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校对)第3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6/999

  唯有惜春,受伤最深。
  贾琮面上微笑淡了些,宁国惨烈至斯,他是始作俑者,幕后推手,却不希望伤到一个这么小的孩子。
  他看着垂着眼帘靠在椅子里的惜春,温声问道:“四妹妹也来送我?”
  “嗯。”
  惜春小声一应,悄悄抬眼看了贾琮一眼,又赶紧垂下眼,一双小手不安的拧着手里的帕子。
  众人见之也都不笑了,贾琮心中一叹,却微笑道:“上回就和四妹妹说过,咱们是一样的人。虽然都早早没了娘亲,可还是要慢慢长大……四妹妹怕是不知道,那年六月二十八,我在东路院西墙根子里一个人瞧蚂蚁窝子,就听到墙那边传来许多女孩子的说笑声,四妹妹知道她们在说什么吗?”
  “……六月二十八?”
  惜春怯怯的问道,眉眼间多了些灵动。
  贾琮点头笑道:“对,就是六月二十八,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那是第一次,我知道原来人和人真的不同……那一天,我掏蚂蚁窝掏的浑身是泥,还只是傻乐,却听到墙那边,一群女孩子在给一个小姑娘庆生。宴席上香甜的气息飘过墙来,真香。好多姊妹们欢声笑语不绝,热闹非常,听说那个小姑娘还得了好多礼,有新衣裳,有新鞋袜,有字画,还有首饰……那会儿我就想,要是我是那个小女孩就好了,哪怕只过一天那样的日子,这辈子就算没白活。四妹妹,你知道那个小女孩子是谁么?”
  周围宝钗、黛玉、湘云、迎春、探春,还有晴雯、小红、春燕几个服侍的,听完这番话早已泪眼涟涟,心中忍不住怜痛,惜春则犹豫道:“许是……许是我的生儿……”
  说罢,格外愧疚。
  好似贾琮当年那样惨,都是她的错。
  六月二十八,正是她的生日。
  贾琮笑道:“对,就是四妹妹的生日,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但是,正是从那日起,才坚定了我一心向学的志向!不管周遭环境多么恶劣,不管旁人如何看我如何待我,也不管她们如何说我娘的不是……在我心中只有一言从未改变,那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外人怎么看咱们不重要,咱们自己积极向上才最重要。若无当日四妹妹的生儿,我未必能有此心,也未必能有今日。所以今天,我将这句话送给四妹妹,希望四妹妹以后也能和三哥哥一样坚强的生活,好不好?”
  惜春闻言,明白了贾琮的心意,她大眼睛怔怔的看着贾琮,泪花却缓缓积聚落下,她瘪起嘴,声音沙哑道:“我听嬷嬷们私下说,东府从里到外都是脏的臭的,只有门口两尊狮子是干净的。如今大老爷和蓉哥儿被流放了,再也回不来了。大哥也死了,都是带着恶名脏名,往后旁人说我,必也是坏名脏名,日后一辈子被人嫌被人厌,是个丧门命……”
  “胡说八道!”
  贾琮还未开口,探春登时站了起来,修眉飞扬,咬牙切齿道:“哪个嬷嬷说的?东府那些事,和你什么相干?我道昨儿起咱们怎么哄你也哄不好,只当你是在为他们伤心,原来竟是听了这些黑心肝的闲话。四妹妹你说,是哪个臭婆子在乱嚼舌头,今儿我必和你讨个公道!”
  惜春却摇摇头,道:“不用了,东府出了那样的事,又何止一个两个在说?哪里又管得了这许多……我还是听三哥哥的话吧,往后再不把这些放在心上,自己好好活就好。心里再苦,还能苦过三哥哥?”
  众人闻言齐抽嘴角,哭笑不得,贾琮却呵呵笑道:“对!四妹妹能这样想就对了……其实现在看起来比天还大的事,好似能压的人要活不成了,但等过几年回过头再看,眼前的这些事,其实都不算事。”
  看着原本是安慰的对象,如今却将她们大多数人的短处做了劝慰和叮嘱,关怀之情,溢于言表。
  言谈成熟沉稳,理事举重若轻。
  儒雅不俗中,又透着处世的智慧。
  黛玉、湘云、探春等看了会儿贾琮,又下意识的看向身旁正盈盈望着贾琮的宝钗。
  宝钗感觉到姊妹们的注视,先是诧异不解的回头看去,迎上众人随即一张雪白的俏脸,登时飞起红晕。
  白里透红间,仿佛一株牡丹盛开。
第二百三十八章
九死一生
  崇康十二年,八月二十日。
  一早,贾琮便去了南集市胡同,倪家。
  倪二业已成亲,娘子小家碧玉,虽不识字,但为人极孝诚。
  知道贾琮与倪家的事后,待其若亲嫂般。
  一番热情招待后,倪大娘将贾琮请上炕热乎着。
  老人年纪大了,入了秋,倪二两口子就给她烧起了火炕。
  如今倪家远比倪二在赌坊内放印子钱时生发的多,也不心疼那点火炭钱。
  坐上暖煦的热炕后,倪大娘拉着贾琮的手,怎么看都看不够,慈爱道:“琮哥儿今日怎有功夫来了?我听说你们东府出了事,要紧不要紧?”
  倪大娘知道贾琮和贾家的关系,在荣国府内尚且不亲密,更遑论宁国?
