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校对)第9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3/999

  贾琮到来时,正见武王沿着丹陛,一步步迈向皇座。
  即使看到贾琮到来,武王依旧走完了最后一步,才松了口气,从古锋手中接过帕子,擦拭了下额角后,招贾琮过去,道:“太子回来了?”
  贾琮见罢礼,又与诸礼部官员颔首示意,然后劝道:“父皇,龙体重要啊!”
  武王呵呵笑道:“太子,朕没有你想的那般病弱。放心罢,再者,你已经跟礼部的官儿打过招呼,尽量精简过程,若朕还做不到,岂非辜负了太子的心意?”
  贾琮闻言,目光清冷的看向礼部尚书杨庭贞和新任太常寺寺卿卢盛光。
  杨庭贞苦笑道:“殿下,非臣等行事不周,只是皇上学识广博,周礼之数,远超臣等。臣等又如何能弄鬼?”
  贾琮闻言,再看向武王,见他笑吟吟的望着自己,不由面色悻悻。
  武王哈哈一笑,心情舒畅道:“太子仁孝,朕知矣。只太子莫非以为,朕乃不学武夫?朕虽不能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词作来,却也不能太给太子丢脸才是。”
  这话就太重了,贾琮忙道:“父皇,儿臣绝无此意。”
  武王摆手笑道:“朕知道,你我父子,焉需解释?去忙你的罢,朕这边大安,朕不过再忙碌明日一日,太子还要操持许久,你不比朕轻快。朕听说,昨日之谋逆案,内阁那边有了新进展,太子去看看罢。”
  贾琮闻言神情微微一凛,忙应道:“儿臣知道了,这就去瞧瞧。”
  ……
  左银台门外,内阁。
  “臣等参见殿下。”
  贾琮先一步让王春搀扶住赵青山,看着赵青山深重的眼袋,贾琮关切道:“太傅,注意身子骨啊。”
  当着诸多众臣的面,贾琮这般殷切问候,直让赵青山心头发烫,他反倒愈发高声道:“殿下放心,老臣身子骨硬朗着呢!内阁这么多年岁小的,也不见比老臣更硬朗。”
  贾琮无法,只得吩咐道:“王春,让太医院派两名太医常驻内阁,再让御膳房调一队人来,随时保证内阁诸臣身子无忧,有碗热汤热饭吃。”
  见赵青山、林清河等人想要劝谏,贾琮强硬道:“此事孤做主!诸卿皆国之柱臣,为社稷之重,诸卿也当爱惜自己的身子骨才是。到了诸臣工这等位置,你们的身子骨早已不再是你们自己的了,而是朝廷的,是天下的。孤年幼,不通政事,不敢随意干预朝廷运转,以免好心办坏事,但为诸卿解决后顾之忧,还是能做到的。”
  此言一出,妥妥的礼贤下士的明君种子形象,深入人心。
  连魏毅、范浩、董新这等从来被上官头疼,形容成“茅坑里的石头”的硬茬子,此刻都心怀感动。
  不止为贾琮对他们身体的关心,更为贾琮的谦逊,贾琮的自知之明感到关心。
  多少国朝大事,都坏在不懂装懂、不懂偏爱逞强的上官手里。
  贾琮能做到这一步,古往今来多少圣君都难做到……
  肆意挥霍手中大权的人常见,可能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不让权力泛滥,这样的人,怎能不让他们敬服?
  贾琮叫起满地谢恩朱紫大员后,问道:“孤听父皇说,昨日谋逆案,诸卿这边有了进展?”
  此言一出,内阁一静。
  不少人面色有些不大自然,倒是赵青山,毫无违和感,大声道:“回殿下,是一起子见不得光的贼子,失心疯了,竟想为先帝报仇!老臣实在不知,殿下与先帝有何恩怨存在?”
  又转头看向林清河,大声问道:“先帝大行那夜,老夫不在,但你在,你说说看,当日先帝可有一言说过殿下的不是没有?”
  林清河心里苦闷,这赵蛮子又拉他下场背书,不过他也没纠结什么,当着刑部尚书甘桂、大理寺寺卿宗毅、兰台寺大夫司马贞及魏毅、范浩、董新还有诸当日不在场的内阁舍人的面,将崇康帝当日之言复述了遍,最后道:“是由先帝亲口所述,由本官亲笔草诏的遗诏。先帝对殿下也大为赞赏,且对皇上夸道:‘你有一个好儿子,朕不如你。但你儿子极像朕,骨子里像’。而殿下果真坚定维护先帝时的新法,延续了先帝之政。所以,贼子们所谓的血海深仇,实为无稽之谈!”
  赵青山大声道:“殿下,北静王水溶、忠顺王刘孜自诩忠义,臣等看来却是狗屁不通!他们背后有晋商曹准在背后提供银子,还有一些中车府的余孽。这干贼子根本不顾殿下乃继承先帝新法最好之储君,一味的如魔怔般记仇,实在该杀!”
  贾琮闻言,微微皱眉道:“水溶和刘孜,不大合啊……”
  赵青山道:“水溶最慕先帝,刘孜和先帝关系也极近。他们之间原是不和,不过有一名唤琪官的戏子,在中间与二人牵线搭桥。”
  贾琮奇道:“这琪官又是什么来头?如此神通广大?”
  赵青山厌弃道:“扬州盐商们养扬州瘦马,这琪官却是晋商们养的红相公,专门勾引好男风的贵人,背后,便是晋商的影子!殿下,臣建议,这一次一定要将那起子无法无天的商贾贱籍们,以重法处之!这等无君无父的混账,好大的胆子!敢在背后如此兴风作浪,其心当诛!”
