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校对)第9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4/999

  当了一辈子丘八,这些边军将帅们怕是喜爱神兵利器和宝马比喜爱女人更甚。
  如今眼见朝廷竟出现了这等开天辟地的神兵,李道林居然阻止给大乾最精锐的九边配备,这不是比杀人父母奸淫妇女更可恨吗?
  “李道林,你真是黑了心了!原你主持军机阁时,就打压咱们老弟兄,不同你一般见识,你倒上脸了!”
  “就是,你做官做的忘本,不稀得说你,你别自讨没脸!”
  “轮得到你在这怀疑这个怀疑那个?老子等为了扶王爷坐龙庭,全家老少的脑袋挂在腰带上,死都不怕,就是让你来怀疑的?”
  “就是!我们冒着灭族风险来为王爷拼死时,你在干甚?这会儿说这些话,你什么意思?”
  李道林被怼的黑脸一阵青红不定,却依旧咬牙不松口道:“就是不准外泄!”
  “个球攮的!”
  丘八们最是火大,眼见好话歹话说不听,脾气火暴的就准备翻脸,武王也不理会。
  当年他麾下,看不顺眼的都能随时挑战。
  军人么,没点血气那还算军人?
  但打完就完,哪个敢记仇在战场上使绊子或不相救,那他才会算账。
  都知道他的规矩,所以也没甚顾忌。
  有些人反而觉得亲切,哈哈大笑起来。
  贾琮却受不得这个闹腾,拍了拍手,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这些大将们闹归闹,但又不是真蠢,总有一抹余光一直看着武王和贾琮。
  见贾琮如此,便纷纷暂停了战火。
  贾琮先对李道林道:“开国公无需多虑,自古以来,只要君王不昏聩,百姓得以活路,能国富民强,何曾见有改朝换代之时?若君王昏聩,百姓积贫苦难,便是没有这些神兵利器,该造反的人,还是会造反。”
  李道林闻言哑然,刘焕章大声拍马屁道:“太子贤明!”
  贾琮同样没有理会,他对武王道:“父皇今日所见,可信昨日儿臣之言?”
  武王缓缓点头,道:“朕从未怀疑过……此事,你与军机和在列诸将商议便是。只要他们同意,朕自无不可。”
  听武王这般说,周遭人都安静下来,但一个个心中却凛然起来。
  武王之言,分明是说贾琮要有大动作。
  这个大动作,或许会让他们为难……
  贾琮面色不慌不乱,即使被这上百曾杀的尸山血海的将帅注目着,他语速微缓,以便让众人都能听清,道:“父皇前日言,要将天家内库之银悉数取出,用以补发朝廷这些年亏欠九边将士的军饷。孤……深以为然!断没有让边疆战士流着血,还要流着泪。此非国之幸事,而是朝廷之耻辱。”
  此言一出,不用大嘴刘焕章带头,诸将便纷纷高声齐呼:“殿下英明!”
  却不料贾琮话锋忽地一转,道:“只是这么大一笔军资,相当于朝廷数年的国库收入,若一下拨付下去,难免会让军心溃散……当然,孤不是怀疑诸将的治军能为,孤只是从人性谈起,换做孤,若是艰辛多年,骤然暴富,怕也会心态失衡,不愿再戍边苦熬。”
  此节轻轻略过,也不给想要开口分辩几句将帅们开口的机会,贾琮说至正题道:“所以,孤想换个法子,将这些饷银发下去。”
  事关天大的利益,诸总兵、副总兵及众多参将们,都有些按不住心跳和狐疑。
  纷纷心中猜测,这位主儿,到底想给银子,还是不想给?
  辽东总兵周木堂问道:“太子殿下,不知想用什么法子发这笔饷银?臣等必然会告知每个士卒,此为皇上和太子殿下的仁德之心。”
  贾琮点点头,却忽然对武王道:“父皇,如今贞元勋臣凋零大半,几无所剩。偌大一个朝廷,若无世爵以为柱石,皇权不稳,根基不固。”
  武王闻言眉尖一挑,道:“太子所言言之有理。”
  一众丘八将帅们听闻贾琮之言,一个个忽地连呼吸都屏住了。
  那可是爵位啊!
  大丈夫征战天下四海为家,所为者不就是封妻荫子,马上封侯么?
  他们这一次冒着抄家灭族之险,除了忠诚之外,最渴望的,就是凭借拥立从龙之功,得以封爵!
  贾琮将众人面色收于眼下,又道:“原本父皇同孤说,此次诸位将军功勋卓著,当酬以名爵。只是,孤以为还少了一份能拿得出手的大义……”
  诸将虽粗,但也听明白贾琮之言。
  总不能以他们悄然潜伏回京,襄助武王政变夺回大位为名,进行封爵吧?
