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校对)第7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0/999

  那小黄门儿差点给跪下了,赶上前想拦,可在贾琮目光逼视下,哪里敢拦,好在正生不如死间,听到后面传来笑声。
  小黄门儿见之忙跪下行礼,贾琮回头看去,眼睛微微一眯,只见穿着一身大红蟒袍的高大太监站在那里笑的畅快,不是紫宸殿大太监苏城,又是何人?
  苏城没有理会跪在地上的小黄门儿,他看着贾琮拱手一礼道:“都言冠军侯文武双全,智计百出,该大胆时胆大包天,该谨慎时又半步不行差路,原咱家还不信,今日观之,果然半点不谬。咱家是见过先荣国公代善公的,冠军侯倒是有乃祖之风。”
  贾琮闻言,呵呵一笑,道:“公公谬赞了,非贾琮胆小怕事,实是宫中重地,容不得半点差池,故而心怀敬畏之心。”
  苏城闻言大赞道:“好!好一个心怀敬畏之心!若是天下臣子人人皆心怀敬畏之心,又哪有这么多的事?早就国泰民安了……走罢,得闲了必与冠军侯痛饮几杯,此时不多言了,陛下还候着呢。”
  ……
  凤藻宫。
  偌大的一座宫殿上,铺着明黄琉璃瓦。
  在渐渐西斜的日光照耀下,散发着璀璨却不刺眼的光芒。
  好似一座金殿,倍显尊贵。
  宫殿四周布满侍者和宫女昭容,见有陌生男子进宫,无数双眼睛同时盯了过来。
  各种审视和戒备。
  这阵仗,倒比慈宁宫还更盛三分。
  因为有大太监苏城引路,所以一路畅通无阻,进了殿内。
  “臣贾琮,拜见陛下。”
  虽只分别没半个时辰,但礼依旧不可废。
  崇康帝状态已经比在宣政殿好了太多,罕见语气温和的应了声后,叫起问道:“这位你可认得?”
  贾琮闻言,抬头看向上方,只见一头戴百鸟朝凤赤金累丝凤嘴衔珍珠步摇,耳悬赤金白玉滴珠耳坠,身着大红金线绣云纹蜀纱凤袍的绝色女子,眸眼含泪的看着他。
  贾琮一直肃穆严谨的面色渐渐和缓下来,温声唤了声:“可是……大姐姐当面?”
  虽然心中已经认定了此为元春,可却不能叙国礼。
  因为此时,元春不过宫中一女史,虽有品级,但远逊于冠军侯。
  所以只能以家礼拜之,且,崇康帝将君臣会面之地选在这,其目的,自然是为了给君臣之义上,再披上一层亲情。
  以更好的羁縻遣用。
  既然明悟此心,贾琮也就顺势为之。
  贾元春十一二岁入宫至今,已逾八载光阴。
  这八年来,她一人在宫中孤苦无依,不知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难。
  期间贾家除却派人进宫多送些银两外,鲜有人能专门见她一面。
  也就每年初一元日,贾母、王夫人等人进宫朝贺太后时,偶尔有机会见上一面。
  这八年来,元春无一日不想念亲人。
  虽然她在家时,和贾琮见过没两面,完全没了印象。
  但再怎样,血脉之亲也远超寻常。
  她与贾琮,也的确是至亲堂姊弟。
  更何况,这二三年来,贾琮之名纵然在这后宫之地,也是如雷贯耳!
  元春每每得闻其名,映象深刻。
  如今在这不得见人的地方,见到了闻名已久的自家骨肉手足,焉能不让元春动容落泪?
  “琮……弟!”
  丹唇轻启,元春含泪颤声一唤。
  却听凤榻一旁崇康帝安抚道:“不要激动,仔细身子。”
  元春俏丽微霞,忙用绣凤锦帕拭去眼泪,又凝望了贾琮一眼后,回头问崇康帝道:“陛下怎将臣妾之弟招来了?”
  崇康帝淡淡道:“朕听闻近日你身子不豫,神思不宁,常思家人,便让贾琮来看看你。看看罢,这便是你的兄弟,虽未至弱冠之年,业已为朕之肱骨大臣,深得朕心。”
  元春闻言,眸现惊喜异彩,愈发娇艳动人。
  崇康帝虽不好女色,但见她如此高兴,也忍不住微微颔首微笑。
  元春不忘身份,叮嘱贾琮道:“多年不见,吾弟已长大成才,可为陛下分忧。琮弟,吾家世受皇恩深重,陛下更垂古今未有之旷恩,礼遇吾姊弟,封吾弟冠军侯之贵爵,此恩虽肝脑涂地,又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方略尽忠孝。望吾弟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
  贾琮听此谆谆教诲,应声道:“谨记长姊教诲。”
  元春见他如此清秀知礼,喜欢之心愈盛,忍不住赞道:“吾弟天质自然,有龙章凤姿之美,当自加珍爱,不可劳毁。”
  贾琮闻言,忍不住露出抹微笑,点点头领命。
  一旁崇康帝见之,轻轻哼了声,对元春道:“到底是见了你这亲姊,冠军侯才有个笑脸。素日里见朕,朕都没见过。”
  元春吃惊之余,忙赔笑道:“此为陛下皇威深重,琮弟不敢轻慢。”
  崇康帝不置可否的“唔”了声,对元春道:“你不可久坐劳累,去里面歇着罢。”
  元春知道崇康帝必有话同贾琮说,只是刚一见家人就要分离,实在难忍情绪,强笑应下后,终还是红了眼。
  崇康帝素无哄女人的心情,不过看在元春此时身子不同的情况下,捏了捏眉心道:“一会儿再让他去里面陪你说会儿话。”
  元春大喜之后,谢过皇恩,又亲切的看了贾琮一眼,在十数位宫女昭容的小心护从下,往后殿走去。
  她极想知道贾母、贾政、王夫人的情况,还想知道家里姊妹,和宝玉的近况,她甚是想念……
  等元春入了后殿后,崇康帝开门见山问道:“今日所言,皆为肺腑之言否?”
