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孩子(校对)第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314

  东门失守消息传到主战场南门,夏侯惇大惊失色之余也已经是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袁绍军冲进濮阳城池内部,到处杀人放火,跟着西门与北门也迅速沦陷,濮阳城破成为定局。惊怒之下,束手无策的夏侯惇见身边士兵越来越少,也只能是效仿刘延,率领身边最后十几名伤痕累累的士兵冲向大队敌人,口中疯狂大喊,“孟德,我对不起你!还差四天!还差四天啊!!”
  战后,袁绍军好不容易从死人堆里找出夏侯惇时,发现夏侯惇的尸体上大小伤口超过六十处,手中还紧紧抓着一个被他生生掐死的袁绍军士兵脖子……
  不管伤亡有多大,拿下濮阳城并全歼城中守军后,袁绍军终于还是打通了与冀州后方的直接联系,使得冀州后方的粮草军需可以源源不绝的安全送抵前线供应,所以大袁三公倒也没有因为在濮阳大战中总共阵亡上万士卒而大发雷霆,还很是高兴的重赏率先杀入城内的长子袁谭,袁谭公子也终于在军功方面追上了死对头三弟袁尚,大为风光了一把,郭图与辛毗等大公子党欢呼雀跃,袁尚公子一党垂头丧气,惟有沮授与崔琰等人忧心忡忡,担心将来的官渡大战更加难打。
  沮授和崔琰明显就是白担心了,因为濮阳城破的消息传到了官渡后,曹老大痛哭夏侯惇与刘延之余,立即下令放弃官渡这座易守难攻的总隘口,率领所有的官渡守军撤往许昌,拱手交出了官渡天险。消息传到袁绍军中,原本还有些担心官渡难下的大袁三公大喜过望,狂笑曹阿瞒已经胆怯之后,又马上派出了次子袁熙赶赴官渡,抢占了曹军留下的官渡营地,拿下了这个进兵许昌的咽喉要地。
  战事到了这一步,袁绍军的胜败与否实际上已经在大袁三公的一念之间,想要稳扎稳打耗死曹老大已经是易如反掌,然而被曹老大和贾老毒物共同料定的是,大袁三公根本不想采取见效缓慢的消耗战术,一心只想速战速决,给已经无路可退的曹老大致命一击。所以刚一确认了袁熙顺利拿下官渡大营,大袁三公又马上召集文武重臣齐到大帐当众宣布喜讯,并决定立即进兵许昌,一战灭曹!
  得知曹军已然弃守官渡,退回了地势开阔的许昌一带苟延残喘,队伍里骑兵众多的袁绍军文武自然是大喜过望,大都赞同立即进兵许昌发起决占,还有不少猛将喊出了一战必擒曹贼的中听口号。不过关键时刻,袁绍军队伍里也还有一些明白人,至少崔琰就首先站了出来,向大袁三公拱手说道:“主公,臣下认为不必急于进兵许昌,只需请二公子扼守官渡,不出数月,曹贼便可自破。”
  “曹贼会自破?此言何意?”大袁三公疑惑问道。
  崔琰拱手答道:“禀主公,我军细作早有探报,那曹贼仓亭惨败之后,接连下令抽调陈留、汝南、关中与司隶等地军队急赴许昌集结,妄图孤注一掷与我军做殊死一搏。然而曹贼此举虽然又凑起了数万战力不等的军队,却无法继续有力控制地方,也无力再抵挡西凉马腾挺进关中,荆州刘表反攻南阳。”
  “既如此,主公大可反过来扼守官渡,使曹贼无力与我军展开决战,也不敢分散军队重回驻地镇守地方,如此一来,不出三月,黄巾余党多如牛毛的豫州腹地必然动乱四起,西凉马腾也必然进兵关中,还有冀州刘备、新野刘备与酂县张绣等辈,也必然乘机发起反击,收复他们被曹贼强占而去的南阳北部,届时曹贼纵有三头六臂,通天彻地之能,也必然难以招架,我军不需出动一兵一卒,便可使曹贼不战自破!”
