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权相(精校)第1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234

  刘长平默然无语,半晌才硬着头皮狡辩道:“太师误会了,末将一家乃是阿里不哥大汗的嫡系,与忽必烈伪汗不共戴天,末将怎么能为忽必烈所用?”
  “哈哈哈哈哈,不错,你是不会被忽必烈所用。”贾老贼大笑着把身后给自己揉肩的漂亮丫鬟拉进怀里,魔爪在那丫鬟内衣中轻轻抚摸着笑道:“但你一定会被阿里不哥大汗所用——宋蒙决战打得越激烈,双方损失越惨重,对阿里不哥大汗越有利是不是?忽必烈如果攻破军用丰厚甲于天下地襄樊,城中存粮足够忽必烈地四十万大军支用十年。并可籍襄樊为基地谋夺大宋江山和打通与四川、大理的联系,势力又将超过阿里不哥;而忽必烈如果被襄樊拖跨,大宋实力不受折损甚至可以借机扩张,那么阿里不哥挥师南下必然受阻。所以对阿里不哥大汗来说,借忽必烈的手重创大宋主力,再借大宋的江河天险拖跨忽必烈主力,才是最有利局面是不是?而你亲自到临安与本官见面。就是想说服本官出兵对吗?”
  “太师高明。”阴谋被贾老贼戳穿后,刘长平索性放开了说道:“不过太师也应该很清楚。大汗现在不过是在学几年前的你——大汗已经耗掉了忽必烈地大批精锐,又为大宋切断了忽必烈与西南、吐蕃的联系,并为此付出了重大牺牲,太师是不是也该替大汗做些什么呢?”说到这,刘长平补充一句,“不过太师可以放心,大汗地战略是先忽必烈后大宋。太师的策略估计也是先忽必烈后大汗。在我们完全撕破脸皮之前,看在同是汉人地情分上,刘长平还可以尽全力帮助太师对付忽必烈——比方说,提供情报帮助太师毁掉忽必烈的重型回回炮。”
  “刘将军,就凭你还知道自己是汉人这一点,将来本官如果击败了忽必烈,就一定饶你不死。”贾老贼赞许一句,又淡淡说道:“至于帮助。暂时就不需要了——本官昨天晚上收到你提供的重型回回炮情报时就已经决定,三天内向襄樊派出援军!”
  “增援襄樊?太师亲自出征吗?”刘长平紧张问道。贾老贼在漂亮丫鬟小脸上狠狠亲上一口,微笑答道:“不是本官亲自出征,是另派一员大将率军出征——而且是你和忽必烈想破头也猜不到的大将!”
  “那是谁?李庭芝?高达?杜庶?或者是王坚?”刘长平好奇追问道。贾老贼却故意吊胃口,轻轻摇晃着一只手指大笑道:“天机不可泄露——说出来就没意思了,总之等他到了襄樊的时候。你们就知道他是谁了。”
  “妈的,当我们地细作是白痴吗?你们宋人才有几个帅才,就算你前期地保密工作做得好,等你的大军一动,我们就能知道是谁领兵,还用得着等他到襄樊?”刘长平心中有气,又见贾老贼呵欠连天已经累得不行了,便起身告辞道:“太师辛苦了一天,末将该说地话和该做的事都已经做到,不敢打扰太师休息了。告辞。”
  “刘将军请等一等。本官还有一句话。”贾老贼叫住刘长平,微笑问道:“今天刘将军和赵与告大人用饭。菜还合口味吗?”刘长平心中又是一凛,勉强笑道:“还可以,就是清淡了一些。”贾老贼微笑点头,再不说话,刘长平却心中明白——自己怕是再没机会见到赵与告了。而刘长平刚走出贾老贼的红梅阁书房,身后立即传来少女的娇唤呻吟,“老爷,不要啊……夫人们知道了,饶不了奴婢……唔……”
  “别怕,谁叫她们不给老爷做冰火九重天呢?活该她们今天晚上独守空房。玖儿乖,乖乖服侍老爷,老爷以后一定把你也收进房。”
