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我为王(校对)第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343

  “呵呵,想起了几个大兴城里的故人。”陈应良微笑说道:“我在想,等我们配合大隋主力干掉了杨逆叛贼后,如果我有机会回到大兴城里,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男的还是女的?”陈志宏颇有些八卦精神的追问,又以己度人的说道:“肯定是女的,还一定是陈记室你的相好,我这些天只要想起凤姐,也是和你一样偷着笑。”
  “拜托你别提凤姐好不好?我耳朵快被你磨出茧子了。”陈应良有些翻白眼,实在不愿在帮凶走狗的提示下想起那位网络红人。然后陈应良又随口说道:“不是女人,是我的仇人,他家里有点势力,以前我惹不过他,我在想,现在我如果回到了大兴,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反应。”
  “什么?陈记室你的仇人?!”陈志宏突然嚷嚷了起来,大吼道:“他是谁?他在那里?陈记室,告诉我你的仇人是谁,我带弟兄们去给你出气报仇!”
  “什么?陈记室的仇人?砍死他!剁了他!杀他全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周围的报国军将士全都象打了鸡血一样的沸腾了起来,纷纷凑了过来大吼大叫,争先恐后的追问陈应良仇人对头的身份名字,你争我夺的表态要把陈应良仇人碎尸万段,脾气最暴躁的郭峰还直接拔出了皇甫无逸送给他的九环砍刀挥舞,咆哮着要把陈应良的仇人砍成十七八截。
  “行了,行了,我那个仇人又不在这里,急着拔刀干什么?”陈应良又好气又好笑,喝道:“都把家伙收起来,重整队列,我那仇人还在大兴,等咱们灭了杨逆叛贼,到大兴城请功领赏的时候,我再带你们去找那个仇人算帐!到了那时候,就怕你们没义气也没胆量!”
  “陈记室,你太小看我了!”陈志宏有些愤怒的说道:“我陈志宏虽然身手一般,但胆量绝对有,凤姐家那条旺财那么凶,我照样敢翻墙进去!不管你的仇人是谁,我照样把他打得满脸开花!”
  看到其他的报国军将士在陈志宏这个活宝的带动下又要叫嚷喧嚣,不愿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下去的陈应良赶紧转移话题,指着前方说道:“都安静些,前面就是函谷关了,这可是三国时曹军名将许褚亲自督建的千古雄关,都给我整理好队列,函谷关距离弘农已经没有多远了,我们又已经通过渑池驿站向蔡王殿下知会了行踪,说不定蔡王殿下会亲自来函谷关迎接我们,让他看到我们这副乱糟糟的样子,象什么话?”
  质朴单纯的古代士兵就是好骗,听到陈应良这番吩咐,报国军将士果然马上结束了叫嚣,老老实实的重回队列,还在陈应良的要求下高唱着精忠报国的军歌向着大步前进,全然没有想过以陈应良的微末身份,身为隋炀帝嫡亲堂弟的蔡王杨智积怎么可能亲自来到函谷关迎接?况且东都军队这次给杨智积派来只有区区七百余人的援军,贵为王爵的杨智积能够派出一个幕僚下属迎接陈应良和报国军,就已经是给足面子了——还是给樊子盖的面子,不是给陈应良和报国军的面子。
  结果也不出所料,当报国军队伍高唱着精忠报国来到了函谷关时,年久失修连关楼都已经不见了踪影的函谷关门前,除了少得可怜的守关士兵列队迎接外,也就只有十来人站在了门前迎接报国军一行,为首一名中年男子身穿青白儒袍,容貌甚是俊雅,想来应该是杨智积的一名幕僚,远远就向陈应良拱手,笑着大声说道:“陈记室,远来辛苦。”
