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校对)第8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9/999

  谋划了数年之久,其实在崇康帝调边军入京,充实京营力量时,大局已经彻底抵定。
  如今所为者,只是为了更好的顺取,减少贾琮以后的难处……
  毕竟,打天下容易,坐天下太难。
  银军还告诉贾琮,这是武王和他们这些老人,能为他做的为数不多的事了……
  总之,到了六月初一,贾琮自大同城上阅兵之后,率二万强军,折返神京!!
  一面冠军侯大旗迎风招展,贾琮一身金盔金甲,天子剑斜刺西举,厉声道:“大军开拔!”
  “杀!”
  “杀!”
  “杀!”
  万军附和,冲天杀阵向长安!
  ……
  崇康十四年,六月初十。
  神京,皇城。
  炎热盛夏,往年都要放几座冰鉴的大明宫养心殿内,如今还未撤下棉厚的门帘。
  崇康天子苍白的脸上,似是一夜之间,就长满了可怖的老年斑,让他身上的暮气,再也遮掩不住……
  曾经一天只睡不到三个时辰的勤政天子,如今每天清醒的时间,已不足三个时辰。
  谁也不知他什么时候会沉沉昏睡过去,谁也不知他何时会突然醒来。
  一切,都靠宫里那位医术如鬼神般的老供奉支撑着……
  “贾琮到何处了?”
  忽地,一直靠在龙椅上闭目昏睡的崇康帝睁开了眼,出言问道。
  戴权闻言登时凛然,身子绷紧,答道:“回主子,六月初三时,冠军侯就派快马回京,禀奏在大同府已经生擒方程,只将大同府方程余毒肃清后,最迟六月初六,也就是出京正好一月后,启程星夜回京。想来,最多再有三四日,就能回来了。”
  崇康帝闻言,“唔”了声后,又陷入了寂静中。
  不知多了许久,他忽地再度睁眼,这一次,眼中多了几分凌厉和肃煞,问道:“龙首原,还没传出丧音?”
  一直在殿下候着的紫宸殿大太监苏城忙躬身答道:“还未有音讯。不过奴婢的人已经封锁了龙首原,靠了上去。只要主子传旨,龙首原随时火起……”
  崇康帝“嗯”了声,有些含混不清地说道:“三日之后罢。”
  养心殿内气氛一凝,苏城应道:“奴婢遵旨!”
  说罢,转身出去安排。
  戴权则看了看已经去了撞锤不再发生响声以免惊吓住天子的大座钟,见已经到了巳时,便道:“主子,该请老供奉来用针了。”
  崇康帝“唔”了声,戴权则猫儿一样轻轻出去外间,派人去请。
  他则又回到了崇康帝身边。
  如今,天子身边须臾间都离不得人。
  不过,崇康帝再度陷入了沉睡中……
  看着这位苍老的不像样的帝王,戴权眼神隐隐复杂。
  这位人间至尊,对于百姓而言,是一个千古圣君。可是对于身边人,他冷酷残忍到令人发指!
  不管如何,终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到了末路……
  “咚!”
  外殿大门,罕见的被粗暴推开,发出一声巨大的响声。
  养心殿静谧安宁的气氛被打破,沉睡中的崇康帝被惊醒后,面上布满了煞气。
  不过还没等他发作,就看到一个小黄门儿面色苍白满头大汗的快步走了进来,然后“噗通”一声跪下,结巴道:“万……万岁爷,老……老祖宗,出……出大事了!”
  崇康帝见此情形,心里一沉,沉声问道:“什么事?”
  戴权也厉声道:“快说!”
  那小黄门儿满头汗水往下滴,颤栗着身子,道:“张……张张,张老供奉他……”
  崇康帝闻言,老迈的身躯缓缓离开倚靠的龙椅,坐直起来,目光凌厉凝重到极点,看着小黄门儿问道:“朕的张老供奉,如何了?”
  小黄门儿声音愈发颤抖,哭腔道:“万岁爷,张老供奉他……去了。”
  “……”
  ……
  大明宫,麟德殿。
  张老供奉便居于此,此处距养心殿极近,方便随时为天子诊治。
  此刻,麟德殿内被重重龙禁尉把手。
  崇康帝乘御辇驾临,随行者还有诸多从刑部甚至锦衣卫紧急抽调来的仵作。
  别殿内,看着一张普普通通的拔步床上,静谧安详的躺在上面的张老供奉,崇康帝面无表情,整个人如同一块千年寒冰一般。
  仵作们褪去张老供奉的衣裳,细心的检查每一处。
  又将银针刺入胃部、喉咙等处。
  检查了半个时辰后,方推举出一人,同崇康帝道:“陛下,张老供奉乃年事太高,无疾而终。身上没有任何伤口,亦未见任何外伤。且面色安详,不见痛苦之色,所以……”
  然而,没等仵作叩头说罢,崇康帝就缓缓转身,一步步出了偏殿。
  到殿外后,他仰头看着碧色苍穹,眸光哀绝到了极点。
  朕,为天子啊!!
  苍天,待朕,何其薄也!
  “唔!”
  胸口处,陡然传来一阵剧烈的绞痛,崇康帝喉头涌出一股猩甜,眼前一黑,缓缓倒下……
第六百七十六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
  大明宫的寒风,暂时还未扩散开来。
  神京城依旧热闹喧哗。
  经过上半年的各种灾祸连连,压抑了半年多的神京长安,在进入平稳的六月后,爆发出了强大的活力。
  各处酒楼茶馆,乃至平康坊七十二妓家,都日日人满为患。
  而随着贞元勋臣的大部分凋零,开国功臣一脉的复起,以及新贵们进京。
  曾经都中极有特色的一个群体,也经历了一次大洗牌。
  便是勋贵门第的衙内们。
  论起来,大乾第一代衙内,其实是贾代善、贾代化那一代,其中,反倒以贾代化更有衙内风采。
  却也因此,他连宁国府的国公武爵也丢了,只袭了个一等将军。
  第二代衙内,则是贾赦、贾敬那一代。
  风水轮流转,这一代最有声色的衙内,倒是贾赦。
  走马章台,寻花问柳,无不精通,好不自在。
  而贾敬却成了异类,堂堂国公府第的贵公子,竟然成了读书种子,还一口气考到了进士。
  不过到底还是衙内本质,考中进士后并不去做官,而是跑到城外修仙去了……
  到了第三代衙内时,整个开国功臣一脉,已经衰落的不像样了。
  贞元勋臣们的强势崛起,更是让开国功臣一脉,彻底黯淡无光。
  至于贾珍、贾琏之流,不提也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9/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