  “贾老贼会派出什么人担当主帅呢?”虽说人才凋零的南宋就那么几个帅才,刘长平却始终觉得贾老贼说到那个神秘主帅时,嘴角边挂着的是猫玩老鼠一般地奸笑,似乎有什么阴谋在里面。刘长平甚至怀疑——贾老贼是不是又在玩什么瞒天过海的诡计,故意弄出一个子虚乌有的神秘主帅,实际上却是贾老贼亲自统兵出征,准备杀忽必烈一个措手不及……
  ……
  第二天上午,贾老贼早早就到临安禁军军营去了,大概是去检查增援襄樊的准备事宜。一夜未眠的刘长平思来想去,总觉得赵与告的话说得很对——阿里不哥和大宋是迟早会撕破脸皮开战地,如果阿里不哥能利用正统赵氏皇族的影响力组建一个汉人伪朝廷,对破坏汉人团结和动摇汉人抵抗决心将有莫大好处。所以盘算许久后,下定决心的刘长平便借口上街游玩,离开葛岭进了临安城。
  贾老贼确实有够不要脸的,进城后没过多久。刘长平就发现自己背后有好几个尾巴,不过身手了得又经验丰富地刘长平并不害怕,利用繁华临安的密集人流和密如蛛丝的大街小巷,没花太多力气就甩掉了所有尾巴,寻人问明了吉利坊菩柳街的方向路径大步赶去。小半个时辰后,刘长平到得位于临安东南的吉利坊,也找到了赵与告在临安的宅子。但刘长平并不走大门进宅,而是寻了一个无人地小巷越墙入院。
  身为曾经地一省之尊。赵与告家的宅院自然很大,刘长平在这种绿柳成荫地宅院中潜行自然是如鱼得水,并很快找到了一个正在清洗衣物的丫鬟,见她蒙住嘴拖到僻静处问道:“不要怕,我不会伤害你,我只是问你,你们老爷赵与告在不在家里?”
  “老……老爷没在家。”那吓得几乎瘫软的丫鬟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战战兢兢的抽泣道:“壮士饶命,我们老爷真不在家,今天早上皇宫里来人把他宣进宫了,说是宗室聚会,皇上亲自赐宴。”
  “不年不节的,宋人皇帝为什么召集宗室赐宴?”刘长平有些糊涂。那丫鬟抽泣着答道:“听说是俞妃娘娘为皇上生的次子满了周岁,皇上一高兴就宣宗室赐宴,为皇子庆祝生日。”
  “那你们老爷的公子呢?叫赵孟頫那个。有没有进宫?”刘长平想起赵与告那个人小鬼大地儿子赵孟頫,知道以那个小崽子的鬼精明,有什么话对他说一样。那丫鬟答道:“没有,小衙内今天身体有些不舒服,所以没有进宫。不过老爷进宫以后,小衙内又带着几个家丁出门去了。”要找的人都不在。刘长平无奈下只得放开那个丫鬟,威胁几句让她不要乱说,便又匆匆从原路翻墙离去。
  “那个小崽子既然是不舒服没能进宫,又带着家丁出去,那十有八九是去找郎中去了,等一会说不定能等到他回来。”刘长平心中盘算分析一定,立即找了一家能看到赵府大门的茶肆落座,要了一杯雨前慢慢等待。但等了近两个时辰,茶都喝了四五杯,赵与告那个人小鬼大的儿子却还是不见回来。刘长平知道再这么耗下去只会让人怀疑。便起身准备结帐,可就在这时候。街道上忽然一阵骚动,一队旗甲鲜明的御林军列队飞奔过来。
  “冲我来的吗?不对啊,贾老贼就算抓我也不会派皇宫的御林军啊?”刘长平先是一惊,然后又狐疑不定。还好,那队杀气腾腾地御林军从茶肆门口横冲而过——却直接扑向赵与告的宅院。刘长平刚放下来的心又马上提到了嗓子眼,“贾老贼动手真快,竟然先发制人消除赵与告这个后患。”
  和刘长平猜测的一样,那队御林军包围了赵与告宅院后,马上把赵与告的家人全部提溜出来用绳子捆上,还不断向赵与告那些哭哭啼啼的老婆侍妾逼问赵孟頫和赵与告其他家人地去向,赵府附近也立即围满了许多看热闹的临安百姓。刘长平挤上前去探察究竟,只见得一名御林军将领正在向一个侍妾喝问道:“快说,赵孟頫究竟去了那里?老实交代,算你立功赎罪,再不说实话,等着和赵与告一起砍头吧。”
  “不知道,奴婢真的不知道。”那侍妾大哭,“将军,我们家老爷是皇亲国戚,他究竟犯了什么罪?皇上为什么要下旨抓他,还要连累我们?”