  在那中年男子的带动下,旁边的十来个高矮胖瘦还年龄不一的男子也全都是拱手行礼,对陈应良态度颇是恭敬,陈应良也不敢怠慢,赶紧制止住报国军的歌声,然后翻身下马,领着郭峰和陈志宏大步走到了那名中年男子的面前,抱拳鞠躬说道:“河南赞治府记室陈应良,奉东都留守樊留守之令,率领四团右武卫士兵前来弘农增援蔡王殿下,协助蔡王抵御杨逆叛贼,敢问这位大人名讳尊称,官居何职。”
  “陈记室太客气了。”那中年男子微笑答道:“名讳尊称,我就是弘农太守杨智积。”
  “什么?你就是蔡王殿下?”狗眼看人低的陈应良难得真正大吃一惊一次,陈应良身后的郭峰和陈志宏也是大眼瞪小眼,压根不敢相信眼前这个态度和蔼的中年男子就是贵为皇亲的蔡王杨智积。
  “不错,我就杨智积。”那中年男子微笑点头,又一拍额头说道:“糊涂了,按规矩,应该先请陈记室验看我的官防印信才对。来人,快把我的官防印信呈上来,请陈记室验看。”
  话音刚落,那中年男子的身后早有随从捧出了弘农太守的印信,那中年男子又从自己腰间取下黄金装饰的鱼袋,从中取出只有王爵或者三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佩带的黄金鱼符,微笑着亲手递到了陈应良面前,交给陈应良验看。事情到了这步,陈应良再不敢相信也不行了,赶紧拉着陈志宏和郭峰一起跪下,一边呈上东都公文一边恭敬说道:“小人等拜见蔡王殿下,小人等有眼不识泰山,不知殿下亲临,失礼之处,万望殿下恕罪。”
  “不知者不为罪,陈记室快快请起。”杨智积笑着亲手把陈应良等人一一搀起,又打量了一番陈应良身后队列整齐的报国军队伍,赞道:“报国军,果然名不虚传,之前听闻陈记室率领不足千人的报国军突袭叛军营地,烧毁叛贼粮草,然后又从容杀出数万叛贼的重重包围,我还一度怀疑传闻有诈,今日得见报国军的严整军容,骁勇将士,终于知道传闻不假了。”
  陈应良赶紧假惺惺的谦虚,杨智积则笑着又夸奖了陈应良几句,然后把陈应良拉到了身后诸人面前,给陈应良一一介绍身后随从的身份,同时也是到了这个时候,陈应良才惊讶得知,除了杨智积亲自来到函谷关迎接自己外,身材矮小的弘农县令祖君彦、桃林县令王府君和十分年轻的陕县县令姚懿,也全都来到了函谷关迎接自己。
  这次还没完,介绍到陕县县令姚懿时,杨智积还有意无意的补充了一句,“陈记室,这位姚县令与你经历相似,六年前陕县贼乱,连县令都弃职而逃,当时只有十八岁的姚县令和你一样,也是毅然组织地方乡兵杀贼平叛,最终剿灭了陕县贼乱,被就地封为陕县县令,你们两位少年英雄今日见面,可是要多多亲热。”
  姚懿(姚崇之父)的名字陈应良听说过,杨智积的弦外之音陈应良也听得出来——鼓励自己继续死心塌地的给老杨家卖命而已,所以陈应良也赶紧假惺惺的和姚懿拉关系套近乎,虚情假意。还好,姚懿也没在很可能即将高升的陈应良面前摆什么县太爷架子,还拉着陈应良的手亲热说道:“应良兄弟,你的赫赫战功,愚兄即便远在陕县也是如雷贯耳,只恨无缘想见,这次樊留守派遣你来增援弘农,实在是太好不过了,陕县和弘农近在咫尺,杨逆叛贼不来便罢,要是敢来,咱们哥俩杀他一个人仰马翻。”
  “那是当然,那是当然。”陈应良连连点头,又转向了祖君彦和王府君问道:“祖县尊,王县尊,敢问你们一句,你们那一位近日最有可能高升?”
  祖君彦和王府君面面相觑,然后王府君小心问道:“陈记室此言何意,我怎么听不懂?”
