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孩子(校对)第1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4/314

  还好,曹军之前已经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来建设官渡营地,营防工事十分完善,并且依山傍水易守难攻,袁绍军几次冲击营地都被曹军以乱箭射回,混乱中掉入插满尖桩的陷阱壕沟死伤者众多,旗开得胜的大袁三公也不愿意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强攻这样的坚固营寨,太阳刚刚偏西就下令鸣金收兵,惊魂未定的曹军队伍这才侥幸逃过一劫。
  是役过后,鉴于曹军以寡击众主动出击,沮授再一次在大袁三公面前断言曹军粮草必然不足,建议袁绍采取深沟高垒的战术与曹军对峙,熬到曹军粮尽便可轻易获胜,可惜已经被初战得胜冲昏了头脑的大袁三公根本不听,选择了听取审配的建议,拨兵在曹军营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准备用弓箭俯射曹营,更进一步打击曹军士气,动摇曹老大军心。
  审配这个战术能如何破解相信就不用解释了,曹老大也是一个缺德的主,在手里早就握有领先时代千年的襄阳炮技术的情况下,故意没有立即动用襄阳炮阻止袁军士兵构筑楼橹,而是等袁绍军士兵修建好这些临时工事了,士兵开登上高处放箭了,曹老大才突然使出大量襄阳炮,轻松摧毁了所有的袁绍军临时工事,并乘机派兵突击,大败了袁绍军的弓弩队伍,缴获弓弩箭矢无数。
  曹老大这么做当然也提醒了大袁三公,手里同样有襄阳炮的大袁三公果断下令大量打造襄阳炮,准备用襄阳炮来摧毁曹老大的营寨工事。但就在这时候,一个新的意外出现了,曹军大将李通因巡夜时偷懒懈怠,被曹老大痛责军棍,李通大怒下遣其子李绪潜出营寨向大袁三公请降,表示自己愿意在夜间纵火焚烧曹军营寨,接应袁绍军攻入大营,大袁三公闻讯大喜,重赏李绪并约定了接应时间,出兵偷袭曹军营寨。
  敢相信曹老大会犯这种大错的人自然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当文丑、高览二将在约定时间率军偷袭曹军营地时,自然而然的遭到了曹军伏击,损兵过万狼狈逃回自家大营。大袁三公闻讯勃然大怒,严令军中工匠加紧打造襄阳炮,准备正面攻破官渡杀李通父子报仇!
  让大袁三公烦心的事还不只这一件,第二天当护粮官韩猛将粮草运到中军听用时,麻袋中装载的粮草竟然霉烂众多,无法再用。大袁三公大怒下令调查原因时,却发现这些粮草是从邺城运来时保管不善被雨水淋透而导致霉烂,但具体是谁在手里导致的霉烂却在官渡无法追查,大袁三公更是忿怒,急令内政好手审配快马返回邺城,调查罪魁祸首,再有就是监督粮草运送,保证军前不缺,也急于返回邺城与袁尚公子商议大事的审配领命而去,袁军首席参谋一职则由郭图接掌。
  大袁三公还只是为粮草稍微分心,曹老大却是快要为粮草吐血了,因为今年的中原腹地持续大旱,汝南和陈国等地几乎绝收,兖州东部有点粮食又因为道路阻隔无法供应,关中司隶被董老大一党糟蹋得不成模样,南阳瘟疫横行粮食减产严重,所以能为曹老大提供军粮支持的实际上只有颖川一郡和河内、陈留各半个郡,负责粮草供应的荀彧再怎么的拼命,能够为曹老大提供的粮草都少得可怜,让曹老大的队伍时刻遭受粮荒威胁,随时都有可能因为供给不上而断粮。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曹老大难免更加的妒忌陶副主任的好命,大后方徐州五郡灾荒极少不说,治下还有陈登这样的农耕天才,比自己提前了六年搞起了屯田供粮,大量修建水利灌溉开荒,让徐州军队那怕是在淮南二郡大旱的情况下都敢肆无忌惮的挥霍粮草。而想起了躲在几百里外的昌邑城里看热闹的陶副主任后,曹老大思虑再三,终于还是亲自提笔给陶副主任写了一道书信,信上还只有一句话——吾的粮草,随时可能断绝。