  “少废话,总之你们老爷胆子够大,你们这回也有得乐子了。”那将领不肯正面回答,只是不断逼问赵孟頫的下落。刘长平在人群中听得莫名其妙,心说贾老贼就算给赵与告栽赃,起码也要拿出一个可以交代的罪名,这皇帝都下旨锁拿赵与告满门老小了,怎么连罪名都不公布呢?刘长平正狐疑间,忽然有人拐了他一下,刘长平扭头看去,却见那人拿着一面铁牌对自己晃了一晃又迅速收起,刘长平暗喜,忙与他一起挤出人群。
  刘长平与那人并肩走了一段距离,寻了一个僻静处后,那人向刘长平行礼道:“属下见过刘将军,属下是大汗在临安的细作总领,刚才小人在人群中见到将军,有事禀报,故而冒险与将军联系。”
  “出什么事了?”刘长平问道。那人答道:“今天上午,赵与告的儿子赵孟頫忽然拿着将军的令牌到我们的秘宅求助,希望我们帮他们父子逃出临安。因为赵与告和赵孟頫都是宋人宗室皇亲,小人生怕有诈,就把赵孟頫留在秘宅,派人打听赵与告的动静,不曾想打听到赵与告进宫后竟然在酒后调戏皇妃,还企图强暴,宋人皇帝大怒下令锁拿赵与告全家下狱。小人觉得事情太巧,就亲自到赵与告宅院这里探察,不曾想却撞见了将军。”
  “明白了。”刘长平所有疑惑一扫而空,恍然大悟道:“赵与告父子已经发现贾老贼就要对他们动手,所以拿到我地令牌后就急不可耐地去找你们联系,不想贾老贼动手太快,抢先把赵与告拿下,只有赵孟頫那个小崽子运气好,侥幸逃过了贾老贼的魔爪。”说到这,刘长平嘴角露出狞笑,“好,一个小孩子总比一只老狐狸好控制,果然是天佑大汗啊。”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章《神秘主帅》!
第三卷
襄阳血
第五十二章
神秘主帅
  南宋咸淳元年,蒙古中统五年,九月二十三,襄樊之战开始三个月后,贾老贼一手把持的南宋朝廷终于决定向襄樊二城派出援军。这一次出兵增援襄阳,贾老贼至少在表面上表现得十分援军,不仅一口气将援军数目确定为五万之数,而且还把老牌精锐虎锐军和神臂城血战中表现出色的衙内军编入了援军队伍,甚至还从两淮和江西抽调了部分精兵参战。队伍构成相当复杂,差不多各大军区都有军队出战,让人难以琢磨。
  除此之外,贾老贼还把义子董平高、爱将黎尚武、青阳梦炎和宋军后起之秀杨亮节等等等等出色将领都派到军中领兵上阵;智囊方面,则是由鄂州之战和神臂城保卫战的头号功臣黄药师担任军师;人才之鼎盛,公认的猛将周全、王德等人甚至只能担当后勤队长。但细心的人只要稍一清点名单,就会发现一个重大问题——宋军主帅是谁?怎么没有他的名字?