  贾琮闻言,面色阴沉下来,道:“可查实了,果真那些晋商都牵连在内了么?”
  赵青山冷笑一声,道:“虽那曹准一人认下了,可那晋商素来同气连枝,抱成一团,其他人就算没参与其中,难道都不知?殿下之前所言,老臣还未领会真意,不解区区商贾能掀起什么风浪。如今看来,倒是老臣错了!这些人若不以严法镇之,早早晚晚,要闯出倾天之祸!!晋商如此,徽商、粤商怕也好不了许多!此次,朝廷当施展雷霆手段,杀鸡儆猴!”
  魏毅沉声道:“臣附议!”
  范浩、董新亦沉声道:“臣附议!”
  等诸多在内阁中的重臣,纷纷附和严惩晋商后,贾琮缓缓点点头道:“惩,是一定要严惩的。曹家夷族抄家,没有什么好说的。至于其他同谋,也不能善待了去。朝廷要以此案,警告天下商贾,有钱也不能得意忘形!想来柴少傅在山东,将囤积灾民粮食,甚至盗取常平仓官粮的奸商们,也杀了不少。朝廷便在京城,与少傅呼应一番!”
  不是孤想杀人抄家,实在是……你们相逼太甚!
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难得
  崇康十四年,七月初十。
  一场盛大的登基大典,于大乾皇朝神京长安城内举行。
  新君登天坛焚香祷天,祭宗庙告列祖列宗皇帝。
  又受百万臣民之三拜九叩大礼。
  觐皇太后、追封孝贤皇后、册立皇太子,定年号武泰。
  纵然贾琮暗中叮嘱过礼部并太常寺,务必使大典精简些。
  然自凌晨寅时初刻起,一直到日落戌时末刻,大典方堪堪终结。
  待被送回咸安宫时,武王早已面如金纸。
  贾琮紧急招来“血牛”展鹏,为武王输血,又有太医院圣手为其金针活血。
  一直忙碌至子时后,武王才总算舒缓过来。
  看着寝宫内满殿人的担忧关怀面色,武王对贾琮苦笑道:“岁月不饶人,当年朕统帅十万大军纵横漠北时,却不知累为何物。”
  贾琮微笑道:“父皇好生将养龙体,等养好身子骨,过二年还能再纵横漠北。”
  武王闻言,面色好看了许多,看了看贾琮,目光又落在壁上悬挂着的那副“全家福”上,笑道:“朕有佳儿,却不必再起雄心。元寿,自今日起,你便是大乾名正言顺的监国太子了。你要承担起大乾的江山!”
  贾琮点点头,应道:“儿臣记得了。”
  武王又对赵青山等人道:“尔等当咸尽忠秉节佐辅太子,不可念其年幼,心生懈怠。”
  赵青山等人跪地道:“太子之贤明,古之罕见。臣等若不知君臣忠义,欺之年幼,难当人子也。”
  武王点点头,难掩满面疲惫。
  贾琮见之劝道:“父皇早点安歇罢,时候不早了,今日太累。”
  武王闻言笑道:“太子也当早些安歇。”
  贾琮微笑应下后,领着诸臣告退。
  ……
  出了咸安宫,贾琮对即刻就想回内阁加班加点忙公务的赵青山道:“太傅,无论如何,今夜休息一宿!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养好身子骨,势难持久。再者,就算太傅还有心力处理公务,其他人也精疲力竭了。纵然不愿出宫,孤也使人准备好了暖阁,沐桶热水都是随时背着的。此事务必听孤的,一定要保重身体。”
  赵青山闻言,嘴巴张了张,不过看着贾琮诚挚的眼神,又看看周围诸臣惨白的脸色,只能一叹,道:“既然殿下仁爱,老臣也不好再当恶人了……”说罢又对已经忍不住喜笑颜开的诸臣道:“只尔等莫要心生惫赖,以为殿下仁善便肆无忌惮!”
  林清河到底和赵青山一辈的老臣,苦笑道:“太傅,有你在,哪个敢偷懒?元辅在时候尚且有休沐之时,如今却是连归家的功夫也没有……好了好了,你别瞪了,我又没说什么……”
  贾琮笑道:“如今出了国丧,可开酒戒了。正巧前些日子太医院说有古方配参酒可固本培元,活血养神,孤便使人为父皇配了些。一会儿打发人给诸位阁臣们送些,皇帝还不差饿兵呢。”
  众臣又是好一阵道谢后,君臣尽欢而散。
  等目送诸臣离去后,贾琮却敛起笑容,对展鹏沉声道:“去诏狱。”
  ……
  北镇抚司,诏狱内。
  一干晋商魁首们,一个个面色灰败的待在牢中。
  有心性偏激破口大骂者,有心性偏软痛哭流涕者。
  有绝望者欲自尽但又无余勇,也有心性坚韧者,沉静不语。
  若说日新中的曹准所作所为,晋商会馆内诸人毫无所觉,那便是自欺欺人。
  可若说他们参与其中,也的确有些冤。
  他们知道曹准暗中作为着什么,也隐约猜测到了一些,但他们绝没有涉入分毫。
  平遥曹家素来轻狂招摇,飞扬跋扈,和寻常晋商低调隐忍的性子不同,所以交好的不多。
  但谁也没想到,到底还是牵连上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3/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