  “把这道书信交给最可靠的信使,送往昌邑交给陶贼。”曹老大一边亲自把信装入信袋,一边向侍侯在旁边的荀攸吩咐道:“吩咐好信使,速度越快越好。”
  “丞相,就这一句话,能起作用吗?”荀攸担心的问道。
  “象陶应那样的奸贼,说多了只会起反作用,倒不如只写这一句话,让陶贼自己决定。”曹老大无奈的说道:“好在这个奸贼已经主动触怒了袁绍,更不希望我军败在袁绍面前,虽然也不能排除这个反复无常到了极点的奸贼还会倒向袁绍,但他支持我军击败袁绍的可能还是要更大一些。”
  “丞相请慎重三思。”荀攸还是有些担心,再次提醒道:“袁绍毕竟势大,我军至今没有觅得取胜机会,陶贼素来喜做墙头草,又与袁绍有翁婿之亲,倘若陶贼再次反复,将我军粮草实情禀之与袁绍,那我军……”
  “有这个可能,但不大。”曹老大双手抱胸,缓缓说道:“陶贼确实奸猾无常,最擅长的就是骑墙观风,可吾看得出来,他与吾一样,都有天下之志。此刻他倒向袁绍最多只能苟且偷生,但他如果倒向吾,那他就有机会与吾平分袁绍土地城池,继而与吾争夺天下。事到如今,吾向陶贼求援可能死,不向陶贼求援也可能死,倒不如赌上一把,赌陶贼会向吾伸出援手!”
第二百六十三章
站队!站队!
  官渡距离昌邑的道路距离是四百里刚出头,如果道路畅通,沿途又有驿马更换,那么最多一天多点时间就能把消息官渡送到昌邑,可惜现在是战争年代,西段的道路关卡又被袁绍军控制封锁,曹军细作只能冒着生命危险步行走偏僻小路绕过关卡,先潜行到陈留乘马然后才能快马赶往昌邑,所以曹军信使不管再怎么的努力,这四百来里路还是走了五天多时间——这还是运气好没被袁绍军巡逻队伍拦截和拼命赶路的结果了。
  看完了曹老大仅仅只有一句话的书信,陶副主任并没有任何反应,只是把书信递给贾老毒物和刘晔等高级参谋传看,又不动声色的打听曹军信使的来历,当得知眼前这个满脸尘土又筋疲力尽的信使直接来自官渡大营时,陶副主任又赶紧问起官渡的具体战况,尤其是注意一些关键细节,“你们的口粮发放情况如何?可曾出现断发口粮或者以小斛发粮的情况?”
  “回禀使君,没有。”曹军信使回忆着说道:“除了有几次口粮里糠皮和麦麸特别的多,断粮倒是从来没有,小斛发粮更是没有,我们的仓官王垕是厚道人,负责发粮八年了,从来就没有克扣过我们将士的口粮,很得将士们尊敬。”
  “糠皮和麦麸特别多?”陶副主任三角眼转了转,忙又问起曹军口粮质量变差出现的时间和频率,曹军信使仔细回忆并尽量回答后,陶副主任也终于断定了曹老大没说假话,眼下官渡曹军的粮草问题确实万分严重,还肯定已经是好几次都供给不及,所以曹老大才先后六七次用糠皮、麦麸与谷壳等物滥竽充数,借以稳定军心士气,也随时都有可能因为粮曹告罄而不战自败,彻底崩溃。
  盘算到这里,陶副主任终于向那曹军信使问道:“汝来时,汝家主公可曾说过,倘若吾愿意借粮与他,他可有办法运抵军前听用?”
  “没有。”曹军信使茫然摇头,老实答道:“丞相只是叮嘱小人千万不可使书信落入他人之手,一旦遇到危险必须立即销毁书信,再有就是交代使君若有回书,可让小人带回官渡。”
  陶副主任的眉头又皱了一下,很快就点头说道:“很好,那你先下去休息吧,等会若有回书,我会再次召见你。来人,带他下去休息,好生招待。”曹军信使行礼道谢,赶紧随卫士离开了房间,到客房去休息吃饭。
  “曹贼快撑不下去了。”陶副主任向左右的贾老毒物、刘晔和陈应等人说道:“我那位岳丈大人虽然吃了几个小亏,计谋上也明显不是曹贼对手,但他不肯过于分兵和不敢出奇制胜的保守战术也恰好克制住了曹贼,基本上没给曹贼任何逆转形势的机会,只要这个对峙僵局不被打破,再过上一段时间,曹贼必败无疑。”
  “主公,是时候站队了吧?”贾老毒物不动声色的说道:“倘若主公决心联曹抗袁,那么这个时候必须得出手了,不然的话,曹操一旦就此倒下,我军就算想联曹抗袁也来不及了。倘若主公决心为老主公报仇,在最关键的时刻给曹操最关键的致命一刀,这时候也必须出手了,不然的话,待到袁绍官渡大胜,我军就算去抱袁绍大腿,袁绍也未必会再给我军机会了。”
  陶副主任不说话,还极不讲卫士的咬起了拇指指甲,啃着自己的指甲盘算,许久后才突然问道:“诸公认为我军该如何站队?”
