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孩子(校对)第2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5/314

  让刘皇叔主持南阳军务的打算,刘表在书信中虽然暂未提及,但朋友多了就是好,所以当刘皇叔还没收到刘表召令自己返回襄阳述职的书信时,就已经通过好几个渠道知道了这个好消息。心中暗喜之下,刘皇叔也没有半点的犹豫和担心,立即就安排了张飞和徐庶留驻宛城统率兵马,自己则领着诸葛亮、黄忠和化装成百姓逃得性命的庞统,一起返回襄阳拜见刘表。途经新野时,刘皇叔又把关羽的义子关平带到身边,充当自己的亲兵队长,一同南下襄阳,然后仍命简雍和孙乾守卫距离襄阳只有一百多里的新野老巢,预防万一。
  刘皇叔的队伍回到襄阳时,时间已经是建安六年的初冬,因为确认了徐州军队已经收兵北上返回许昌的缘故,一度风声鹤唳的襄阳城已经不象之前那样的草木皆兵,再加上刘皇叔只带了十余从人南下,明显就是毫无威胁,所以为了继续利用好刘皇叔这条守门犬,现在身体还算不错的刘表干脆亲率众人迎出城外,对刘皇叔礼敬甚厚,刘皇叔为了再从刘表手里骗钱骗粮,对刘表也是十分恭敬,与血缘关系已经淡薄得比纸还薄的刘表互相称兄道弟,态度极其亲热,虚情假意了足足有小半个时辰,这才携手共入襄阳城。
  进得城中,身为地主的刘表少不得设宴款待刘皇叔这名客将,直到酒过三巡之后,刘表才看似无意的问起叶城大战的前后经过,而刘皇叔也不敢怠慢,赶紧把叶城大战的前后经过基本上详细介绍了一遍,仅仅只是隐瞒了自己拐骗军队的一些小手段,又如实说明了荆冀联军是因为粮草被劫而被迫弃城突围的原因,至于自己率领的后军为何能够侥幸突围,刘皇叔则轻描淡写的表示说自己兵力过少,又被徐州军队追击极紧,这才被迫向衡山突围,吸引了大批的徐州追兵,最后靠着徐州追兵的不明地理,自己才在地形复杂的衡山一带侥幸突围成功。
  末了,刘皇叔自然少不得又流下了几滴英雄泪,哽咽着向刘表下跪请罪,道:“景升兄,备向衡山突围,虽然也牵制了大批的徐州追兵,但是刘磐少将军阵亡,天子被陶贼劫走,备还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备无能,备该死,还请景升兄务必要从重治备的救援不力之罪。”
  言罢,刘皇叔重重叩首请罪,旁边的蔡瑁、张允和黄祖等人则纷纷劝道:“玄德公不必如此自责,那日大战的经过,也有一些从前线回到襄阳的士兵做了禀报,当时徐州贼军足足布置了数万伏兵伏击刘磐,又占着绝对地利,你的两千来人即便增援刘磐也是杯水车薪,不仅无济于事,还会白白送了性命。”
  确实有一些荆州士兵从水路逃回了襄阳,提前向刘表禀报了当时的伏击战况——这些士兵当然也是刘皇叔和诸葛亮安排的,所以不仅是蔡瑁和黄祖等人开口安慰,别驾刘先和从事韩嵩等荆州重臣也纷纷开口,一起劝说刘表不要追究此事,因为刘皇叔当时就算全力救援刘磐也是毫无作用——事实也确实如此,刘皇叔当时就算真是良心发现去救刘磐,也肯定是白白送死而已。
  一大帮心腹重臣都开口替刘皇叔求情,心里虽然十分不满刘皇叔对刘磐的见死不救,但刘表还是双手搀起了刘皇叔,一边温言安慰说自己不会计较这些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一边嗟叹道:“恨不听贤弟良言,没有多派兵马北上,不然的话,不仅天子定能救回荆州,几乎被贤弟生擒活捉的陶应奸贼,又如何能够侥幸逃脱我军追击?可惜,可惜,皆因我的见事不明,这才失去了这个大好机会。”
  “景升兄无需过于惋惜。”刘皇叔反过来安慰刘表道:“景升兄当时也是为了荆州百姓着想,不忍增加百姓负担,这才没有向北大动干戈,当时景升兄刚刚收复南阳,急需钱粮安抚百姓,重建南阳防务,不愿出动太多兵马也是理所当然。况且当今天下分裂,干戈日起,机会岂有尽乎?若能应之于后,未足为恨也。”