  贾琮躬身道:“怎敢在御前表里不一,臣之先生,也不准臣信口雌黄,忘却诚信。”
  崇康帝想了想宋岩的道德为人,微微颔首,道:“大司空确是信人。”又问:“若宋广先今日不点你名,不杀你,你可会站出来说那番话?”
  闻罢,目光审视的看着贾琮。
  贾琮再躬身道:“不敢欺瞒陛下,若无此事,臣不会主动开口。非是臣无忠孝心,实则在宣政殿上,臣并无开口的资格。且在其位,谋其政,臣非军机处之臣,焉敢妄自开口议政?此僭越之行,非为臣之道。最重要的是,臣至此也想不明白,宋广先、娄成文,和忠顺亲王三人,怎会说出那样的话来?臣原本以为,不用臣开口,此事便能解决。”
  崇康帝见贾琮当着他的面给三人上眼药,不由微微抽了抽嘴角。
  莫说他们三人,连崇康帝自己,今日也没想到去堂而皇之的洗白。
  三位太妃薨逝,还留下了血书,怎么办?
  所以崇康帝并未准备拿此事发作宋广先等人,当然,少不得要排查一番。
  按下此事不表,崇康帝再问道:“此事你准备如何处置?”
  贾琮道:“回陛下,锦衣卫如今在神京一百零八坊的坊间已重整卫所。当然,每所不过二三十人,甚至更少,不足以监控动辄过万的大坊。所以臣准备在每一坊间,十户设一保,选一保长,五保为一大保,设一大保长,十大保为一都保,设一都保长。再由各都保长,与坊内卫所联系。以保为例,要求保丁不准造谣生事,妖言惑众。违例者,保长重罪。以此类推,可保谣言止于智者……当然,臣之意绝非让百姓闭口不敢言,只要不是诋毁圣恭者,其余所有朝堂官员,随他们去编排,包括臣。甚至,若有贪官奸臣行枉法事,求告无门时,还可通过坊内卫所,直接呈奏至臣处,若臣也不能解决,则上呈陛下,直达天听。”
  崇康帝闻言,眸光眯起,清寒的目光审视的看着贾琮,幽幽道:“若果真以此法行事,则偌大一个神京长安,便都在你的掌控下了。到时候,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贾琮,你的野心,是不是太大了些?”
  一言诛心!
第五百八十七章
天作之合
  听闻崇康帝的诛心之言,贾琮并未惊慌请罪,在崇康帝并戴权和苏城的注视下,贾琮谦恭而冷静道:“陛下,臣有自知之明,也知分寸在何处,不会妄自尊大,肆意为之。这保甲之法,一来可让妖言断绝,二来亦可防盗使民安。都中百万民众,虽锦衣卫已经数次严厉打击各坊间的帮派、市井青皮以及蛊惑百姓之邪教,意在铲除荼毒压迫百姓之恶棍毒瘤,然这些黑恶混账,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锦衣卫毕竟人力浅薄,无法做到根除到底,也无法及时发现,故只能依赖百万良善百姓之力。臣以为,此乃两全之法。当然,保长之权,也仅限于此,绝不会插手寻常官府诉讼之案,亦或是其他京兆府的权力。一来为了限制锦衣卫的权力,二来,锦衣卫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做这些事。因为这显然需要海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况且,京兆府、巡城御史及五城兵马司也不会坐视权力丢失。所以,此策,只限于监控都中诋毁圣恭之妖言,何时废黜,也不过陛下金口一言之事。”
  见贾琮这般不疾不徐的陈诉,崇康帝与左近的紫宸殿大太监苏城对视了眼。
  苏城忽然笑道:“可惜了。”
  崇康帝眼睛微眯,问道:“可惜什么?”
  苏城叹息一声,道:“冠军侯之才,更长于治政,分明是名相种子。虽还稍显青涩稚嫩,但已有国士无双之风采。可惜,入了武行。”
  苏城看来在崇康帝面前极得信重,这种话也敢张口就来。
  而崇康帝,竟也无训斥阉庶不得干政的意思,好似寻常……
  见崇康帝目光看来,贾琮躬身道:“陛下,苏公公谬赞了。臣自知长于清谈,拙于实务。便是锦衣卫指挥使一职,臣也多将想法告之南北镇抚司及锦衣佥事等人,命其去实施。若臣亲自为之,多半事倍功半,手忙脚乱。臣深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以臣之才,为一锦衣指挥使,勤勉之下,将将也只能做到不辜负皇恩。若为宰辅,礼绝百僚,负天下政务之重,多半为误国之庸才……若国之宰辅只会夸夸其谈,不言实务,绝非社稷之福,便如宋广先、娄成文。”
  “呵呵呵。”
  苏城显然已经知道了之前宣政殿的事,当着崇康帝的面,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模样落在侍立于崇康帝身旁的戴权眼中,显得格外刺眼,于心里怒骂一声:老阉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0/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