  “主公明鉴,崔季珪此言大善。”沮授也站出来说道:“灭曹之战,我军已然是稳操胜算,如何灭曹已经只是时间与方式不同而已。臣下建议,主公不妨一边扼守官渡使曹贼无法北上,一边派出使者联络刘表、马腾、刘备与张绣等人,许以城池土地以及破曹之后的朝廷官职,令他们出兵攻曹,再派人联络徐州军队,令徐州军队出兵沿泗水西进,攻打济阴、陈留,如此一来,不出数月,我军破手便是易如反掌。”
  尝过仓亭坚守耗死曹老大的甜头,这会又听了沮授和崔琰的建议,大袁三公多少还是有一些动心,但这么一来,正急于在战功上反超死对头三弟的袁谭公子不干了,马上就跳了出来拱手说道:“父亲,孩儿认为不必如此浪费时间,许昌不比官渡和濮阳,周边地势开阔易攻难守,又正适合我军铁骑一展所长,与曹贼决战于许昌对我军万分有利,破曹易如反掌,又何必浪费时日?浪费无数军需粮草?”
  “大公子所言极是。”
  郭图和辛毗当然也跳了出来,郭图劝道:“公与先生与季珪先生的话虽然也有道理,但是借助外人之力灭曹勤王,即便顺利得手,却难免招来闲言碎语,说我军空有四州之兵,也只能是靠其他诸侯帮忙才能擒杀国贼曹操,此外还必须遵守信诺割让土地城池,吃亏太大,不如我军独力破曹,不仅可以堵住天下悠悠众口,还可以名正言顺的接管曹贼的土地城池。”
  “主公,臣下认为绝不能给曹贼半点喘息之机。”辛毗也振振有辞的说道:“我军仓亭大胜,曹贼队伍已然是心惊胆裂,接连放弃多处重镇隘口,足以证明曹贼队伍上下已然无心再战,我军此进兵破曹极易,倘若迁延岁月,空耗时日,曹贼重整队伍重振士气,我军再想一战破曹,势必难矣。”
  “曹贼队伍已然无心再战?”
  沮授眉毛一扬,正要拿濮阳苦战反驳辛毗的胡说八道时,那边袁尚公子却也跳了出来,向大袁三公单膝跪下说道:“父亲,孩儿认为应该立即进兵许昌,此刻出兵破曹,既可速胜,又可大振我袁氏声威,倘若驻军观望,不仅将错失战机,天下人也必然讥笑我军胆怯,不敢与曹贼做生死决战,于父亲声名大为不利。且我军兵多,又无法就地取粮自给,全靠冀州后方供给粮草,开支太过浩大,对耗下去,我军即便取胜,也难免无谓损失过大,不利于父亲将来的一统天下。”
  “尚儿此言,正合我意。”
  大袁三公对袁尚公子的宠爱那是人所共知的,听到最疼爱的儿子也这么说,大袁三公鼓掌叫好之余,也准备当场拍板进兵。而沮授也忍无可忍的再度开口说道:“二位公子可以休矣,我军兵多粮足,只利缓战,曹贼却退至许昌,已然无路可退,全军上下必然奋力死战,此时出兵与曹贼交战,破曹易如反掌?简直笑话!”
  听到沮授这番话,大袁三公和袁谭、袁尚兄弟的脸顿时拉了下来,那边崔琰见情况不妙,赶紧站出来说道:“主公,公与先生此言虽然过激,但也是出自对主公的一片耿耿忠心。琰认为,既然我军都已经出兵四月有余,又何必在意多等数月再出兵灭曹?况且现在已是八月,邺郡稻米已熟,我军粮草无忧,正利坚守。”
  “八月稻熟,我军粮草确实已经无忧。”袁尚公子党羽之一的李孚冷笑说道:“可是季珪先生好象忘了,再拖上一个月,中原大地便会入冬,两个月内,中原又会有冰雪降下,届时我二十万大军的冬衣与取暖必需的木炭,又将是何其巨大的一笔开支?濮阳这一带又树木稀少,难道先生还要主公命人千里迢迢的运来石炭(煤炭)取暖不成?”
