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我为王(校对)第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343

  陈祠本来还想些什么,连鞋子都已经换成了百姓布鞋的马三宝则站起身来,拔出横刀检查着说道:“陈校尉,别浪费时间了,快带你的队伍追,张迁有可能单独逃命,也有可能跟着大队逃跑,放心,我多少会些武艺,危险不大。一会公子如果问起,你也让他不必为我担心,我一定会活着回来。”
  战情如火,统率全军的陈祠也不敢浪费时间,又见马三宝决心已下,便也没有坚持阻止,嘱咐了一句保重,然后就领着报国军继续追击去了,马三宝则很狡猾的躺到了路边的草丛中,先找了一具刚被报国军将士砍死的匪兵尸体,把血涂在了自己的脸上身上,又用刀把自己的衣服裤子割出了几个口子,伪装成一副狼狈不堪的模样,再待到报国军队伍走远后,马三宝才从地上爬起来,猫着腰快步冲向运河的河岸,动作模样也象极了一个侥幸装死逃生的匪帮士兵。
  借着最后的暮色顺利到得运河岸边,马三宝也不打火把,深一脚浅一脚的只是向下游行走,一边观察着河面动静,一边注意着路旁情况,遇到草丛芦苇茂盛的地方,马三宝还要低声呼唤几句,“有没有人?我是自己人,有没有人?我是嵇山张大王的人。”
  马三宝的努力很快收到了回报,向东面走了一里多路后,路旁的草丛中终于响起了战战兢兢的回答声,“我也是张大王的人,官兵走远了没有?”
  “走远了,出来吧。”马三宝赶紧回答,还关心的问道:“兄弟,受伤没有?”
  “脚崴了,痛得厉害,帮我一把。”
  呻吟声中,草丛中爬出了一个满身泥土枯叶的匪帮士兵,手脚并用看模样真是腿部受了些伤,马三宝忙上前帮他爬出草丛,一边扶他坐下,一边给他检查伤脚,还随口问道:“你叫什么?谁的部下?”
  “叫我何二就行了,我是王五王头领的麾下。”那匪帮士兵呻吟着回答道。
  “你是王头领的人?”马三宝很是惊奇的抬头看那匪帮士兵何二,见他十八九岁皮肤粗糙,是典型的农家子弟模样,还有些斗鸡眼,便又神情惊讶的问道:“我也是五头领的麾下,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
  “我刚加入张大王的队伍没多久,开始还是在山上做事,前几天才被派下山给王头领帮忙,所以你应该没见过我。”何二怕马三宝误会,赶紧解释。
  “哦,原来这样。”马三宝恍然大悟,这才说道:“我叫马三宝,也是王头领的人,你的脚没事,没伤到骨头,就是脚腕有些肿,休息一两天就没事了。我帮你包一包,好得更快。”
  说着,马三宝还真从自己的衣服上撕下了一根布条,替那何二包扎脚腕,那何二感激不尽,对马三宝不仅没有半点怀疑,还反过来对千恩万谢,口称马三哥。也是到了确认何二对自己没有怀疑后,马三宝这才问道:“何二兄弟,你知不知道张大王在那里?”
