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校对)第7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8/999

  ……
  “小九儿给皇伯伯请安,祝皇伯伯龙体安康。”
  叶清换了身宫妆,行大礼参拜道。
  崇康帝“嗯”了声后叫起,打量了番道:“难为你有孝心,来回奔波万里给太后拜佛抄经祈福,清减成这样,太后心疼坏了吧?”
  叶清灿然一笑,道:“倒是搂着我哭了好大一会儿。”说着,从袖兜中掏出一卷经文来,由戴权接过转呈崇康帝。
  叶清笑道:“侄女儿身无旁物,只能抄些经文尽尽孝心,还望皇伯伯不嫌弃。”
  崇康帝看了看,是一卷《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是佛经中孝经,卷面上隽秀的字迹可看的出是叶清亲笔抄录。
  他微微颔首,道:“小九有心了。”看着叶清虽然清减且肤色暗淡了许多,叹息一声道:“天家这么多儿孙孙女,不独太上皇和太后最喜你,连朕亦是。当初若非太后一意为你选个入赘夫婿,朕原想将你许给刘仁。以你的资质,便是同太后一般母仪天下都足够了。可惜,一来太后不许。二来,刘仁也没这福分。”
  叶清闻言,面色也露出一抹悲色,劝慰道:“皇伯伯保重龙体啊。”
  崇康帝哼一声,借此压下眼中的悲戚,看着那份《地藏菩萨本愿经》,刚才他真的心境不稳。
  旁人都以为他冷血无情,丧子之痛也不过等闲,可谁又知道他心中到底经历了什么?
  恢复神色后,崇康帝问道:“小九这次回来后,还要继续出去吗?”
  叶清闻言苦笑一声摇摇头,道:“出不去了,太后不准许。说是现在京里形势似不大好,九叔将银军送我,太后担心我回来后被牵连其中,所以命我等太后千秋节后就在景风门外道真观内修养一年,还说我变黑变丑了,宽限我到年底,再不寻个赘婿,她老人家就帮我寻了。又怕银军他们不安分,所以让我来同皇伯伯讨个赏,要个皇庄,让银军他们安顿在那,也不许出来。”
  崇康帝:“……”
  虽无言,心中却有股说不出的快意!
  母后,你终于也知道怕了,舍弃了那个曾令你无比骄傲的儿子,开始向朕伏低了吗?
  ……
  神京西城,贾家东府。
  前厅。
  听完郭郧之言,贾琮微微眯起眼睛,道:“叶清回来了……也是,还有几天便是太后千秋,她是该回来了。”
  贾琮目光渐渐变得复杂起来,倒不是因为去年三十他被叶清给强上了……
  到了他们这个地位之人,这点事,可以看做是大事,但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就算再见面,贾琮相信,叶清也不会和这世间其她女子那样忸怩,一样的光风霁月。
  贾琮之所以觉得不安,是因为他担心,叶清回来后,应该会有大动作了……
  可是无奈的是,以他目前的力量,根本无法去劝阻她,更不用说龙首原上的那位。
  这世道啊……
  就他娘的不让人省心!
  虽然叶清再三向他保证,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会牵连到他身上,可是,贾琮又怎敢掉以轻心……
  “大人!!”
  正这时,展鹏的声音传来,继而一道人影疾速飘进堂内,他面带喜色,看着贾琮激动道:“大人,那边有动静了!”
  贾琮闻言,顿时收敛心思,忙问道:“正主露面了?”
  展鹏嘎嘎笑道:“露面了,这一回,他跑不了!几次三番做耗,这一回终于抓到他的马脚了!这家伙忒奸猾了,好在大人比他还奸……不,大人比他更英明!”
  贾琮哈哈一笑,眼中目光却森然之极,大声道:“点齐兵马,与我前去捉贼拿赃!”
  “喏!!”
第五百五十四章
折扇
  万年县衙。
  京兆顺天府下辖长安、万年二县,署理整个神京城。
  天下知府皆从四品,唯独顺天府尹为三品。
  同样,长安、万年二县县令亦是高配。
  不过就算长安、万年县令高配正五品,然而官场上却有一句俗话,叫“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其实很好理解,头顶上有那么多恶婆婆,哪个也得罪不起,哪个的命令都得听,岂能不憋闷?
  长安、万年二县的县令通常都做不久,要么上面嫌弃唯唯诺诺,是位庸官。
  要么,得罪的人太多,让人寻由子赶了下去。
  当庸官尚且能活命,若是想当强项令,名声能不能赚到不好说,性命堪忧倒是真的。
  所以,长安、万年二县,多为庸官。
  这一届万年县令赵伟冠,便是如此。
  “小国公,您瞧瞧,可是您想要的扇子?”