  细心的人很多,所以南宋朝廷在公布了出征名单后,很多人或是出于好奇,或是出与其他目的,都是有意无意的跑到临安郊外的禁军较场去观看宋军祭旗出征典礼。可最终结果却让所有人跌破了眼镜——宋军只是砍了一个由李璮抓来的倒霉蛋蒙古千户,用他脖腔里洒出来的鲜血祭了帅旗,然后马上就全军开拔,登船驶往襄阳,宋军的主帅却始终没有露面。
  其实不光是百姓们不知道这支增援襄樊地宋军主帅是谁,南宋朝廷内部的绝大多数人其实也对这个神秘主帅一无所知。其中甚至还包括贾老贼政务助手右丞相程元凤和左丞相李芾,这对左右丞相有些不服气了,心说你贾老贼虽然是平章军国重事,包括丞相在内的文武百官都得听你的调遣,但我们好歹也是左右丞相,你连一个援军主帅的名字都不告诉我们,未免太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吧?
  郁闷不满之下。程元凤和李芾这对当世大儒便相约一起,杀气腾腾的赶往西湖葛岭半闲堂找贾老贼兴师问罪。不曾想。他们到葛岭后连贾老贼的书房红梅阁都没能进去,仅是由贾老贼地两个狗头军师廖莹中和刘秉恕在前厅与他们见面。廖莹中向程元凤和李芾拱手道:“二位相爷,太师贵体偶有不适正在卧床休息,无法见客。二位相爷如果有交代,请让下官代为转达。”
  “贾太师病了?”程元凤有些不信——昨天军队出征时,贾老贼可还红光满面的主持了誓师仪式。廖莹中点点头算是回答,并不多说一句。程元凤也没办法,只好问道:“既然如此,那本相请教廖大人一句,这一次大宋五万雄师增援襄樊,为什么没有公布主帅人选?这大军不可一日无帅,我军出征将士竟然连主帅是谁都不知道,这可是兵家大忌啊。”
  “是啊,我们还要给大军提供军需粮草。连主帅叫什么姓什么都不知道,这公文还怎么署理?”李芾附和,言语间颇有怨气。刘秉恕微笑答道:“二位相爷不必动怒,我军主帅地名字对外保密,其实是贾太师克敌制胜的妙计之一,目的是为了让鞑子军队摸不清楚我军底细。从而掉以轻心,给我军将士制造对鞑子战而胜之的战机。冒犯之处,还望二位相爷包涵。”
  “真是这样吗?大军出征主帅名字保密,竟然也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本相还是第一次听说。”右丞相程元凤怀疑的追问道。还好左丞相李芾上过战场打过仗,站出来为贾老贼辩解道:“程相爷,这事史上有过先例——当年长平之战中,秦王密派白起为将对阵赵国赵括,军中敢有言主帅为武安君者——斩!结果武安君果然不负众望,全歼赵国四十万大军!想必贾太师也是效仿秦王。准备杀鞑子一个措手不及。呵。说来也巧,鞑子这次也正好是四十万大军。”
  “哦。原来是这样。”程元凤满腹学问却不擅长计谋比较好蒙,立即被李芾说得转忧为喜,又好奇问道:“廖大人,刘大人,既然如此,你们能不能把那位被贾太师当做武安君使用的大将名字告知我等?当然了,我等决不外泄只言片语,只是纯粹好奇。”
  “二位相爷见谅,不是学生不相信你们。”刘秉恕歉意道:“只是贾太师已有明令,敢有泄露我军主帅名字者,一律军法从事,请二位相爷理解我们地难处。”程元凤和李芾大失所望,李芾又灵机一动,压低声音问道:“廖大人,刘先生,请你们老实回答一句——贾太师现在真在临安吗?会不会是皇上不允许贾太师离开临安,贾太师才用此计悄悄赶往襄樊率军参战?”