  何二摇头说不知,马三宝也知道这些匪帮小喽罗不太可能知道张迁的去向,便又问道:“那我们怎么回嵇山?今天我一直在码头旁边盯着官兵,没听到这方面的交代。”
  “王头领也没对我们交代。”何二如实答道。
  “他娘的,一问三不知,碰上这种菜鸟队伍还真麻烦。”马三宝在心里骂了一句脏话,然后又稍一思索,觉得应该再利用一下何二这个掩护,便道:“这么说,看来我们只能是自己想办法回嵇山了,你能不能走路?我们往下游去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找到船过河回嵇山。”
  尽管脚还痛得厉害,但因为害怕被马三宝扔下落单,何二还是赶紧答应说自己勉强能走,马三宝需要他掩护自己的身份,当然也没有拒绝,忙把他搀了站起,又给他弄来一根树枝当拐杖,带着他一起向下游寻找过河船只,也乘机想他套取嵇山匪帮的内部情况,何二则无比庆幸自己碰上马三宝这么一个好三哥,对马三宝的套话当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很快就让马三宝弄清了张迁匪帮的不少内部情况。
  经何二介绍马三宝才知道,原来张迁匪帮是在昨天四更就已经开始了进兵北上,大小头领共率一千二百余名喽罗分头下山,化整为零潜来永城,何二所在的匪帮队伍是在永城码头下游的二十里外乘船渡河,隐藏在了一片树林中集结,下午申时过后才在张迁的亲自率领下向西行军,抵达码头附近后又一次化整为零隐藏在树林草丛等隐蔽处,然后在看到码头火起后发起了冲锋,接着何二的队伍连报国军的队伍都没有碰上,直接就被自家败兵带了跟着逃命,何二因为崴脚没跟上大队,就逃到南面的黑暗处逃避,侥幸没被报国军的追兵发现,也十分幸运的碰上了马三宝这么一个好三哥。
  听了何二的介绍后,马三宝心中顿时有些窃喜,因为马三宝通过分析推断,张迁如果想要渡过运河向南面的嵇山逃命,一般来说只有三条路,一是下游二十里外的匪帮队伍渡河地,在那里渡河,而报国军是一直沿着运河北岸追击,正常情况下一定能发现张迁匪帮的渡河地点,阻止张迁渡河。张迁的第二条路是在永城码头附近,登上当时正在袭击码头的匪帮船只渡河,但这么做自然无比危险,可能性很小,同时马三宝此前在追击时,也细心留意到并没有匪帮队伍逃向河边上船逃命,匪帮船只也没有靠岸运载北岸士兵,所以张迁在码头附近渡河逃命的可能很小。
  “如果我是张迁,我一定会选第三条路,先躲开报国军的追击,然后逃到岸边,等败退下来的贼船接应过河!”马三宝在心里分析,又暗暗下定决心,“赌一把了,虽然张迁未必有老子聪明,但与其象没头苍蝇一样的到处乱撞,倒不如就这么碰碰运气。”
  下定了决心,马三宝也不再迟疑,搀着何二只是继续顺着河岸前行,途中不断搜寻匪帮残兵,寻找张迁的下落,然而很遗憾的是,匪帮残兵马三宝倒是先后遇上了二三十个,也全都把带着何二的马三宝当成了同伴,可惜却没有一个知道张迁的下落,惟独只有一个匪帮士兵告诉马三宝,说他跟着张迁的旗帜逃了有七八里路,然后因为报国军一直紧追不舍和天色全黑的缘故,就再没看到张迁的旗帜。
  看到张迁的旗帜并不表明张迁就一定在旗下,这个道理天性狡狯的马三宝当然懂,所以马三宝也只能祈祷这个情报不假,张迁确实是逃往了这个方向。而与此同时,先后碰上了的这些匪帮士兵都通过泅水逃到了运河南岸,还邀请马三宝也泅水过河,马三宝则借口何二崴了脚不能游泳,不忍心丢下自家兄弟单独逃命,谢绝了这些匪帮士兵的邀请,那些匪帮士兵也不勉强,各自下河游泳渡河逃命,不敢在过于危险的北岸耽搁。
  对于马三宝这个讲义气的举动,脚痛得连路都几乎走不了的何二当然是感动得眼泪汪汪,只恨不得把心都挖给马三宝,马三宝则是嘴上谦虚,心里担忧——张迁可是专门靠劫掠运河吃饭的大贼头,不可能不识水性,他如果也象其他匪帮士兵一样泅水逃命,那马三宝今天晚上可就注定要白忙活了。
