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1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819

  无论谁敢把腰牌借给别人,那么借出者和借用者同罪。
  但杨信不一样。
  许显纯很清楚,此事就算被万历知道也没事,有他们后面马车上十万两银子运回,万历心情愉快着呢,哪会计较这种小事,再说杨信去杀闻香教徒,本来就是给万历办正事。
  “你的伤……”
  刘时敏欲言又止。
  因为杨信已经像个女汉子般从领口把绷带扯出来了。
  “跟陛下说一声,说不定我顺便把闻香教贼首的脑袋带回去!”
  杨信说道。
  说完他把绷带扔在地上,紧接着催马向西而去,许显纯两人在他背后面面相觑,然后继续他们的行程,策马狂奔的杨信,中午时候就已经出现在汶上,继而南下济宁城……
  “给我做一件这样的衣服!”
  他把一张图拍在一家裁缝店的柜台上说道。
  “客官,这是?”
  掌柜一脸懵逼地看着图。
  那图上的样式其实就是一套秋衣秋裤。
  前开门都有呢!
  “要用最结实的绸子,一层层叠起来,然后用铆钉铆紧,铆好之后的厚度不少于二分,衣服的尺寸可以宽松一些,另外在胸前和后背必须再加上些这样长条的兜,用最结实的布来做。后面要有一个同样丝绸层叠的兜帽,兜帽的厚度必须加厚到三分,大小要保证前面的绳子系住后,我的脸上只有面部露出。至于钱不是问题,但必须真材实料,但凡一丝造假我杀你全家,另外必须要快,明天我就要看到这身衣服。”
  杨信说道。
  “爷,您放心,小的就是累吐血也保证给您做出来!”
  掌柜眉开眼笑地说。
  这样的衣服还不偷工减料那他就白活了。
  “来!”
  杨信笑着朝他一招手。
  那掌柜赶紧凑过去……
  “认识这个吗?”
  杨信把外面的皮衣掀开露出里面的飞鱼服。
  掌柜的战战兢兢地点了点头。
  “那认识这个吗?”
  杨信拎着许显纯的腰牌在他面前晃动。
  锦衣卫指挥佥事七个浮雕的字在晃动中仿佛张牙舞爪,然后那掌柜腿一软直接就跪下了。
  “别偷工减料,我说杀你全家可不是开玩笑的!”
  杨信很认真地说。
  “快,给这位爷备酒菜,所有人放下手中活计,把所有能动的全都召集过来!”
  掌柜转头声嘶力竭地喊道。
  这个丝绸护甲的制造就交给他了。
  两分厚也就是六毫米的层叠丝绸,做的宽松点基本上不会影响行动,但却足以抵挡流矢和弩箭的远距离射击,像昨天那样的偷袭距离,弩箭就算射穿也不可能深入,坚韧的丝绸会裹住箭头。然后在关键部位插上锻钢板,五毫米厚的锻钢板再加里面的层叠丝绸,别说是弩箭了,就是火绳枪都打不穿,这样一套护甲就可以充当日常防护了,毕竟他不可能天天穿铠甲,而以后打他黑枪射他黑箭的事情恐怕少不了。
  脑袋的防护也足够。
  三分也就是近一厘米厚的层叠丝绸。
  那东西换现代手枪都不一定能打穿。
  至于真上战场当然要穿铠甲。
  说到底没有足够的防护是肯定不行,他的伤口愈合能力虽然快,也没到打完直接恢复的程度。
  实际上他手臂的伤,过了整整两天才完全愈合。
  在吓唬完裁缝店掌柜后,杨信紧接着去定做防弹插板,这个很简单,找个铁匠铺让他们用最好的苏钢,直接锻打长方形钢板,厚度就限定在二分。胸甲骑兵的胸甲最厚也就这些了,他们那还是熟铁,而苏钢实际上是真正的钢,这种通过生熟合炼出来的东西已经是灌钢法的巅峰。
  这样防弹插板解决。
  最后剩下的还有武器……
  “爷,小的朋友手中有一批上好的倭刀。”
  裁缝店掌柜的小心翼翼说道。
  “倭刀锋利倒是锋利,可容易断啊!”
  杨信端着茶杯说道。
  他身后一个小美婢给捶着肩,在杨信确定会给钱后,裁缝店掌柜已经完全把他当活祖宗伺候了,飞鱼服不吓人,他在运河边做生意的,别说飞鱼,就是蟒袍也一样见过,这东西又不是没人敢造假。
  但锦衣卫指挥佥事的牙牌是真吓人。
  这个没人伪造。
  不是不敢,而是没用,伪造飞鱼服可以穿出来装逼,伪造锦衣卫指挥佥事腰牌拿出来不是装逼,那是自杀。
  而且是满门自杀。
  “那仓促间就弄不到好兵器了,要不您去兵备衙门找找。”
  掌柜说道。
  他一直很奇怪这家伙怎么不去找官府帮忙。
  这里不但有驻军,而且还有整整两个卫,济宁卫和临清卫,后者同样驻济宁城,旁边兖州城还有原本鲁王护卫改的任城卫。
  “济宁卫那些破烂军械,你是想坑死我吗?”
  杨信无语道。
  “呃,小的不敢!”
  掌柜赶紧说道。
  “城里能买到铁力木吗?”
  杨信问道。
  “能,济宁城只要您想买,何种木料都应有尽有。”
  掌柜颇为自豪地说。
  “做一条铁力木哨棒,两头都留出个圆球,爷要学那赵匡胤,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得,剩下就不说了!”
  杨信说道。
第109章
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
  五天后。
  “很热闹嘛!”
  杨信带着满意的表情说道。
  此时的他正横担着那根立志要向赵大学习的铁力木哨棒,恍如猴哥般站在沟壑纵横的土路上,看着前面一座不小的村庄。
  时间还没出正月。
  没有多少热量的阳光,照耀在干旱的土地上,顽强坚持了一个冬天的冬小麦恍如冰原上垂死的地衣,紧贴在一片片农田中,寒冷的西北风刮过,带起尘沙飞扬。看不到灌溉的水渠,也就是说这些都不是水浇田,这些冬小麦能够收获多少完全听天由命。而在这片明显缺乏生机的颜色中,是一座座破败的草屋,在一圈圈土坯的院墙包围中,到处都是腐朽的颜色。
  倒是还有几处砖瓦的宅院,恍如麻雀堆里几只灰鸽子。
  但街道上很热闹。
  尽管只有一条街,但街上依旧人头攒动,绝大多数人都破衣烂衫面带菜色,却激动地聚集在最大的宅院前,里面隐然传来锣鼓声,还有不少人甚至跪伏当街,向着那座宅院虔诚叩拜……
  这里叫徐家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