圣旨呢!
  当然,这只是他的未来计划,现在还顾不上。
  但无论如何,只要能鼓动天启抄李三才家,那么至少两年内不用担心财政紧张的问题了,而且天启还得修三大殿,这项工程已经进行二十年,修修停停,皇极门上个月才开工。在杨信看来这三大殿的修建继续半死不活吊着是最好的,可天启未必接受,毕竟原本历史上天启就对修三大殿非常重视,而且三大殿的修复背后牵扯无数利益,无论宫里还是宫外都有一堆人靠着这项工程。
  想停他们也不答应。
  既然这样那就抄李家,让李家的血泪来堆起这项工程。
  不过光修三大殿就花六百万还是太夸张了,当然,这里面真正落到三大殿上的还不知道有几成,绝大多数都被中饱私囊,尤其是那些楠木砍伐运输一根还不知道得养肥多少沿途官员。
  这样算算还得想办法省钱。
  或者可以把水泥,瓷砖之类搞出来,然后鼓动天启用水泥,钢筋的确有些不好办,但熟铁筋其实粗点也能凑合,这样还能防火,要不然一场火灾烧光就太浪费了。正好天启喜欢科学,那就怂恿他用最新技术,来修这原本耗费六百万才完工的三大殿,估计三大殿修完,大明也就建立起初步的水泥工业,钢铁工业也会得到飞跃,而这些又可以拿来修桥梁,修堡垒,一个工业就可以延续并发展下去。
  至于水泥三大殿的画风问题……
  那个可以多刷点漆,多贴点瓷砖什么的。
  想来北方士绅会支持的,毕竟楠木三大殿的原料采购基本上都靠南方,而烧水泥,炼钢,烧瓷砖什么的,肯定是在北方,这样他们就可以赚钱了。
  “别跟你二叔说!”
  杨信紧接着说道。
  然后他就要往外走……
  “你还走?”
  方汀兰不满地拉住他,同时用荡漾的目光看着他说道。
  杨信站在那里想了想……
  “抓紧点,我赶时间!”
  说完他一把将方汀兰推倒在了床上。
第140章
我为大明立过功,我为孔庙流过血
  杨信的确赶时间。
  喂饱了已经食髓知味的方汀兰之后他紧接着又只好翻墙回京城,睡了一觉之后第二天一早进宫。
  然后整整一天没再出皇宫。
  至于他送到锦衣卫的那四个刺客据说都咬舌自尽了,然后骆思恭很遗憾地告诉他,这些刺客应该都是闻香教的人,专门来找他报仇的。至于那支大追风枪还在追查,不排除哪个地方官军里面有他们的同党,这闻香教真是无孔不入,这倒也不算奇怪。
  总之……
  总之就这样了。
  杨同知对此表示理解,自己为国杀贼仇敌比较多,遇刺什么的没什么奇怪。
  反正那四人就这么死了。
  不过这一天里杨信倒是得到了辽东之战的奖励。
  方阁老按照辽东经略熊廷弼报上的数字,再次给了他一万两赏格,而阵斩扈尔汉的赏格也是一万两,总之内阁给他批了两万两赏格,至于开原总兵部下士兵斩获的,这个与杨信没什么关系。实际上这时候建奴赏格已经很高,都已经涨到五十两了,虽然这种记功制度很落后,但却正好便宜了杨信这种人,成了他到现在为止最主要生计来源。
  缺钱了就出去杀一波。
  这样看来野猪皮对他还是很有价值的。
  而这份票拟在司礼监也顺利变成了盖印的圣旨,送到兵科之后实际控制兵科的右给事中杨涟也没有任何的异议,然后这份圣旨由通政司送到兵部。
  杨信就可以直接去兵部领银子了。
  总之,这是平静的一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7/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