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校对)第1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819


第106章
忠心耿耿孔胤植
  孔胤植真得如坠冰窟,冷汗就像虚脱的病人一样不断往外冒。
  完全被吓傻了!
  他是聪明人!
  不是聪明人又岂会写出八荒咸歌盛世的雄文?
  李自成的军队还没打到曲阜,他第一个带头摆出大顺天子万万年的牌位,建奴一来他毫不犹豫地喊出了八荒咸歌盛世,剃发令一出江阴阖城决死一战捍卫华夏衣冠时候,他第一个上自请剃头奏。
  这是真正的聪明人!
  之后大明这段血淋淋的战乱岁月里,他的种种举动无不证明了他的智商……
  当然,节操什么的是另一个话题。
  杨信的这段话一出,他就立刻明白孔家面临一场真正的生死危机,虽然孔家和杨信所说的教宗还有很大差距,但很大一部分已经可以对应。孔家有事实上的封地,大明各地都有拜他们祖宗的文庙,他们祖宗的信徒控制国家,虽然孔家没有加冕资格,但历朝君主都会寻求他们对统治权的承认。可以说孔家就是个低配版,虽然差距不小,但孔家却是唯一具备成为教宗资格的家族,他们想不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有没有这样的资格。
  有这资格就足够。
  对于帝王来说,有这资格就有最后让他的后世子孙被控制的可能。
  同样,有这资格,有这可能,就让一个帝王有先下手为强的必要,然后无论万历做什么,孔家的厄运就开始了。
  “这,这倒也颇为新颖!”
  他擦着冷汗说道。
  “陛下也觉得颇为新颖,当然,我讲这个故事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助兴而已,就像听个戏文一样,虽然这戏文是真的,而且陛下还想更多了解一下泰西的事情,已经派人去澳门找那些红毛人了。”
  杨信举起酒杯说。
  孔胤植再次擦了一把冷汗。
  然后他哆哆嗦嗦地举着酒杯,心不在焉地和杨信碰杯,结果手哆嗦的实在太厉害,那酒杯一下子掉落。
  “啊,对寰兄太不小心了,是不是心里有什么胡思乱想?”
  杨信笑眯眯地说道。
  孔胤植突然推开那美婢,一下子站起,紧接着扑倒在杨信脚下,脑袋狠狠磕在地板上……
  “求杨义士救我孔氏满门!我孔氏从无非分之想,只是依靠祖宗遗泽想做个富家翁而已,孔氏一门对大明对陛下忠心耿耿,绝对没想过别的,孔氏一切皆陛下所赐,又岂敢不忠于陛下!”
  他哭嚎着。
  “但别人不这样想啊!”
  杨信也没扶他,欺负孔胤植对他来说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陛下的确相信孔家,相信衍圣公不会有非分之想,可你们不是这天下儒家弟子,而事实上儒家弟子们一直都在试图对抗皇权,各地那些抱着你们老祖宗牌位冲击官府,对抗陛下圣旨的事情还少吗?之前仅仅是因为锦衣卫没给他们让路,京城的士子就敢哭文庙向陛下示威,你们孔家的确不想架空皇权,可儒家弟子们却已经在事实上架空皇权。
  那么他们会止步于此吗?
  他们不会。
  他们会继续不断与皇权进行对抗,并且一步步压制皇权,最终让儒家凌驾于皇家,那时候他们就会需要一个旗帜,一个儒家的象征。
  那么除了你们还有谁适合?
  黄袍加身啊!”
  他冷笑着说道。
  趴在地上的孔胤植迅速掏出一大把银票塞进他怀里。
  “杨义士,请指条明路!”
  他毅然地说。
  “明路?倒也不是没有!”
  杨信数着银票说道。
  “辽东危急,朝廷财政紧张,这衍圣公为文臣之首,自然不应该这样袖手旁观,要知道就连那些藩王都在捐钱给朝廷。”
  他紧接着说。
  藩王的确有捐款的。
  “孔家捐,十万两如何?”
  孔胤植说道。
  孔尚贤年纪太大,实际上已经不怎么管事,孔家就是他主持,十万两又不是多么大的数字,他们家族有二十多万亩免税祭田,但实际上这年头全都有大量隐田,孔家到底多少土地估计他都不一定能清楚,反正曲阜知县就是他家的,也不可能有人会查。另外这曲阜城内的商税实际上也是归他家的,做生意得给他家交税,而且这样已经几百年,最后到底积攒了多少财富他们自己都没数,更何况还有俸禄,还有每年不断的赏赐。
  就连上次被烧后孔府的重建都是朝廷给钱。
  十万两真不值一提。
  “应该差不多,太多就好像你们孔家富可敌国一样。”
  杨信很体贴地说。
  “再加上三年俸禄!”
  孔胤植立刻说道。
  杨信点了点头。
  这个数字万历也满意,万历让他来最单纯目的就是捞钱,这个大明皇帝其实是最爱银子了,说万历贪财并没错,他就是贪财,因为内库的银子可以让他最大限度摆脱文官的控制,文官们控制他就是通过户部的财权。
  十万两真得已经不少了,他到死也不过给子孙攒下七百万家底。
  不过这时候大明皇帝真得很穷,至少万历绝对不是大明目前最有钱的人,虽然这时候郑芝龙还没崛起,但陈子龙所说的扬州盐商资产三千万,年利润九百万也就是这时候,也就是说大明皇帝半个世纪积攒的银子,不及那群盐商一年的利润。
  就这税监矿监们还搞得民怨沸腾。
  “还有,咱们大明文武并重,这才是正理,这天下到处都是文庙,却没有一座武庙,也难怪人们都说这儒家势大。”
  他紧接着说。
  “衍圣公上奏请重立武庙!”
  孔胤植毫不犹豫地说。
  “但立谁呢?”
  杨信说道。
  “关岳合祀?”
  孔胤植说道。
  京城发生了什么他当然知道,大明开国已经废除武庙,也就是说不能再立姜子牙了,朱元璋废的,后世子孙当然不能再立,而万历之前封了关羽和岳飞为圣,要立武圣当然他俩。更何况岳庙的修建已经开始,京城已经是关岳二庙,各地关岳合祀就行,正好绝大多数地方都有二者之一,现在无非就是加一座像,然后大明各地武圣庙就有了。
  这项工程很容易操作。
  “还有,武庙立起来,以后得有人拜祭才行,最好衍圣公带头,由衍圣公号召天下士子和文官都去拜武庙!”
  杨信说道。
  “杨兄弟的意思是?”
  孔胤植问道。
  “当然是衍圣公进京,去拜祭关岳二圣了,衍圣公都拜了,那天下儒生自然也必须得拜,最好衍圣公再上奏一个制度,比如说各地官员,尤其是学官,每年必须带着生员们去拜一次武庙。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大明乃是文武并重而非独尊儒家。
  同样也能堵了悠悠众口。
  如果孔府的藏书里面还有些其他诸子百家的书籍,不妨拿出来刊印一下。
  孔家的地位是不会动摇的,我们都明白为何会独尊儒术,但现在的问题是那些儒生有点恃宠而骄,觉得不是陛下尊崇儒家才有他们的地位,而是他们就应该是这种地位,故此需要让他们清醒一下,让他们明白这天下并非只有儒家。这件事只有孔家来做才能真正有效,只要你们能努力让那些儒生明白,无论孔家还是儒家,都必须老老实实在皇家之下,那陛下也就放心了。”
  杨信说道。
  孔家肯定有这些藏书。
  他们这个家族也是目前仅次于永乐大典的图书馆。
  “胤植明白!”
  孔胤植很干脆地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8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