  “吾弟之言甚当。”刘表还是欣赏刘皇叔的这番话,又微笑说道:“机会确实未尽,袁谭、曹操之流虽然屡遭陶应重创,却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还有一战之力,还有袁尚和袁术等辈,也未必不能对陶应形成威胁,他日我军与贤弟必然会再获良机,救回圣驾,光复中原。”
  刘皇叔点头微笑,表示自己很是欣赏刘表这番话,心里则冷哼道:“老不死的,知道后悔了吧?这次你如果多派些兵马给我率领,陶贼能有半点机会逃得活命?”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是应该优先养兵自守,先固根本,后图进取。”刘表话风忽然一转,微笑说道:“贤弟,新野城小粮缺,难养大军,今宛城已复,不知贤弟可愿移驻宛城屯扎?重整兵马,以图日后进取。”
  “果然来了。”刘皇叔心中暗喜——书中说明,宛城乃是南阳郡治,人口经济都胜过新野许多,虽然屡遭战乱,但底子还在,而且还经过曹老大队伍的屯田开荒,实际情况仍然远远胜过新野,能够移驻宛城,在新野连养四千兵都无比吃力的刘皇叔当然是求之不得了。
  暗喜归暗喜,客气话还是要说的,当下刘皇叔又假惺惺的说道:“景升兄厚爱,备本不该推辞,但是邓龙将军目前还驻扎在宛城,备率军入驻了宛城,邓龙将军岂不是无地容身了?”
  “这个好办,让邓龙率部撤回新野就是了。”刘表也是不吃亏的主,微笑说道:“让邓龙撤回新野,贤弟北上宛城,互相交换驻地,岂不妙哉?”
  “老东西,难怪这么大方,老子好不容易把新野治理得民丰粮足,你竟然一伸手就要拿回去!把邻近襄阳的富足新野收回,又把老子推到急需重建的南阳当挡箭牌,你倒是好算计!”
  刘皇叔心中窝火,正要偷偷去看诸葛亮肯定要给出的暗示时,堂外却匆匆进来一名传令兵,向刘表单膝跪下,拱手说道:“禀主公,驻扎穰城的张绣将军,派遣其侄张信携书前来求见主公,说是有十万火急的大事禀报。”
  “张绣?”刘表的眉头皱了皱,这次徐州军兵进颖川,刘表马上就让心腹陈就率军赶往安众驻扎,又在穰城南下襄阳的必经之路朝阳也增派了驻兵,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防着与徐州军渊源颇深的张绣乱来,期间张绣虽然一直很老实,但是性格多疑的刘表还是不肯掉以轻心。现在张绣无缘无故的派遣侄子张信持书来见,刘表惊讶之余,难免又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让他进来吧。”刘表点头,同时也暂时搁置了让皇叔军移驻宛城的商议,刘皇叔则乘机退回席位,与诸葛亮低声商议对策——如何既得到宛城,又不失去新野这一块已经相对成熟的根据地。
  不一刻,张济还不到二十岁的孙子张先急匆匆进到了大堂,然而让众人意外的是,张先行礼之后,刘表问起他所来何事时,张先竟然先环顾了一圈在场众人,然后才向刘表抱拳说道:“明公,末将斗胆,想到后堂再向明公禀报此事,还望明公公千万恩准。”
  说着,张先急匆匆的主动解下了佩剑放在地上。刘表见了甚是好奇,便微笑问道:“少将军,这里都是我的心腹重臣,有什么话,不能当着他们的面说吗?”
  “明公恕罪,事关重大,末将必须单独向景升公禀奏,万望明公恩准。”张先郑重答道。
  见张先脸色严峻,不要说刘表了,在场所有人难免都生出了一种不详的预感,刘表则稍一迟疑,起身转入后堂,随口说道:“王威,带张先将军到后堂。”
  “诺。”刘表的帐前都尉兼绝对心腹王威答应,过来给张先领路到后堂,而刚转过屏风时,张先却又回头看了一眼坐在堂中的刘皇叔,恰好狡诈多疑的刘皇叔也扭头去看举止神秘的张先,四目相交,心怀鬼胎的张先飞快把目光转开,刘皇叔却心中顿时生疑,“张先这西凉小儿,怎么好象是在故意偷看于我?难道说,这事和我有关?”
