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孩子(校对)第1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9/314

  “或许陶贼是想故意让主公截到这道书信。”阎象一针见血的指出,“刘繇位于我军下游,我军水面力量强大,陶贼的书信通过水路传递被我军拦截的可能极大,以陶贼之奸诈,不太可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所以这件事的真相很可能是陶贼故意如此,故意想让主公看到他与刘繇联络的书信。”
  “陶贼为何如此?”小袁三公更是惊讶。
  “陶贼应该是想让主公看到他向刘繇匹夫开出的条件。”阎象回答得言简意赅,“平分江东土地,与刘繇匹夫划长江、桃墅岭为界,这个条件我军绝不可能答应,陶贼却可以一口答应!陶贼此举,或者就是想告诉主公,想和他比拼拉拢刘繇,我军绝对开不起他能开出的价钱。”
  小袁三公板着脸不说话了,这里也罗嗦解释一下,陶副主任提出的江东划界方案,实际上是把这个时代江南最精华土地都让给了刘繇,也把王朗、严白虎和许贡等实力弱小的江南菜鸟让给了刘繇欺压盘剥,陶副主任自己却只留下这个时代还很贫穷偏僻的豫章郡,还有替刘繇挡住实力比小袁三公更加强大的刘表刘守门,这样的条件,刘繇只要稍微相信一点陶副主任的诚意,就不会不动心。
  还是这样的条件,小袁三公却连空头支票都不敢开给刘繇,因为陶副主任有富庶繁华的徐州大后方,没有桃墅岭以东的江东精华土地也不愁供养江南军队,而可怜的小袁三公现在如果让他交出桃墅岭以东的产粮区,就等于是要小袁三公的命了。
  “主公且勿焦急。”阎象又分析道:“依臣下之见,陶贼既然故意让我军知道他对刘繇匹夫开出的条件,那么就一定还有其他后着,主公不妨做好两手准备,一是先不要斩杀陶贼信使,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先看看陶贼下一步有什么动作,然后再随机应变,制订对策。二是遣使与刘繇联络,以唇亡齿寒之理说服刘繇与我军缔盟,联手抵御陶贼入侵,倘若成功,我军也就可以放心回师西进,夺回上游的柴桑重镇了。”
  说到这,阎象稍一盘算后,又赶紧补充了一句,“倘若刘繇匹夫拒绝,或者乘机落井下石和趁火打劫,主公也可以尝试通过谈判手段与陶贼和解,比方说出动水师帮助陶贼在下游抢渡长江,换取陶贼归还我军柴桑重镇,既然陶贼想要一块江东立足地,与其让他在我军后方立足,不如让他在刘繇匹夫的后方立足,这样对我军也有利许多。”
  小袁三公继续板着脸生了许久的闷气,终于还是点了点头,无力的说道:“就这么办吧,把那个陶贼信使暂且收监,再让舒邵去一趟牛渚,看看刘繇匹夫是什么态度。”
  ……
  小袁三公和阎象都明显是低估了刘繇对他们的仇恨了一些,也太过高估了刘繇使君的长远目光一些,当袁术军重臣舒邵赶到牛渚拜见刘繇时,已经收到柴桑消息的刘繇使君不仅连幸灾乐祸的神色都掩饰不住,还提出了苛刻得让小袁三公暴跳如雷的和解缔盟条件——要求小袁三公退出丹阳郡全境,交出独生子袁继为人质,再有就是退还小袁三公此前从刘繇使君勒索走的粮草,还是双倍退还!
  舒邵当然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答应这样的条件,一个劲的只是以唇亡齿寒之理劝说刘繇千万不要鼠目寸光,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得刘繇使君欢喜的刘军谋士是仪也站了出来,力劝刘繇见好就收,千万不要贪图眼前蝇头小利,把潜在的朋友逼到了最危险的敌人一边。可惜连老巢都被小袁三公抢了的刘繇使君记挂旧仇,说什么都听不进舒邵和是仪的逆耳忠言,还得意洋洋的宣称……
  “把袁术匹夫逼到了陶应奸贼的一方?陶贼把他袁术匹夫的柴桑重镇都抢了,直接威胁到了他袁术匹夫的后方腹地,他袁术匹夫够胆子就去和陶贼缔盟吧!看他袁术匹夫怎么被奸诈陶贼连皮带骨头的给吞了!”