  “晔提议支持袁绍灭曹。”刘晔首先开口说道:“强弱悬殊,曹军甚至连死守官渡坚持到袁绍兵衰力竭的资格都没有,这时候选择联曹抗袁,无异于是自取祸端,惹火烧身,不仅挽救不了曹操失败的命运,还会导致我军与袁绍全面开战,连委曲求全的回寰余地都没有。”
  “应也觉得应该联袁灭曹。”逐渐成长起来的陶副主任秘书陈应也分析道:“姑且不说我徐州五郡与曹贼的血仇不共戴天,也不说袁绍对我军恩情甚深,对我军的态度远比曹贼友善,就算我军可以抛弃前嫌与曹贼联手抗袁,我们也没有力量做到支持曹贼击败袁绍。”
  “不错。”刘晔点头附和道:“我军不管是直接出兵还是援助粮草都帮不上曹军,直接出兵的话,以我军目前的实力,顶多就是替曹军分担一些正面压力,无法改变袁强曹弱的局面,也化解不了曹军的粮草危机。援助曹军粮草,道路与济水航运也已经被袁绍军切断,绕路送抵官渡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等我们把粮草送到曹军手中,官渡的大战也肯定都打完了。”
  陶副主任继续咬着指甲盘算,还把目光转向同样没有说话的贾老毒物,贾老毒物虽然明白陶副主任想要自己开口发表意见,却犹豫着还是不肯说话,见贾老毒物的犹豫表情,陶副主任不由一笑,问道:“文和先生这是怎么了?平时可是很难见到你这么犹豫不决啊?”
  “攸关我军命运前途,诩实在不敢轻率开口,误导主公。”贾老毒物无奈的回答,又叹道:“子扬先生与元方虽然都言之有理,就目前的形势与官渡战情来看,联袁抗曹也是我军最稳妥最保险的选择,但是……”
  说到这,贾老毒物又摇了摇头,不想再说下去,刘晔却不依不饶,替陶副主任追问道:“但是什么?文和先生为何欲言又止?”
  “文和先生应该是在担心曹贼倒下后的情况吧?”陶副主任开了口,声音低沉语气无奈的说道:“老实说,我也在担心这点,联袁灭曹易如反掌,重新讨好岳丈大人对我而言也不是难事,可是曹贼倒下后,袁绍的下一个扩张目标便不是荆州就是徐州,届时我军也就只剩下了两个下场,一是给岳丈大人当炮灰攻打荆州,二是代替曹贼的位置,独力对抗岳丈大人的数十万大军,甚至是百万大军!”
  “主公还说漏了一点,独力对抗袁绍,我军远比曹军吃力。”贾老毒物补充道:“一是我军兵力战力都不如曹操,二是徐州乃四战之地,几乎无险可守,找不到官渡这么一个水陆交通的咽喉总隘口可以抵挡袁绍大军,把我们的力量集中到一点与袁绍决战,防御起来万分吃力。”
  陶副主任默默点头,承认贾老毒物所言不虚,想要让自己替代历史上的曹老大角色攻灭袁绍,难度其实远比曹老大大上百倍。但贾老毒物还没有说话,又叹息着补充了一句,“而且诩还可以断定,曹操倒下后,我军必然是袁绍的第一个目标,荆襄一带水网密集,打造水军既需要大量耗费钱粮,更需要大量时间培养训练水师士兵,目前没有水军的袁绍想要拿下荆襄九郡十分困难。”
  “我们的徐州却不同,地势开阔适合袁绍的优势骑兵纵横机动,又钱粮丰足农商繁荣,攻占徐州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人口钱粮,还可以获得稳定的后方基地保护侧翼,乃至获得我们正在组建中的徐州水师,如此一来,袁绍就是再糊涂,恐怕也不会做出错误选择了。”
  听了贾老毒物和陶副主任的这番分析,之前还赞同联袁灭曹的刘晔和陈应全都傻了眼睛,这才发现自己们的建议竟然能引来这么多恐怖的后果,甚至可能给徐州五郡带来灭顶之灾。震惊之下,陈应赶紧改口说道:“主公,那我们干脆联曹抗袁,一边出兵牵制袁绍的侧翼,一边绕道陈梁二郡给曹贼送一批粮草过去,避免曹贼倒下后,我军马上就面临灭顶之灾。”
  “绕道送粮是肯定来不及了。”陶副主任摇头,又皱眉说道:“直接出兵,不仅支援效果难以估计,而且还很危险,昌邑到官渡的道路四百一十六里,几乎都是开阔地带,我军粮道不仅会受到袁绍军的骑兵威胁,还会受到曹贼的地方队伍威胁,光靠一千多人的君子军……”
  “咦?”
