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校对)第3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9/999

  贾琮道:“陛下,大乾在雅克萨打一仗,动用万人,劳师远征,纵然打赢了,看起来也没什么收获,代价却极大。然而对厄罗斯而言,其代价至少三倍甚至五倍于大乾。因为雅克萨距离厄罗斯富庶之地,距离他们的王城,实在太遥远了,远比距离大乾遥远的多。而且,自雅克萨往南,越走越温暖,也越好走,补给相对容易些。而雅克萨再往北,却是越走越难走,越酷寒。
  厄罗斯如今落脚之地,名为雅库茨克,那里一年来,只有三个月勉强算是温暖,其余时候大部分都是冰天雪地中。
  然而就是在这样严寒恶劣的情况下,厄罗斯还是调集了千余人驻扎在雅库茨克,寻找时机南下侵犯我大乾疆土。
  如果,厄罗斯得到一块温暖可驻扎之地。让其有机会从厄罗斯本土缓缓调集上万甚至数万大军,到那时……
  对于整个黑辽,都将会是一场灾难!
  所以,臣之浅见,认为在我大乾战胜之时,断不可给予厄罗斯半点机会,以仁恕恩赏之道待之。
  彼国者,禽兽也!
  焉配享我华夏礼教仁义之美?”
  始终未开口的宁则臣淡淡道:“若是因此使得厄罗斯求和不成,恼羞成怒,调大军来攻呢?你也说了,彼国禽兽尔,虐民如畜,不惜民力,怎会有理智可言?”
  贾琮躬身道:“元辅所言甚是,只是下官之前也说了,厄罗斯想要战争,所耗费的代价远甚于大乾。就算彼国虐民如畜,可他们哪怕邀赶着一群畜生来作战,也会耗费大量国力。只要不给他们在边境缓缓蓄力的机会,所造成的威胁只会是疥癣之疾也。另外,厄罗斯如今正和西边另一大国展开国战。每隔数年,那两国就会展开一次大战。此等战争已经历经百年矣,厄罗斯绝无能力再在东方,再开展一次国战。”
  宁则臣等人信息不对等,默然不语。
  李道林则皱眉看向怔怔看着贾琮的李虎,沉声道:“贾琮所言之事,你可知之?”
  李虎干笑了声,答道:“回老爷……回大人话,末将在养伤中,所以……并不知。”
  李道林冰冷的哼了声,不再看他,而是看向崔铮和赵立兴二人,问道:“汝二人可知?”
  崔铮和赵立兴闻言,尴尬的对视了眼后,一起摇摇头。
  李道林见之,重新看向贾琮,目光中多了分猜疑。
  贾琮淡然一笑,道:“大人,下官所言之事,其实不用在北面寻人都能得知。如今大乾国力强盛,海西诸国多有往来经商者,大人命职方司寻些海西洋人,探查一番便也能得知。这些,并非甚机密之事。”
  李道林闻言,按下心中怀疑,看向崇康帝。
  崇康帝缓缓颔首,心中沉重,拧着眉头看着贾琮问道:“此事朝廷会尽快派人去查,你可还知道什么没有?”
  贾琮想了想,道:“倒有一事……陛下,诸位大人,海西洋人自古不受孔圣教化,只认利,不认义。故对于洋人,大乾可用之,却不可信之。虽然海西各国彼此间多有仇恨,但他们却共同信奉一个神,就是所谓的上帝。又将我等不信上帝者,视为异端。千年以前,所有被视为异端的人,都会被他们烧死。所以臣以为,洋人绝不可轻信。”
  崇康帝眼神深沉的看着贾琮,注视了半晌后,缓缓答道:“难得你有这份忠心,也罢,朕原还为难,你年纪尚幼,该如何赏你大功。现在却有数了……贾琮听旨!”
  贾琮忙行大礼道:“臣在!”
