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校对)第3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0/999

  只是他们当初所在的省份,阻力远没眼下这数地的阻力大,一省都不如一个松江县的名士多。
  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宋广先三人明白,若他们三人强行为之,这个阁臣之位,根本连坐热都不能,就得在朝野声讨之中退位让贤。
  可若不推行,又过不了宁则臣这一关。
  这位让天下人爱之深恨更深的元辅,手段老辣之极,以阳谋之姿,将闯入他地盘的三个新人,调理的欲仙欲死。
  三个新手别说和他过招了,连自保都艰难……
  好在眼见三人面色难看却都沉默不言,宁则臣没有逼迫过甚,只言道:“台甫、子孝,你们三人还是再去用用心思,好生催促一番罢。”
  三人正尴尬的要命,几无地自处,闻此言忙领命而去。
  再不言杀某跋扈小儿了……
  不过他们不言,吴琦川等人也要言。
  只是没等他们开口,宁则臣就淡淡道:“南厢之事你们就不要再多说了,此事暂且没法子的,不过我心中已有计较,放心罢。”
  没法子?
  林清河拧起眉头,有些不信。
  这等事,堂堂内阁元辅说没法子?
  见他们如此,宁则臣叹息一声,揉了揉眉心,有些疲惫道:“你们就不想一想,在那样的处境下,还能赢得孝名远播之人,怎会如此之蠢?此子虽年幼,但对借势之能,几达炉火纯青之境。清河,你们仔细想想,陛下为何推这样一小辈出任锦衣亲军指挥使?是果真对这一天子亲军破罐子破摔,选择放任自流么?糊涂!!”
  这饱含怒气的高声斥骂,将林清河三人给骂懵了。
  不是如此,还能是怎样?
  自十三年前那场大变后,锦衣亲军至今都还藏在阴暗地里舔舐深可入骨的伤口。
  虽然底层力士校尉渐渐补齐,却也只是添了些吃饭的饭桶罢。
  上头百户官缺一批,四大千户更是一个都没有。
  当年大变之后,残存的那个千户,第二年又让贞元勋臣撞见后随手杀了,尸体弃于路边,无人认领……
  这样的局面,别说是一个黄口小儿,换做他们出面,都未必能打开局面。
  那小儿又能如何?
  宁则臣简直冷笑:“又能如何?今日他之所为,你们没看到么?还问又能如何……我告诉你们,只此一举,他不止立威,更会简在帝心!他虽因此得罪了文官,得罪了咱们新党,甚至说不定还会得罪四皇子,可是你们看着吧,哪个又能动他分毫!‘锦衣亲军,乃天子亲军,奉天罚罪,以固皇统’,只这四言,你们凭什么动他?凭什么?记住了,本朝非前宋,不是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之朝。若非如此,你们以为新法能推行的下去?哼!”
  ……
  古今名重平康坊。
  平康坊位于长安东区第五坊,东邻东市,北与崇仁坊相邻,南邻宣阳坊,都是“要闹坊曲”。
  因尚书省官署位于皇城东,于是附近诸坊就成为举子、选人和外省驻京官吏和各地进京人员的聚集地。
  用后世的说法,地方各方镇的“驻京办事处”叫做进奏院。
  崇仁坊内才有进奏院二十五个,而平康坊内,就有十五个。
  驻京办的官员为穷酸京官们提供一条龙服务,忒便利……
  所以,平康坊内放眼望去,不是白衣宽袖的士子,就是身着员外服掩护的官员,要不就是富家公子贵门衙内。
  还有就是龟公小厮跑堂们。
  年复一年,人来人往,穿梭不息……
  唯独,在平康坊内,这十多年来,从未见过军卒,更未见过锦衣力士。
  贱役焉能入“贵地”?
  寻常兵卒想入内,平康坊大门处的坊正都会带人阻拦下。
  然而今日,当二十锦衣缇骑并二十面容骇人的兵卒,护着一年轻士子不疾不徐的进入平康坊时,大门口处的坊正只被一亲兵用独眼看了眼,就浑身僵在那里,动也不敢动一下。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行四十一骑,堂而皇之的进入坊中……
第二百六十四章
因公而来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人孟郊在科举中试后,写下了这首《登科后》,道尽了千古盛唐之风流韵诗和骚气。
  一个士子,在金榜题名后,迫不及待,立刻马不停蹄,一日……看尽长安花。
  而看花之地,便是在平康坊。
  尽管几经战火后,当年盛唐的平康坊早已埋在青史余烬中。
  然而,自新朝初立时便有人谏言:若无平康坊,怎能和盛唐比肩?
  百余年来,终使风流再现。
  雕梁画栋,朱楼深宅。
  三十六家云阁,繁华似锦。
  七十二处绣楼,处处添香。
  有五陵少年,白衣足风流,骑马倚斜桥,引来满楼红袖招。
  似千载之前,有李太白脱靴唱云裳,有乐天挥泪,叹万古长恨。
  在这不食人间烟火的繁华富贵之地,留下了多少风流文华,也留下了多少悲欢离苦……
  只凭这历史余韵,哪怕只是承续之韵,也足以让世人对此地产生足够的敬畏。
  更别提能在此处设一云楼者,皆非富即贵。
  逍遥快活天经地义,但若想寻是非,却是来错了地方。
  谁能知道,在此处不知哪座楼里,坐着只着一身员外服与人闲谈话酒的老人,其实是六部高官?
  谁又能知道,在平康坊哪座香闺锦被中,裹着哪家王府世子……
  纵然是名满天下德望高隆的牖民先生和松禅公,亦曾在此与名家对弈,听媚娘抚琴。
  所以,就算韩涛不在贾琮耳边絮絮叨叨的说着平康坊这处销金窟的骇人背景,贾琮也未曾想过,要用这百十亲兵血趟一遍。
  做孤臣都不是这样做的,那不叫孤臣,那叫智障。
  南厢锁子胡同那处烂泥坑,和这处“火坑”,到底是两回事。
  因此,贾琮的面上又恢复了让人如沐春风的微笑。
  若非身边的亲兵着实骇人,一路上路过的云楼窗边眺望的姑娘们,少不得招呼这样俊俏的小郎君。
  平康坊,烟雨楼。
  即使在坊内七十二家名声鼎盛的青楼中,烟雨楼也能排名前三甲。
  除却楼中清倌人才貌双绝,花魁李九娘艳绝天下外,烟雨楼的壕,也是极重要的一个因素。
  煌煌九重烟雨楼,颇有气冲凌霄之势。
  整个平康坊内,亦数此楼最高。
  烟雨楼花魁李九娘便居住在第九层处,或抚琴或吟唱,俯视着平康坊内的千百妓人。
  骑于马上,贾琮仰头望着这座青楼,心里有些震撼。
  虽然这座如能观云海烟雨的高楼,远比不上皇宫中三大殿来的震撼。
  可一座青楼,就能以九为数,还能如此气派堂皇,贾琮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无论如何,可见此楼背后的背景,有多深不可测……
  此时,烟雨楼前的街道前停满了车马骡轿。
  又有不知多少身着儒衫的士子们,挤在烟雨楼门楼前,只为一观百花榜佳作。
  今日能上烟雨楼者虽然不少,但更多的,却只能在外等候。
  且能入百花节的妓者,亦是极其有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0/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