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校对)第4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8/999

  楼船船舱为船工们所居,一楼为贾琮一百名亲兵所居之处。
  二楼则住着随行的诸多嬷嬷、厨娘和粗使丫鬟,以及养伤中的薛蟠。
  三楼上,住的是楼船主人贾琮、薛家姑娘薛宝钗、及贾琮身边的一众婢女。
  平日里无事,一楼之人绝不允许踏上二楼,二楼未得允许,同样不得上三楼。
  旁人倒还罢了,闺阁中的女孩子,被小小一方天地圈了十多年,别说在船上看两个月的风景,就是再长些也能坐得住。
  可已经将伤养的七七八八的薛蟠却差点闷出病来,整日里被拘束在二楼,和一群臭婆子、粗丫头为伍,楼下又是一群石头一样的丘八,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薛蟠想死的心都有。
  楼船在水上已经行驶了两个月了,连日阴雨天难得今日放晴,楼船又要靠岸码头,修整一下,还要补充些净水和新鲜的瓜果蔬菜及肉食。
  这个机会薛蟠说什么都不愿错过,便非让婆子请了妹妹宝钗下来,闹着放他上岸去逛一天。
  这艘楼船不止上船不易,就是想下船,也不是随便能行的。
  没有宝钗和平儿两人一起点头,别说薛蟠,就是船上的亲兵都不准下船。
  站在二楼地板上,看着哭丧着脸闹喊着要下船的薛蟠,宝钗沉着脸,一言不发。
  她不是她母亲薛姨妈,绝不会在这等要紧事,漏出半点破绽。
  虽然她也是上船后才得知了许多事,但她能想到“机事不密祸先行”的道理。
  眼见薛蟠愈发闹的不像,宝钗正要训斥时,忽然听到下面楼梯口处传来沉沉的脚步声,脚步声止时,来人却未露头,只在楼梯上传话:
  “请嬷嬷上去传话,江南甄家大爷甄頫并镇江府府学廪生,求见大人。”
  此言一出,别说宝钗等人色变,连薛蟠都不闹了,睁着铜铃大眼,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他虽浑赖粗傻,但还没蠢透。
  贾琮摆了那么大一个阵势,瞒天过海,若是让人拆破了,用屁股想也知道不是好事……
  素来持稳冷静的宝钗,此刻也不禁慌了神。
  换个人哪怕是镇江府知府,都可以轻便打发过去。
  之前二月里楼船靠岸补给时,也不是没人前来请安问好,但只要说一声不便相见即可。
  可如今是江南甄家……
  那是贾家的世交老亲,按理说就是来个嬷嬷都要贾琮亲自接见,更何况还是甄家大爷亲自求见,哪里是能随意打发掉的?
  过了好一阵后,到了不得不下决定时,宝钗方咬着不抹而红的朱唇,有些艰难的一字一句道:“取些都中土产来,另备上等文房四宝四件,请朱嬷嬷和刘嬷嬷带人送给甄家大爷和府学廪生,就说……就说三爷这几日过了病气,见不得外客,请甄家大爷海涵。等到了金陵,三爷必去府上拜会请罪,请甄大爷万万见谅。”
  看着朱嬷嬷和刘嬷嬷两个老成的嬷嬷带了四个丫头下去后,宝钗长长的呼出口气,目光却丝毫不见轻松,万一甄家大爷不善罢甘休,要亲自登船探望呢?
  宝钗心中不宁,只能祈祷最好能将此事混过,不然……
  日后,她该怎么见他?
第三百零二章
大鱼
  两个月光景过去,宝钗似乎清减了许多。
  无忧无虑的闺阁生活中,凭白被压上了一座大山,是真正的压力山大。
  虽未得贾琮亲口叮嘱,可也得书信一封。
  短短的一封信,寥寥百余字,却将这艘船上二百余人都托付于她和平儿。
  平儿又是凡事以她为主,所以宝钗怎能轻快?
  她在上船前的那一夜,幻想过无数船上的温馨、惊喜和幸福,唯独没想过会是这样的情形……
  不过,她倒并不觉得难过或是失望,心底反而有种“男主外女主内”的感觉。
  她的本性便是凭风借力上青天。
  轻轻呼出一口气后,根本没有再多言,宝钗用眼神就让薛蟠那鸟人闭上嘴到床上去挺尸了。
  对于这个极出色的妹妹,薛蟠是又爱又畏。
  而后宝钗就回到三楼,静候消息。
  ……
  楼船三楼其实就好似一套精巧的宅院,虽不大,但同样按布局分了好些房间。
  正房、暖阁、厢房、耳房、倒座……
  正卧房自然是为贾琮所留,他不在,其他人不好入内。
  宝钗和莺儿住东厢,平儿与晴雯在西厢,小红、春燕等人也均是一房二人,可相互照应。
  “宝姑娘,下面如何了?”