  “对啊,这事贾太师可干得出来。”程元凤也低声惊叫道。廖莹中和刘秉恕却苦笑着视一眼,摇头不答,无论程元凤和李芾如何盘问,死活就是不说一个字。末了,廖莹中转移话题道:“对了,二位相爷,贾太师正好有一件大事要请你们帮忙拟一个章程。今年推行士绅四成交粮纳税,秋粮收下来以后,大宋国库百年来首次出现盈余,太师想用这笔钱在民间推行一个三年制义务教育法,让穷苦百姓的孩子也能念上书……”
  “好事,好事啊。贾太师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程元凤和李芾都是读书人出身,恪守教化世人的儒家法则,教育孩童启发民智正好是他们俩的最爱,让天下孩童都能读上书,那更是他们做梦都在想的好事。激动之下,关于宋军主帅人选的问题自然马上被他们抛在脑后,兴致勃勃的讨论起推行义务教育地各项细则来。
  ……
  贾老贼地援军主帅人选保密工作直接做到了本朝宰相头上,这下可苦了忽必烈派到南宋那些蒙古细作。削尖脑袋用尽各种法门,甚至不惜冒险暴露身份打听宋军主帅究竟是谁,结果还是一无所获。而消息传到襄樊蒙古军大营后,忽必烈先是庆幸诱使宋军主力决战的策略成功,然后又被宋军这个神秘举动折磨得夜不能寐——毕竟贾老贼的诡计已经让蒙古军上下吃够了苦头,忽必烈对这个重大问题要是还不重视,那指不定又要吃什么亏了。
  “贾老贼为什么要对主帅人选保密?宋人这一次的主帅有可能是?”思来想去猜不到准确答案。忽必烈就毫不犹豫的把这个问题踢给了手下的一帮文武官员。这下子忽必烈地金帐内可热闹了,有人猜贾老贼派出的主帅是李庭芝。原因是李庭芝是贾老贼最得意地门生,文武双全且老成持重,还深得贾老贼信任,是援军主帅的不二人选;也有人说是沿江制置使杜庶,理由是杜庶战功显赫,几十年来蒙古甚至不敢打他防区的主意,用他为帅比资历欠缺的李庭芝还要强点;还有人说是高达。也有人才是王坚,更有人认为贾老贼可能起用了吕文德的同乡老将夏贵,甚至有人一口咬定宋军主帅就是贾老贼自己!众说纷纭,不过在贾老贼的目的分析上倒是颇有共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贾老贼是故布疑阵,使忽必烈难以琢磨宋军主帅地用兵特点和作战习惯,无从针对用兵,容易被宋军杀一个措手不及。
  “都别吵了,你们说地都有道理。但正因为如此,朕才难以琢磨。”忽必烈喝住蒙古众文武地嘈杂,将目光转向子聪,“子聪大师,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大汗,太难琢磨了。”子聪也有些猜不准贾老贼地用意。为难答道:“高达和王坚擅长陆战,李庭芝和夏贵擅长水战,杜庶水陆兼通,贾老贼自己的用兵更是诡诈,水战陆战都爱出奇兵偷袭,这些人都有可能是主帅,也都有可能不是,我军实在难以针对他们的用兵特点部属兵力。不过王坚在四川防着刘黑马,夏贵在广南守着兀良哈台,他们应该很难抽身参战。李庭芝防着我军山东部队。在贾老贼布置他的替代人选前,他抽身参战地可能性应该不大。所以小僧认为。我军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到高达、杜庶和贾老贼三人身上。”
  “大师高明,王坚、夏贵和李庭芝三人的可能性是可以排除——你们都学着点,别只会张着嘴胡说八道,要多向子聪大师这样冷静分析。”忽必烈夸奖子聪几句,又呵斥众将一通,这才又向子聪问道:“既然如此,大师认为这三人谁的可能性最大?”