  “竖子不足以为谋。”这是逆耳忠言被刘繇拒绝采纳后是仪先生的心里话,“或许袁术匹夫是可能被陶贼连皮带骨头的吞了,不过在此之前,我军就可能被袁术匹夫连皮带骨头的吞了,或者在此之后,我军也得被陶贼连皮带骨头的吞了!”
  ……
  好不容易放下身段低声下气一次,结果却换来了这么一个耻辱后果,心高气傲的小袁三公胸中的愤怒自然可想而知,然而就在这时候,徐州王牌外交官之一的蒋干先生来了,不仅恭恭敬敬的拜见了小袁三公,还双手礼貌呈上了陶副主任的求和、解释书信。
  在这道书信上,陶副主任首先侄女婿的身份向叔父大人恭敬文安,然后言语谦和的告诉小袁三公,自己之所以出兵夺取柴桑,其实不是为了抢走老婆大人亲叔叔的土地城池,而是想疏通与友军刘表队伍的联络,只是事情紧急来不及向叔父大人禀报,所以和叔父大人的队伍发生了一点冲突,恳请叔父大人原谅,借以满足四世三公家族出身的叔父大人的高傲自尊心。
  陶副主任的书信当然也有刺激小袁三公的地方,比方说陶副主任贪心不足,拿了柴桑不算还想向叔父大人租借邻近的历陵、海昏二城,以便建立前进基地,出兵帮助刘表友军平定逆贼张羡的叛乱。不过再看到侄女婿表示只借三年、还每年付给三万斛军粮的租金后,小袁三公的心态也终于平衡了一点——这态度可是比刘繇强多了。
  一边是贪得无厌又得寸进尺的死对头刘繇,一边是态度和蔼、给足面子又贪心有限的亲侄女婿陶副主任,处境危急的小袁三公当然做出了明智选择。考虑到自军元气大伤难以和实力益发强大的徐州军队全面开战,也考虑到急需拿下江东精华土地囤草积粮东山再起,更考虑到死对头刘繇鼠目寸光贪图蝇头小利,和他联手十有八九是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阎象和舒邵等人也力劝小袁三公做出明智选择,所以小袁三公很快就拍板道:
  “只借柴桑和历陵两城给你们两年,每年必须向孤进贡粮草四万斛,以报答孤的借地之恩!这是孤的最后底限,不容商量!”
  小袁三公加倍还价,蒋干却毫不犹豫的点头答应——因为陶副主任的底价其实是只借柴桑一城两年,还每年付给小袁三公五万斛军粮的。而敲定了这件大事后,蒋干又向小袁三公拱手说道:“明公,我家主公还有一个小小的请求,万望明公允诺。”
  “说!”小袁三公回答得很干脆。
  “请明公将奸贼孙权交给我家主公处置。”蒋干恭敬答道。
  “交出孙权?”都已经快忘记孙权此人的小袁三公一楞,疑惑问道:“为何要孤交出孙权?”
  “明公请恕外臣转呈主公原话。”蒋干老实答道:“我家主公说,虽说兵不厌诈,但那孙权贼子为借明公之手为他报杀兄之仇,在我军水师都督鲁子敬面前巧舌如簧,百般花言巧语,甚至血书为誓,诓骗鲁都督出兵偷袭春谷,险些酿成贵我两军全面开战,实在可恶之极,不杀此贼,难消我家主公心头之恨!”
