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校对)第5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9/999

  说罢,一溜烟儿的猫着腰出去了。
  等贾环离去后,丰儿正撅起嘴想同王熙凤说两句批判的话,却见王熙凤面色白的吓人,摇晃了下身子,往一旁歪倒过去……
  “奶奶!”
  ……
  荡荡乎八川分流绕长安,渭水滔滔入黄河。
  在渭南二河融汇处,一艘大船缓缓自黄河驶入渭水。
  大船三楼,临窗前坐着一女,身上穿一件绣浅黄小竹桃红洒金袄,下面是蓝边轻纱百花腰裙。
  眉眼如画,平和温润的目光中,隐隐透着担忧。
  烛光点点,伴着外面的河水声,愈发显得宁寂和忧愁……
  忽地,房门打开,一个穿着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肌肤莹润,容貌秀丽的女孩子推门而入。
  她看了窗前还在沉思的女孩子一眼,轻叹一声,上前道:“平儿,还在为凤丫头担忧?”
  窗前女孩子闻言回过神来,忙起身道:“宝姑娘来了,快坐。”
  此二人,正是从江南折返回京的宝钗和平儿。
  宝钗按下平儿,自己也落座后正经道:“你是个明白人,当知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外人掺和不得的道理……再者凤丫头也并非性软的人,不会受欺负不出声的。有太太和我妈在,她又能受什么大欺负?再说,咱们这都不是快到了么,你怎愈发忧愁起来了?瞧着人都清减了许多……”
  平儿闻言轻轻一叹,相比来时,确实瘦了些,她看着宝钗道:“宝姑娘也不是外人,当知道二奶奶好强的心性。纵然她和二爷早已相敬如冰,可若得知二爷带了女人孩子回家,还是那样一个情况,她面子上下不来,非得怄出个好歹不可。我服侍了她这么些年,说也说了劝也劝了,可奶奶始终改不了要强的刚性。这往后的日子,可怎么办呢……”
  宝钗沉默了稍许,轻声道:“世道如此,高门大户里,如这般情况的,并非一家二家。纵是宠妾灭妻的狠毒事,难道听得还少了?只能往好处想吧。”见平儿唬的面色发白,宝钗好笑一声,道:“我并不是说琏二哥也会纵出宠妾灭妻的事,不可能的,别忘了太太和我妈也姓王。不过……”她面上笑容淡去,轻声道:“太太她们未必能护得住凤丫头不受气,琏二哥到底是大房的长子……但只要琮兄弟回来,一切都不会有事的。你忘了,他最见不得乱了规矩礼法的。我瞧着,琮兄弟也敬着凤丫头呢。”
  平儿闻言,痴痴的望着南边,似能看穿墙壁,看过万水千山,能看到身在江南之地的贾琮。
  宝钗见之,轻轻一叹,也看了过去。
  她又何尝不念想……
第四百五十四章
京中诸事
  崇康十三年,腊月初三。
  小雪。
  大明宫,麟德殿。
  大乾在圣祖时,为五日一朝。
  贞元时,为十日一朝。
  自崇康帝登基亲政以后,便是日日上朝。
  此举一来督促百官勤政,有后世“点到”“晨课”的效用。
  二来便于天子垂询议政,发还批复奏折。
  其三,便是直面百官,杜绝内阁出现权相,架空天子。
  虽然日日早朝,让五品以上的京官都苦不堪言,但天子乐在其中,又如此勤政,谁还敢多嘴?
  不过今日上朝后,百官却发现了大殿内气氛之不同。
  素来勤俭的崇康帝,今日竟换了一身全新的天子衮服!
  明黄朝服上,五爪金龙金光闪闪……
  平天冠下,那张阴沉威严令人心惊胆战了十多年的脸,今日居然……隐隐露有激动的笑意。
  不止天子如此,连内阁七位阁臣:宁则臣、赵青山、林清河、吴琦川、宋广先、娄成文和张云谷,亦皆换了身新官服,神情振奋。
  等吉时已到,礼乐奏罢。
  百官列朝,山呼万岁之后,宁则臣两鬓斑白,持笏板出列,声如洪钟上奏道:“启禀陛下!江南巡抚郭钊上奏,自崇康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江南省十三府五十四县,业已全部推行新法。方田均税之衙役,已入乡间重新丈量田亩,考订黄册。全面废黜自始皇帝以降,征收千百年的丁口税,摊丁入亩!田广者多摊,田寡者少摊,无田者不摊,均贫富,抑兼并!
