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校对)第5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6/999

  这些你们果真看不到?我想不是的。
  这才刚开始啊,你们新党就连这样的中坚大臣都腐化了。
  你们还想让我帮你们什么?帮你们巧取豪夺么?
  我可以明白的告诉你们,我唯一能帮你们的,就是不断将这些败坏国朝根本,危害天子权威的国之蠹虫,抓出来,斩尽杀绝!
  为天子除害,为国朝除害!
  其余的,与我何干?
  新法是你们新党鼓捣出来的政法,究竟是好是坏,我不懂。
  你们觉得好,那你们新党就好好干。
  若是你们干不好,反倒指望我这个外人来做……
  须知宁则臣的位置,并非我在坐。”
  诸葛泰:“……”
  贾琮要是和他辩论新法的好坏,诸葛泰能和他引经据典的说上三天三夜,不说服他不罢休。
  可贾琮却有些坏,非将他自己定位在一个“无知少年”的位置,没经历过的事就不认,一个“空谈误国”,说的诸葛泰都无言以对,不过也愈发看重贾琮。
  多少官居一品的大员,都未必说得出这个道理,说的出,也未必做得到。
  他们许多只会凭空,或是根据想象,对政法进行指点。
  还作出一副为国尽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模样,让人暗恨。
  可眼前这位少年显贵,却能清醒的认知到这一点,实在难得可贵。
  这让诸葛泰剩下之言,都不好再出口了。
  不过他到底是官场老人,心智坚定,顿了顿后,又道:“也好,本官也赞成贾大人空谈误国之说。圣人亦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贾大人不愧为松禅公得意门生……只是还有一事,希望贾大人能公允处置。”
  贾琮点头道:“请说。”
  诸葛泰正色道:“江南地界,有谋逆大案发生,本官身为臬台,难脱失责之罪。然本官愿戴罪立功,收拾手尾,希望锦衣卫能将白家、秦家、安家等案宗罪状,移交江南按察司。”
  “不行!”
  贾琮这边还未答,倒是后面的褚东明、石公寿、梁正平三老齐齐开口,厉声阻喝道。
  诸葛泰看了三人一眼,没争辩什么,只目光淡淡的看着贾琮。
  贾琮则是满脸疑惑的看着褚东明三人,奇怪道:“三位老先生,你们刚才说什么?”
  褚东明板着脸,沉声教训道:“清臣,这些谋逆案是你一手经办的,此时他们来伸手,实乃心怀叵测也!你还年幼,万不能上当!”
  石公寿更是直白道:“他们分明是在争功,想以这些谋逆案,要挟我等!清臣,你不准交人!”
  贾琮简直迷糊了,问道:“不管他们是心怀叵测也好,争功也罢,那也都是锦衣卫的事啊,和三位老先生什么相干?若是我学问上有什么疏漏,三位老先生自可随意评判指点,可锦衣卫乃天子亲卫,除却天子陛下外,谁还有资格指手画脚?三位老先生这是在自误,还是在害我?”
  褚东明、石公寿、梁正平三老闻言,无不面色骤变,一个个脸色难看之极,鼓荡起江南十三家家主的气势,威压贾琮。
  他们还真不曾考虑过,会不会害了贾琮的利益……
  就算考虑到,相比于江南“大局”,一个贾琮的个人得失,也无足轻重。
  他们以长辈的身份,做此指点,在他们看来,丝毫不为过。
  可贾琮又并非真的只是少年显贵,任人糊弄,他依旧一脸疑惑,或者说,是一脸讥讽的看着三个老人……
  之前他是尊重他们,但那只是因为他们与宋岩是旧友。
  是人道性的尊重。
  他们若真以为贾琮会与他们站在一边,那就太可笑了。
  锦衣卫指挥使,除却站在天子一边外,站在哪一边都是在找死。
  这一点贾琮从不敢或忘分毫。
  更何况,宋岩本也不算纯粹的旧党。
  他对旧党势力中的很多事,也很看不顺眼。
  既然如此,贾琮又怎会惯着他们?