  “还有此事?”小袁三公有些惊讶。
  “千真万确。”蒋干点头,又解释道:“不敢欺瞒明公,鲁都督因为贪功,误中孙权竖子诡计,险些酿成战祸,已被我家主公官贬一级,剥夺水师都督职衔,降为水师赞军校尉,并夺邑百户。但是那孙权小儿瞒着明公诈降诱骗我军偷渡春谷,企图挑起贵我两军全面战火,借明公之手替他报杀兄之仇,置江东万千生灵于不顾,也是罪该万死!还请明公将此贼交与我军诛之,以谢江东无辜万民,也为明公除去此心腹大患。”
  小袁三公和阎象对视了一眼,一时间有些不太明白陶副主任的用意,蒋干先生察言观色,忙又奏道:“明公,我家主公此举也是为了贵我两军的友好相处着想,那孙权小儿奸诈过人,极善伪装,又对杀兄之仇念念不忘,若不早日除去,必成贵我两军友好相处的巨大隐患,还望明公深查之。”
  小袁三公眨巴起了绿豆小眼,半晌才说道:“回去告诉你家主公,孙权小儿欲借孤之手为其兄孙策报仇,孤早已知之,也自会与于重惩,就不劳烦贤侄婿动手了。”
  “明公,可我家主公有过交代,要外臣一定要把孙权小儿带回合肥啊。”蒋干辩解道。
  “孙权是孤的臣属,如何处置是孤的事,休得再言。”小袁三公粗暴的拒绝。
  “诺。”蒋干先生无可奈何的答应,然后又在心里嘀咕道:“说这么多假话,简直累死干了!干!主公到底是想做什么?真的把鲁都督无缘无故的降了一级,又在书信里命令我说这些话,这那里是想杀孙权竖子,简直就象是想救孙权竖子啊!难道说,那孙权竖子真是主公安插在袁术军中的内奸?!”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一波又起
  柴桑偷渡战事件,最终以徐州军队以每年四万斛军粮为租金,租借鄱阳湖西侧的柴桑、历陵二城收场,也是陶副主任和小袁三公各退一步的妥协结果。
  小袁三公这边,如果小袁三公能够集中力量全力反扑的话,把立足未稳又后援不济的徐州军队赶回长江以北,把握还是相当不小,但问题是小袁三公受掣肘和牵制太多,最强大的邻居刘繇又鼠目寸光的落井下石,牵一发而动全身,小袁三公敢回师西线东线马上就得告急,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和四面树敌,实力已经远不如前的小袁三公也只能是打落牙齿和血吞,含羞忍辱的接受了徐州军队控制柴桑的事实。
  不过还好,陶副主任还算给面子,找了借地盘攻打张羡这个绝对站得住脚的借口,又主动表示愿意每年向小袁三公‘进贡’一批钱粮充当租金,爱面子的小袁三公也就借坡下驴,心安理得的当起了剥削佃户的封建地主了。
  至于陶副主任这边,其实陶副主任也有点害怕小袁三公狗急跳墙,全力反攻西线夺回柴桑,因为徐州军队此前根本就没做好全面攻占江东的准备,淮南又正被旱灾困扰。无法承担起徐州军队全面攻占江东的重任,最后再加上徐州水师目前还很孱弱,难以确保徐州渡江军队的后勤畅通,所以从来不喜欢弄险的陶副主任也只能是见好就收,拿下柴桑这个渡江据点就赶紧向小袁三公求和了。
  小袁三公忍辱负重,丢了里子要面子,陶副主任见好就收,不要面子要里子,各退一步的另一个结果是坑苦了可怜的刘繇使君,当得知柴桑事件的结果后,刘繇使君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效仿死对头小袁三公,一把掀翻面前案几,然后破口大骂,“奸贼!这两个无耻奸贼!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卑鄙无耻的奸贼?!”