  大帐里逐渐开始乱了,急于建功立威的袁谭公子和袁尚公子破天荒的统一了一次战线,联手怂恿大袁三公立即出兵许昌,一战灭曹,两位宝贝公子的大小党羽也跟着煽风点火,沮授和崔琰坚决反对决战于许昌,其他的中立派冀州文武则是各执己见,或是赞同立即出兵许昌,或是建议让军队再休整一段时间以观后变,大袁三公的脸色则自然是越来越难看,眼看就有马上发飙的趋势。
  关键时刻,忽然入帐禀报的卫士打断众文武的激烈争论,原来是咱们孝心感动天地的陶副主任在逐渐好转后,口述了一道书信派人送来呈与大袁三公。大袁三公虽然很不高兴女婿没有伤重而死,却又接过了书信打开细看,一看之下,大袁三公顿时笑了,道:“应儿这孩子还算孝顺,刚有点好转就向我请令出兵,想带伤率军西进,先取定陶,后取陈留,然后与我军会师于官渡,共破曹贼。”
  “妹夫对父亲的孝顺,一向都不比孩儿差。”袁尚公子也是大喜,又笑道:“不过会师官渡已经不可能了,让妹夫率军与我们会师于许昌,倒是一个好主意。”
  “会师许昌,时间上恐怕也来不及了。”大袁三公笑着又说了一句,但再往下看时,大袁三公的脸色却又变了,原来陶副主任在书信接下来的内容中,还有这么一段话:
  “小婿再拜岳丈膝下,岳丈虽在仓亭大捷,然小婿仍斗胆恳请岳丈万勿轻进急战,曹孟德多谋,用兵多诡诈,兵士精锐,以一当十,岳丈若是轻进急战,必被曹操所败!万望岳丈暂驻兵锋,待到小婿兵马与岳丈会师一地,共进击曹,岳丈方有胜算……”
  看到这段话,大袁三公再也无法承担了,把书信往面前案几上重重一拍,大怒道:“陶应竖子,竟敢如此轻我?!”
  刚才还笑容满面的大袁三公忽然又翻脸大怒,大帐中的冀州文武自然是面面相觑,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袁尚公子则猜到肯定是自己宝贝妹夫又有什么话得罪了父亲,也赶紧把嘴巴闭上,以免受到池鱼之殃。倒是袁谭公子迫不及待的站了出来,问道:“父亲,出什么事了?父亲为何突然发怒?”
  “陶应小儿,竟然敢认为没有他,我就不是曹阿瞒的对手?!”
  大袁三公把书信扔给袁谭公子,袁谭公子仔细一看顿时大喜,赶紧开口煽风点火,指责陶副主任对岳丈大人的不敬之罪,那边沮授和崔琰凑上来看到这段话后,则是一起心里叫苦,暗道:“陶使君,你是好心办坏事,适得其反啊,我们知道你是好意,也知道在战场上你与曹贼玩诡诈可以一较长短,可是你说得这么直接,主公怎么可能忍受?”
  暗骂陶副主任好心干坏事后,崔琰只得硬着头皮说道:“主公恕罪,陶使君的言语虽然无礼,但请主公念在陶使君是在病中口述书信,言语难免有所差池,宽恕他的失言之罪。但臣下认为,陶使君的言语虽过,却也不是毫无道理,我军之所以能在仓亭大捷,也是因为陶使君及时回师……”
  “怎么?”大袁三公冷冷的打断崔琰的话,表情狰狞的问道:“难道你崔季珪也认为,没有他陶应小儿,我就赢不了曹阿瞒奸贼?仓亭大捷,也全是陶应小儿之功?!”
  崔琰不敢说话了,只能是赶紧双膝跪下,连连叩首道:“臣下失言,臣下失言,主公请恕罪,请主公饶恕臣下的失言之罪。”
  “哼!”大袁三公重重冷哼一声,也懒得和崔琰继续计较,只是又重重一拍面前案几,表情狰狞的怒吼道:“我意已决,大军即日南下许昌,与曹贼决一死战,一战破曹!再有劝者,立斩不赦!!”
第三百零六章
螳螂捕蝉
  受不了不肖女婿对自己的蔑视,忍无可忍之下,原本打算再休整一段时间再进兵的大袁三公果断下令出兵,亲自率领主力大军南下,先赶到官渡与次子袁熙的队伍会合,然后以长子袁谭为先锋,取道苑陵、长社与鄢陵等地,日行四十里,目标直指曹老大老巢、目前名誉上的大汉首都——许昌城!