  陶副主任楞了一楞,淫邪的小白脸上也露出了古怪神色,在场的贾老毒物和刘晔等人都熟悉陶副主任的脾气,忙一起问道:“主公,想到什么化解难题的妙计了?”
  “没有,实力悬殊那么大,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想到化解难题的妙计?”陶副主任摇摇头,又微笑说道:“我只是想到一个可能而已,走神楞了一下。总之我军直接出兵援救曹贼,虽然肯定会有一些效果,但效果有多大不能保证,同时我军也会冒很大的危险,所以不能寄希望我军出兵攻打袁绍背后,就能化解曹贼的正面危机,也肯定能帮着曹贼击败袁绍。”
  “那我军到底该如何站队?”陈应苦恼的说道:“联袁灭曹是自毁唇齿,联曹抗袁既没有把握,也没有有效的手段,继续坐山观虎斗曹贼又快撑不下去了,进退维谷,左右为难,我军到底该如何选择?如何选择?”
  足智多谋如刘晔,老奸巨滑如贾老毒物,奸诈狠毒如陶副主任,全都没有办法回答陈应这个问题了。而咬着手指甲又盘算了许久后,陶副主任忽然心中一动,忙向左右卫士喝道:“去一个人,请子翼先生速来大厅议事,就说我有军情大事找他商议,请他速来。”
  一名卫士唱诺而去,陶副主任则又转向贾老毒物等人微笑说道:“诸公勿须焦虑,子翼先生多有见识,在这个决定我军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必有高论,我们且听了他的见解,然后再决定到底是联袁灭曹,还是联曹抗袁?”
  听到陶副主任这番话,贾老毒物瞪大了眼睛,刘晔张大了嘴巴,陈应却惊叫了起来,“主公,你不是开玩笑吧?当年主公任命子翼先生为谋臣时,子敬先生与兄长都曾警告过主公,说子翼先生名过其实,小处精细大事糊涂,万不可轻听他的见解提议,主公这两年来也很少与他商议军国大事。在此攸关我军兴衰存亡的关键时刻,主公怎么能突然想起征求他的意见?”
  “子翼先生不靠谱,这一点我比元方你清楚百倍。”陶副主任一挥手,微笑说道:“但我今天就是要听听他不靠谱的言论,他如果建议我联袁灭曹,我就联曹抗袁!他如果建议我联曹抗袁,我就坚决联袁破曹!总之他怎么说,我就优先考虑怎么反过来做!”
  贾老毒物和刘晔都笑了起来,陈应也松了口气,然后又担心的说道:“可是主公,万一子翼先生这次说出了正确建议呢?”
  “你说可能吗?”陶副主任微笑反问,“我军这次刚出兵时,连抢先攻破许昌劫夺天子这样的馊主意都能出,这样的子翼先生可能说出正确建议吗?”