  再怎么骂也没用了,含羞忍辱的料理完了柴桑事件,也避免了两线作战的险境,气冲斗牛的小袁三公腾出了手来后,第一件事当然是找多年死对头刘繇算帐,把在陶副主任面前受的气撒在刘繇使君身上,亲自率领着麾下主力水陆并进,猛攻刘繇的牛渚、石城和丹阳防线,刘繇后悔不迭,也只能是硬着头皮率军迎战,与小袁三公重开厮杀。
  军阀势力方面是刘繇使君最倒霉,个人方面却是孙权小弟欣喜若狂,在被小袁三公打入死牢后,孙权小弟几乎都已经被小袁三公千刀万剐的准备了,也已经做好了真相揭穿被至亲骨肉唾弃的心理准备了,可是孙权小弟却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小袁三公竟然会突然把他从死囚牢里放出来,叫到面前先是臭骂了一顿他的见事不明,中了陶副主任声东击西的诡计,又表扬了一通他的机智忠勇,诓骗徐州重臣鲁肃得手,决定将孙权贬为功曹从事,允许参与军机,戴罪立功。
  不仅没有掉脑袋,还可以继续参与军机证明自己,死里逃生的欣喜若狂之余,孙权小弟难免又是糊涂万分,搞不懂小袁三公为什么会这么对待自己,而当一星半点的得知了整件事情的详细经过后,孙权小弟难免更是糊涂了,“陶贼为什么要这么变着方的救我?还故意让袁术匹夫对我更加重视,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其实有人比孙权更糊涂,而这个人也就是真的被陶副主任贬了一级的徐州水军都督鲁肃了,濡须口一事中,鲁肃虽然未建寸功,却也未损一卒,按理来说不该受到任何惩罚,可是陶副主任却真的派人传令,借口鲁肃误中孙权诡计险些丧师辱国,剥夺了鲁肃的水师都督头衔贬为赞军校尉,夺邑百户,弄得鲁肃本人都是满头雾水。
  不过还好,鲁子敬是出了名的老实厚道人,又和陶副主任基友多年,熟知陶副主任的性格特点和行事作风,猜到陶副主任此举必然大有深意,所以即便受了冤屈也没有喊冤,只是默不作声的背起了陶副主任硬扣给自己的黑锅,然后耐心等待陶副主任对此做出的解释。
  鲁肃倒也没有等多久,留下了桥蕤和秦谊率军五千守卫柴桑、历陵二城后,陶副主任很快就率军回到了皖城,鲁肃也奉命来到了皖城,与陶副主任、徐盛协商主持庐江郡治迁往皖城一事,见面后密谈时,陶副主任也对鲁肃被贬一事做出了解释。
  “子敬,你确实是被冤枉的。”陶副主任开门见山的告诉鲁肃,“因为我军江东大计需要,我必须给你安这么一个罪名,背这口黑锅,你受委屈了。”
  听到陶副主任这番话,内心多少有些委屈感觉的鲁肃也露出了满意笑容,然而陶副主任却话风一转,道:“但是子敬,你的罪名虽然是冤枉的,你受到的处罚却不冤,我把淮南二郡交给你,至今无法粮食自给的原因是天灾,我不怪你,可是我把淮南军队交给你,你却在一年时间内没敢过江一步,这也太让我失望了。”
  “是,我知道你的为人谨慎,性格稳重,一年不敢过江一步是因为我们的水师太弱,你不敢过江弄险,可是这一年来长江以南的形势对我们多有利啊?袁术和刘繇两个匹夫打得天翻地覆,你死我活,祖郎、严白虎、孙贲、吴景和许贡这些小军阀都敢从中浑水摸鱼,趁火打劫!”
  “这么好的机会,这么有利的局面,你手握淮南重兵,一举一动都可以左右江南局势!在长达一年有余的时间里,你却始终消极保守,既没有伸手浑水摸鱼,煽风点火让袁术和刘繇互相削弱;也没有左右逢源和袁术、刘繇处好关系,让他们主动有求于我军,与虎谋皮邀请我军渡江立足,白白浪费了一年多的宝贵时间,始终都是毫无作为,一切都必须要我事必躬亲,也一切都要我从头开始,你自己说说,我该不该给你这么一个惩罚?”
  老实人鲁肃脸红了,很快就离席向陶副主任伏地请罪道:“肃确实贻误了许多宝贵战机,情愿领罪,还请主公再加刑罚,以惩鲁肃之罪。”
  “子敬请起,战机虽然被你贻误了不少,但也不能完全怪你,这事就这么了了吧。”陶副主任亲自搀起最早跟随自己的老走狗,又微笑说道:“夺了你的水师都督头衔,完全是形势需要,但巢湖水师归你掌管操练,鄱阳湖水师也继续由你组建指挥,待到时机恰当时,我再给你恢复水师都督的职位。”
  “谢主公。”鲁肃赶紧道谢,又好奇问道:“主公,你故意宣称说肃是因为中了孙权之计,给肃以降职夺邑处分,到底是为了何意?那孙权诈降行骗,几乎坑了我徐州水师全军,罪该万死,主公为何还要故意抬高于他,诱使袁术匹夫重用于他,这是做何道理?”