  非军功不得封爵,这是太祖之制。
  若无过得去的大义,他们自己也觉得名不正言不顺。
  就听贾琮再道:“所以,孤为诸位将军,寻到了一个封爵之机。”
  说罢,贾琮看了眼展鹏。
  展鹏一挥手,两名原贾琮亲兵现东府侍卫,抬了一份一人多长的卷轴而来。
  在展鹏的帮助下,悬挂在了御帐的一面帐壁上,缓缓打开。
  然而等将卷轴缓缓打开后,连武王都坐不住了,站起身来,面色隐隐震撼的看着这幅巨大的大乾周天皇舆全图!
  贾琮上前,接过一柄玉如意,在地图的西南方向圈了圈,大声道:“此地,先秦名百越,秦汉为交趾,为我华夏故土。阮氏自前朝末年华夏动荡之时,割据自立,杀我中国官员,殊为可恨!交趾故民,百余年来处于阮氏暴虐统治之下,水深火热,期待王师吊民伐罪久矣。有锦衣卫自安南民间得闻两句民心诗,是曰:遗民泪尽胡尘里,北望王师又一年!每闻此诗,孤都不忍潸然泪下!故而,孤欲尽起天家数代勤俭积蓄所攒下的三千万两存银,以为军资,装备大军,吊民伐罪,收复故土!待功成之日,父皇与孤,又岂吝名爵封赏?!百年之后,凌烟阁上,诸将亦当受天家后世子孙香火祭拜!”
  武王看着满脸慷慨激昂凛然之色的爱子,又看了看连素来沉稳持重的李道林都隐隐激动起来,悄悄的吸了口气。
  当年,他若有太子三成的腹黑功力,又怎会连妻儿都保不住……
  水深火热,遗民泪尽,吊民伐罪,天家数代勤俭积蓄……
  武王有点方……
  ……
  不远处的御辇内,黛玉藏在窗帷后,看着御帐内的动静,听着贾琮激昂的声音传来,凝露般的美眸中满满都是崇拜之色!
  连她一个柔弱女孩,都恨不得化身花木兰,陪同贾琮一道去吊民伐罪,帮助泪尽胡尘里的遗民……
  而叶清一张国色天香的脸,却快扭曲成了苦瓜。
  她忽然觉得,纵然她是男儿身,和这位争天下,可能最后赢的都不会是她。
  她尽最大的努力,也做不到这种程度。
  她实在寻不出该用什么辞藻来形容此刻的心情,千言万语最后却只能化成正慷慨激昂的那位同她说过的那句:
  卧槽!!
第六百九十九章
军心可用
  “太子殿下,打仗不止要有军资,更重要的是军粮……”
  李道林又来泼冷水,让诸将大怒。
  贾琮摆手道:“开国公放心,如今夏粮刚收,大军行进途中沿县,各府不必再递解入藩库,直接供给大军便可。如此,还能省下不少他们的运输损耗。至于入安南之后的军粮,就更不必担忧了。”
  看了诸将一眼,贾琮缓缓道:“孤已经派人去安南收购粮米了,安南稻米一年三熟,水利充沛,因而粮价极低。孤麾下锦衣卫押运司千户,并另一支人马,正入安南大肆收购粮草,运回桂省暂存,大军不虞缺粮。至于入安南后,自可就粮于敌。所以,粮饷草秣方面,不用担心。”
  武王:“……”
  李道林:“……”
  诸将:“……”
  用银子买来别人便宜的粮草,转过头来当军粮再征伐别人,这操作……
  贾琮不给他们恭维的机会,当然,他也不知道这些人要不要恭维,他大声道:“既然父皇将此事托付于孤,那孤就操持此事。今日六月十六,孤希望十月初一前,大军能在邕城完成集结。孤知道,路途遥远,行军艰难,时间很赶。但孤也要告诉你们,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连屎都吃不上!爵位有限,不可能人人封国公,人人封武侯。大乾百万边军,也不可能人人都入安南参战。这千里之路,便是一场拉练,是一次大军演。率先在邕城集结的十万大军,率先入安南,头功必为其所取。
  但孤要强调一件事,行军途中,各军务必要严厉整顿军纪。没有钢铁般的军纪,一定带不出一支铁打的大军!
  哪支队伍若做出骚扰百姓甚至天怒人怨的事来,孤绝不轻饶!
  除此之外,沿途各县、府乃至省府,将会提供最大的帮助,让大军能够最快畅通。
  诸将,孤不得不提醒诸位一回,此战意义之重大,绝对超乎你们的想象。
  若年事已高已无壮志雄心者,没有关系,你们这次可以留在都中,多陪父皇说说话也好,孤可以体谅。
  但若仍想沙场争雄者,这将是千载难逢的一次机会。因为后面一系列的国策,都基于此战。”
  贾琮说罢,就看着诸将的反应,静静的御帐内,尽是一些粗沉的喘息声和一双双泛红的眼睛,有些骇人。
  泼凉水的依旧是李道林:“殿下,九边大军如此出动,那谁来戍守边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4/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