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校对)第6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5/999

  这其实是有缘故的。
  贾琮在江南杀的人头滚滚,不提知交故旧满天下的赵家、秦家,就是八大盐商之白家和安家,数十年来往京里送的银子,都能堆出两座银山来。
  不知多少京官因此受益,甚至还有不少人家指望着白家、安家的孝敬银子过年。
  白家、安家一倒,崇康十四年的大年,又不知有多少京官家里舍不得买二两肉包顿饺子过年……
  另外还有文人相轻的缘故。
  贾琮凭借书法和诗词本领,这几年在士林中享有极大的名声。
  尤其是在勾栏瓦舍秦楼楚馆中,天下花魁,无不将他视为梦中良人。
  “即便倒贴也愿陪公子春风一度”早已成了花魁们的共识,若能得清臣公子青睐,即使入贾府为奴为婢也心甘情愿。
  这让士林中那些腆着脸靠写些酸诗酸词骗女人银子度日的名士们,如何能不嫉不妒?
  只是往日里贾琮有天下师衍圣公和松禅公护着,他自身行事又素来谨慎,寻不到什么槽点。
  如今好不容易得到了这样一个大破绽,岂有不爆发之理?
  一时间,贾琮似成了千古第一罪人般,名声大坏!
  若说文人中还只是动嘴,那武勋们,就恨不得动刀了。
  尤其是贞元勋臣们。
  其实贞元勋臣们自身倒也还罢,虽然也极眼红“冠军侯”的爵位,但他们大都能看明白,这个爵位,也就是看着好看罢。
  一个武侯,手里就那几个鸟毛番子兵,战力最强的,还是从黑辽退下来的伤残老兵。
  顶个锤子用!
  若某人以为用这样一个冠军侯,就能压制住从尸山血海里滚爬出来的贞元勋贵,那就太可笑了……
  故而贞元勋臣们,大多抱着冷笑看笑话的态度,冷眼旁观之。
  可大人们可以做到这一点,小辈们就不行了。
  各家衙内正是年轻气盛之时,他们大多十三四岁就被送往九边戍边,打熬年份,养的一身骄悍之气。
  原本贾琮往黑辽逛了圈,封了一个二等伯,就让他们群情愤恨,不平之极。
  可那回好歹有点微末战功打底,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再者,区区一个二等勇毅伯,杂牌封号,也不放在他们眼里。
  然而这一回,冠军侯!!
  哪个将门虎子,没有幻想过有朝一日能如霍骠骑那般封狼居胥,得勇冠三军之名?
  贞元勋贵们为了防止家族似开国一脉那般迅速堕落,对家中世子要求极为严苛。
  武功、兵法,莫不要学。
  大多在十二三的年纪,送往九边打熬军资。
  他们熬了多少年,吃了多少苦,毛都没捞着一个的时候,小他们好几岁的贾琮就已经登上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位置。
  最重要的是,这个位置,是他们奋斗一辈子都不大可能达到的高度。
  是可忍孰不可忍!
  其实莫说旁人,连开国公李道林之子李虎听闻这个消息后,都忍不住心里泛酸。
  虽然之后也为贾琮高兴,却还是认为天子册封的这个爵位,实在是过了。
  他宁愿看到崇康帝将贾琮一步册封至荣国公,也不愿是冠军侯。
  某种意义上,冠军侯这个爵位对武将而言,就是一种信仰。
  非封狼居胥者,不可得也。
  轻轻一叹,李虎如此刻大多贞元勋贵世子一般,出了家门,往将武阁走去。
  因为皇子暴毙案,京中已经压抑了一个月的功夫了。
  总要给人喘口气才是……
  李虎也想探听一下,其他人对此事的看法,和准备做什么。
  虽然他心里也不大舒服,但若有人想对付贾琮,他还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另外就是,冠军侯……
  好似不大吉利啊。
  ……
  京中的情况,自然逃不过宫里的眼线。
  没用多久,养心殿内就得到了消息。
  戴权看起来颇有几分幸灾乐祸的对崇康帝道:“主子爷,如今满神京的人都在骂贾琮哩!说他为了富贵,连母孝都不守了,骂他不当人子……呃!”