  “谁的可能性最大不好说,但小僧可以肯定的说一句,贾老贼自己亲自出征可能性最小!”子聪斩钉截铁的说道:“先不说宋人地皇帝和朝廷离不开贾老贼,关键是小僧注意到一点——这一次宋人的随军参谋竟然是黄固黄药师,而并非贾老贼用顺手的廖莹中和……和那个与小僧胞弟同名的刘秉恕!”
  “言之有理。”忽必烈现在也懒得去管那个刘秉恕是不是子聪的亲兄弟了,点头道:“这么说来,我军细作的侦察重点应该放在高达和杜庶两人身上,传旨下去,让江州和建康的细作严密监视高达和杜庶动静,一旦发现他们长时间没有公开露面,立即向朕禀报。”
  ……
  “我是援军主帅?开玩笑!”与此同时的南宋建康府沿江制置使衙门中,被子聪怀疑为最有可能是宋军主帅人选的杜庶也在向前来质问的众将大发脾气,“我已经给贾太师写过两封信询问我军主帅是谁,说是如果指定我为增援襄樊地援军主帅地话,我也方便提前做好准备。可第一封回信,贾太师叫我抽调五千军队加入援军,第二封回信,他又让我不要多问,说是军事秘密。你们说说,我是不是援军主帅?”
  “朝廷究竟在搞什么名堂?怎么连一个援军主帅的名字都搞得神神秘秘地?”杜庶的儿子杜鸿听得一头雾水,也怀疑问道:“父帅你说会不会是贾太师亲自出征,准备杀鞑子一个措手不及,所以才搞得这么神秘?”
  “绝对不会是贾太师,至于原因,我不能告诉你们。”杜庶挥手否决。杜庶之所以如此肯定,是因为贾老贼在书信中要求杜庶抽调五千老弱士卒随军出征——所以打死杜庶也不相信贾老贼会自己带着一帮老弱士卒上阵。部将苗再成为难道:“临安出发的援军大队明天到建康,两淮抽调的参战军队也是今天抵达,我们连主将是谁都不知道,这怎么接待他们?”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杜庶叹气说道:“既然贾太师对那个主帅的人选保密,想必他也不会冒险公开露面,应该不需要我们接待。对了,两淮的军队今天到建康?大概什么时辰到?那本将亲自出城去迎接他们一下,顺便从他们嘴里探听点情报。”说到这,杜庶又微笑着补充一句,“如果咱们在两淮军队里发现了李庭芝,那么援军的主帅是谁,马上就一清二楚了。”
  杜庶命令一下,南宋长江军区的几个高级将领立即行动起来,带上卫队陪着杜庶赶往建康码头,在那里等待两淮军队的到来。到得码头后,大约半个多时辰后,望远镜里的长江北面果然出现了两淮军队的战船船队,不过就在这时候,停泊在运河口的几艘不起眼的货船立即迎了上去,杜庶开始并不在意,以为是普通的过往商船,不过用望远镜仔细一观察后,杜庶立即楞住了——那几艘民船竟然通过了两淮宋军船队斥候船的检查,在江面上与两淮军船队汇为了一股。
  “奇怪?普通货船怎么会和战船组成船队?”杜庶放下望远镜,发现用肉眼根本无法看到那些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货船。正纳闷间,杜庶忽然用望远镜又发现两淮宋军的船队已经和那些货船转舵向西,似乎不打算在建康码头停靠,仅有一条传令小船向这边驶了过来,片刻后,传令船靠上码头,一名宋军传令兵过来给杜庶行礼道:“杜将军,张顺张贵二位将军派小人向你禀报,他们军令在身,就不在建康码头停泊了。两位将军多谢你亲自到码头迎接,得罪之处,还望恕罪。”
  “小事一桩,他们身有军令,本将自然不会耽误他们。”杜庶大度的一挥手,又低声向那宋军传令兵问道:“李庭芝来没有?他有没有在你们军中?”那传令兵茫然摇头,答道:“李将军还在扬州,怎么可能在军中?”