  天更黑了,赶上天气不好没有月光,对这一带地形很不熟悉的马三宝走起路来自然无比吃力,深一脚浅一脚几次摔交,崴了一只脚的小匪兵何二则更惨,摔交更多不说,最后还痛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嚎啕大哭道:“三哥,你别管我,你先走吧,我实在痛得受不了啦,你过河跑吧,用不着管我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换成了在柴家当家丁时的马三宝,听何二这么说肯定是抬腿就走了,可是现在的马三宝却已经跟了陈应良一段时,耳濡目染了陈应良与陈老三这对少主老仆的善良忠厚,还亲身体会过何二这样类似的心情,又通过之前的交谈,知道何二不过是一个害怕到辽东当苦役而从贼的普通农家子弟,手上从没沾过血,值得可怜和怜悯,所以马三宝犹豫了片刻后,选择了半蹲到大声号哭的何二面前,招呼道:“兄弟,你上来,我背你走。”
  何二哭得更大声了,推辞着不让马三宝背,道:“马三哥,你别管我,官兵追得那么紧,你背着我怎么跑得掉?你走吧,别管我,你的好意我心领了,我就是到了阴曹地府也不会忘了你的恩德。”
  “唉,怎么跟了新公子后,全碰上些这样的人?”轻叹了口气后,马三宝回过身来,拍拍痛哭流涕的何二脑袋,柔声说道:“听话,上来我背你走,我想办法带你过河,但是过了河以后,你要听我一句话,别当土匪了,回家种田去吧。”
  “马三哥,我不想当土匪,我从来就不想当土匪。”何二痛哭流涕的说道:“是里长挑了我去辽东当民夫,我不想去被冻死累死,才逃了出来,被张大王的队伍硬拉上山当土匪,我不想当土匪啊。我听你的,我如果这次能活下来,我就马上回家种田,再不当土匪了。”
  “这就对了。”马三宝又拍拍何二的脑袋,把他搀起,然后再次半蹲到何二的面前,微笑说道:“上来,三哥我背你走,带你过河,过河你就直接回家,千万别再回嵇山当土匪,那是死路一条。”
  何二大哭着答应,这才爬到了马三宝的脊背上,然而就在这时候,两人身后的黑暗处,突然传来了一个低沉的威喝声,“两个小王八羔子,你们刚才说什么?别回嵇山当土匪,那是死路一条?乱我军心,活腻味了?”
  马三宝与何二惊讶回头,却见黑暗处突然走出了五六个高大汉子,为首一个中年男子满脸黑毛,又胖又大,拿着一把刀恶狠狠的向马三宝问道:“你的头领是谁?刚才是不是你说要当逃兵?”
  马三宝一楞,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这个黑毛胖子是谁,何二则是赶紧从马三宝脊背上跳下来,双膝跪下爬向那黑胖子,哭喊哀求道:“大王,张大王,马三哥他是一时糊涂,说了糊涂话,你别在意,我们不想当逃兵,没想当逃兵……。”
  “闭嘴!”张迁一脚踢翻何二,压低声音怒道:“再敢大声,把官兵招来,本大王一刀砍了你。”
  何二赶紧闭上嘴巴,还又飞快爬跪在了张迁的面前,低声哀求,马三宝则是张口结舌,突然一指张迁的身后,惊叫道:“官兵来了!”
  “什么?!”
  张迁和他几个亲信都是一惊,下意识的扭头去看身后,而与此同时,马三宝突然快步上前了两步,第三步直接踩在了何二的脊背上,借势腾空跳起,双手握住始终出鞘的横刀,居高临下对着张迁的脖子狠狠劈下,刷一声闷响,听到风声的张迁甚至还来不及完全扭过头来,马三宝的横刀就已经重重的劈在了脖子上,血花飞溅间,张迁的脑袋也腾空飞起,远远摔出三四丈远。
  一刀劈掉了张迁的首级后,双脚刚刚落地,马三宝又是一刀劈出,将旁边最近的一个匪兵砍翻,大吼道:“谁敢过来?老子和他拼了!”