  没说完,就被崇康帝阴冷的目光瞪住了。
  崇康帝劈头盖脸骂道:“狗奴才,那些混账东西眼瞎,连你也眼瞎了吗?他们将孝至于忠之上,只提孝而不言忠,你这狗才也如此混账?”
  不过,对于这个结果,崇康帝本就不意外,甚至是刻意为之。
  贾琮身后站着孔传祯和宋岩二人,再加上他的文才惊世,使得他和士林的关系太过密切。
  这对即将执掌滔天权势的贾琮而言,是祸非福。
  崇康帝也不想看到这样一幕。
  他视贾琮为利刃,能杀人的利刃。
  他是要贾琮做孤臣,而不是背后牵连无数,难以把握的权臣。
  骂完戴权后,崇康帝又问道:“贾家如何了?”
  戴权这次老实了,本分道:“苏城回宫后,开国一脉的功臣都极为高兴,那襄阳侯倒是乖觉……”
  将荣国门楼内发生的事重复了遍,几乎与事实点滴不差。
  又将荣庆堂上的事也复述了遍,同样相差无几。
  待听到荣国太夫人依旧对贾琮没个好脸色时,崇康帝面色隐隐复杂,冷笑道:“是啊,有些人天生就得不到长辈的好脸色。无论他怎么做,做的再好,又有什么用?人家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戴权闻言一言不发,眼观鼻鼻观口的站着。
  他知道,贾琮的遭遇,让崇康帝联想到了他自己身上……
  当初,崇康帝一样不遭太上皇和皇太后待见。
  现在其实也差不多……
  瞥了眼戴权后,崇康帝冷哼一声,道:“继续看着。”又问:“勋臣那边什么反应?”
  戴权忙道:“贞元勋臣那边大都不屑一顾,好似瞧不起冠军侯,以为他徒有虚名,只是笑柄。倒是各家的世子们,极为不忿,这会儿好多人都往将武阁去了……”
  崇康帝闻言,并不震怒,他目光讥讽的往窗外瞥了眼后,竟不再理会,而是问道:“将武阁是小九儿的产业,她现在在哪?”
  戴权正色道:“因为银军在清主子身边,所以派了好多人跟在那边。清主子现在在常州府天宁寺天宁宝塔上抄写经文,银军好像已经发现了奴才手下的人,不过并未理会。”
  崇康帝闻言,沉默了许久后,叹息一声,道:“看来老九那边,确是时日无多了……传旨,再往龙首原送些药过去。谁能想到,朕这个骨肉兄弟,会走到这一步……只是老九,若让你坐这江山,则大乾必亡。你可为盖世猛将,却不可为帝。朕原也不想的……”
  最后一言,声音轻忽的连戴权都未听清……
  ……
  神京西城,荣国府。
  荣庆堂内,除却几家极亲近的,如保龄侯、忠靖侯夫人,王子腾夫人和薛姨妈外,其她各家诰命在襄阳侯夫人离去后不久,也纷纷告辞。
  虽然她们也想听听贾琮嫡母邢夫人病逝前留下了什么刁难人的遗嘱,毕竟随着贾琮的崛起,他身世那点事,京城勋贵圈内就没人不知。
  可是许是因为贾母也是好体面之人,怎会将家丑当众公布?
  见她一直不言语,众诰命又非乡间村妇,怎会不解其意,便都自觉告辞了。
  待送走了诸位诰命后,荣庆堂内空了下来,气氛也变得有些凝滞。
  贾母显然还是不喜贾琮的,她目光冷淡的看着贾琮,道:“大太太临走前,留下几句话。第一句,让我问问你,你之前答应接大太太弟弟一家进京团圆,为何没办到?让她姊弟自此天人永隔,成了憾事。你的孝道在哪里?”
  听闻此言,王夫人和薛姨妈都未出声,纷纷一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5/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