  消息传到许昌,提心吊胆就怕大袁三公不肯进兵决战的曹老大长松了一口气,再一次庆幸自己的幸运——每次碰上和大袁三公决战时,大袁三公总是做一些曹老大最希望大袁三公做的事。但庆幸之余,曹老大却仍然不敢掉以轻心,因为目前的袁曹实力仍然悬殊巨大,许昌除了不需要保护粮道的优势外,对曹军而言也不是什么上选战场,摆在曹老大面前的难题还有许多,许昌决战的胜负成败,也仍然还是两可之数,难以预计。
  大概介绍一下许都的地理情况吧,曹魏时代的许昌城位于现在的河南许昌县东部十五公里张番乡古城村附近,处在中州平原西部的边缘地带,从大地形上来说算是三面环山,被嵩山、伏牛山与大别山脉三面包围,但城池却建于地势开阔的平原之上,东面又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所以从战略上而言算是易守难攻,让曹军有大量的天线隘口可守,又让攻击方很难攻到许昌城下,而从战术层面来看,许昌城池却又是易攻难守,过于开阔的地势可以从攻击方四面八方向许昌城池发起进攻,许昌守军却必须眷顾到每一段城墙,守城时十分吃力。
  同时许昌战场对曹军而言还有一个巨大的弱点,那就是开阔的地势十分有利于骑兵众多的冀州军队机动作战,骑兵稀少的曹军队伍则将陷入四面受敌的不利窘境。除此之外,受曹军财力的影响,不够大的许昌城池规模也让曹军队伍很难全部进驻入城,必须有一部分军队驻扎在许昌城外,这点又将有利于冀州军队把曹军队伍的最后主力各个击破。
  军队方面,除了曹老大从仓亭前线带回来的两万多主力外,曹老大又从官渡调来了曹仁的一万五千军队,从南阳和司隶调来了曹洪的万余军队,还有从汝南调来五千军队,最后再加上许昌原有的近万军队,曹军在许昌战场上的可用之兵约近七万,但是从四面八方拼凑来的队伍战力参差不齐,地方军队远来疲惫,主力队伍伤者十之三四还更加疲惫,所以兵力看上去虽有七万,战斗力却已远非之前仓亭、官渡战场上的曹军主力可比,整体战力下滑得十分严重。
  袁绍军这边呢,尽管分出了部分兵力去占据兖州诸郡诸城,在大战期间也有大量兵力损耗,但是随同大袁三公南下的袁绍军兵力还是达到十四万以上,兵力仍是曹军队伍的一倍,其中骑兵还占到三万以上,骑兵数量达到了曹军队伍的五倍于上,在许昌开阔战场上占尽了先机,且后顾无忧,局势远比四面环敌的曹老大有利。
  大概情况介绍完了,下面来看看曹老大的御敌战术吧,鉴于无法全部退守许昌城池,曹老大最信任的荀彧建议干脆只留万余军队守卫许昌城池,余的六万军队全部出城驻扎于许昌北城之外,不给袁军各个击破的机会。曹老大虽然接受了荀彧只留万余军队守城的建议,却又拒绝了屯于许昌北门外的提议,决定将军队屯于许昌东门之外,在许昌周边最为开阔的东部与袁绍军决战。
  听到曹老大这个决定,荀彧当然大为惊讶,赶紧问起原因时,曹老大冷静的答道:“当然是为了诱使袁绍尽快决战,我军为了御敌,从地方上大量抽调了军队增援许昌,时间一久,地方必起叛乱,刘表、陶应、刘备和张绣这些奸贼也必然趁火打劫,我军晚一天决战,就多一分危险。”
  曹老大的话音刚落,南阳方面马上就传来了急报,接替曹洪驻守南阳的魏种派人告急,说是探到刘表已然接受了刘备建议,决定出兵三万会同刘备、张绣的队伍北上,向南阳曹军发起进攻,目的是收复南阳全境,然后见机行事,绝不排除继续北上攻打许昌的可能。
  “天杀的大耳贼,果然和陶应小贼一样,都是奸猾到了极点的无耻之徒!”曹老大骂了一句脏话,然后又咬牙下令道:“命令魏种死守宛城,宛城若守不住,就立即退守叶县争取时间,待我破袁之后,再回过头来找大耳贼和刘表老儿算帐!”