第三百六十七章
疑邻盗斧
  “砰!”重重一巴掌拍在了案几上,震得几上笔墨纸砚一起乱跳,也险些震碎了钙质逐渐流失的掌骨,但刘表却是仿若不觉,还猛的跳了起来,铁青着脸在后堂里打转,背着手越走越快,胸中的怒火也越烧越旺。
  “明公,陶应送给末将叔父的珠宝礼物,叔父也命末见原封不动的带来了,礼盒打了封条,请明公过目。”张先又恭敬的打开了之前放在面前的包裹,露出了一个打着封条的精美木盒,然后又说道:“原本叔父还准备让末将把陶应的信使也押来,不曾想那名使者十分凶顽,见我军拘押于他,便在牢里自缢身亡,尸体尚未入敛,明公也随时可以派人去调查。”
  刘表在张先面前猛然停住脚步,弯下了腰,压低了声音冷静的问道:“陶应表你的叔父为穰城侯、扬武将军,还领南阳太守,食邑五百户,只是让他充当徐州内应,助他陶应谋我荆州,你叔父为何不答应?还有,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徐州军师贾诩贾文和,与你张氏一门的交情可是非同寻常,贾诩亲自出面替陶应招抚你们,你们就不动心?”
  “禀明公,公是公,私是私,公私不能混淆,公私必须分明。”张先连眼皮都不眨的答道:“文和先生与末将的祖父、叔父确实交情深厚,文和先生被李傕、郭汜二贼挟持离开长安后,他遗落在长安的家眷,还是末将的祖父、叔父带出了长安,辗转送回了文和先生身边。”
  “但是,这只是私人之交,而我张氏一门因关中粮荒走投无路时,是明公收留了我们张家,给城池驻军,给钱粮养军,对我张氏一门有天高地厚之恩!大恩尚未回报,我张氏一门若是再贪图官职爵禄和金银珠宝,与徐州军联手攻伐荆州,岂非与禽兽无异?所以叔父这才命令末将立即将徐州军的礼物与书信送来,以明心迹!”
  刘表继续凝视张先,目光中尽是凶狠,张先则按照叔父的指点,神情平静的凝视刘表鼻梁,伪造与刘表四目相对而坦然无私的假象,结果刘表果然没有发现半点破绽。微微点头后,刘表终于收回了逼视目光,然后撕去了盖有张绣大印的封条,打开木盒,露出了满满一盒的珠宝翡翠,刘表又盯着这盒珠宝看了许久,这才语气平静的说道:“这盒珠宝,你带回去,告诉你的叔父,你们的忠义,比这盒珠宝珍贵千倍万倍,将来我不会亏待了他。”
  “谢明公。”张先赶紧磕头道谢。
  “你先下去休息吧,我会下人好生招待于你。”刘表随口吩咐,直到张先在卫士的引领下离去后,刘表这才转向了默立在场的王威,猛的提高了声音,铁青着脸吼道:“马上传蒯良、蒯越、蔡瑁、黄祖、刘先和韩嵩来见我!”
  “诺。”王威答应,又小心翼翼的问道:“主公,你没提到诸葛玄先生,是否也把他传来?”
  “传他来干什么?走漏风声给那个奸贼么?!”刘表表情狰狞的大吼,王威吓了一大跳,赶紧快步冲出去传令,留下刘表在后堂中跺脚大吼,“不义之徒!我誓杀汝!”
  刘表在后堂与张先对答了许久都不见出来,刘皇叔和诸葛亮等人本来就已经是满腹疑惑,接着又见刘表一口气传见蒯良兄弟等六大心腹,却偏偏漏掉了已经升任为荆州总幕官的诸葛玄,结果不仅被召见的蒯良和刘先等人大吃一惊,诸葛玄和刘皇叔等人更是心惊肉跳。尤其是早有预感事情不对的刘皇叔,表面上虽然不动声色,但是蒯良等人刚刚进到后堂,刘皇叔马上就向诸葛亮低声问道:“孔明,景升兄召集众人议事,为什么要漏下你的叔父?令叔父可是总幕官,应该参与荆州军机决策啊?”