  看到张迁的无头尸体倒地,又看到马三宝威风凛凛的持刀而立,剩下的四个匪兵顿时慌了,惊叫着一度想来围攻马三宝,结果被武艺过人的马三宝大吼着又一刀砍断一个匪兵的手臂后,另外三个匪兵顿时撒腿就跑,马三宝则作势追杀,把几个匪兵吓得惨叫着跑得更快,最后才一刀砍死那断臂匪兵,然后拣起张迁的脑袋放声狂笑。
  马三宝放声狂笑,小匪兵何二却哭得更大声了,还提醒道:“马三哥,你快跑,你杀了张大王,大王的队伍肯定饶不了你,你快跑,不然你就死定了。”
  马三宝哈哈大笑,左手提了张迁的人头,右手把大声哭泣的何二一把提起,扛在了肩膀上大步往北面官道走,笑道:“何二兄弟,别怕,我带你去一个安全的地方。还是陈祠那小子说得对啊,善心就有善报,没你帮忙,我今天肯定就是白辛苦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
凶残得不象人
  隋炀帝是昏君还是明君这点还有些争议,但如果说谁是中国历史上最闲不住的皇帝,隋炀帝排名第一这点就绝对没有任何争论了,有史学家统计,历史上的隋炀帝在位一十四年,真正呆在大兴国都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一年,余下的时间不是在出巡地就是在出巡的路上,这个记录前无古人,后面也没有来者。
  这不,从辽东战场回到大兴还没有一个月时间,隋炀帝就又一次闲不住了,早在任命陈应良为谯郡赞治之前,屁股上就象是长了针一样的隋炀帝就已经驾临了秦岭脚下的太平行宫,先是检阅了隶属于右屯卫的骁果军,然后没呆上几天时间,很快又是一道圣旨颁下,宣布驾临东都,巡游洛阳,令百官同行,也令沿途各郡各县做好迎驾准备。
  可怜的大隋百官早就习惯了隋炀帝的这个狗熊脾气,也没谁敢劝谏说杨广你歇歇吧,别给更可怜的老百姓增加负担了,都是老老实实的抛家弃子跟着隋炀帝再次东进巡游,好在隋炀帝的巡游已成习惯,銮驾仪仗什么的都是现成的,隋炀帝头天下令出巡,第二天就可以出发,倒也用不着现去准备銮驾仪仗那么麻烦。
  就这样,英明神武的伟大皇帝隋炀帝又往东都来了,走的还是陈应良、卫玄等人与杨玄感决战的崤函山道,銮驾浩荡队伍气派自不用说,沿途郡县还得把地皮刮得天高三尺的向隋炀帝进献奇珍异宝,珍馐美馔,供给隋炀帝及随行队伍的一应花消,战战兢兢生怕惹得隋炀帝不满,丢官罢职还有可能掉脑袋,算是被隋炀帝折腾了个惨。
  被折腾得最惨的还是咱们的老相识弘农太守杨智积,因为隋炀帝还在路上时,就已经派人传旨说让杨智积好生准备,伟大圣明的隋炀帝途经弘农时,将在弘农行宫中住上几天,游览一下弘农景色。可怜的蔡王殿下心中叫苦,可是又无可奈何,也只能是老老实实的赶紧准备迎驾事务,同时心里也有些七上八下,担心被爱猜忌的堂哥抓住什么小辫子,象其他的堂兄堂弟一样掉脑袋进大牢。
  还好,当隋炀帝驾临弘农时,杨智积率领麾下文武官员前去迎接,堂兄弟见面之后,隋炀帝还是拿出了亲热的态度对待杨智积,不仅恩赐杨智积登上御辇与自己同车而行,还兴致勃勃的提出去参观隋军与杨玄感叛军的决战遗址,杨智积不敢怠慢,赶紧给堂哥领路,来到弘农正东的旧战场上,一一为隋炀帝指点决战地点,叛军营地旧址,还有隋军追击叛军时的主要战场。
  虽然不太清楚堂兄为什么会对这些地方感兴趣,但为了讨隋炀帝高兴,在介绍隋军追击叛军的主战场时,杨智积很是眉飞色舞的说道:“圣上请看,这一带就是我大隋军队杀敌最多的主战场,当时臣弟来到此地时,还真是被吓了一大条,地上的叛军士兵尸体足足堆起了有两人高,连绵数里,地面全被鲜血给染红了,血多得积满沟渠,飘起旗帜,血腥味一个多月没散……。”
  听着杨智积的介绍吹嘘,隋炀帝不断点头,连声说杀得好杀得妙,还赞道:“多亏了贤弟调度有方,临危挺身,率领我大隋军队迎头痛击杨逆叛贼,杨逆叛贼能够在此覆灭,关中得保无虞,贤弟居功至伟。”
  “圣上过奖了。”杨智积赶紧行礼道谢,谦虚道:“杨玄感叛贼能够在此覆灭,皆是陛下洪福庇佑,三军用命,卫留守指挥有方,陈赞治率军死战,这才生擒杨玄感,全歼叛贼主力,臣弟实无尺寸之功。”
  “贤弟太过谦了。”隋炀帝放声大笑,道:“贤弟用不着这么谦虚,这次剿灭杨玄感叛贼,贤弟都立了些什么功劳,朕早就一清二楚了,如果不是贤弟先行赶到函谷关调度布置,掩护卫爱卿他们率军撤退,当时我们可就是连可战之兵都没有了。后来卫爱卿、陈爱卿能够在弘农大破叛贼,也是因为贤弟你主持防务,供给粮草军械,安抚百姓,做好了一切幕后工作,不然的话,卫爱卿与陈爱卿如何可能在此大破逆贼?”
