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校对)第6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5/999

  给他留出二三年功夫发展壮大,便有了起码的自保之力。
  谁曾想,竟落到他的头上……
  这个活儿,着实不好干!
  崇康帝就是拿他当刀,若是刀刃锋利好用,那么就会让他大肆杀戮。
  可用完之后,他多半也会被镇压起来,或会直接销毁,以平息残余宗室、勋贵之怨。
  毕竟,他杀不完所有人。
  总还要留下一些维持皇权……
  而若是这把刀不好用,以崇康帝的心性,也会强硬的逼着你好用。
  站着不能杀人,那就跪着杀。
  不愿杀别人,那就杀自己!
  这种事,崇康帝一定做的出来。
  唉……
  果然计划做的再完美,总没变化快。
  原先贾琮还在庆幸,和葡里亚、盎格兰人的接触顺利的超乎了意料。
  就算罗莎·卡佩不能带着所有他需要的技师、工匠、水手到来,那盎格兰人格雷男爵也会将剩余的补充足。
  江南七家已经被他说服,决定组建丝绸贸易行,他们在江南的底蕴深厚,发动起来,每年生产出的丝绸,将会带来天文数字的利益,又可进一步的带动整个江南,甚至整个天下的变革。
  这种变革一旦开启,再有人想阻挡,却也是不能了……
  如此,贾琮也算是为天下做了些好事,不会等到百余年后,盎格兰人的坚船利炮开到国门前时,国人还拿着长矛大刀去拼命。
  而资本的力量一旦壮大,民智一旦开启,皇权势必就会削弱,受到约束。
  再想一言断人生死,再想让人跪着说话,就难了……
  这原本就是社会发展、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贾琮从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去称王称霸,唯吾独尊。
  他只想站着做人,站着说话,不将生死操于他人之手,仅此而已。
  然而计划和愿景如此美好,现实却将他的计划打的支离破碎。
  他最缺的就是时间,偏偏就没了时间……
  贾琮一路上思考破局之法,只是至今也未想的通畅。
  虽然还有很多种选择,但没有一种选择,是他最想要的……
  事到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计划做的太远,总会被变化打乱。
  倒不如临机应变!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不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人。
  不似宁则臣之流,满心满腑的忠孝节义,必要做个忠臣孝子才算清白。
  对贾琮而言,不管是谁,想让他死,他都不会坐以待毙。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说法,在他这行不通。
  谁想让他去死,他就先让谁去死!
  至于会不会造成天崩地裂,会不会造成天下大乱,他又何须去想?
  他只是一个平凡人,不是圣人!
  “这会儿知道愁了?看看,眉头都挤在一起了!怎难成这样?”
  忽地,一道带着心疼和酸气的悦耳声音传进耳中,打断了贾琮的沉思,他回过神抬眼看去,就见晴雯一张似嗔似怨的俏脸,正近在咫尺的看着他。
  贾琮布着血丝的眼睛中,沉重的眼神一散,微微一笑,脸忽然往前一伸,便堵住了那张不停开合唠叨的樱唇,一只手也攀上了丰腻之处……
  这个世间虽有无数险恶,但也有无数美好。
  为了这些美好,他也一定会度尽风波,走到最后!
  ……
  一刻钟后,贾琮与俏脸晕红的晴雯和似长了针眼的紫鹃回到花厅。
  陪着似笑非笑的黛玉等人一道吃了午饭后,亲自护送她们和林如海登上他的座船。
  待船只驶离后,贾琮最后看了眼依旧景色妍丽的扬州城,率领八百兵马,直扑金陵府,甄家。
  这是阻碍新法在江南大行的最后一块顽石,崇康帝命贾琮在回京的途中,砸碎它!!!
第四百九十章
眼看他起朱楼、宴宾客、楼塌了……
  江南,金陵。
  紫荆山麓,玄武湖畔,甄府。
  崇康十四年,正月三十。
  今日为甄家老太太七十大寿,富贵人家年味还未散尽,又添大喜之事。
  整个甄府,张灯结彩,迎来送往,好不热闹。
  作为奉圣夫人的儿媳,甄家老太太李氏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圣祖六次南巡,四次住在甄府,李氏陪同在奉圣夫人身边,是见过圣颜,得过赏赐的。
  有这么一层渊源在,在贞元朝和崇康前十三年里,李氏过生,总能得到宫里的一些赏赐。
  也就愈发增添了富贵。
  今年虽然因为宫里出了骇人听闻捅破天的大事,多半没了赏赐,但也是一时顾不上的缘故。
  不过虽没了赏赐,江南地界,除了寥寥数人外,谁也不会以为甄家圣眷衰了。
  君不见,新法如洪炉,烧的整个江南哀鸿遍地,白骨盈野。
  连偌大威名的江南十三家都无不伏首叩头,乖乖的交出无数田产,甚至还除名了两家。
  唯独甄家,分毫未动!
  这叫什么?
  这就叫真正的江南第一家!
  有此缘故,今日甄府萱瑞堂上,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纵然如江南十三家那样的人家,因路远体弱的缘故,一时间家主来不了,也会打发家中嫡子嫡孙们,奉上重礼来贺。
  虽然值此帝星飘摇,皇权险危之时,连都中各大王府公府都不敢饮酒设宴,但在金陵,甄家却并不放在心上。
  连招了三个金陵最有名的戏台班子,唱大戏招待来宾。
  珍馐佳肴如流水般送上,多少人在外一世也见不到一回的奇珍,在这里竟也成了寻常。
  不至江南,不知天下之富。
  不至甄府,不知江南之富。
  白玉为泥,珍珠如土,全成了等闲……
  一波波江南名士,用世间最华丽的辞藻,祝福甄府太夫人福寿无双,富贵万年。
  一家家世家俊彦子弟,匍匐在地,为李氏磕头祝寿。
  十位秦淮大家,只能在帷帐后露台上为太夫人抚琴。
  多少江南官员,赔着笑脸,为太夫人贺喜。
  除了天家外,世间富贵能如此者,绝无仅有。
  然而富贵至斯,李氏看起来,却并不算高兴,面上竟有抑郁之气,闷闷不乐。
  见此,有金陵名士李松年,因善书《法华经》,往日里颇得甄府太夫人欣赏,常为座上客。
  他奇道:“今日天下俊杰名士皆至此为太夫人祝寿,纵天上王母也不过此,太夫人因何而不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5/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