  只金陵府、扬州府、苏州府、镇江府、常州府五地,现已多出二百五十万亩公田,若全部分发与无田百姓,则明年可增加地赋三百一十八万两!
  待全部丈量罢,此数字或可倍增。然百姓非但未增加分毫负担,反而减负良多。丁口税的免去,让普天之下亿兆黎庶,无不跪谢圣恩浩荡!
  自此而后,我大乾可民富而国富,民强而国强!此为圣道也!
  臣本嘬尔小吏,蒙圣上简拔于微末,得以辅佐圣君,行新法,革旧弊,终就伟业,启崇康盛世。
  臣……臣……
  死而无憾矣!
  唯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内阁元辅都泣不成声的跪呼万岁,百官焉能再忍,无不感动涕零的再度跪地山呼:“唯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崇康盛世万万年!”
  崇康帝面上的神色,由起初的暗自激动,到神情振奋,再到后来,渐渐冷静下来,重复威严。
  他的目光没有被后面的百官吸引开,始终看着大殿最前礼绝百僚的大乾第一权臣,宁则臣。
  十数年前,君臣相知时,宁则臣尚且英姿勃发,一身才气惊艳了还是雍王的他。
  对于世间的穷富不均,富者愈富且无耻的将税赋转移给贫穷百姓,土地兼并触目惊心之现状,君臣二人同仇敌忾!
  皆以为国朝已经到了不得不变革的地步。
  为了达到今天这一步,他们君臣之间,付出了多少信任和努力。
  他们一起白了头,一起苍老的容颜,一起佝偻了腰背,也一起……丢失了信任。
  他不再是一个隐藏于王府,被那人光芒万丈的身影遮蔽的默默无光的无名王爷,他成了天下至尊。
  而宁则臣,也不再是翰林院的一个不起眼的书吏,而是礼绝百僚,权倾朝野的一代权相!
  君权,相权……
  崇康帝眼睛眯了眯,沉声道:“元辅请起,朕得元辅相助,亦如文王得姜尚,是为幸事也。爱卿当得起,‘亮辅良弼’四字。”
  “陛下!!”
  宁则臣听闻这四个字后,身体一震,面色感动到无以复加,眼中满是热泪的抬头看向龙椅上的崇康帝。
  崇康帝见他如此,面上也微微动容,道:“爱卿这些年,几无一日休沐之时,劳苦功高。如今新法总算通行天下,爱卿便休沐几日吧。”
  宁则臣闻言,忙谢恩,而后哀声道:“陛下皇恩浩荡,法眼如炬。臣今年刚过天命之年,然已身毁体衰,目力弱极。每年春秋时节,肺咳难止,夜夜难眠。脑中亦是昏昏然,浊浊然,实难担当首辅之任。陛下,臣请……”
  这番真心实感的乞骸骨之言,满满的哀求之意,令满朝文武百官侧目。
  有些人愕然,不明白宁则臣怎会在这个时候请求致仕。
  明眼人却纷纷屏住呼吸,连眼珠都不敢多动一下,静候天子回应。
  这才是到了一言生,一言绝的时候……
  上座的崇康帝未等宁则臣说完,就截断了他的话,沉声道:“新法初行天下,百业待兴。元辅比朕还小一岁,怎好轻言言退?新法离不开元辅,朝廷也离不开元辅,此事再莫提起……”
  “唉……”
  这一刻,不知多少人心中长长一叹。
  继而,遍体生寒……
  ……
  神京,荣国府。
  凤姐小院。
  王熙凤脸色蜡黄,太阳穴处贴着西洋贴,斜倚在床榻边,有气无力的喝着碗里的药。
  自那夜呕血昏迷后,她便一直卧床不起,再加上月事始终不完,让她愈发虚弱。
  贾母、王夫人虽都派人来问,可她自不会说出真相,只道积劳成疾,犯了旧症,怕传了病气,就不往两边去请安了。
  贾母、王夫人、薛姨妈都打发人送来了些好药好饭,之后便不再打扰她养病。
  内宅一应事务,暂由李纨、探春襄助王夫人办理。
  凤姐倒难得清修几日,只是半点也未养好……
  听着前面遥遥传来的喧闹声,凤姐眉头微皱,问丰儿道:“前面热闹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9/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