  “两个原因,第一是我要杀孙权小儿易如反掌。”陶副主任竖起了两个手指头,冷笑着说道:“孙权小儿到合肥时,在我面前到底说了多少真话,我无法判断,但我可以肯定一点,至少在孙吴人质孙尚香这件事上,他没有说假话,袁术匹夫也确实不知道孙贲和吴景为了活命,曾经向我降伏,又把孙尚香交给我做人质这件事!”
  “这个可能是很大。”鲁肃醒悟过来,附和道:“袁术匹夫性格多疑,又无容人之量,若是知道我军握有孙吴人质一事,定然不会将孙贲、吴景的队伍调派到春谷守卫渡口,也必然不会派孙权行诈降计,给孙吴军队暗通我军的机会。”
  “就是这个道理。”陶副主任点头,又微笑着说道:“我还可以肯定一点,孙权小儿将来也绝对不敢向袁术匹夫主动坦白此事,因为袁术的多疑性格和刻薄为人放在那里,孙权小儿敢坦白这件事,就算不会人头落地,也必然是前程尽毁,所以我如果想宰他的话,简直容易得不能再容易,只要把孙尚香这件事往袁术匹夫面前一抖就是了,到时候孙权小儿还只会死得更惨。”
  “主公所言极是。”鲁肃也是点头,道:“孙权小儿隐瞒其妹在我军之中充当人质一事,袁术匹夫若是突然知晓,必然怀疑孙权小儿居心叵测,暗通我军卖主求荣,孙权小儿也就离死不远了。”
  明白了陶副主任故意抬高孙权小弟的第一个原因后,鲁肃自然少不得又问第二个原因,而陶副主任这时也笑得更开心与温和了,解释道:“第二个原因当然是孙权小儿的能力、智谋与野心,子敬你随我多年了,几时见过我中过别人的计?又几时见过敌人的诡计能够瞒过我的眼睛?”
  “可是孙权小儿却做到了,虽然他的目的没有得逞,但是他却让我无法分辨他的诈降真假,无法做到将计就计制订对策,反过来坑袁术匹夫一把,逼着我只能是命令你临阵退兵,保守为上!这样的诡计,这样的演技,我还真是第一次遇到。”
  说到这,陶副主任又笑了笑,道:“更妙的是,这个孙权有能力有智谋,还更有野心,绝不可能永远臣服袁术匹夫之下,象这样的奸诈小儿,就这么杀掉实在太可惜了,与其暴殄天物,倒还不如把他留下,再出手帮他一把,给他一个在袁术匹夫面前露脸的机会,若是再能让他在袁术匹夫面前大显身手,更加获得重用,那么袁术匹夫的棺材也基本上有了订钉人了。”
  “而且我军还握着孙权小儿的致命把柄,孙权小儿在袁术麾下越得重用,对我军而言也更有利。”
  鲁肃不动声色替陶副主任补充,结果让陶副主任也笑得更加开心,然后陶副主任又微笑说道:“子敬,过些日子就派细作和孙权联系,直接了当的告诉他,我很欣赏他的智谋和才具,他在袁术匹夫麾下建功立业,如果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可以尽管开口,我们会尽力帮忙到底。”
  “诺,肃明白。”
  鲁肃含笑点头,对陶副主任的深谋远虑佩服得是五体投地。这时,陶副主任的秘书陈应拿着一道书信进到了房中,满脸苦笑着说道:“禀主公,应的兄长派快马送来的书信,冀州那边出大事了,还居然和我们徐州的长史杨宏先生有关。”
  “元方,你说这话就是少见多怪了。”陶副主任又笑道:“有仲明先生那根搅屎棍在的地方,如果出了大事,怎么可能和他毫无关系?”
  “说吧,咱们的徐州长史仲明先生,又在冀州搅起了什么样的大事?!”