  “很简单,在下打听清楚二位县尊那一位近日可能高升,就可以放心在那位县尊的治下杀贼平叛了。”陈应良微笑说道:“到时候小人沾姚县尊的光拣些功劳,说不定皇上一高兴,就让小人象姚县尊一样,就地接任你们高升后腾出来的职位了。”
  杨智积和祖君彦等人一起大笑,然后杨智积一把拉起了陈应良,笑道:“陈记室,别站在这里了,快请率军进关,报国军将士远来增援,小王准备了些薄酒淡饭犒劳众位将士,快关中请。”
  领着报国军将士进了年久失修的函谷关,杨智积还真在关城中准备了酒肉犒劳远来增援的报国军队伍,另外自然少不得单独准备一桌酒菜为陈应良接风洗尘,陈应良恭敬道谢,然后因为天气正好的缘故,杨智积又下令将酒菜搬上关墙,一边欣赏函谷景色,一边在苔痕映草色的关墙上饮酒作乐,姚懿和祖君彦等人自然也是上墙作陪。
  蓝天白云使人心情开朗,微风轻拂令人气爽,在这样的环境中饮酒叙谈自然是人生一大快事,陈应良自然也与和蔼可亲的杨智积等人言谈甚欢,但杨智积的粗茶淡饭也不是白吃的,酒过三巡后,始终保持着亲切微笑的杨智积主动把话转入正题,向陈应良说道:“陈记室,有一件事小王十分奇怪,就小王所知,报国军是东都驻军一等一的精兵队伍,能堪大用,樊留守为何不让你带着报国军增援驻扎渑池的卫尚书,反倒要把你派来增援位居后方的弘农城?”
  这件事的真正原因陈应良当然不能说,只能是含糊答道:“回禀殿下,小人只是奉命行事,具体原因小人不清楚,料想樊留守也是为了谨慎起见,提前让小人率领报国军来到弘农预防万一。”
  杨智积是什么人,扳指头数得着的大隋智囊,既善谋国又善谋身,见陈应良回答含糊,马上也就猜出了大概原因,同时心中也顿时一沉,“樊子盖对卫玄这么没信心?难道说,弘农真的无法避免战火么?”
  杨智积城府深猜出原因也不开口,他的直系部下弘农县令祖君彦却是一个心直口快的角色,脱口说道:“九成九是樊留守担心卫尚书挡不住杨逆叛贼西进,这才把陈记室麾下这支东都最精锐的队伍派来弘农预防万一。如此一来,如果卫尚书不幸再败,报国军既可以立即接应于他,又可以就势在弘农一带就地设防,重新挡住杨逆叛贼的西进道路。”
  “看不出来这个祖矮子,还真有本事。”陈应良瞟了一眼身高不到一米四的祖君彦,心中暗赞——当然,如果陈应良的历史能够再好些,知道历史上的祖君彦还给李密当过智囊,陈应良肯定就不会有半点惊奇了。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的麻烦就大了。”姚懿皱眉说道:“弘农周边几个县都没什么驻军,仅有一千多正规军还必须保护常平仓,弘农、桃林和陕西三个县加起,还凑不出四千乡兵,这点兵力,想挡住数以十万计的杨逆叛军,难如登天啊。”
  “可惜我们大隋开国后就没重视过这座函谷关。”祖君彦跺着脚下的关墙叹道:“如果前些年能够好生修缮一下这座千古名关,光凭函谷关,我们就有很大把握挡住杨逆叛贼一段时间。”
  “祖大人,修缮也没用了。”靠战功起家的姚懿接过话头,道:“现在不比曹魏时期了,汉末时这一带就只有一座陕县县城,只修了一条官道连通东西,是可以仅凭一座函谷关就挡住东西来敌。可是现在这一带有多少县城?又开凿了多少大路小路?这座函谷关就算完好无损,我们坚守也没用,杨逆叛贼大可以绕过函谷关直接西进,甚至还可以包抄到我们背后,把我们瓮中捉鳖!”
  听了姚懿这番分析,祖君彦和王府君都是唉声叹气,都对即将面临的危机忧心忡忡——如果真被杨玄感叛军穿过他们的县境杀进关中,以隋炀帝的狗熊脾气,祖君彦和王府君铁定都是吃不了兜着走的下场。
  几个县令讨论军情和唉声叹气的时候,陈应良和杨智积都没有说话,都在默默观察着对方,杨智积沉默观察陈应良的原因不知道,陈应良注视杨智积的原因,则是因为陈应良知道,历史上就是杨智积这只笑面虎用计牵制住了杨玄感三天,给隋军主力西进剿灭杨玄感争取到了至为关键的三天时间,所以陈应良自然要看看杨智积现在到底是什么打算。
  这时,三个县令也已经注意到了杨智积和陈应良的动作,也都不由闭上嘴巴,无比好奇的打量互相注视的陈应良和杨智积。发现几个县令安静下来打量自己后,陈应良和杨积善都有些尴尬,异口同声的开口说道:“殿下(陈记室),关于此事,不知殿下(陈记室)有何高见?”
