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校对)第9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6/999

  他之所以面红耳赤一言不发,是因为在憋气,不然他怕被熏死!!
  新党中人,他最恨的,就是那个老匹夫!
  陈西延痛心疾首道:“松禅公,天下权柄何其之重,乃社稷神器也!怎可轻让于人?此必新党奸邪,使了什么不可告人的邪术,操控了储君。松禅公为储君恩师,焉能眼看着太子为奸邪所乘?”
  其余诸人纷纷附和起来。
  他们倒不是刻意污蔑,而是真的认为贾琮是被赵青山之流给洗脑了。
  不然就是再昏庸的帝王,也不可能将朝政大权交付臣子的吧?
  先帝那样昏聩暴虐,可最后不也逼得宁则臣郁郁而死么?
  便是为了一个权字!
  然而就见宋岩长长一叹,道:“老夫与储君,早已恩断义绝,不复师生之义了。”
  此言一出,且不说旁人,宋岩三子一孙闻言,便无不惊骇欲绝。
  宋先、宋元、宋崇三人,原本还在自矜宋家和储君的渊源深厚。
  甚至心中都以为,储君封宋岩为太师的谕旨怕已经在路上了……
  宋家凭此,至少能恩泽三代!
  也正是由于这份渊源,才使得宋家一跃成为整个江南最尊贵的家族。
  隐隐已有当年江南甄家的影子……
  却不曾想,竟从宋岩口中听出这样骇然之事来。
  而宋华担忧的则是,其祖父的心情。
  他比任何人都知道,他祖父有多满意他那位小师叔……
  他也从未想过,这二人会有恩断义绝的一天。
  褚东明沉声道:“松禅公,到底是怎么回事?缘何这等大事,天下竟无人知闻。”
  他怀疑此为宋岩推脱之言……
  宋岩淡漠道:“老夫进京,是为奉劝储君莫要杀戮太甚。也为劝谏先帝,莫要诛连太广,以免危及社稷。只可惜,先帝不听老夫之劝,而储君……也认同先帝之法。既然大道不同,师生之义又如何为继?就算师生之义尚存,然尔等莫非以为,储君会听命于老夫,废黜新法,重启旧党?当年旧党还未被赶出朝廷,葛老尚为天下首辅时,储君便不认同旧党之政,老夫都不能强求。更何况今日?”
  江南总督唐延此刻忽然笑道:“松禅公所言极是,诸公难道就没听说,先帝大行前,曾招太子于御前问曰:‘汝以为,往后朝廷,可依旧行新法否?’太子答曰:‘新法乃万世之法,绝不可废!’先帝大悦,放心而崩。可笑诸公,竟妄想死灰复燃?”
  说罢,唐延再对宋岩躬身一礼后,转身离去。
  既然宋岩和太子已经不复师生之义,那么他这个江南总督,也不必再委曲求全了。
  他当然知道还得敬着,毕竟师生一场,这份情义京里那位肯定不会断掉。
  但他却不会尊宋岩之命,去忌惮什么。
  唐延身上好似去了好大一块巨石,让他轻快无比。
  见他如此,旧党诸公无不唾骂:“猖狂!”
  可是,看着缓缓闭上眼睛,不再看人也不再开口的宋岩,他们也只能无奈一叹。
  纷纷起身告辞离去,失望而归。
  待送完外客后,宋岩三子纷纷归来,急不可耐地问道:“父亲大人,到底发生了何事?”
  眼看宋家就要一飞冲天,超然于江南诸家,谁知道,美梦还没做两天,就被戳破了。
  这种失落感,差点让在家赋闲数年的宋家三兄弟崩溃。
  然而宋岩却连看他们一眼的心思也无,站起身后,由长孙宋华搀扶着,缓缓进了后堂……
  ……
  崇康十四年,七月初一。
  寅时三刻,天还未明,贾琮便已经起身。
  平儿、晴雯等人今日特意早起过来,服侍他穿戴好明黄龙袍大服。
  这几日夜晚,贾琮都未和她们在一起,每夜都守在宝钗身边。
  众女知道宝钗的遭遇,知她心苦,故而无人说什么,反而钦佩贾琮所为。
  临上朝前,贾琮坐于榻边,看着宝钗娴静的面容,俯身轻轻一吻。
  而后方起身,在平儿等人的簇拥下出了宜春宫,早有龙辇候着,载着贾琮先往慈宁宫和咸安宫与太后、武王请安。
  然后再往含元殿,坐朝听政。
  今日月初,有百官大朝。
  而待贾琮离去,平儿、晴雯等人又回宜秋宫补觉,宜春宫内只有莺儿和小五在陪着宝钗时,细心的莺儿忽地发现,她姑娘的睫毛,忽然颤了颤,缓缓睁开……
第七百一十四章
逼宫
  大明宫,含元殿。
  月初大朝。
  六部、五寺、二监、二院、一府并在京诸王公武勋,五品以上的京官,今日皆要上朝。
  其实到了大殿中后部,百官已经看不清御椅上所坐之人的面庞了。
  若是帝位上的天子还带着平天冠,那初了最前面几排大佬外,连中前部的官员都看不清圣颜。
  不过,通常月初大朝,礼仪更重于议事。
  数百人在一个大殿内,大多数连声音都听不清。
  然而,今日大朝,显然有些不同。
  从一开始,气氛就显得不同寻常。
  原本凌晨三点便要出发,在左银台门外排队,直到五点半才能进大明宫,七点入含元殿,折腾四个小时,甚至还要更久些,臣子们早已筋疲力尽,疲惫不堪。
  圣祖时五日一朝,贞元朝时十日一朝,崇康帝时三日一朝,许多官员甚至练就了睁着眼睡觉的本领。
  每日朝会上的气氛可想而知,除了几个手握大权的宰辅阁臣外,其他人只用带着耳朵。
  也就愈发沉闷……
  但今日,几乎所有人的面色都肃然。
  虽无言,但目光彼此交汇间,颇有深意。
  辰时初刻,监国太子贾琮莅临含元殿,代天子受百官三叩九拜大礼。
  大礼罢,贾琮象征性的问了些先帝陵寝及大殡之事,又问了新皇登基大典的筹备。
  目光在蕴着极不正常气氛的百官间淡漠扫过后,看了王春一眼,王春上前尖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如今,贾琮还在观政时期,不必让内阁在大朝会上排队回报当前朝政。
  他也不喜这种形式主义……
  然而,随着王春之言,没有出乎意料,有人站了出来……
  掌陵庙群祀、礼乐仪制的太常寺寺卿李欣德出列,大礼拜下,道:“殿下,老臣有事启奏。”
  太常寺寺卿,正三品,已是衣紫大员。
  太常寺又是极清贵的衙门,寺卿、少卿非当世清流大儒不可任。
  李欣德今年业已近花甲之年,面容清隽,颇有儒雅之气。
  他也是真正的德高望重的大儒,从不掺和朝廷上的诸般党争,也不贪图名利,甘于清贫。
  也因此,自贞元朝起,至崇康帝十四年间,掌天下权的从旧党换成新党,李欣德却是极少数地位不变反而上升的官员之一。
  写的一手好文章,海内闻名。
  莫说贾琮没料到会是此人打头阵,连赵青山都变了脸色……
  事情棘手了。
  贾琮深深看着殿内跪拜之人,叫起道:“大夫平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6/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