  崇康帝在众人的注目中,缓缓道:“今有一等荣国公之嗣孙贾琮,诚孝仁勇,忠毅可佳,不足志学之年,首功于雅克萨沙场。立言立德,忠于王事,朕心甚慰。今特擢升于二等忠勇伯……”
  至此,八位军国大臣虽然都眯了下眼,却并未有何异议。
  贾家国公门第,贾琮又确实以首功上得奏功折,开恩赏一个二等伯也说得过去。一个二等伯,在勋贵中着实不起眼。
  只是崇康帝接下来一言,却让八位岳峙渊渟的军国大臣,无不面色大变:
  “贾琮,汝既然熟悉海西番人,于此道又有所长,如今朝廷急需此方面资讯,你就做个锦衣亲军指挥使吧,替朝廷管理搜寻各国番人讯息,尽快呈上来。”
第二百四十八章
寡恩
  以超品二等伯之身份,做一正三品的锦衣亲军指挥使之职,自然绰绰有余。
  但是,这个指挥使之位,却没那么好做。
  在圣祖和贞元朝时,锦衣亲军曾一度气焰滔天。
  锦衣亲军指挥使之职在那会儿,当得起位高权重之称。
  多少一二品大员见之,都畏若恶虎。
  纵是武勋亲贵,皇亲国戚,亦心存忌惮。
  只是这等阵势,在十三年前一夜之间冰消瓦解。
  十万雄兵围神京,屠尽飞鱼方收刀……
  自那夜起,锦衣亲军元气大伤,再不复往日之威。
  更难堪的是,他们似乎也被君王遗忘,不复为天子亲军……
  这十数年来,锦衣亲军默默的躲在角落里,舔舐深可见骨的伤口。
  根本连露头的机会都没有。
  但凡有一丝活跃,必然会招致雷霆一击。
  他们从不敢出现在贞元功臣面前,纵然公众场合不得不露面,也是战战兢兢,不敢抬头。
  用锦衣亲军指挥使骆成的话来说:“那些贞元勋贵看我的眼神里,都带着杀意。”
  所以,哪怕为了不让锦衣亲军报当日屠杀之仇,也没人愿意看到锦衣亲军死灰复燃。
  武勋如此,文官同样如此。
  谁也不愿看到一个可以不经三司审问,就能直接拿人下狱的怪物复活。
  现下锦衣亲军虽然犹存,且偶尔会出来活动一番。
  但都是无关痛痒的小事,不值一提。
  现任锦衣亲军指挥使骆成在内阁和军机面前,连站直了说话的勇气都没有。
  可是贾琮不同……
  他身为开国功臣一脉,荣宁二公之后,以门第论,并不逊色任何贞元功臣,因而不会也不必惧之。
  况且,他还和武王最疼爱,视若己出的叶清不清不楚,如今又救了开国公世子……
  所以如果他当了锦衣亲军指挥使,贞元勋贵便不可能再轻易打压之。
  名分不足。
  同为勋贵一脉,谁又能轻易打压谁?
  就是文官,对贾琮同样无可奈何。
  贾琮师从德高望重的松禅公,更为天下师牖民先生所重,自身文才惊世,天下士林敬之。
  文官亦是文人,而文人终究还是要靠文名来定位。
  所以,纵然是宁则臣,也无法像对骆成那般,对贾琮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斜眼睥睨之。
  再加上贾琮身上的旧党烙印……
  真要让他带着锦衣亲军坐大,不啻于旧党卷土重来,死灰复燃。
  如今满朝新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斗败旧党,让他们以这等方式起死回生,如何心甘?
  他们不愿意,贾琮更不愿意。
  锦衣亲军,天子爪牙也!
  权虽重,但位实则不高,还极招人恨。
  崇康帝此举,虽假托收集海西洋人讯息之名,但锦衣亲军显然不只是干此事的。
  崇康帝是想让贾琮做一把尖刀……
  或许可以煊赫一时,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若从之,日后多半难逃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结局。
  这要将他放在文武百官的对立面,既当刀,又当靶子。
  这绝对是一个险之又险的位置。
  贾琮怎敢轻受?
  他躬身道:“陛下之恩,臣铭记于心。只是臣尚年幼……”
  贾琮话没说完,就听崇康帝淡淡道:“你年虽不高,但所行之事,持重沉稳。况且,你也不算小了。于文一道,业有举人功名。于武一道,亦有首功在身。胆子更是不小,爵位没到身,那一百多老卒就敢收入囊中,你还小么?”
  贾琮闻言心中一惊,请罪道:“陛下,此事是臣……”
  话没说完就被崇康帝截断道:“朕没怪你,为将者,当有果敢仁厚之心。你能如此善待那些残废老卒,算是功德一件。”
  话语权在别人手里,反也是人说,正也是人说,贾琮只能谢恩。
  可是,还是不愿如此就范,他迟疑了下,又道:“臣谢陛下嘉誉,亦愿为陛下分忧。只是臣父于去岁新丧,臣身为人子,当需守孝三载……”
  此言一出,莫说崇康帝和八位军国大臣,连李虎等人都抽了抽嘴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9/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