  见宝钗回来,只知道她是去安抚她那不省心的兄长,平儿关心问道。
  宝钗神色却不似寻常,只微微摇头,竟没有答话。
  她走至窗前,悄悄拉开厚厚的帷帐一角,看向外面眺望。
  三楼算是闺阁,为防码头上的行人观望,此刻都被帷帐遮蔽。
  从来没见过宝钗这等动静,心细的平儿便知有异,让晴雯将追打顽闹的春燕、香菱、小角儿一伙关到小屋子里安静后,她走到宝钗身旁,轻声问道:“姑娘,可是出了何事?”
  宝钗没有隐瞒,将烫手的甄家大爷来访之事说出,平儿闻言自是唬的变了脸色,一时间没了言语。
  宝钗虽然心中沉重担忧,面上却平静了下来,静静的看着窗外。
  楼船距离码头只有几十步的距离,虽然看不真切,但从窗边也能看到靠近楼船的码头上,站着十数人。
  个个身穿儒衫头戴璞巾。
  刘嬷嬷和朱嬷嬷引着四个丫头下了船,将礼送给了中间一个男子,说了一阵话,自然听不清……
  不过能看到人群似发生了一阵骚动,好些士子往前挤了挤。
  然后中间那个男子,应该就是那位甄家大爷甄頫,不知和朱嬷嬷与刘嬷嬷说了些什么。
  没过多久,两位嬷嬷就带着四个丫鬟折返回来。
  待两位嬷嬷重上三楼后,宝钗面色凝重的急问道:“两位妈妈,外面人说了什么?”
  朱嬷嬷道:“姑娘,那位甄大爷说,既然三爷病着不便见客,那他们也不好强求。只是想求三爷一副墨宝,最好是那首中秋词的手稿,另外问三爷可有新作没有?”
  宝钗闻言,海松了口气,平儿站在她身边,甚至能感到她紧绷的身子放松。
  却听宝钗吩咐道:“去将琮兄弟留下的那两首词包裹好,让妈妈送下去。”
  平儿忙去正屋准备,没一会儿取了两个纸卷来。
  宝钗接过后,在纸卷上摩挲了番,似心中不舍,不过到底眼前事重要。
  她将纸卷交给朱嬷嬷,道:“嬷嬷告诉甄大爷,就说除了中秋词外,另一首《临江仙》是前日所作,请甄大爷及镇江府的诸位朋友先贤雅正。”
  朱嬷嬷闻言,忙领命而去。
  不过宝钗却又叫住了刘嬷嬷,道:“劳烦妈妈去一楼告诉齐副队正,就说今日有人拦船,之后必有人窥伺行舟,这是三爷交代过的,请齐副队正打起精神来,务必小心仔细,不是顽笑的。”
  刘嬷嬷闻言不敢大意,匆匆下楼。
  未几,又上来复命,说齐副队正请姑娘放心,伯爷早有预料安排,必万无一失。
  等刘嬷嬷再下去后,平儿正想夸宝钗,却见她摇晃了下身子,似站立不稳。
  平儿唬了一跳,忙上前搀扶住,候在东厢门口的莺儿也几步跑了过来,哭腔叫道:“姑娘……”
  宝钗长长呼出口气,雪白的额前浮着一层细汗,正要说什么,却听到外面隐隐传来一阵叫好声。
  她赶紧走到窗边,挑起一抹帷帐外望,就见码头上一众白衣士子们正激动的围着甄頫大声叫好。
  甄頫捧着一张纸卷,似在大声诵读。
  朱嬷嬷已经折身回返了,只是还未上楼。
  平儿也挑起一角帷帐外望,正好看到码头上好些人,竟对着楼船作揖行礼。
  礼罢,众儒生一起转身离去。
  朱嬷嬷这才上楼来,转述道:“宝姑娘、平姑娘,外面那位甄大爷看了三爷的字后十分满意,还劝三爷好生休息,他说不日也要回应天府,到时候一定请下东道候三爷大驾光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8/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