  见这“小崽子”他娘的翻脸不认人,且比官场上最善变的变色龙还理直气壮,石公寿三人险些没气出好歹来。
  他们不得不气,方哲方叔和可以不恼,他家与秦家关系不密,徐州和江阴也并不搭界,隔着七八百里远。
  可石家、褚家、梁家却和秦家关系匪浅,光姻亲都有几对,谋逆案一旦扩散起来,后患无穷!
  若非如此,他们何必大老远的来凑这个热闹。
  眼见贾琮油盐不进,根本不理会他们的威仪,褚东明三人悲愤的看向宋岩,道:“松禅公,此事你要做主啊!”
  宋岩却缓缓摇头,叹息一声道:“琮儿说的对,锦衣卫身份不同,你们还是不要指点了。不过琮儿,锦衣卫本就有缉拿不法,及审问判决之权,你做事要善始善终。”
  贾琮闻言,点头道:“弟子明白,本也没想完全移交,江南省按察司方面可以参与进来,知道进度配合办案,依旧为锦衣卫主导。只是锦衣卫毕竟初立,许多时候力有未逮……”
  宋岩呵呵笑道:“这些你自己斟酌便是,除了圣意,本也无人该知会锦衣卫行事。”
  贾琮再度会意,又道:“先生,咱们先回家去罢?江风到底有些寒凉呢。”
  一直未开口的甄应嘉上前,道:“世侄,松禅公是受我邀约来此,本该由我负责。你还有公务在身,就去忙你的吧。”
  宋岩也如是说道。
  甄应嘉又对方悦、郭钊、诸葛泰等人道:“甄家出了个逆子,本官自会上书向陛下请罪。诸位若有什么问询的,只管来莲苑相问便是,最好不要惊动了金陵方面,老太太身子不安。”
  方悦、郭钊、诸葛泰三人面色阴沉,却不敢托大,只能点头应下。
  甄应嘉见此,心中一叹。
  放在十年前,二十年前,江南哪个人敢针对甄家?
  圣祖在时,老祖宗在时,江南更是只有一个声音……
  督抚衙门年年上门拜见,恭恭敬敬。
  再看如今,他也只能依靠祖上的余威,勉强撑住场面了。
  古人果然没有说错:一朝天子一朝臣。
  不过,甄家到底是甄家,只要太上皇还在世,甄家总还有几分体面。
  甄家安排的车马骡轿早就准备在旁,甄应嘉与管家微微颔首示意后,几抬奢靡舒适但看起来并不张扬的软轿抬来,请了宋岩、方哲、褚东明等人依次上轿,其余人则登上马车,告辞送行之人后,缓缓往莲苑行去。
  贾琮正准备离去,却被江南大营提督陶克、总兵卢明寻上了门,看起来,来者不善……
第四百零九章
老匹夫!
  江南大营提督陶克、总兵卢明,并一应参将、游击、都司随行而至。
  太平盛世时,文贵武贱乃是常理。
  都中长安军机阁内六大军机之所以能超然些,是因为他们乃大乾当世的六大国公。
  均有盖世功勋于江山社稷,因此即使面对内阁首辅,也不会逊色太多。
  但再往下,效应便层层衰减。
  九边军镇重地还好些,到了内陆各省驻军大营,提督衙门其实没什么太大的话语权,也不敢有什么话语权。
  朝廷对于藩镇的提防,自唐末宋始,从未减弱。
  所以之前方悦、郭钊、诸葛泰等人在说话时,陶克、卢明等武将只能压后。
  等大佬们谈完了甚至谈崩了后,他们才敢露头。
  只是他们对文臣能伏低做小,对于同样序属武官的锦衣卫,却没那么好的脾性。
  一个个虎威不浅,面色阴沉带着煞气看着贾琮。
  贾琮自然知道为何,江南大营提督陶克,是宣国公赵家的旧部。
  这位陶克提督,十三、四年前追随宣国公赵崇,是血洗神京锦衣亲军的帮手之一。
  当年死在他手下的锦衣亲军都不知有多少,那么多远比今日锦衣卫强势的锦衣亲军尚且在他的屠刀下狼奔豕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6/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