  “没事了,去吧。”杜庶大失所望,只得让传令兵回去追赶船队。可一直用望远镜张望着的杜鸿忽然向杜庶说道:“父帅,两淮船队里刚才驶出了一艘普通民船,绕了一个圈后往我们这边来了。”好奇心益重的杜庶点头道:“那好,再等等,看看船上坐的是什么人。”
  又过片刻,那艘看似普通的民船停靠在建康码头,一队精壮汉子簇拥着一名戴着斗笠的男子下船,三三两两的走往码头的入城检查点。杜庶心中一动,忙领着一帮武将匆匆离开了望台,也是赶往检查点拦住那队男子。那队人中一个脸上长有带毛黑痣的青年男子忙喝道:“干什么?你们想干什么?”
  “不干什么,来迎接一位老朋友。”杜庶微笑着推开那男子,直接走到那戴着斗笠遮住容貌的男子面前,低声笑道:“贾太师果然是派你做援军主帅,怎么?见到老朋友也不打过招呼吗?李庭芝李大人。”
  “杜庶,你怎么在这里?”斗笠下传出一个熟悉的声音,厉声喝道:“你险些坏我大事!”斗笠掀开些许,稍微露出一张还算清秀俊雅的脸——不是杜庶的顶头上司当朝太师贾老贼是谁?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章《迷魂阵》。
第三卷
襄阳血
第五十三章
迷魂阵
  贾老贼忽然在建康悄悄露面,消息左瞒右蒙,却始终没有逃过天下人那一双双正义而又雪亮的眼睛。为了弥补过失,南宋沿江制置使兼建康知府杜庶亲自出面公开辟谣,再三声明说是贾老贼只是到紫金山游山玩水,欣赏风景兼视察长江防务,并且很快离开了建康返回了临安,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特殊目的——可惜这种鬼话连建康街上那些蓬头垢面在垃圾堆里翻吃食的疯子和乞丐都不相信——就更别说埋伏在建康刺探军情的蒙古细作了。于是乎,捡到大功劳的蒙古细作赶紧通过各种渠道,风急火燎的把情报送到襄樊,送到了忽必烈的面前。
  “果然是贾老贼亲自来了。”看着一封封雪片般送来的情报,忽必烈惊喜万分又咬牙切齿,恨恨道:“毒啊!这老东西毒啊!竟然想出了一个故布疑阵的馊主意,故意不公布援军主帅的名字,自己却悄悄的藏在军中,准备到时候突然露面,杀朕一个措手不及。”
  “真是贾老贼吗?”子聪可没忽必烈那么轻信,狐疑道:“如果真是贾老贼,他怎么没带上随军参谋廖莹中和刘秉恕?这两人是贾老贼的智囊和军务政务上的得力助手,没有他们在旁边协助,贾老贼恐怕连发布命令都困难吧?”
  “子聪大师,这次你中贾老贼的计了吧?”忽必烈大笑道:“贾似道老贼奸诈无匹,知道我们要探察他的动向。就一定会盯上他地得力助手,所以他故意把那两个蛮子留在临安制造烟雾,自己却悄悄随着大军出征。还有,以贾老贼的奸诈,说不定那两个留在临安的蛮子也是假的,用两个替身迷惑我们的细作,其实那两个蛮子的真身也跟着贾老贼来了襄樊。”
  “大汗言之有理。这一次我们终于可以和贾似道老贼决战了。”郭侃大叫道:“末将倒要在战场上看一看,那个贾似道老贼是不是真有传说中那么厉害。竟然能在鄂州害死大汗那么多的精兵强将?”