  “不知道。”诸葛亮难得看不透一件事的幕后真相,还语气担忧的说道:“亮有一种不详的预感,这件事说不定与我们有关,姨夫担心走漏风声,所以才有意没有传召叔父参与这次议事。”
  诸葛亮的第六感还算灵验,事情也确实和皇叔军有点关联,在张先带来的贾老毒物亲笔书信上,贾老毒物除了以朋友名誉力劝张绣队伍投靠徐州,担任徐州军队攻占荆州的急先锋外,除了给张绣的封官假爵,还有意无意的暗示,说是南阳郡内的另一支荆州客军其实早就已经投靠了陶副主任,徐州军队入主荆州已经是大势所趋,以此劝说张绣顺天行事,放心大胆给陶副主任做事。
  当然了,贾老毒物并没有傻到在书信里说明,到底是那一支荆州客军已经被徐州军队收买给陶副主任当了走狗,但是很可惜,刘表仅仅是在南阳郡内养了张绣和刘皇叔这两条看门犬,所以刘表和荆州决策层看到了这道书信后,就是用脚指头猜,也知道贾老毒物指的是那一支客军了。
  “大耳贼,安敢如此无礼?!”脾气十分暴躁的黄祖第一个暴跳如雷,大吼道:“主公,末将认为应该乘着这个机会,立即把大耳贼拿下问斩,永除后患!”
  “不可!”别驾刘先赶紧反对,向刘表拱手说道:“主公,单凭如此来历可疑的书信,就要斩杀客军主将,未免太过莽撞!不仅证据不足,还会大失士民之望,倘若事有差错,错杀了好人,主公定然后悔莫及!”
  “书信来历有何可疑?”黄祖没好气的说道:“南阳郡内,除了西凉卒张绣和大耳贼刘备,那还有第三支客军?”
  “书信来自张绣,便是最大疑点!”刘先沉声说道:“请主公与黄将军仔细想想,徐州军师贾诩与张绣一家是何等交情?贾文和的家人失落在了长安,便是张绣一家出面保护,供给衣食,辗转送到了贾诩身边,有此渊源,徐州军倘若想在荆州客军中收买内应,也应该是优先收买张绣队伍为内应,怎么可能是与徐州军不共戴天的刘玄德?”
  “主公,刘别驾言之有理。”立场素来中立的荆州从事韩嵩也开口说道:“刘玄德与陶应仇怨极深,绝不可能轻易被陶应收买。”
  “刘玄德不可能被陶应收买?”刘表狐疑的拿起张先带来的书信,道:“那这道书信又怎么解释?”
  “姐丈,会不会有这么一个可能?”蔡瑁将军阴森森的说道:“玄德公并没有被陶贼收买,反倒是张绣被陶贼收买了过去,所以这才帮着陶贼离间姐丈与玄德公的兄弟之情?张绣将军与徐州的贾诩、杨宏,交情那可是非同一般的亲密,又与大公子素来当有往来,这背后是否有人指使,实在十分可疑。”
  如果换成了以前,蔡瑁将军这番话或许就已经让刘表把怀疑对象转向张绣了,但现在情况就已经不一样了,听到蔡瑁将军这番项庄舞剑的言语,荆州另一个大家族的家主、刘琦大公子的岳丈、主薄蒯良先生马上就火大了,心说蔡瑁你狠,这时候我还没有给你们的走狗大耳贼落井下石,你们倒抢先把事情往我女婿身上扯,然后是不是还想往我们兄弟身上扯?很好,竟然你先不仁,就别怪我不义!
  盘算一定,蒯良立即也是阴森森的说道:“主公,与大公子情同手足的张绣将军,是否被徐州军收买,替陶应离间主公与刘玄德的兄弟之情,这点可以慢慢调查。但是在此之前,良想要提醒主公一些更加可疑的事。”
  “何事更加可疑?”刘表果然问道。
  “听说刘玄德当初从官渡逃回许昌时,身边已经只剩下了两名士卒。”蒯良的亲兄弟、刘琦公子的叔父蒯越抢先开口,道:“当时与刘玄德一起撤回许昌的,还有袁熙和崔琰率领的三千冀州军,在十数万徐州军的追杀下,三千冀州军全军覆没,袁熙公子战死,崔琰被徐州军生擒活捉,身边已经只剩两名士卒的玄德公,却能带着腿脚不便的军师诸葛亮逃回许昌,这是否太过侥幸可疑?”
  “有什么侥幸可疑的?”蔡瑁将军一听急了,赶紧说道:“玄德公已经说过当时的事,当时他身边已经没有了多少士卒,目标小没被徐州贼军重点追杀,这才侥幸逃回了许昌。还有,连关羽将军都战死了,这难道不够证明玄德公是历经了千辛万苦才逃回许昌?”
  “一次或许可以说是侥幸,两次就只能说是神奇了。”蒯良面无表情的说道:“刘玄德自己都承认,刘磐将军和辛评队伍放弃叶城向南阳撤退时,荆冀联军只有中军和前军遭到了徐州军队伏击,他刘玄德率领的后军却安然无恙,没有一支徐州伏兵杀出袭击他率领的后军,这又是什么原因?”