  ……
  让我们把时间回转吧,回到袁尚公子把袁谭公子带回冀州的那一天吧,志得意满的‘救’回了兄长的袁尚公子,先是欣赏了兄长在父亲和冀州众臣面前灰头土脸的丑态,又幸灾乐祸的亲眼目睹了父亲亲手耳掴兄长的盛景,然后回到了自己的公子府中后,第一件事就是找来妹夫派在冀州的使者徐州长史杨宏杨大人,要求杨长史拿出陷害忠良、排除异己的得意绝技,除掉反对自己受封嫡子的眼中钉田丰和肉中刺沮授。
  “三公子,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宏不过一徐州外臣,并非冀州臣子,如何能助公子除去田丰、沮授二贼?此二贼不仅在冀州位高权重,又是本初公的面前红人,宏与他们做对,不是以卵击石是什么?”
  众所周知,咱们的杨长史是一位谦虚谨慎的道德君子,听了袁尚公子的命令后虽然心中暗喜——咱们的杨长史可是在不久之前才和田丰结了仇,嘴上却假惺惺的谦虚,一再表示自己只是徐州外臣,不便参与冀州家事——顺带着试探一下袁尚公子有没有兴趣把自己留在冀州听用,委以高官厚爵。
  “仲明先生不必客气,我知道你一定能办到。”袁尚公子果然微笑着说道:“不瞒仲明先生,其实你的主公、我的妹夫徐州陶使君向我举荐的你,妹夫他说了,先生你干这种事最是拿手,我相信妹夫的眼光,所以先生你就别谦虚了,只要你替我除掉了田丰和沮授这两个奸臣,我一定不会亏待你,先生如果有什么要求,我也尽力满足。”
  “陶贼!本大人品德高古,人品高尚,清白正直,你竟然敢如此诋毁于我?说我干这种陷害忠良、坑蒙拐骗的事最拿手?!”杨长史心中大怒,暗道:“好吧,既然你这个奸贼不仁,那也休怪我不义了!决定了,这次除掉了田丰和沮授,我就请三公子把我留在冀州,当冀州的享福,再也不会你的破徐州受罪吃苦了!”
  打定了这个主意,杨长史稍一盘算,很快就向袁尚公子拱手说道:“既然这是公子之命,又是宏的主公差遣,那宏也就斗胆直言了,其实眼下公子就有一个好机会,可以乘机除去田丰和沮授二贼。”
  “什么好机会?”袁尚公子赶紧问道。
  “宏近日在邺城听闻,说本初公的四路大军已经合围了易京城,剿灭公孙瓒逆贼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为了自己在冀州花天酒地和鱼肉百姓的机会,杨长史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小心翼翼的建议道:“既如此,公子何不怂恿本初公亲至易京督战?然后再让田丰和沮授二贼坚决反对本初公北上亲临战场,本初公一怒之下,公子不就有机会取下田丰和沮授二贼的首级了?”
  “什么意思?”袁尚公子有些傻眼,“我怎么听不懂?”
  “操!蠢成这样,难怪被陶应奸贼玩弄于股掌之间,换了陶应奸贼,早就是哈哈大笑了。”杨长史心中不屑,脸上却假惺惺的笑道:“公子,其实也很简单,冀州四路大军合围易京城,攻破易京只在旦夕,但攻破易京和剿灭公孙瓒这样的盖世奇功,想必本初公也定然为之动心,公子出面劝说本初公亲临易京指挥攻城大战,坐享破贼奇功,本初公定然不会拒绝,然后……”
  “慢着!”袁尚公子赶紧打断杨长史的话,低声说道:“如此大功,应该本公子去坐领才对,怎么能劝父亲亲自去易京督战?”
  “公子,恐怕没那么容易吧?”杨长史苦笑说道:“冀州四路大军,分别由麹义、颜良、文丑和蒋奇四员冀州大将统帅,以公子你现在的威望,好象还指挥不了他们吧?”
  见袁尚公子脸色不悦,杨长史又赶紧双膝跪下说道:“公子,外臣这也是为了你好,攻破易京剿灭公孙瓒这份功劳实在太大了,本初公心中必然也是早已动心,公子身为人子,若是不将此功让与袁公,还去与袁公抢夺功劳,恐怕于公子在本初公面前的宠爱也不利啊。”
  袁尚公子算是一个比较能听进劝的人,听杨长史说得有理,便也点了点头,道:“仲明先生请起,请先生继续说下去,接下来又当如何行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9/3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