  杨智积嘴上继续谦虚,心里却连连叫苦,知道这不是什么好的信号。果不其然,大笑过后,隋炀帝又看似无心的随口说道:“贤弟如此大才,仅仅担任一郡太守未免太过可惜,这样吧,朕封你为司徒左长史,随朕巡游东都,以便时刻为朕出谋划策,分忧解难。”
  杨智积脸上的肌肉微微僵硬了一下,然后露出了欣喜神色,赶紧向隋炀帝稽首谢恩,隋炀帝哈哈大笑,亲自将杨智积搀起,好言夸誉,旁边的文武百官则神色各异,不少人看向杨智积的目光中还尽是同情,但也有不少人的目光中带着幸灾乐祸——比方说咱们的另一个老相识云定兴云大少卿,就在心里笑道:“活该!叫你小子出风头!你一个皇亲国戚,搅和进军队的事干什么?还表现得那么出众,不是找死是什么?嘿嘿,随驾巡游,你这辈子,最好的下场也就是随驾巡游到死为止了。”
  萧瑀萧国舅也有些幸灾乐祸,这倒不是说萧国舅与亲姐夫的亲堂弟杨智积有什么仇隙过节,而是因为萧国舅很不满杨智积当初在平叛大战中做出的选择,没有打压掣肘一看就讨厌的陈应良就算了,还全力支持陈应良决战杨玄感,给了陈应良小丑跳梁的机会,间接害得自己的表兄李渊颜面扫地,惨遭老顽固房彦谦掣肘,更间接害得自己的表侄子李二头巾泛绿媳妇被抢,伤心失落至今还意志消沉——如果杨智积稍微掣肘一下陈应良,又那会有后来的这些事?
  幸灾乐祸了杨智积被明升暗降和剥夺实权后,萧国舅脑海里突然又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等等!皇帝如此猜忌杨智积,杨智积当初又与陈应良小子合作得如此默契,二者之间肯定有不少往来,我如果能拿到他们二人私下往来、交往过密、甚至暗中勾结的证据,以皇帝的脾气,陈应良小子还能想有什么好日子过?”