  话音未落,陈应良和杨智积都已经笑出了声来,然后陈应良向杨智积拱手说道:“殿下,小人并非本地土人,对地理道路不够熟悉,不知殿下可有函谷关一带的地图,可供小人参考?”
  杨智积并不说话,只是向背后的随从一努嘴,随从马上就捧来一卷地图呈到了陈应良面前,陈应良惊讶的打开一看,然后更加惊讶的发现,地图竟然就是函谷关和弘农一带的山川地理图,上面不仅详细描绘这一带的大小道路,甚至还十分详细的标注了道路宽近与溪流大小,山峰高度,字迹墨色崭新,很明显就是刚刚标注不久!
  暗暗心惊杨智积的未雨绸缪之余,陈应良赶紧又细看地图,发现这一带确实道路异常复杂,可以绕过函谷关的大小道路不小十条,而过了函谷关后,弘农和桃林一带的地势已然颇为宽阔,很难再找到适合深沟高垒的有利地形,即便有一些狭窄地形,也有多条小路可以绕行包抄。
  在杨智积微笑的注视下,陈应良也知道不献丑不行了,尤其是关系到杨智积是否对自己言听计从的情况下,陈应良更必须得让杨智积信任自己,所以稍一盘算后,陈应良沉声说道:“蔡王殿下,小人认为,如果卫尚书真的挡不住杨逆叛贼西进,我们应该分两步走。”
  “那两步?”杨智积微笑问道。
  “第一步,尽可能的把卫尚书的队伍接应回来,补充我们不足的兵力。”陈应良沉声答道:“第二步,设法激怒或者引诱杨玄感逆贼,让他放弃西进,全力攻打我们,暂时放弃向关中进兵。”
  杨智积的微笑凝固在了脸上,稍一沉默后,杨智积又重新问道:“那具体怎么做?”
  “第二步,必须随机应变,小人暂时还不能拿定主意。”陈应良答道:“但关于第一步,小人倒是一个小建议,不妨请蔡王殿下下令,让姚县尊即刻组织百姓乡兵,尽可能捣毁函谷关一带除了官道之外的所有大小道路。”
  “可是这些道路无法彻底捣毁啊?”杨智积又问,还指着地图说道:“比方说这几条道路,这条,这条,这条,都是处于山谷之中,既无法彻底挖断,也无法引水淹没,最多只能做到暂时堵塞,可是叛贼人力充足,要不了多少时间,很快就能重新疏通,这又当如何是好?”
  “不需要彻底捣毁!”陈应良斩钉截铁的答道:“只需要暂时堵塞,如此一来,乱贼想要迅速包抄迂回到我们背后就再无可能,我们也就有了充足的时间接应卫尚书的队伍撤过函谷关,再辅以一些伏击手段,就可以暂时挡住杨逆叛贼的西进脚步,为我们争取到重新组织防御的宝贵时间,也可以让卫尚书的队伍赢得喘息时间,回身再战。”
  杨智积重新微笑了,再不说话,陈应良被杨智积笑得有些心里发毛,小心翼翼的问道:“殿下,莫非小人的建议,只是纸上谈兵?”