  当然也有好消息,在此期间,丢失了昌邑重镇的夏侯渊也辗转回到了许昌,到曹老大面前下跪请罪,正在用人之际的曹老大也没有难为夏侯渊,给了夏侯渊一个降职处分,让他留在军中戴罪立功。
  也只有这一个好消息了,与此同时,坏消息也象雪片一般飞来,除了袁绍军主力越来越近外,汝南的地方豪强瞿恭、张赤等人也干脆利落的发起了叛变,汝南郡内烽烟四起,汝南太守满宠无力出兵镇压,只能死守平舆等待曹老大回援;然后关中那边也传来急报,西凉马腾收到了曹军仓亭惨败的消息后,果断打出奉衣带诏伐曹的旗号进兵关中,好在曹老大因为距离的缘故没有调动关中军队回援许昌,所以守卫关中的钟繇和裴茂应该还能支撑一段时间。
  除此之外,还有河内那边也出了大麻烦,大袁三公控制的并州军队出兵攻入河内,而河内各地几乎无兵可守,守河内的曹军将领段煨还干脆投降了袁绍队伍,并州军队渡河支援袁绍军主力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这些还不算,更让曹老大担心的还有一点,那就是最危险的徐州军队主力正在向着昌邑退却,虽不排除主帅重伤的徐州军队有直接退回徐州的可能,但也有可能沿着泗水、济水西进,攻打定陶和陈留等地!所以收到了这个消息后,曹老大马上又咬牙切齿的大骂,“天杀的陶应奸贼!我敢打赌,这个奸贼肯定又要趁火打劫了,我军若败,他必然要马上抢占济阴和陈留二郡,继而吞并我的豫州诸郡!”
  鉴于这些情况,荀彧也终于明白了曹老大决定屯兵东门的良苦用心与无奈苦楚,而当曹军队伍在许昌东门外立稳营寨时,冀州大军也终于抵达了许昌城外,在地势开阔的许昌东北二十里外扎下大营,粮仓则被小心翼翼的安排到了鄢陵城中,照样是由沮授之子沮鹄守卫——别看大袁三公又开始越来越不待见沮授,但是对沮授父子的信任还是有的。
  曹老大将主力屯于开阔地带这条诱敌之计再次得手,抵达许昌的第三天,同时也是建安五年八月二十九这天,大袁三公不等营寨完全立稳,立即就率军来到曹军营外搦战,曹老大派遣大将曹仁出营应战,并暗令曹仁许败不许胜,先故意打一个小败仗,以骄大袁三公本就无比狂妄之心。曹仁依令而行,在斗将中故意不敌袁谭公子,败回营中退守,大袁三公挥兵攻营,但曹军营寨颇为坚固,袁绍军急切间攻之不下,下午便下令收兵回营,庆祝首战大捷。
  一切都按着曹老大的预料发展,见兄长凯旋而归,个人武力绝对在袁谭之上的袁尚公子心中大忿,第二天便向大袁三公请令出战并得到了允许,而当袁尚公子怒气冲冲的带着军队来到营外搦战后,曹老大放声大笑之余,又马上叫来大将张辽,安排张辽率领三千骑兵出营应战,又恶狠狠的命令道:“此战许胜不许败,若败立斩!但也不许要袁尚的命,若袁尚死在你的手里,也是立斩!”