  因此并没道丧。
  贾琮摇头笑道:“并不当紧。今日来,是有一事要招呼。担心倪二哥不听我的,就让大娘来说。”
  倪大娘闻言登时沉下脸来,目光有些不敢置信的看向倪二,不过没等她开口训骂,倪二就叫天屈道:“真真是冤死个人哩!老二我多咱敢不听公子的话嘞?”
  贾琮笑道:“那是我还没说何事。”
  倪二拍着胸口道:“不管何事,老二必听公子的!”
  贾琮面上笑容一收,道:“那我让你把手上的事全都交出去,带着老娘和嫂子换个地方住,你也听我的?”
  倪二闻言一滞,怔怔的看着贾琮。
  倪大娘则关心道:“琮哥儿,可是出了甚事?有事你可一定要说哪,老二别的没有,可有一把子气力,能给你牵马坠蹬,跑腿办事。他是再忠心不过的人,他要敢对你不忠,我也认不得他这个儿子了。”
  贾琮笑道:“大娘放心,不是旁的事。因为我家东府出了那一档子事,为了不连累阖族,所以我不得不去九边军中打熬。这二年来,咱们无中生有做下了一番事业,却也得罪了许多人。我在都中时还能无事,可我一旦去了九边,旁人知道倪二哥和我的关系,必会对他的下手。到时候我不在京中,官字两张口,他们想怎么给二哥定罪,就怎么给二哥定罪。说不得还能连累到大娘身上,所以咱们要未雨绸缪,先一步做好预备。”
  听他说的骇人,众人都变了脸色,倪大娘唬道:“竟这样险?”
  贾琮点点头,道:“当初咱们让别人家破人亡,他们若得机会,绝不会放过我们,不能心存侥幸。”
  倪大娘连连点头道:“对对对,这等事侥幸不得。”
  倪二大手抓了抓脑袋,道:“如今咱们手下有二三百挑夫,往东西二城的坊间卖菜,若是放了手去,那些伙计该怎么办?”
  贾琮道:“化整为零,让他们暂且各自为生。等我从九边回来后,再重新召集。如此,也能看看里面到底被人掺了多少泥沙……”
  倪二闻言,见贾琮连这个都想到了,虽有些灰心丧气,不过还是点头道:“公子拿主意就是,我听公子的。”
  他从未掌控如此大的事业,如今一下被剥离,难免承受不住。
  贾琮笑道:“好好休息一段功夫,等我回来后,有更大的事业要做。”
  倪大娘也劝道:“若无琮哥儿,你现在还在烂泥里厮混着,能有今日?如今琮哥儿也是为了你我好,你要知道报恩……”
  倪二拍着大腿苦笑不得道:“老娘将我想成什么人了,难道还会埋怨公子不成?只是心有不甘,将公子的事业就这样给丢了,对了……”
  倪二又问道:“公子,诚哥儿那边怎么办,要不要一起躲?”
  贾琮想了想,摇摇头道:“世翰堂如今每年给牖民先生那边赠去若干银子,支持他老人家蒙学教化,是有大功的。世翰堂上如今便有牖民先生的墨宝,还有御史大夫的墨宝,我料那些人必不敢乱来。”
  倪二手下的穿街过巷的贩夫是耳目,世翰堂下那百余说书先生则为口舌。
  耳目易寻,口舌难得,不到万不得已,贾琮舍不得丢下那些说书先生,不仅不会丢,还要继续扩增……
  倪大娘又怜爱的看向贾琮,道:“哥儿这点年纪,就要去九边那等苦寒之地,不如让老二给哥儿做个长随马弁,有自己人照顾着,总放心些。”
  贾琮笑道:“此去未知几年,大娘年纪大了,嫂子又有了身子,老二离不得家。我身边也不缺人,大娘放心就是。对了,大娘一家可有去处没有?若没有,不如先进国公府里暂住些时日?”
  倪大娘忙笑道:“这倒不必,我们去城外乡下亲戚家住些时日就可。”
  倪大娘一辈子在市井中过活,虽不识字,却活出了出世的智慧。
  贾琮不在,他们若去国公府,怕连三等奴才都不如。
  又闲话几句,敲定在贾琮出征后三日内,倪家随之出城避祸后,贾琮便从倪二家出来,去了通义坊鼓楼大街后的那间小院子。
  如今邱三掌着整个香皂制作的工艺,虽说对外宣扬这套法子都在叶清手里,作坊也在叶清城外庄子上,但核心事宜一直都为邱三掌握,就连售卖和宣传法子,都是他一手操办,是难得的商业人才。
  不过每月逢十之日,他都会来这座小院,等候贾琮的差遣。
  这一次,贾琮并无许多事吩咐,只叮嘱他在自己未归前不要来此小院,又从邱三手里拿了五只木盒和几只拳头大小的瓷瓶。
  木盒中内存工匠精心打造的银质注射器,以及消毒过的纱布若干。
  而瓷瓶中,则备着提炼出的酒精。
  往九边,不拘是东北、正北还是西北,若没个伤风感冒,都是逆天而行。
  提前备用些必需品,便是应存之义。
  另外,还有这一月沁香苑的收益,四千两银子整。
  连上几个月的收益加起来,除却开支,贾琮手里有一万两银子。
  这笔银子在当下不算太多,但也绝不算少。
  之前之所以没有开挂大肆敛银,最重要的缘由,便是他的地位还太尴尬。
  但这次回来后,就会大大不同了。
  因为那时,贾赦必然已死,他将承爵……
  而这次从军,他自然不可能运筹帷幄,决胜疆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6/9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