  陈应又笑了,点了点头不再反对,开始陪同陶副主任耐心等待子翼先生的高见,而自打来到陶副主任帐下就没有什么好表现的蒋干先生也很急于建功立业,很快就来到了陶副主任所在的议事大厅,见面行礼后,陶副主任倒也没有客气,开门见山的就告诉了蒋干先生自己请他来商量的大事——也就是该选择联袁灭曹,还是该选择联曹抗袁?同时为了方便蒋干先生判断抉择,陶副主任还不厌其烦的给蒋干先生解释了联袁灭曹的危险后果,联曹抗袁的巨大困难,还有就是介绍了曹军目前面临的粮荒困境,形势已经严重到了徐州军队必须立即选择站队的地步。
  蒋干先生没有让陶副主任失望,听完了陶副主任的介绍与解释后,蒋干先生马上就很有担当的说道:“多谢主公信任,干自归主公帐下以来,久受主公照拂,却至今未立尺寸之功,深以为憾,今番蒙主公不弃,问干之以军国大事,干定当竭尽所能,为主公思得一道良策,化解我军眼前窘境。”
  “子翼先生请尽情畅所欲言,应聆听赐教。”陶副主任诚恳的催促道。
  “请主公容干仔细思虑。”蒋干先生拱手,立即开动起了都不知道装了些什么的脑袋,开始为陶副主任仔细思量对策,而陶副主任和贾老毒物等人也是屏息静气,不敢作声,生怕打断了蒋干先生的思路,也静等蒋干先生做出选择。
  “有了!”
  陶副主任和贾老毒物等人倒也没等多久,蒋干先生很快就鼓掌大叫,又赶紧向陶副主任拱手说道:“主公,干已思得一策,可以化解眼下困境。”
  “子翼先生请试言之。”
  陶副主任赶紧再次催促,贾老毒物和刘晔等人也竖起了耳朵,想听听蒋干先生到底是想建议联袁灭曹,还是联曹抗袁?然而蒋干先生的回答却让陶副主任和贾老毒物等人一起跌碎了眼镜——蒋干先生微笑说道:“中立!保持中立即可!”
  “中立?”陶副主任彻底傻了眼睛,也有一种硬币扔在地上结果却直立不倒的感觉。
  “中立?”贾老毒物和刘晔等人也是愕然瞠目,赶紧一起问道:“子翼先生认为该如何中立?”
  “马上放弃昌邑和湖陆两座兖州城池,撤回徐州,对曹操和袁绍都是两不相帮。”蒋干先生振振有词的说道:“既然我军联袁灭曹后果严重,联曹抗袁又没有把握,那我军索性不如谁都不联合也谁都不帮,撤回徐州让他们打去。如此一来,不管是曹操胜还是袁绍胜都与我军无关,战后也都恨不上我军,我军也可以安心的整兵备战,加强防御发展军力,让胜利者不敢正眼窥视我徐州五郡。”
  贾老毒物等人无话可说了,陶副主任却还是不肯死心,又问道:“子翼先生,那依你之见,除了中立之外,袁曹两军之间,我军应当支持谁最好?”
  “支持谁都不好,只能是两不相帮,两不相助最好!”蒋干先生回答得斩钉截铁。
  “两不相助最好……”陶副主任都有些绝望了,但绝望呻吟到了这里,陶副主任却又突然惊呼了起来,“两不相助?!我为什么就没有想过两不相助呢?”
  “主公圣明。”蒋干先生很是高兴的拱手说道:“如今之计,我军只有选择两不相助,保持中立,这样才能化解困境,避免制造敌人。”
  陶副主任没有理会蒋干先生的胡言乱语,三角眼乱转着只是飞快盘算,片刻后,陶副主任的小白脸上露出了淫邪笑容,微笑着向蒋干先生吩咐道:“多谢子翼先生指点,吾有主意了,子翼先生可先退下休息,一会应设宴款待先生,以酬先生今日之功。”
  很少得到奖励的蒋干先生大喜,赶紧拱手道谢,喜滋滋的告辞离去。而蒋干先生前脚刚走,贾老毒物马上就飞快问道:“主公,适才重复两不相助四字,莫非是想反其道而行之,曹袁都助?”
  “当然。”陶副主任点头,狞笑说道:“多谢子翼先生提醒,这才让我发现其实还有两边都助的办法,既帮着袁绍灭曹,同时也帮着曹贼抗袁,如此一来,曹贼若胜则我军获利巨大,袁绍若胜则缓解矛盾,改善关系,为我军赢得备战时间,远胜过直接助曹抗袁失败,立即招来滔天大祸!”