  张辽毫不犹豫的接过了这个高难度命令,也果然在斗将中奋力战胜了袁尚公子,又故意在有机会擒杀袁尚公子的情况下手下留情,只是让袁尚公子不敌败走,然后曹军乘势追杀,斩杀许多袁尚队伍士兵,直到大袁三公亲自率军接应后才立即退回大营。而袁绍军收兵回营之后,袁尚公子当然是垂头丧气,袁谭公子则自然是趾高气昂,一边假惺惺的安慰三弟,一边请令率军出战,为三弟报仇雪恨。
  打了两场试探性的接触战,也悄悄激化了袁谭与袁尚之间的矛盾后,九月初一这天,曹老大经过深思熟虑,毅然率领三万军队主动北上,到袁绍军营外搦战,大袁三公也正如曹老大所料,果然拒绝了沮授和崔琰提出的不可轻战建议,亲自率军六万出营,与曹军会战于平原旷野。
  也是巧合,两军阵上,为了彻底激怒老朋友大袁三公,曹老大故意当众询问大袁三公为什么不与徐州军队联手来攻许昌,然后嘲笑大袁三公的仓亭之胜不过是靠女婿帮忙才侥幸获胜,没有女婿出兵偷袭,大袁三公根本不是自己对手,最后还干脆在阵上招降没有女婿打下手的大袁三公。暴跳如雷的大袁三公怒不可遏,当即挥军猛攻曹军严阵。
  也是到了这时候,已经无路可退的曹军也果如其然的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面对着袁绍军的疯狂冲击,阵脚始终屹立不动,依托阵势与袁军展开浴血奋战,厮杀得万分激烈,大袁三公虽然一再增兵添将,却始终无法冲散曹军阵脚,自军伤亡反而迅速扩大。激战至下午,曹老大见冀州军士气已竭,便果断命令典韦率领三千精兵发起反冲锋。
  终于敲响的曹军战鼓声中,三千曹军精兵如同下山猛虎一般直冲敌阵,刀枪齐举,势若山崩,典韦双戟翻飞,袁将纷纷落马,挡者披靡,曹军士兵如虎入羊群,砍瓜切菜,袁军士兵面呈惊恐之色,转身奔逃,大袁三公提剑立于马上,声嘶力竭地喝阻着败军,无奈败兵如潮,袁军大阵反倒被自家败兵冲散阵脚。见机会难得,曹老大立即下令发起总攻,三万曹军齐冲敌阵,如溃堤之水,奔腾而下,袁绍军大败而走,曹军紧追不舍,疯狂砍杀阵上袁军,曹老大亲冒矢石冲锋砍杀,袁军争相逃命,自相践踏,死者无数。
  袁军到底兵多,收到斗阵失利的消息,袁尚立即率军前来接应,从侧翼杀向曹军队伍妄图帮助父亲稳住颓势,结果却遭到了杀红了眼的曹军队伍迎击痛击,同样被曹军阵上击溃,曹军一路追至袁军大营近处,直到袁谭率军赶来接应,曹老大才下令收兵,一是因为曹军目前还不可能冲垮严阵以待的袁军大营,二是为了继续离间袁氏兄弟。
  是役,曹军以阵亡不到两千人的代价,阵斩袁军首级超过六千,斩杀袁军将领超过二十人,曹军上下士气大振,袁绍军则士气重挫,大袁三公更是暴跳如雷的连杀十余名作战不力和带头崩溃的自家将领,咬牙切齿的下令军队备战,准备在第二天出兵报仇。沮授和崔琰虽然苦劝大袁三公暂且忍耐,不要急于求战,但大袁三公拒谏不听。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被彻底激怒又自尊受辱的大袁三公先后发起两次大型决战,但也两次被毫无退路的曹军队伍死战击败,伤亡相当惨重,连战连败的大袁三公气得几乎吐血,却又拿曹军队伍束手无策。而曹老大也轻松不到那里,接连的高强度战斗,作战主力队伍因为过于疲惫而伤亡迅速扩大,地方上的二线军队又不如主力精锐,即便当成核心队伍使用也无法形成战斗力优势,所以伤亡同样惨重,三场大战总共损失近万军队,本就疲惫不堪的队伍也更加疲惫,甚至还出现了一些队伍在击溃敌人后也无力发起追击的情况。
  “丞相,再这么下去绝对不行。”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些情况后,负责守城的荀彧连夜来到营中拜见曹老大,当面提出警告道:“我军主力连年东征西讨,伤者众多,接连大战后体力下降十分严重,如果再与袁绍这么正面对耗下去,那么我军迟早会被袁绍以兵力优势耗垮,必须出奇制胜,我军才有扭转局势的希望。”
  “我当然也知道这点,可是要怎么才能出奇制胜呢?”曹老大疲惫的摇头,又问道:“文若先生连夜出城见我,是不是有什么破敌之策了?”