  “是啊。”蒯越附和道:“刘别驾和韩从事刚才也说了,徐州军与玄德公仇怨极深,已经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既然如此,徐州军为什么不仅没有重点伏击玄德公率领的后军,还干脆连一支伏兵都不给玄德公安排伺候?”
  “你们蒯蔡两家争权夺利,别把我们牵扯进来好不好?”
  无辜被牵连的刘先和韩嵩心中叫苦,可是又不敢吱声,只是赶紧把嘴巴闭紧,不愿再搀和进这件事。而蔡瑁将军也有些后悔自己急于求胜,不问青红皂白就急匆匆的把事情往刘琦身上扯,惹出了蒯良、蒯越这两个对头,可是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只能是硬着头皮说道:“或许,或许是陶应奸贼不知道玄德公统率后军。”
  “呵。”蒯良笑出了声,道:“陶应奸贼当时连我们的突围时间和突围路线都知道,在最有利的地形上布置了数万伏兵,还能连玄德公率领后军都不知道?”
  蒯家兄弟说一句,刘表的脸色就难看一分,最后脸色几乎成了青黑色,蒯越察言观色,忙又说道:“主公,还有一个巧得不能再巧的巧合,为什么玄德公带回宛城的六千队伍,超过七成都是不受主公节制的冀州军?冀州军不受主公节制,在主帅与重要大将全部战死和被擒的情况下,就只能听令于临时统军的玄德公,一度只剩两名士兵的玄德公,也乘机东山再起,重新聚敛了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这样的好事巧事,简直巧得就好象是故意安排好的一样了。”
  “是太巧了。”刘表缓缓点头,咬牙切齿的说道:“也巧合得太多了!”
  “主公,会不会是这么一个情况?”黄祖也恍然大悟的说道:“在大耳贼从官渡逃往许昌的中间,或许是在大耳贼从许昌逃回叶县的期间,大耳贼被陶应奸贼生擒活捉,为了保命给陶贼当了内应?或者是大耳贼为了权力地位主动投靠了陶贼,换取陶贼和他默契行事,让他得到一支冀州兵马东山再起,也让他到荆州来给陶贼充当内应?”
  刘表心中一凛,赶紧盘算这个可能,那边蔡瑁急了,忙道:“姐丈,黄老将军,这些都只是怀疑,都只是凭空猜测,我们并没有真凭实据证明玄德公这么做,依瑁之见,这件事最好还是详加调查,看看这到底是不是陶应奸贼的离间计?”
  说罢,蔡瑁偷看了蒯良兄弟一眼,又赶紧补充道:“至于张绣将军送来的书信,瑁认为或许还有一个解释,也许是陶应奸贼知道张将军忠义无双,不可能被他收买,所以故意利用张绣将军行此反间毒计!”
  听到蔡瑁将军这句话,蒯良和蒯越都是微微一笑,心知蔡瑁将军已经怂了主动认输了,不敢再利用这件事攀扯到刘琦身上了,所以蒯良也很快就点头说道:“蔡都督此言有理,此事我们还没有真凭实据,是不能轻下决断。臣下认为,目前最好如此行事,一边把刘玄德暂时留在襄阳,预防万一,一边重新严加调查叶城兵败的具体经过,倘若其中真有诡计,怎么都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刘表黑着脸盘算了许久,然后才勉强点了点头,道:“子柔此言甚善,是不能让刘备回宛城了,随便找个借口把他暂时留下,等我把事情查明再做处置。还有,张绣将军递信的事,千万不能让刘备队伍和诸葛玄知道,尤其是你,蔡瑁!”
  ……
  接下来的事对刘皇叔而言就是心惊肉跳了,刘表一行人重新回到大厅后,刘皇叔前几年认的同宗大哥刘坐谈虽然谈笑如常,却再也没有提起半句让刘皇叔移驻宛城重镇的话,同时刘表还借口刘皇叔征战辛苦,要求刘皇叔和诸葛亮等人暂时留在襄阳居住,多休息一段时间再返回军中。刘皇叔心中警惕,忙假惺惺的说道:“景升兄好意,备本不该推辞,但是陶贼大军仍在颖川,备若不尽早回到军中统率军队,倘若陶贼忽然南下……”
  “贤弟不必担心,细作早已探明,徐州军除了留下数千兵力镇守叶县咽喉外,主力已然撤回许昌去了,还分了一支军队南下汝南,尝试打通与淮南的陆路联系,短时间内应该无力南犯荆州了。”刘表微笑安慰,还不小心泄露了一个消息,道:“除此之外,昨日邓龙还派人送来消息,徐州使者蒋干在我军将士的监视下,已经携带陶应书信顺淯水而下,试图与我军缔结互不侵犯和约,数日内便可抵达襄阳,贤弟留下,正好可以助我参谋军机。”
  “既如此,备就多谢景升兄好意了。”刘皇叔无可奈何的答应,心里则是在万分警惕,暗道:“景升兄强迫我留下,这是为何?张先那西凉卒,到底和景升兄说了什么?”