  拿定了这个主意,萧国舅半点没有迟疑,马上转向了旁边的谏议大夫萧怀静,使了一个眼色,萧国舅的堂弟萧怀静会意,赶紧稍微上前一步凑到了萧国舅面前,萧国舅这才附到堂弟的耳边低声说道:“一会进城后,你去仔细打听一下,看看当初陈应良小子在弘农时,都与蔡王殿下有些什么往来,最好拿到证据。”
  萧怀静笑了,低声说道:“兄长放心,弘农县令祖君彦正好是小弟的诗文好友,又全程参与了当时的事,那小子如果有什么不臣之举,小弟一定能拿到铁证。”——顺便说一句,萧怀静萧大夫确实是祖君彦的知交好友,在历史上,萧大夫还帮忙直接把大隋名将裴仁基逼反到了祖君彦那边。
  ……
  残酷的事实很快就让萧怀静绝望了,当天晚上,当萧怀静与好友祖君彦聚会饮宴时,萧怀静拐弯抹角的打听陈应良与现在已经被隋炀帝猜忌的蔡王杨智积有什么往来,全程见证了弘农大战的祖君彦却给出了让萧怀静失望的答案——当时陈应良确实是和杨智积见过几次面,可每次见面都是商议军务,讨论战情,并且每一次都有在职官员旁听做证,没有半点机会可以利用。至于什么陈应良与杨智积私下往来见面的事,那更是半次都没有。
  否极泰来,正当萧怀静万分失望的时候,祖君彦喝了一杯酒,又突然说道:“说到陈赞治,那个年轻人忠诚勇敢善良,尊敬长辈遇事争先,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贪功,他如果不改掉这个脾气,只怕迟早要吃大亏。”
  “贪功?他怎么贪功了?”萧怀静的眼睛亮了。
  “抢了蔡王的妙计之功。”祖君彦随口说道:“弘农决战时,我军之所以能够生擒杨玄感、李子雄二贼,是因为蔡王殿下设计,派人冒充从贼乱民,在交战之际给杨玄感和李子雄送去一批下了巴豆的酒肉,让杨李二贼腹泻不止,逃都不逃不掉,这才顺利生擒了那两个大贼头。谁知道到了战后,陈应良那小子竟然在卫留守冒领了这个功劳,说这个计划是他布置的,独吞了擒贼之功。”
  萧怀静心中狂喜了,不动声色的追问道:“君彦兄,你是如何知道此事的?”
  “那些送酒肉的百姓都是我安排的,我能不知道?”祖君彦反问,萧怀静也不言语了,劝慰了好友几句,满心欢喜的与祖君彦尽欢而散。
  ……
  祖君彦的这些话自然很快就传到了萧国舅的耳朵里,从一开始就看陈应良不顺眼的萧国舅也顿时大喜过望了——这事如果操作得好,不要说让陈应良官帽落地回家种地了,把陈应良弄进大牢也不是毫无可能!大喜之下,很有成算的萧国舅当然是立即命令堂弟收集具体证据,然后亲笔写下奏章,准备等机会呈奏到隋炀帝的面前,狠狠替表兄和表侄子出一口恶气!
  萧国舅拿住了把柄却要等机会,是因为老谋深算的萧国舅很清楚这件事其实可大可小,操作得好把事闹大,是可以干掉陈应良报仇出气,但如果操作不好,很可能就会被老滑头裴矩轻飘飘一句话就带过去——就算没有杨智积给杨玄感下药,当时杨玄感同样跑不掉。所以萧国舅必须要等时机成熟,等到隋炀帝怒不可遏想杀人泄愤的时候,再把这件事捅出来效果才会最好。
  萧国舅做梦也没想到机会来得这么快,就在当天下午,一个震惊天下的消息突然送了隋炀帝的銮驾之中——大隋名将右侯卫将军冯孝慈,在征讨清河起义军张金称部时,竟然阴沟里翻船遭到了惨败,冯孝慈被起义军当阵斩杀,连尸体和人头都没有救回来!而除了是归乡途中不幸被强盗杀害的前右武卫大将军李景外,冯孝慈还是第一个死在农民起义军手中的大隋十六卫府将军!