  “彧确实想出了一条破敌之策,但并不是很有把握。”荀彧说道:“想必丞相也知道,许昌城中有众多朝臣以不满丞相独揽大权,与袁绍暗有往来,既如此,丞相何不命伏皇后之父伏完做书,就说伏完已然暗中勾联了众多朝中大臣,准备在许昌城中发起叛乱,接应袁绍大军入城,约袁绍明日夜间三更偷袭许昌,伏完等人率领家丁僮仆打开许昌北门接应。袁绍闻讯必然大喜,说不定还会亲自率军前来攻城,届时丞相布下埋伏,破袁易如反掌。”
  “妙计!”曹老大大喜,当即拍板道:“就这么办,我太熟悉我那位发小袁本初了,这几天他连战连败,必然已经是怒可不遏气昏了头,有这个一举端掉我军粮仓的机会,他绝对不会错过,一定会亲自率军前来,还一定会谁劝都不听!”
  “就这么办了,文若先生可速回城,逼迫伏完连夜作书,再连夜遣人去袁绍营中寄书。”曹老大果断命令道。
  “丞相放心,书已做好。”荀彧微笑着从怀里拿出一道书信,又笑道:“倒也没费多少力气,伏完虽然有些不情愿,但彧问起他为何与宫中内侍穆顺来往过密后,伏完就马上答应了亲笔做书,换取彧不向丞相禀报此事。”
  “除此之外,彧还带来了一名伏完家人,随时供丞相寄书之用,丞相放心,这个伏完的家人虽然追随伏完多年,却是我军安插在伏完家中的细作,伏完通过穆顺与伏皇后秘密联系一事,也是这个家人暗告与我。”
  “哈哈哈哈……!”曹老大放声大笑,拍着荀彧的肩膀夸道:“到底还是文若先生细心,派这样的人送信,不管袁绍在许昌城里有多少细作,也肯定辨别不出真假了。”
  ……
  同一时间,四百多里外的定陶城外,一队丢盔卸甲的曹军士兵忽然来到了定陶东门城下,开口大声叫城,城上守军问是何处兵马时,这些曹军士兵答道:“我等是刘岱将军安排在荷泽湖畔驻守的队伍,傍晚时分,一支徐州兵马忽然东来攻打我军营地,我们兵少支撑不住,就逃回来报信了。”
  “徐州贼军要来打定陶了?”城上守军大惊,守将忙命人丢下几支火把,命令道:“用火把照你们的脸,挨个报你们的身份和姓名。”
  “诺。”城下曹军士兵答应,拣起火把照耀一一照耀队伍中士兵面孔,并大声报告自己的姓名身份,见这些士兵确实都是自家兵马,城上守将也没有犹豫,马上就下令打开城门,让这些自家败兵入城。
  吊桥放下,城门开启,城外的曹军士兵你搀我扶再走进城门甬道,也就在这时候,城外的黑暗处忽然杀声四起,大群徐州士兵疯狂冲来,城上守军大惊,赶紧下令关上城门和拉起吊桥时,早有骑着快马的徐州士兵冲上了吊桥,挥斧拼命砍断吊索,之前那些曹军士兵也忽然出手,挥刀砍死砍散企图关门的曹军士兵,为首者口中还不断大喊,“兄弟们,守住城门,只要徐州军队进了城,我们每人一万钱的奖励!一万钱的奖励啊!”
第三百零七章
沮授之死
  徐州军队冲进定陶东门的同一时间,化装成了曹军士兵的伏完家仆也遭遇到了第一支巡哨的袁绍军队伍,向袁绍军巡哨士卒说明自己的身份与来意后,袁军士卒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赶紧就把伏完的这名家仆押回大营,向顶头上司报告情况。
  很巧的是,今夜值守主营的袁军大将恰好是近来大出风头的袁谭公子,得知了皇后之父伏完遣人出城寄书,袁谭公子也马上就意识到将有喜事从天而降,大喜之下,袁谭赶紧连夜求见父亲,把大袁三公从床上拖了起来,大袁三公刚开始还有些发脾气,可是听到说是伏完遣人寄书求见后,脾气素来不好的大袁三公也难得的立即反怒为喜,赶紧将伏完家人召进寝帐,亲自审问来历。
  接下来的事就太简单了,看到伏完的亲笔书信,正为曹军顽强抵抗难以速破的大袁三公顿时欣喜若狂,当即鼓掌笑道:“天助我灭曹,天助我灭曹,有伏皇丈助我拿下许昌城,端掉曹贼巢穴,灭曹易如反掌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3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