  衙堂上,赵伟冠面带讨好的笑容,站在客座旁,躬身捧着一只楠木漆盒,打开后,漆盒内摆放着满满当当的一二十把折扇,看起来精美非常。
  客座上,一十八九上下的年轻人,锦衣华服,面色阴柔,看着漆盒内的扇子,打开一把瞧了瞧,“嘿”的一笑,道:“果真是前朝大家吴光伦的制品,好!这是徽宗的鹰儿,这是赵子昂的马,呵呵,好!宫里太后娘娘别的不喜欢,独好收藏扇子。可前朝制扇大家的绝活儿大都断了根儿,如今的扇子哪里能和前朝比?没想到啊,这穷酸小子家倒藏了这么些,想来祖上也曾阔过。我倒要看看,清公子这回能不能比得过我的礼,哼哼哼!”
  赵伟冠忙赔笑道:“可不是嘛!这石呆子祖上是前朝的大官,不过家道早就败了,只留下这一盒扇子。也是他穷酸命,小国公哪里会占他便宜?白给银子都不要,非得找罪吃!”
  这年轻人闻言,咂摸了下嘴,倒是来了些兴趣,笑道:“你将他带来,我问问他,这会儿可改主意了不曾。嘿,好些年没见过这么有骨气的人了。”
  赵伟冠忙道:“小国公,那呆子受了刑,身上脏着呢,要不还是不见了吧?”
  年轻人哼了声,道:“脏怕什么?让你去你就去。”
  赵伟冠不敢多言,忙让属官去提人,打发人去后,赵伟冠问道:“小国公,若是这石呆子想要银子了,莫非您还给他?”
  年轻人笑道:“给他?当然给他,给他二两棺材银子!老赵,这事办的不错。”
  赵伟冠忙赔笑道:“哟,小国公说笑,不过是本分事,当不得小公爷称赞。下官这差事,原就是国公府上赏的脸,下官是国公府的门生,这点小事岂有不用心之理?”
  年轻人先是满意的点点头,又“欸”了声,道:“这话再莫提起,尤其是不要在外面说。为国举贤才本是我家本分,可万一让一些心理藏奸的人知道了,反而要做些坏事。”
  赵伟冠忙道:“小国公果然智谋深远,不愧人称小诸葛!上回听人说,宋国公府的刘小公爷是出了名儿的智计无双,如今看来,比起小公爷您来,还差远了。”
  这年轻人,正是成国公世子蔡畅。
  赵伟冠原不过一三甲进士,是走了蔡家的门路,才得了这个差事。
  蔡畅正在为太后千秋准备寿礼,因太后不喜金银,少收外礼,贞元勋臣一干衙内们因和叶清交好,才得知太后独好扇子。
  但为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寻常并不受礼。
  唯有一年一度的千秋圣诞时,才会破例。
  这一日,便是诸家攀比寿礼之时。
  倒也不是果真争奇斗富,不过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孝心。
  纵是御史也不会多说什么,本朝后宫太后和皇后,素以贤明著称。
  所以每年这一日,慈宁宫寿萱殿中必然多欢喜。
  而太后也会借这一日,打量诸家子弟。
  其用意,不言而喻。
  这些年世上有的好扇子,差不离儿都被这一干衙内搜刮干净了。
  今年犯愁的不是一个两个,蔡畅却不知从何处得知了京中有一名石呆子的穷酸,饭都快吃不起了,竟收藏着二十把古扇。
  蔡畅得信儿后大喜,忙派人持重金前去收买,却不想这石呆子真是个呆子,家业破败的缸里都没甚米面了,还不肯松口,扬言“要扇子必先要我命”。
  甚至在蔡畅亲自出面之后,任凭他各种条件开出,始终不松口。
  蔡畅恼火之下,就让蔡家门生赵伟冠出手,赵伟冠便以石呆子拖欠官银为由,把石呆子抓起来,又抄了他的家。
  左右石呆子家只他一人,邻里间也没甚人敢为他出头鸣冤。
  抓进牢里,一顿好板子后,石呆子竟仍旧不松口,但松不松口也没干系了,扇子到手就行。
  反正衙门大牢里的冤魂,不怕再多这一条……
  不过赵伟冠没想到,蔡畅还想见见石呆子,没法,便让人带了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8/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