  收到这个惊人噩耗,隋炀帝当然是勃然大怒,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应对之策,可是因为隋军主力正集中在关中与中原一带的缘故,满朝文武商量来讨论去,竟然找不到一个办法立即替冯孝慈报仇雪恨,就更别说尽快剿灭注定要声势大振的张金称部了。见此情景,隋炀帝当然是脸色越来越铁青,萧国舅则是越来越暗暗欢喜,只等一有机会就马上打黑枪下烂药。
  商量到了最后,仍然还在打算第三次亲征高句丽的隋炀帝憋着火气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法子,决定调动平叛名将张须陀的军队北上,攻打张金称并力争将其消灭——尽管隋炀帝很清楚张须陀的队伍连年征战,已经是疲劳异常,同时山东境内的大小起义军仍然是多如牛毛,张须陀再怎么的奋力征战也是顾此失彼,按下葫芦浮起瓢,但连续两次亲征高句丽的隋炀帝还是不愿把主力队伍转投平叛战场,仍然还想把主力军队用在对外战事上。
  看出隋炀帝是窝着火勉强做出这个决定,更让萧国舅暗喜的事发生了——行宫大殿外突然来了一个尚书省的官员,接着陈应良在隋炀帝面前的最大靠山裴矩匆匆出殿,也不知道去干了什么。见此情景,萧国舅不再犹豫,立即站出了班列,呈上今天早上才刚刚写好的奏章,弹劾陈应良的贪功谎报之罪,请求隋炀帝痛下黑手,以正国法军法。
  和萧国舅预料的一样,他突然弹劾陈应良在平定杨玄感叛乱的战事中冒领军功的罪行后,满朝顿时大哗,心情正极度不好的隋炀帝更是当场气黑了脸,飞快看完了萧国舅亲笔的奏章后,还把奏章摔到了刚刚就任司徒左长史的堂弟杨智积面前,咆哮问道:“有无此事?陈应良小子,有没有冒领你的功劳?!”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到了杨智积的身上,裴蕴眉头微皱,提心吊胆,也不断暗骂远房侄子烂好人,替杨智积考虑什么是否受猜忌——陈应良是好心冒领功劳这点,熟知隋炀帝性格的裴蕴可是早就看出来了的。萧国舅则是心中冷笑,暗道:“蔡王,你自己决定吧,你不认帐也行,大不了把祖君彦宣到这里当面对质,皇帝正在气头上,你想把事闹大就尽量闹大吧,小心别把你闹进去。”
  杨智积并没有急着回答,先是冷漠的看了一眼萧国舅,然后才向隋炀帝拱手说道:“禀陛下,绝无此事,派百姓冒充从贼乱民给杨玄感逆贼送去下毒酒肉这条计策,是陈应良提出构思,臣弟着手布置,并非冒功。”
  “蔡王殿下,下官就不明白了,你为什么要如此庇护陈应良?”萧国舅皮笑肉不笑的说道:“关于此事,下官早已派人调查清楚,并有弘农县令祖君彦为证,殿下是否要请他上殿对质?”
  “不必了。”杨智积平静答道:“他是不知情,这才误会了陈郡丞冒领功劳。也是凑巧,陈郡丞献计时,他正在军营安抚士卒准备决战,无暇拜见于我,就把计策写在纸上,派人送到我的面前,请我依计行事,我觉得计策不错,就采纳了,那张纸条至今还保存在我的书房里,萧国舅如果不信,可以马上派人去取,或者萧国舅亲自去取也行,那张纸条就放在七月份的公文集里。”
  “糟了!”萧国舅脸色一变,这才知道自己实在是太低估了这个深藏不露的蔡王杨智积——猜到是杨智积的心思慎密,早就知道陈应良抢他功劳对他利大于弊,也早就担心有人利用这一点做文章,害了陈应良也害了他自己,这才早早就伪造了一张纸条预防万一。
  见杨智积如此自信,隋炀帝顿时信以为真,神情稍稍放缓之余,也马上把萧国舅当成了出气筒,冲着萧国舅咆哮道:“萧瑀,你闹够没有?陈爱卿到底是那里得罪你了?上次弹劾他当值时走神这样的鸡毛蒜皮小事就算了,今天又污蔑他冒领军功,你看他那里不顺眼,直接说出来,他如果不对,朕替你做主!下次再这么捕风捉影凭空污蔑,就算你是朕的妻弟,朕也绝不轻饶!”
  倒霉碰上杨智积这个级别对手的萧瑀垂头丧气了,只能是赶紧磕头请罪了,而与此同时,刚才不知因为何事的裴矩又回到了行宫大殿中,手里捧着两道奏章,向隋炀帝稽首行礼,恭敬说道:“圣上,微臣向你请罪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3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