  “陈记室,你是否纸上谈兵,我不知道。”姚懿微笑说道:“但我可以告诉你一件事,蔡王殿下昨天就已经下令我这么做了,我的副手赵县丞,现在还在带着乡兵和百姓堵塞道路,最多到今天日落前,函谷关一带就只剩下我们脚下这条官道可以通行了。”
  陈应良再次大吃一惊,赶紧向杨智积拱手说道:“殿下高见,想不到小人愚者千虑,偶然一得,竟然能与殿下的布置暗合。”
  “陈记室不必谦虚。”杨智积微笑说道:“小王再三苦思才得此计,陈记室却在片刻之间就能想到这个主意,果然少年英雄。小王能得陈记室襄助,关中可保无忧矣。”
第五十三章
胜败关键
  陈应良与蔡王杨智积见面同一天下午,杨玄感亲自率领的叛军主力也深入到了崤函道中,抵达了卫玄军驻扎的渑池战场边缘,十分小心的在二十里外安扎下了行营。而与此同时,从几千里外回援到了洛阳战场的屈突通队伍,因为兵马过于疲惫的缘故,才刚刚开始着手渡河,来护儿也被易守难攻的虎牢关暂时挡住了脚步,洛阳隋军有心无力,全都没有来得及把叛军主力堵死在崤函道外,眼睁睁看着杨玄感争取到了这个最后的垂死挣扎机会。
  大兴军队的斥候将叛军队伍的动向飞报到了卫玄面前,卫玄知道自己报仇雪恨的机会和最后的考验同时来了,二话不说马上就召集了军队中够资格的文武官员,宣布自己决定将发起夜袭,乘着叛军主力立足未稳的机会,于深夜十分偷袭叛军营地,先给杨玄感一个下马威,也打击一下叛军队伍的嚣张气焰。
  和樊子盖一样顽固霸道的卫玄做出的决定,西都大兴的文武官员自然不敢有什么异议,加上卫玄这个以逸待劳突然偷袭的战术也符合兵家正道,大兴众文武自然更加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但也有例外,隶属于东都的右武卫虎贲郎将刘长恭就站了出来,小心翼翼的说道:“卫尚书,此举是否过于冒险?崤函道位于谷中,易守难攻,也最容易遭到伏击,杨逆叛贼又素来诡计多端,冒险夜袭,倘若遇伏,后果难料啊。”
  “打仗本来就是冒险,如果你怕,可以不用去。”老顽固卫玄冷冷说道。
  “卫尚书,能否再考虑一下?”刘长恭坚持道:“樊留守和陈记室他们都怀疑你的身边可能藏有杨逆奸细,夜间偷袭这么危险的战术,一旦被内奸泄露给了杨逆叛贼,后果不堪设想啊。”
  听到刘长恭这番话,中军大帐中的大兴众文武难免都是脸上微微变色,卫玄却是勃然大怒,拍案咆哮道:“胡说八道!老夫的身边只有忠贞之臣,没有什么杨逆内奸!别以为你是东都将领,我这西都留守就不敢治你,再敢红口白牙污蔑老夫的麾下文武,休怪老夫军法无情!”
  好心没好报,脾气本来就大也意志本来就不坚定的刘长恭当然是满肚子窝火,拱拱手就退回了班列,任由卫玄自己折腾。而卫玄也没有犹豫,马上就安排了左武卫虎贲郎将张峻率军两千担任偷袭任务,又比较小心的安排了得力助手斛斯万善率军一支于后接应,同时卫玄也多少听进了一点劝,仔细吩咐了麾下众将对士兵保密,不到最后关头绝不允许对基层将领和士兵泄露行动计划,以免自军之中真的藏有叛军内奸。
  刘大将军的乌鸦嘴不幸言中了一大半,叛军内奸虽然已经在上次邙山大战后就已经离开了卫玄队伍,但是卫玄这个连夜偷袭的战术,却是早已在老谋深算的李子雄和诡计多端的李密预料之中,为了预防万一,兵力充足的叛军队伍早已在官道两侧埋伏下了伏兵,另外还有一支叛军队伍直接埋伏在门前,时刻准备迎击卫玄军的偷袭队伍,同时崤函道的特殊地形也注定了卫玄军的偷袭难以成功,张峻率领的作战队伍差不多是刚刚进入到了地形狭窄处,就马上被一向都比较争气的叛军斥候发现,并且以最快速度的飞报到了杨玄感面前。