  贾老毒物踌躇片刻,这才点头说道:“主公所言甚是,惟今之计,也只有脚踏两条船比较安全了,不过诩认为,对曹操只能暗助,万万不可被袁绍抓到把柄,明助袁绍则无妨,曹操与袁绍的实力相差巨大,纵然在官渡赢了袁绍,也必然还要仰仗我军助其继续抗击袁军,就算让他知道我军脚踏两船,他也不敢宣扬发作。”
  “文和先生所言,正合我意。”陶副主任微笑点头,又笑着向陈应吩咐道:“元方,去把我们自己用的霹雳车图纸拿来,还有飞火枪的配方也拿来。”
  陈应飞快答应,很快就取来了襄阳炮的图纸与飞火枪的配方清单,陶副主任先是仔细分开,然后把襄阳炮图纸递给陈应,吩咐道:“提笔给我写一道书信给岳丈大人,先对我上一次的恶劣态度表示歉意,然后告诉岳丈大人,这是我亲自改进后的霹雳车图纸,威力更大,打得也更远,送给他助他攻打曹贼。最后再告诉我的岳丈大人,如果他不介意的话,只要他遣使向我出示衣带诏原件,我就马上亲自带兵赶赴官渡,助他攻打曹贼。”
  陈应答应,赶紧到一旁奋笔疾书,那边刘晔则好心说道:“主公,让晔替你做书给曹操吧,内容请主公吩咐。”
  “不用了,我自己写。”篆书一塌糊涂的陶副主任破天荒的摇头拒绝,又拿起毛笔,在一块白绢吃力的歪歪扭扭写了几个字,然后亲手装进了信袋,亲手用火漆封好,准备连同飞火枪的配方一起送到官渡交给曹老大。旁边没有看到内容的贾老毒物和刘晔则面面相觑,搞不懂陶副主任的书信为何如此之短,怎么好象才区区数字?
  正要开口召见曹军信使的时候,陶副主任却攥了攥手中实际上仅仅只写了两个字的信袋,又犹豫了一下,这才改口说道:“子扬先生,你速去安排一下,给我准备一批曹贼的军衣军旗,越快越好。再有,顺便传陶基来见我。”
第二百六十四章
乌巢!乌巢!(上)
  数以百十计的巨大石弹在天空中飞翔,呼啸着画出一道道狂暴的抛物线,带着足以让人粉身碎骨的千钧之势,砸向已然是千疮百孔的官渡曹军营寨工事,重达两百余斤的青石从天而落的威力恐怖异常,石弹落地之处,曹军营寨的栅栏、哨楼、箭楼与鹿角拒马等木质建筑无不粉碎,垒墙、射台、羊马墙、陷阱与壕沟土石工事无不坍塌,偶有几枚石弹砸入曹军士兵群中,顿时又溅起无数的血花碎肉,也响起无数的惊叫与凄厉的惨叫。
  曹军营中不屈不让的同样飞出了无数巨大石弹,同样是呼啸着飞向袁绍军的襄阳炮阵地所在,虽然屡次大亏的袁绍军已经学精了,不再把襄阳炮在毫无遮拦的野地上集中使用,把投石阵地拉得十分漫长每一架襄阳炮之间的距离都拉得很开,但一轮石雨落下后,还是有三四架袁绍军的襄阳炮被砸得粉碎,更有二十余名躲避不及的袁绍军士兵被砸得粉身碎骨,伤者倍之。
  这是一场极其罕见的投掷武器对攻战,攻守双方都动用了数量庞大的配重式杠杆投石车,向着对方的阵地狂轰乱炸,袁绍军的投石目的主要是捣毁曹军此前修建的防御工事,曹军的投石目的则完全是为了摧毁对方的投石武器,在长达十天的投石大战中,两军先后动用了数以千计的超时代投石武器,死伤炮手工兵也都超过了五千人,两军损失的造价昂贵的投石武器加起来也超过了七百架,打得是两败俱伤,筋疲力尽。
  同时为了尽快摧毁袁绍军的投石武器,尽可能的保护赖以坚守的营防工事,曹军队伍除了冒着生命危险不断抢修加固营防工事外,还先后六次派出敢死队突袭袁绍军的投石阵地,与保护投石阵地的袁绍军队伍展开一轮又一轮的浴血奋战,难以数计的两军将士为此血染沙场,也有无数的两军将士为此壮烈牺牲,死伤同样众多,损失同样惨重。
  精锐尽出的曹军队伍在战斗力明显更加出色,再加上很早之前就重视襄阳炮的操作训练,比袁绍军打得更准更快,所以曹军无论是在兵员伤亡方面还是在襄阳炮损失方面,与袁绍军的损失比都达到了一比二以上,但大袁三公到底还是本钱大底子厚,除了对自军士兵的贪生怕死和笨手笨脚颇为不满外,大袁三公总的来说还是相当满意这个襄阳炮对轰的战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4/3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