  提到那场导致中原蒙古军由盛转衰地惨败,忽必烈的脸色立即阴沉下来,冷哼道:“上一次鄂州之战,贾似道老贼只是抓住了朕急于撤军回师地弱点,连施诡计加上又造出了新武器,还有就是撞大运得到了一个天才细作黄药师和远胜平常的严寒气候,种种巧合下才拣到的便宜。若是当时能在平等条件下真刀真枪的决战。朕只需要当时的一半精锐,就能取下老贼狗头!”
  “论真正的军队指挥才能,贾似道老贼连大汗麾下的一个千夫长都比不了。”伯颜附和道:“但此贼善于鼓舞军队生气,又素来诡计多端,最擅长在两军对峙中突出奇兵,扰乱我军阵脚。此次他既然匿名提兵来援,必然又有诡计,我军还是不可轻敌地好。”
  “说得对。在战略中可以藐视敌人,在战术中却需要重视敌人。”忽必烈点头,又分析道:“贾老贼自临安来援,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条是从鄂州直接北上,从汉水逆流而上。经郢州至襄樊;第二条是从鄂州逆江而上至江陵,再从江陵走陆路北上襄樊;第三条则是从归州、房州迂回至均州,再从均州顺汉水而下赶赴襄樊。你们觉得贾老贼最有可能走那一条路?”
  “大汗,这三条路贾似道老贼都有可能走。”子聪建议道:“但他不管走那一条路,必然都要经过鄂州,依小僧看来,我军应该多派斥候细作至鄂州探察,一旦发现贾似道老贼的进军路线,我军再做迎战布置不迟。”忽必烈很是满意,立即点头答应吩咐照此安排。子聪却又在心中盘算。“如果真是贾老贼亲自统兵来援。那以他的奸诈,十有八九会在鄂州这个交叉路口停留观察。待忽必烈沉不住气再决定进军路线。这一场仗,看来又有得打了。”
  ……
  事情很是出乎子聪的意料,半个月后,五万宋军抵达鄂州,仅在鄂州停留休整了一天一夜,便即沿汉水挥师北上,走路程最近的郢州水路直扑襄樊。多名斥候和细作再三确认了这个消息的准确性后,蒙古军中军大帐中立时欢腾一片——因为郢州路是宋军增援襄樊最便利的道路,这条路也是蒙古军防御工事最为完善的地方,宋军走这条路北上,简直就是自投罗网了。
  “大汗,末将认为我军应该立即向京山、德安一带部署兵力。”伯颜建议道:“待到贾似道老贼地援军一入龙尾州,京山德安一带的驻军立即挥师湍滩,切断宋人战船归路,宋人水军立成瓮中之鳖矣。”
  “妙计!诸位爱卿,有谁愿去担此大任?”忽必烈大喜问道。话音刚落,一大堆蒙古将领就迫不及待的站出来,争先恐后的要求出战,忽必烈见众将求战之心如此强烈更是高兴,选择了智勇双全的党项籍大将李恒担当此任,并亲自指定史天泽、刘整、伯颜和阿里海牙四员大将,在龙尾州和灌子滩一带设伏,猛将郭侃则率领精锐士兵驻扎龙尾洲河心岛屿,居中策应领导全局。除此之外,忽必烈还采纳刘整之计,又命水军副总管张禧造火船二百条,准备在宋军进攻时顺流而下,火烧宋军战船。
  ……
  天罗地网布下了,可结果却令蒙古军上下跌破眼镜——那支连主帅大旗都没有打的宋军看似来得气势汹汹,风急电骋,可是到了郢州之后,这支宋军却一头扎进了同样城池坚固地郢州,连续三天都象乌龟趴窝一样趴在了郢州这个蒙古军包围圈的口子上,不肯再往北一步,摆出了一副看情况不对随时准备逃命的架势。蒙古军地伏击包围虽然组织得无比严密。无奈这支宋军就是趴在包围圈口子上不动,蒙古军倒也无可奈何。而时已初冬,天气渐冷,蒙古军驻扎野外,风寒感冒的士兵却逐渐增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2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