  碰上了有备而战的敌人,张峻队伍当然不可能讨到半点好了,刚潜伏到了叛军营地正门前,张峻甚至还来不及下令发起突袭,叛军营地中就已经是战鼓如雷,早有准备的叛军队伍立即迎面杀来,埋伏在道路两侧的叛军也左右杀出,张峻队伍三面受敌,顿时为之大败,仓促退兵间在狭窄地形上你推我搡,自相践踏,死者降者不计其数,如果不是叛军准备不够完全充足,没能安排一军切断张峻退路,如果不是斛斯万善率领的后军及时入谷接应,张峻队伍几乎注定就是全军覆没的命。即便如此,当斛斯万善接应着张峻撤回渑池大营时,张俊带去偷袭的两千队伍还是已经十仅存三,同时算得上骁勇善战的张峻本人也被谷上落下的滚石砸伤,几乎当场送命,暂时无法继续为卫玄冲锋陷阵。
  偷鸡不着蚀把米,还险些赔进去重将张峻的小命,本来就是由残兵败将重新编组成军的卫玄军队伍难免士气更是低迷,军心也难免更是沮丧,早就已经是颜面扫地的卫玄本人也是更加怒不可遏,咬牙欲碎。但是事情还没完,天亮时分,大约两百余名偷袭被俘的张峻麾下士兵,竟然被杨玄感大大方方的当场释放,重新回到了卫玄大军的营中。
  杨玄感自然不可能白白大方,联手劝说杨玄感这么做的老滑头李子雄和瓦岗之狐李密也不可能无的放失,两百多隋军俘虏回到了营中,禀报了卫玄具体情况,说杨玄感是要求自己们回到卫玄军中带话,带话给卫玄说弘化留守元弘嗣已经起兵反隋,与杨玄感叛军结成了同盟,杨玄感这次进兵关中也是为了与元弘嗣会盟。还准备带话给隋军将士,说是叛军主力打到弘农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常平仓放粮,不管是百姓军民,都可以任意到储藏有上千石粮食的常平仓中取粮,能拿多少就拿多少,叛军队伍绝不阻拦。
  李子雄和李密联手使出这招攻心战术收到了最为满意的效果,得知元弘嗣谋反又不明真假,性格急躁的卫玄当然是又惊疑又愤怒又担心,方寸为之大乱。同时两百多被释放回来的隋军士兵也给了卫玄出了一个大难题,重新归队肯定会影响军心,全部宰了的话更加伤士气和动摇军心,所以犹豫了许久后,卫玄还是只能怒吼咆哮着让这些士兵归队,同时要求他们务必不得传播叛军的反动宣传,以免动摇军心。
  至于这么要求,是否真的能够杜绝这些士兵散播叛军的反动宣传,卫玄自己也不知道了。
  刚打发走了这些俘虏,不等卫玄平息胸中怒气,帐外突然又有传令兵飞报,说是叛军主力已然重新向西开拔,杨玄感还亲自率领前军向西而来,看模样是打算直接向着卫玄军营地发起进攻了。得闻消息,卫玄更是怒不可遏,跳起来就大吼道:“传令全军,出营列阵,和杨逆叛贼决一死战!”
  “卫留守,慎战啊!”斛斯万善大吃一惊,赶紧拱手劝道:“我军昨夜新遭大败,军心沮丧,不利决战,不如依靠工事据营而守,抵挡叛贼进攻。我军在渑池驻扎多日,营地坚固,正利坚守啊。”
  “这道理老夫能不懂?”好歹还是前检校右御卫大将军的卫玄大吼,“可是杨逆叛贼绕过我们的营地直接西进怎么办?我们除非不要关中了,否则还不是得出兵追击,到时候仗更难打!”