  各怀鬼胎的虚伪客套了许久,好不容易待到宴罢,刘皇叔自然是与诸葛亮商量对策去了,蒯良和蒯柔兄弟则一边准备陪同刘表审问黄忠和庞统,一边逮到了机会,单独聚在一起商议。而刚到无人处,蒯越立即就压低了声音向蒯良问道:“兄长,张绣此举,到底是陶应指使?还是大公子为了除掉蔡氏外援,故意指使张绣如此行事?”
  “目前还不知道。”蒯良低声答道:“但是大公子出面指使的可能不大,一是大公子远在江夏,时间和路程上很难及时行事,二是大公子倘若如此行事,怎么都得在事前给我们透一个风,让我们帮着他居中内应,现在你我都没有收到大公子的消息,想来不会是大公子出面指使。”
  “这么说来,很有可能是张绣帮着陶应收拾大耳贼了?”蒯越一惊,忙道:“大公子一直把张绣引为北部外援,张绣却与陶应勾勾搭搭,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也未必是坏事。”蒯良冷笑说道:“如果这事的背后真是陶应指使,那么张绣助他行事,无非是两个目的,一是卖个人情给陶应,多留条后路,二来无非就是贪图南阳郡的控制权,想干掉大耳贼这支荆州客军,迫使主公与大公子在北线更加倚重于他。此事若成,对我们和大公子而言,也是一件好事,起码让盟友更加强大,也可以乘机除去蔡氏外原,增加大公子的胜算。”
  “既如此,那我们该如何做?”蒯越又问道。
  “既然除掉大耳贼对我们有利,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做?”
  蒯良微笑反问,蒯越奸笑,赶紧点头答道:“兄长高明,小弟明白了。”
  或许还真用不着蒯良兄弟煽风点火和落井下石了,因为蒯家兄弟陪着刘表审问黄忠和庞统时,很快就从刘磐麾下的得力大将兼知交好友黄忠口中,发现了另一个巨大疑点——黄忠如实交代,他在随刘皇叔撤退的荆州兵口中得知,徐州军队在追杀撤往衡山的刘皇叔队伍时,在即将追上刘皇叔队伍后队时,忽然又莫名其妙的全线撤退,这才让刘皇叔的队伍主力逃回了博望,否则的话,刘皇叔就算不死,冀州兵居多的队伍也非得伤亡惨重不可!
  “大耳贼!难道你真和陶贼暗中勾结?!”狂怒之下,刘表几乎就要下令立即擒杀刘皇叔,幸得黄忠又介绍了另一个重要情况,说是张飞突袭擒杀陶副主任几乎得手,只是被陶副主任跳河逃生这才功亏一篑,考虑到这一点很难做伪,再加上确实没有真凭实据,还有蔡瑁、刘先和和韩嵩等人的极力劝说,刘表这才暂时压下怒气,决定坚持把刘皇叔扣在襄阳,然后等查明了事情真相再做打算。
  还别说,蔡瑁将军在阴人方面虽然心狠手辣,但是在对待朋友方面却还算比较够义气——比方在与徐州军短暂蜜月期时,就曾经救过杨长史一次,所以尽管刘表再三交代保密,但是张绣书信的事,还是在当天晚上通过一些特殊渠道,捅到了刘皇叔和诸葛亮的面前。而听到了这个消息,饶是诸葛亮再怎么的足智多谋,智计百出,也惊得跳了起来,脸色大变的惊叫……
  “不好!想不到陶使君如此卑鄙!在战场上杀不了我们,就想通过离间手段陷害我们,让刘景升出面取我们的首级了!”
  “如何应对?”刘皇叔也是大惊失色,道:“景升公把我们软禁在襄阳城中,想来是已然生疑,我们若不设法辩白,必被陶贼奸计所害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5/3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