  斛斯万善仔细一想发现也是这个道理,便也只能无可奈何的领命,当下卫玄军紧急吹号升帐,召集军中众将发号司令,决定让最后的四千多大兴军队倾巢而出,由卫玄本人亲自率领了出营列阵,准备迎接杨玄感主力的正面进攻。同时因为形势危急到了极点的缘故,并不打算接受樊子盖好意的卫玄也只能是硬着头皮调动了刘长恭的四千援军出营,与东都援军联手御敌。
  准备充足的叛军队伍来得很快,卫玄这边才的八千军队才刚刚布下阵势,杨玄感亲自率领的叛军前锋就已经抵达了渑池战场。卫玄挖过杨玄感的祖坟,杨玄感这段时间来屡屡把卫玄打得丢盔卸甲,狼狈逃命,让身为大隋重臣的卫玄颜面丧尽,彼此皆有切齿入骨之恨,所以两军刚刚列阵完毕,一场惊天动地的殊死血战,也就立即为之展开。
  首先发起进攻的当然是急于西进的叛军队伍,在身先士卒的叛军重将杨玄挺率领下,叛军队伍直接冲击卫玄军中军正面,为了鼓励士气和振奋斗志,通议大夫斛斯万善也亲临阵中,以文职之身亲自操刀杀敌,率领麾下战兵队伍奋力迎战,两军队伍刀来枪往激战不休,喊杀声有如雷震,久久不分胜负。
  激战多时,叛军主力大队也已抵达战场,在仔细观察了敌情的老滑头李子雄指挥下,王仲伯与杨万硕各率一军左右杀出,迂回包抄去攻击斛斯万善的左右两翼,诱使卫玄也增兵阵中。结果卫玄也果然中计,担心爱将斛斯万善安全之下,果然立即派军接住了两翼杀来的叛军队伍。
  卫玄的应变手段完全落入了李子雄的圈套,因为卫玄忘了一件事,斛斯万善的队伍之所以能够与杨玄挺僵持不下,是因为斛斯万善麾下的隋军士兵,是当初保护着他卫玄从邙山战场逃到渑池的核心队伍,战斗力和凝聚力都是最强,再加上有身为文官却武勇过人的斛斯万善率领,身先士卒的带动,这才把士气和斗志给激励了起来,硬生生抗住了叛军精锐的进攻,彻底忘记了其他的隋军队伍,无论士气斗志还是战斗力凝聚力,都无法与斛斯万善麾下的隋军精锐相比……
  战局的发展完全落入了李子雄这个大导演的掌握,卫玄将生力军投入战场后,不仅没有继续稳住僵持局面,左翼队伍还迅速落入了下风,在杨素留给杨玄感的叛军老将王仲伯率领下,叛军队伍把卫玄军的左翼队伍打得节节败退,砍得鬼哭狼嚎,不到片刻时间就出现了崩溃苗头。
  见此情景,卫玄当然是心急如焚,赶紧又安排生力军增援左翼时,却愕然发现自己手中都是已经没有大兴军队可用,被迫无奈之下,卫玄得命令隶属于东都的刘长恭队伍上前增援,要求刘长恭派军一千上前增援左翼,重新稳住战场均势。
  得到卫玄的命令,身上藏着干粮时刻准备逃命的刘大将军简直都有一种吐血的冲动,既不敢不听卫玄的命令,又害怕一旦陷入混战泥潭,自己就将无法完成尽可能掩护卫玄败军撤往弘农的真正任务,左右为难,不知所措。
  还好,长期与陈应良搭档的刘大将军运气一向不错,关键时刻,早已经是摇摇欲坠的卫玄军左翼队伍突然全线崩溃,大量的隋军士兵扔下武器旗帜撒腿就往后跑,哭着喊着往后逃命。见此情景,根本不想和叛军主力硬碰硬的刘大将军当然是大喜过望,果断下令全军放弃出击,以方阵阻拦叛军和隋军败兵冲击,还毫不客气的下令对着隋军败军士兵人群放箭捅枪,以免被友军败兵冲乱队列——与报国军搭档多次,刘大将军已经亲眼见识了最危险的敌人就是自家败兵队伍这个千古不变的真理,自然不愿亲身体会这个倒霉场景。
  与此同时,刘大将军还比较细心的派人联络卫玄,建议卫玄率领已经所剩不多的中军队伍向自军靠拢,以便自军保护——保护着逃命。
  处于狂暴状态的卫玄当然不可能接受刘大将军的好意,结果卫玄也很快就发现自己不接受这个好意也不行了,因为随着左翼队伍的崩溃,军心士气大受影响的右翼队伍也很快支持不下去了,被身先士卒的杨万硕带着叛军队伍打得节节败退,同样迅速出现了崩溃迹象。
  很快的,随着右翼队伍的彻底崩溃,卫玄军的再次大败加惨败也不可避免了,也随着杨玄感的亲自率军冲击,斛斯万善队伍再是骁勇善战也扛不住来自三个方向的猛攻了,即便斛斯万善本人还在苦苦撑,可是他麾下的将士却一个接一个的加入了逃命的队伍。被迫无奈下,为了不让爱将斛斯万善白白送死,也为了不至于让自己落入敌手遭受奇耻大辱,卫玄也只能是嚎啕大哭着命令斛斯万善后撤,同时率领已经所剩不多的中军队伍向刘长恭队伍靠拢,并且接受了刘长恭队伍的好意,进入了东都隋军的方阵内部安全地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3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